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精緻”生活群體是否正在日益壯大?

小楊姐姐呀


贊同,真正的精緻,是指全方位的精緻,也就是:精神,物質都精緻。但是,在我國,大多數人達不到,包括非常有錢的人。現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了,不少人在物質方面已經達到了你說的“精緻”。但是,在中國,精神方面很少人能夠達到你說的“精緻”。現在,不論有錢人,窮人,還是中產階級,每個群體的生活壓力都非常大,各種群體都具有不同特點的精神壓力。沒有誰能輕鬆的。工作,升職,加薪 ,醫療,求學,住房,打通關係,下屬工資,惡性競爭,婚姻,子女,老人,與合作者關係,等等。那一件事不鬧心?這裡哪有精緻?純粹是精神方面的吃糠咽菜。當然,乞丐沒有這種壓力。但是乞丐在物質方面達不到精緻。這樣,不少人為了面子,就開始“裝”精緻,於是就出現了假的“精緻生活群”。


麻辣教師649


假精緻的定義我自己分析了下面幾種情況啊:

第一種:將並非自己常態化的生活偽裝成自己的生活

比如蹭了某某人的飯局酒局party之類的,然後發個自拍秀一下這樣。

這種人骨子裡應該比較虛榮。虛榮這事兒其實是深植於性格的東西,是一個人在成長的早期就可能已經形成了,之後也只是進一步被髮掘了,它其實不太具有“傳染性”。

假如你骨子裡是個虛榮的人,那就比較容易去做這樣的事兒,但也不是說是被人帶的去活的假精緻。

第二種:利用美圖來粉飾真相

比如很多女孩子喜歡下載各種美圖軟件把自己拍的連親媽都不認識。

再比如他們隨便點個很普通的外賣,在各種角度擺拍和強大的濾鏡下竟然能夠營造出一種高級感:吃個壽司好像吃出了在日本度假的味道;吃個打折小櫻桃吃出了美國大車釐子的味道;拿個星巴克杯子裝白開水竟然讓人錯認為你在Starbuck和人喝下午茶......

這就是一種利用圖片來偽造真相假裝精緻的行為。這類人呢其實和上一類人本質上沒啥差別,但是他們是沒有經歷真的精緻而偽造了精緻,上一類人呢是經歷了真的精緻但不是屬於他的。

本質上還是虛榮心吧。對於一些外界稱之為華麗麗的東西都很想擁有。因而這樣的人相對是膚淺的,他們痴迷於高級感,但是又不懂高級感背後的深意,就是覺得只要自己也這樣就會有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還是那句話,這類人其實不是因為受人影響而變成這樣,實質上他本質就這樣的,看待事物比較淺顯就很容易去搞些表面功夫。

這類人口不是日益壯大,而是我們現在信息社會化,讓這部分人越來越暴露出來了。

第三種:由“儀式感”激發的精緻

傳統意義上的精緻是什麼?百度百科上寫的是“極度的精巧細緻”。早先我們說有的人生活地很講究,這種其實有點接近於精緻。那麼生活地講究和是不是生活地華麗麗可能還不大一樣,它並不一定是用大量金錢和華麗物質來表現出來的。

那麼,比如很多人去曬圖啊去搞一些很好看的圖片啊,去到一個餐廳先拍一頓照片啊,一定程度上它也是一種講究,也就是不應該把這些人稱之為“假精緻”,實際上這種講究就是一種精緻。換個時髦一點的詞兒叫“儀式感”,這是一個從狀態到習慣的過程,這個其實是具有傳播性的,也就是會互相影響因而這部分人會越來越多。

我們現在的手機非常高智能,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拍出非常好看的照片,然後去分享到網上。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這有點激發良好的全民藝術審美的意思!

包括說這些瀏覽者也不一定去揣測發佈者真實的生活是不是這樣的,反而是抱著一種審美的心態去看待這些圖片,這些打扮啊啥的。所以這部分人其實是在增加的,就是我們更願意去分享好看的生活照,更願意去把生活過得有儀式感。

以上的這些呢都還是屬於無可厚非的情況,下面這一類情況是需要詬病一下的。

第四種:通過高額借款去維持高消費下的精緻生活

這裡說的高額借款是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的借款。那些信用卡完全有能力還的不算啊。

我們需要警惕的其實是被物慾驅使下的這種盲目消費和借貸情況。

這個類人群我個人的感覺也是在上升的,這些人普遍是年輕的一代,從小到大對錢沒啥概念,背後有爸媽撐腰,捅了簍子也有人給補,所以這部分就是心智不成熟,盲目消費,經不住誘惑,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念。

