大量外資航空“撤退”,民航局發聲保持通航國家不斷航,國航緊急申請串飛美國航線

大量外資航空“撤退”,民航局發聲保持通航國家不斷航,國航緊急申請串飛美國航線

(國航777-300ER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降落 王瀟雨攝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道

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大量外資航空公司選擇“撤退”,暫時停止了在中國航線的運營。而中國本土航空公司雖然並未如此高調停航,但也一直在通過大舉削減國內外航線班量的方式來應對客流下滑以及多個國家對中國旅客邊境管制的影響。

在遭受到沉重打擊的關鍵時刻,民航業因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決定了在作為交通運輸工具的同時,還需要承載部分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比如在這種“孤島”期保持中國與外界人員與物資運輸渠道的暢通和及時響應。

這也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在2月4日明確提出,“為滿足特殊時期旅客出入境和物資國際運輸需求,國內各航空公司在考慮市場需求取消部分航班的同時,除對方國家實施航行限制措施外,要確保通航國家不斷航”這一要求的主要原因。

目前一些國家如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已經實施了對持有中國護照的旅行者實施禁止入境限制,還有一些國家如意大利、捷克和越南等國家停止了全部與中國的直飛航線,同時因為更加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導致的旅遊業停滯、國內各地區間限制人員流動措施的出臺以及春運假期推遲等因素,使得春節期間航空旅客客流驟減。

據飛常準數據統計,2月4日,截止當日上午10:30,41家中國內地航空公司計劃執飛航班16623架次,總計取消航班11007架次。10家港澳臺地區航司計劃執飛307架次往返中國大陸的航班,總計取消航班162架次。76家國際航司計劃執飛1079架次往返中國大陸的航班,其中37家航空公司總計取消航班168架次。233個國內機場計劃起降航班32769架次,取消起降航班21458架次。

在這樣不利的市場局面下,航空公司選擇縮減航班量就成為一個無奈之舉,而即使仍在運營的航線客座率也完全無法保證,實際上面臨著越飛越賠的窘境。

但航空公司顯然已經開始採取方式應對。比如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航”)已經向美國交通部遞交了一份緊急申請希望調整其中美間定期航班服務計劃。

根據《華夏時報》記者獲得的這份提交於2月2日的文件表明,國航希望將其在美國現有的四條航線北京-洛杉磯、北京-舊金山、北京紐約肯尼迪、北京華盛頓杜勒斯的運營方式進行調整,改為每週四班的北京-洛杉磯-舊金山和每週三班的北京-紐約肯尼迪-華盛頓杜勒斯。

實際上此舉是將國航在美國西海岸的兩個相鄰航點洛杉磯、舊金山以及東海岸的相鄰兩個航點紐約、華盛頓原本各自獨立運營的航線通過串飛方式變成兩條航線,此舉可以在客流不足的時候能夠儘量拉高每個航班的客座率,同時也能縮減一部分成本。

國航是中美之間中方最大的承運人,此前運營著包括舊金山、洛杉磯、休斯頓、紐約以及華盛頓在內橫貫美國東西部地區大型航空樞紐的網絡,其中像洛杉磯這樣的熱門航線更是每日開通了三個班次。

按照此次緊急申請調整航線的計劃,國航希望從2月11日開始執行北京-洛杉磯-舊金山航線,2月12日開始執行北京-紐約肯尼迪-華盛頓杜勒斯航線,採用目前國航最大的遠程寬體客機波音777-300ER執飛。而一旦獲批執行這一計劃,國航在至少180天內暫時不再運營其他美國航線。

但過去一個時期以來,中美之間航線不管從整體客座率還是客公里收入方面都出現下滑的趨勢,而此次疫情導致的邊境限制直接將中國旅行者阻擋在美國之外,同時商務活動的減少也使得高附加值旅客滑落,因此選擇降低航班頻次,通過串飛方式降低客流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

同時,在禁令之下,特別是美國三大航司都選擇暫時停止中美航線運營時仍保持航線運營,也是在“非常時期”能夠保留一個輸送人員和物資通道的舉措。

為了能夠及時將因停航滯留海外的湖北同胞接回國內,民航業從1月31日開始通過包機形式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運回超過500名旅客,這恐怕也是民航局要求航司保持通航國家不斷航的關鍵原因之一。

自疫情爆發以來,國航母公司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自1月25日以來統籌調配旗下包括國航北京總部、西南分公司、湖北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國貨航及深圳航空、山東航空等力量,全力做好醫療團隊和防疫物資的運輸工作。截至2月3日,已相繼執行特殊飛行運輸任務16次,向武漢運送醫療人員1215人,防疫物資近89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