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防疫“十二时辰”之“最”

株洲防疫“十二时辰”之“最”

【最温暖】

丈夫给上火线的妻子写家书

“平安归来,我和儿子在等你!”

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姜杨敏

“说实话,那天得知你已经递交了请战书,我原本想让你收回,因为铺天盖地的信息告诉我,目前形势是多么的危急……”这是中车株洲所时代新材的员工王晶,写给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妻子熊佳丽的家书,在微信朋友圈流传后,不少网友留言说“看哭了”。

不到千字的家书,表露了丈夫对妻子的担忧和不舍。最终,一切都化作了坚定的支持。“放心奔赴战场吧,家里有我不必忧心。请你也一定保护好自己,完成使命,平安归来,我和儿子在等你!”王晶在信里写道。

熊佳丽是市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也是株洲支援黄冈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正月初一,收到驰援的号召,熊佳丽在回老家的路上掉头赶回,收拾行李后,当晚就坐上了驰援黄冈的列车。

到了黄冈,熊佳丽每天轮班照顾危重病人,只能抽空和丈夫匆匆聊几句。 2月5日中午,王晶收到了妻子发回的七八条信息,都是让他督促8岁的儿子做好功课的。“家庭的支持,就是最好的安慰。我一定全力完成任务,争取早日与亲人团聚。”熊佳丽说。

85后餐饮店老板为抗疫一线提供免费晚餐

株洲日报记者 俞强年 通讯员/昕吾 李小燕

“你们保障群众的健康,我们保障你们的就餐,防疫期间你们的晚餐都由我们负责。”2月5日,尚格名城“爷爷的钵子菜餐馆”老板杨云,给天元区疾控中心的一线工作人员送来了热乎乎的免费晚餐。

天元区疾控中心没有食堂,疫情发生后,饭店和外卖暂停营业,疾控人员吃饭成了问题。

“85后”餐饮店主杨云伸出了援手。他的餐馆距天元区疾控中心5公里,他说:“我保证你们的饭菜新鲜多样,而且热乎乎的。疫情一日不除,我们就坚持给一线工作者给予免费的用餐保障。”杨云为大家准备的每份晚餐,不仅用保鲜膜打包好,还增加了一份米糊。

“在忙碌的工作间隙能吃上一口热腾腾的家常饭,觉得真暖心,所有人都在尽一份力,我们对战胜疫情更有信心了。”疾控一线工作者刘湖云说。

株洲防疫“十二时辰”之“最”

天元区疾控中心的一线工作人员吃上了热呼呼的爱心盒饭。

记者手记:温暖有力量

妻子冲上“战场”,丈夫照看“后院”。防疫人员一线战斗,餐饮老板赠餐提供保障。家庭理解的温暖,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都是在为抗击疫情分忧出力。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作贡献,就能汇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最坚定】

他是“三不停”专家,笑称自己“百毒不侵”

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通讯员/宋玺 张一璨

2月4日上午9点,在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门口,看着4岁的浩浩(化名)治愈出院,龙云铸舒了口气,他连日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片刻的放松。

“浩浩是我市目前确诊的年龄最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他的治愈出院,无疑鼓舞了我市抗疫工作者的信心。”龙云铸激动地说。

龙云铸是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也是我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首席专家。作为一名 “老将”,他战功累累,曾主持我省首例艾滋病患者的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治愈了我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这位“老将”又走上前线。从1月20日起,他便一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冲锋陷阵。

组建全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参与病例会诊抢救、为县区定点救治医院做技术指导……如今,同事都称他是“三不停”——电话不停、会诊不停、会议不停。每一天,他都忙到凌晨2点下班,睡上四五个小时又回到单位。由于多日连轴转,他的嗓子已经沙哑。有亲友劝他“歇一歇”,他却摆手说:“不能停,现在正是防疫关键期。”

“干吗这么拼?”亲友不解地问。

“患者需要我,放心,我百毒不侵。”说完,龙云铸又穿上防护服,奔向隔离区。

他“狠心”拆掉脚上的石膏,只为奔赴战“疫”一线

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通讯员/宋玺 张一璨

2月4日上午10点,在黄冈版“小汤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株洲医疗队员、市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姜飞军正在隔离病房查房。由于穿着防护服,加之长时间站立,他的左脚有些钻心的疼,可这丝毫不影响他给患者看病。

1月23日,得知医院选派医护人员参加援鄂医疗队,正在老家汨罗的他立马报了名。担心自己选不上,骨折尚未痊愈的他“狠心”将自己脚上的石膏拆了。

年迈的父母以为他是回单位加班,几天后收到家书,才知道儿子去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前线。

对44岁的姜飞军来说,“抗疫”并不陌生。2003年,“非典”汹涌而至,参加工作不久的他主动申请,如同钉子一般在“非典”病房坚守了3个月。

2015年,第一次参加援藏,到扎囊后躺在医院吸了一个礼拜的氧才适应,他却告诉父母一切安好。

“你为何如此坚定地要去疫情重灾区支援?”记者问道。

“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若有战,召必回。”姜飞军朴实地说。

在黄冈的抗疫一线,为了让病毒无处藏身,姜飞军和队员都剪短了头发;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就整天穿着纸尿裤。虽然任务重、压力大,可他从未想过退缩。

“这场防‘疫’战不打赢,我们不撤兵。”姜飞军说。

株洲防疫“十二时辰”之“最”