所以強化正確的消費意識,引導正確的消費觀念是教育界和社會需要做的,不要一味以旁觀的姿態責備這些借貸消費的年輕人。同時,更應該管控借貸機構的放貸條件和方式,對於借款人要做全面的評估而不是低門檻地發放貸款。

以上。

我是蝸牛,看完記得轉評贊哦❤️


是蝸牛姑娘啊


別讓自己為了面子活,

而被假精緻所綁架。

-

早上刷微博,刷到一個熱門話題:朋友圈裡的假精緻。

現在有多少年輕人,朋友圈裡過著光線靚麗的精緻生活,而現實生活中過的亂糟糟。為了追求“精緻”,吃穿用度追求名牌,表面光鮮亮麗,背後卻是巨大的負債。

朋友群裡就有這麼一位姑娘,暫且叫她F姑娘吧。F姑娘在一傢俬企當人事專員,月工資5000,在同行業內工資屬於中上,但對於F姑娘來說,這個工資完全不夠養活她,甚至還負債累累。

儘管如此,F姑娘卻依然在朋友裡圈活的光鮮亮麗,日常過著左手一杯星巴克,右手一份網紅蛋糕的小資生活,該跟的潮流都沒落下,即使自己浪費了一整個下午排隊;

妝容精緻、身穿名牌,踩著12cm的高跟鞋穿梭於寫字樓間,白天自拍ins風午餐,晚上high bar野格乾杯,全然忘記了自己還沒還上個月的花唄。

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消費水平和實際財力水平成不成正比,每個月甚至都不是月光而是月負,活的有儀式感是件好事,但為了這種假精緻,榨乾了自己的錢包和內心,把生活過得很苦逼就不值得了。

記得《老友記》裡有一個片段:羅斯遇見了一個身材火辣、面容美麗精緻的女生,約會結束送女生回家後,女生便邀請羅斯進她家坐坐。

但剛進門的羅斯,被眼前的一幕給深深震驚了:沙發上堆積著無數的髒衣服、地板上都是垃圾、桌子上則是還沒吃完的各種零食。

女生隨手撿起一個薯片罐子,一邊尋找著自己不見蹤影的寵物倉鼠。在這個髒亂無比的家裡,幾乎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無法想象,那個朋友圈裡精緻的美少女,房間裡竟是如此得髒亂?

看過一個社交網絡諷喻短片,名為《虛假的你》。

短片上播放的是,ins上的你VS現實的你,到底有什麼區別。

-ins上皮膚白皙沒有瑕疵,拍著和老公的恩愛起床照,而真實的是一起床油光滿面,蓬頭垢面的你,而旁邊的老公睡的毫無知覺;

-ins上戴著騎行頭盔,宛如一個戶外運動愛好者,而真實的是開著車,看到戶外風光急忙拿出頭盔;

-ins上簡潔的工位,鍵盤、水杯,裝訂機...整整齊齊,而真實的是鍵盤旁另一邊放著吃完一半的蘋果,吃完未扔的外賣盒子,雜亂的筆筒;

-ins上和諧歡樂的四人聚餐,而真實的是剛落座各自埋頭玩手機,叫服務員幫忙拍完合照,磚轉頭就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手機裡;

......

看著朋友圈裡,ins上光鮮亮麗的你,真的很想問一句,你真的像你朋友圈裡那樣過得好嗎?

大多數人朋友圈裡歲月靜好,現實卻亂成一團糟。而你所謂的精緻,其實只是一種假象、一種作秀罷了。

真正的精緻,並不是別人眼中的“高品質”“小資”般的生活,真正的精緻是自己由內而發,用心生活的真諦。

舉報/反饋





門縫裡評影視


假精緻。就是說相反。就是說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我透支信用卡。借貸。包裝自己。自己打扮成一種。外形高貴典雅。穿名牌。名錶。背名牌包包。就拿我身邊朋友來說吧。他們在一個雙11。透支信用卡幾十萬。買回來的東西。幾萬塊錢的東西。最後幾千塊錢賣掉。用這幾千塊錢。來還信用卡。我認為這種生活,會讓他越陷越深。不是理智的消費。我個人認為,不管在哪個層次消費,都要量力而行。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如果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內,所有的東西都是假的。後果需要自己來承擔的。

