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90年代开始流行的随身听吗?

老铁观言


题主给的这两个图片一下子就让我回到了自己上学时候。先让我找张纸巾,擦下泪。

当年,我哥豪气冲天的给我说:等我有了钱,我就给你整个Walkman,何为“沃克门”就是题主图片上那玩意儿。为此他特意在书店打了一个暑假的工,还是没有攒够卖它的钱,磁带倒是买了不少,因为我俩商量着买一个三十来块钱买的“单放机”也行。

最终我还是拥有了自己的随声听,SONY Walkman随身听,是缠着我爸硬买的,借口是“学英语”,当时绝对是爆炸性的产品,谁能拿在手里谁就是最牛逼的。英语学没学成不重要,反正我是有了自己的“沃克门”。就因为这,被我哥管在屋里打了一顿,因为他也想要拿出去显摆,我不给。

那时候没有相机,就没留下图片,在网上抓了几张一模一样型号的,可以给大家怀怀旧。

这是机子的全貌,银色的,和磁带一般大小。这是真正的随身听啊,可以随时装在口袋里,当然,一般都有一个小包包,挂在腰间,不像一些山寨产品,难看又笨重,行走还要背着个大电源,走到哪听到哪充到哪。自己卖了充电电池,随充随用,当时感觉自己就是走在时代前端的潮人,那叫一个NB啊。

看看,拉风不?界面设计简洁大方,有没有一点爱疯UI的赶脚?

现在的线控并不是原装的。我哥有一次把机子借给他们同学用了几天,结果还的时候说线控被狗咬坏了,给赔了一个线控。当时我妈把我哥骂了好一顿。我也就不敢在拿出去显摆了。真的是被狗咬了还是被他同学掉包了,谁又知道呢。那个年纪我们相信是被狗咬了,到了我们现在的年纪,更愿意相信是他占为己有了。时间能证明的东西太多太多,只不过我们不经意间,它就带走了很多东西,不给我们留一丝的机会。

下图是原装的,这才叫漂亮。主控器是不规则的梭形,整体磨砂工艺处理,线条看起来非常流畅,和机身的搭配天衣无缝,逼格和品位果然都是传承的。整个线控应该算是比较重要的配件之一。一看就是非常高级的动心,屏幕显示也是具有科技感,耳机和座充更不必多说,音质都是非常好。

上图绿色的不是口香糖,是电池,就叫“口香糖”电池。精致吧?

下面是几张细节图,慢慢欣赏吧:

再配上几盘珍藏的磁带,要不然不够完美!哈哈……

好了,显摆到这儿就差不多了,喜欢的就点个赞。有需要的话,留言告知我你是哪个年代的人,喜欢谁的磁带,咱们还可以再交流交流。


麦秸杆儿


我有一部爱华的


大碗三细Cedar


walkman是把音乐装近口袋的缔造者『随身听』


把音乐装进口袋:

最早的索尼walkman,型号TPS-L2,使用两节5号电池,有两个立体声耳机插孔并带有一副配套的轻巧耳机。

IEEE SPECTRUM推出了“消费类电子产品明星堂”(Consumer Electronics Hall of Fame)。消费类电子产品明星堂涵盖了过去50年最伟大的发明,并讲述了它们背后的故事。本文将讲述索尼随身听诞生的故事。

如今,约有一半的人出生于随身听诞生之后。大片《银河护卫队》中的随身听令一些人回忆起了这款标志性的蓝银拼色小盒子。不过,如果你没有经历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很难理解它为什么会令人着迷,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播放和消费的方式,以及它以怎样惊人的速度风靡大街小巷。

walkman对流行文化有着非凡的影响,但它本身源于高雅艺术趣味,这实在是出乎意料。其最初诞生的原因是,有人想在飞机上听古典音乐,又不想因此影响到其他乘客。此人便是井深大(Masaru Ibuka),他与人共同创立了索尼公司,这让他的奇思妙想得到了更多关注。

当时,索尼已经在生产便携盒式磁带产品,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专注于录音功能,主要面向语音听写市场。1978年,索尼公司推出了一种所谓的便携系统TC-D5。它的音质很棒,但体积庞大,售价约1 000美元。井深大外出时一直用它来听歌剧,但他希望它能更便于携带,于是要求索尼Pressman录音机(一款专业记者用的昂贵设备)的首席工程师大曾根幸三(Kozo Ohsone)实现这一目标。大曾根设计了一款仅支持播放的精简版Pressman。

当时,索尼便携式录音机的销量螺旋式下滑。井深大和索尼的另一位创始人盛田昭夫认为,个人录音机销量不好,个人播放器也许会大卖。盛田昭夫要求生产一款比精简版Pressman价格更低的产品。从技术角度来看,随身听并未应用新技术,但从形式和功能来看,它却非同凡响。


随身听:索尼联合创始人井深大(左)和盛田昭夫(右)帮助孵化了随身听。井深大想要一台便携式录音机,这样他就可以在出差期间欣赏歌剧。盛田昭夫指示一个工程团队生产一款比精简版Pressman价格更低的产品。


首台随身听TPS-L2于1979年在日本问世,1980年首次登陆美国市场时被称为Soundabout,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被称为Stowaway或FreeStyle,但“随声听”(Walkman)这个名字很快流行起来。这款随身听拥有蓝色+银灰色的金属外壳,重约400克,尺寸为150厘米×90厘米×35厘米,采用两节5号电池,售价约150美元。最早的随身听有两个立体声耳机插孔,支持两个人同时听音乐。产品包含一副仅重50克的特别设计款耳机,这样设计是因为当时市面上的耳机和随身听一样重,有的甚至比随身听还重,索尼的设计师们认为这样不合理。


巧合的是,随身听的推出与美国跑步健身热潮的兴起同步;跑步者满腔热情地戴着它们,边听边锻炼。索尼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推出了一款亮黄色的机型,这款机型为后来Walkman Sports一系列坚固耐用的设备奠定了基础。



流行文化不朽:首批随身听在日本推出35年后,它们出现在了电影《银河护卫队》第一部中。在后续影片的一个场景中(上图),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是一个角色随着电光乐队的《蓝天先生》起舞。

截至1998年,索尼售出了1.86亿台盒式随身听。存储格式逐渐变化,随身听也随之演变。索尼随后推出了可以播放CD和MP3文件的机型。时至今日,索尼仍在销售名为“随身听”的便携式数字媒体播放器。近来,人们对复古音响系统(多为黑胶唱片,也包括盒式磁带)的兴趣重燃,如今,eBay上TPS-L2s的售价高达数百美元。


昨日旧事


当年买不起索尼松下,只好买了个国产的,音质差了一大截。磁带也只能买10块钱3本的,正版2,30一盒买不起


小king4


记得,磁带机


星光灿烂wmx


东芝,自动翻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