穿上防护服,姜飞军在黄冈的防疫一线工作。 通讯员供图

记者手记:“逆行者”的力量

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只为救治更多患者;为上前线,“狠心”拆掉脚上的石膏……病毒面前,谁都怕。可面对疫情,龙云铸、姜飞军却选择挺身而出,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搏击。正是他们这些“逆行者”,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让焦虑不安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最细致】

天元区对居民小区实行严格管控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2月2日,天元区花园一村,社区安排施工人员拖来绿色围挡,封闭小区东门,西门刚建好的监控房也派上用场,成为临时值班室,物业办李大姐和志愿者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对司乘人员测量温度。

2月2日起,天元区严格管控居民小区,控制疫情传播。据天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严格控制小区业主外出和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每个小区原则上只设置一个出入口,每户家庭每天指派1—2名家庭成员上街采购生活物资;寄取快递和外卖只在小区出入口外进行;其他情况除生病就医等紧急事情外不得外出。禁止小区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包括快递、外卖和走亲访友等,其他特殊公共行业(防疫、消防、急救、垃圾清运、水、电、气、维修等)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必须测温、登记。凡发现发热、咳嗽等疑似感染人员,必须立即上报街道、社区,按照相关程序处理。

株洲防疫“十二时辰”之“最”

天元区对全部小区严格管控,所有居民进出都要测体温。

负重50斤消毒水,她为无物业小区消毒

株洲日报记者 邹怡敏

2月1日上午10时,荷塘区茨菇塘街道长征社区,瘦瘦的黄思益背着消毒器具,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长征社区有2个无物业管理小区,2个业主自治小区。社区在加大对小区源头管控和疫情排查力度的同时,重点做好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社区网格员,也是一名党员,我应该尽一份力。”出生于1997年的黄思益主动承担起为小区消毒的任务。

背着50斤重的消毒器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完一个小区的黄思益感觉肩膀痛、腰酸, 她调整一下的背带,又继续工作。忙活了一个上午,回到办公室,一盒方便面就是午餐。“背着的不止是消毒水,还有责任。” 趴在桌上休息15分钟,黄思益又向下一个小区出发。

“不娇气,踏实肯干。” 社区书记唐雅介绍,朋友圈里,每天黄思益的步数过万,“她心里总是惦记着,哪儿没清理到。”

记者手记:“社区人”冲在一线护居民安宁

这几天,朋友圈流传着一个段子:远离微信步数靠前的人,在这种不宜出门时期还到处乱窜的人非常危险。确实,在很多人看来,微信运动排名靠前的人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然而,这些人当中有很多放弃休假,冲在一线的“社区人”,摸底排查的是他们,检测体温的是他们,对重点区域消毒的也是他们,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为居民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最火热】

做好防护忙生产

株洲日报记者 高晓燕

2月4日,走进渌口区南洲镇红星村一座不起眼的院子,湖南海顺消毒洗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海顺”)正在紧张忙碌地生产中。

“疫情发生后,消毒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我至少要尽力保证株洲本地的需求!”该公司负责人唐正良介绍。疫情当前,防控疫情的消杀物资十分紧缺,湖南海顺生产的就是常用的84消毒液。疫情发生后,该公司已紧急召回员工,加班加点忙生产,机械全天运作不停。

目前,企业日生产84消毒液4吨至5吨左右,经市工信局统筹后,主要供应株洲地区的医疗机构以及防疫一线的重点单位。眼下,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开工,提前复工的企业将面临用工、物流等经营成本的大幅提升,且面临原材料供应紧张等问题。但唐正良表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向大家保证,绝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任何产品!”

为下游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助力,我市政企快速联动。

2月3日刚刚部分复工的株洲市晶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晶彩”),已迅速投入紧张生产当中,当下正开足马力,力争最大限度确保防疫物资和产品生产供应。

株洲防疫“十二时辰”之“最”

株洲晶彩工厂里,工人们正在紧张生产中。 企业供图

1月31日,市工信局收到来自浙江省余姚市经信局的求助函,称当地辖内一家电子设备生产企业正全力以赴组织生产红外测温仪,而重要零部件的供应商株洲晶彩,因疫情防控需要尚未开工,特请求支援。2月1日市县两级工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园区,迅速与企业取得联系,并积极对接,帮助企业筹集口罩等防护物资,对工厂进行消毒处理等,排除开工困难,2月2日工人们陆续返回工厂,做生产前的准备,2月3日即正式部分复工。

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提前复工,企业是有压力的。“考虑到疫情防护等情况,我们只召回了100余名职工,在确保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复工。”株洲晶彩总经理尹泽轩说。正常生产情况下,株洲晶彩每日可生产70万片红外测温仪用显示屏,部分复工情况下每日产能为10万片。不饱和的产能,加上全产线运转的水电、机械磨损等损耗,企业复工成本较日常生产更高。“我做的是好事,支持防疫一线的资源供应,再难我也要去做。”尹泽轩表示。


记者手记:防疫与返岗复工两不误

随着企业复工时间的临近,疫情防控更要打起精神,提高警惕,做好准备。企业、园区疫情防控物资准备充分不充分?防控措施到不到位?生产、生活如何有效保障?这些不仅是企业和园区要思考的问题,更是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服务、靠前站位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做到防疫与返岗复工两不误,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兼顾,以最坚强的防线,筑起最安全的防护,夺取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最后胜利。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