假精緻在當今社會是普遍存在的群體。他們利用信貸。信用卡來包裝自己。以達到自己虛偽的外表。在朋友面前來炫耀自己的外在,其實他們的內在。空空如也。這樣的消費群體。也在日益的強大。這樣的消費觀念。你在人群中慢慢散開。形成了一種消費規律。通常我們說,拆東牆補西牆。指的就是這樣的消費群體。最後奉勸大家。消費要理性。要量力而行。




v長白山農品會鄒大賓


“假精緻”實際上現實生活中有可能是“真尷尬”。

人不能活在微信朋友圈裡,傳幾張精修的照片就是生活精緻了?發幾張豪車的照片,豪車就歸你了?在大別墅門前拍個照,房產證就能寫上你名字了?

大兄弟咱能不鬧嘛!乾點正事好不好。

扯一句謊話就要說一百句謊話去圓謊。

這個道理懂不?壞累挺的![我想靜靜]



古靈精怪的怪怪


首先阿星先簡單談談什麼是精緻生活。這個概念印象中最早來源於偶像劇,劇中的主角出入的地方,吃喝玩樂的地方均是相對有情調,無論是環境還是吃喝,都是有別於日常常見的,比如以前的珍珠奶茶跟現在的喜茶。

既然假精緻存在,那麼這個群體是怎麼來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流量明星?無一不是帥氣靚麗,不愁吃喝,出行瀟灑,工作能力超強,感情經歷豐富美滿,但這在現實當中很少存在,哪怕國民老公也有個別方面不允許,所以因此讓人豔羨。

但一切精緻都是由物質基礎支撐的,沒有了物質基礎一切白搭,但現實社會中競爭激烈,收入的骨感,與流量明星劇中的角色反差很大,現實諸多的不順心,讓自己很憋屈,急需一個能得到慰籍的窗口,而假精緻則給了這麼一個懷抱。

這個群體大多以零零後為主,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面臨著社會急速的變化當中,所有事物都在快速淘汰的螺旋當中,心態無時無刻都在面臨多重的磨練,而假精緻生活能給他們一個喘息的機會,一個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機會。

假精緻生活其實在阿星看來無可厚非,適當的精緻能夠緩解生活壓力,但是有個建議想給大家,那就是不要過分追求假精緻,之所以說假精緻,顧名思義不是真的精緻,為什麼是假,因為這種精緻並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而是在自己已經有限的資金中拿一部分滿足這種消費,勢必會影響本該日常的生活所需。


阿星和你聊


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大家對精緻生活的追求日趨熱切,這本無可厚非。然而當下一些年輕人超越自身實際,過度追逐所謂的“精緻”。用光鮮亮麗外表掩蓋住透支消費掏空身心的佝僂活著。這就是“假精緻”的本質。

在這我無意去評論別人的生活方式的好壞。只想單純的說下“假精緻”生活群體是否日益壯大的問題。以我自己身邊情況來看“假精緻”生活群體卻有擴大的趨勢,其中以年輕的女性尤巨。一般男生都有買車買房結婚的壓力,所以很多方面會省著點,而大多女性沒有這方面的壓力。比較有意思的是我見的過著“假精緻”生活的大多是女性。

“假精緻”群體的壯大看似荒誕暴露出更多的是人性的虛榮和社會風氣的浮躁。


預言不祥的巫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朋友圈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吃飯逛街看電影旅行都喜歡將它發到朋友圈。

即便很多時候日子過的並沒有足夠的美好,卻也在朋友圈營造著歲月靜好的假象。


聊城6868


假精緻的人群歷朝歷代都很多,人本來就是活給別人看的 這本沒錯,錯在這些微信、抖音呀,讓太多人看到了,而且算法還就推這些,缺什麼愛什麼!說明,不精緻的人佔絕大部分,要不然誰去點擊觀看假精緻的人呀。精緻的人多了,按照算法來講 我們都應該更多的時候看的是養生的雞鴨,縱情的山水,還有那一望無際的草原和沙漠


萬商堂MCN


首先應該弄清什麼叫精緻、是不是和我們常說的講究是一碼事?認真、講究的人什麼時候都會存在。認真、講究是一種性格體現。這裡問到“假精緻”的生活群體是不是擴大的問題,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既“假認真、假講究”的人群在擴大?前面已經講到,認真、講究的那些人,是一種性格使然,既然是性格使然、性格決定的,那麼即便假裝認真、假裝講究,也是一時的、困難的、不能長久的。俗話說本性難移就是這個道理。於是,不會存在“假精緻”人群擴大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