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当年要是过了江东,以他的本领及当时的形势,能卷土重来吗?

骑士悠然行


项羽虽说战败,但历史还是同情项羽,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出其二的英雄大丈夫,只是其性格决定了他只能称王不能称帝,心慈手软,妇人之仁,仁义最后害了他。当初江东八千子弟,杀到乌江边时已所剩无几,就是过去也无力回天。这就有了后来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自刎乌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千古遗憾。可以这样说,古代中国如果没了项羽,就缺少了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的民族历史。因此后人一直怀念他


晚秋23861105


假如说项羽过了江,并逃回老家招兵买马,东山再起的希望依然渺茫。

首先,项羽已经没有了民众支持,或许说他之前就没有,因为以前的民众基础是项梁建立的,现在项梁没了,民心恐怕难以再次拉拢。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即便是能再次拉拢军队,吃了如此大的败仗,士兵的战斗力也一定远不及以前,试想,剩下的“江东父老”可是之前筛选剩下的,精兵强将早已挥霍一空。

其次,楚汉战争后,项羽几乎没有靠谱的将领了,项羽帐下五大虎将中,龙且和虞子期战死,季布、钟离昧、英布三人先后投奔了刘邦,就算有了兵马,再找靠谱的将领却是很难,而且项羽没有自己的智囊团,楚汉战争中他刚愎自用,不听良言劝解,鸿门宴放走刘邦,已经为失败买下了伏笔。一个没有左膀右臂的楚霸王是难以在兵荒马乱中立足的。

最后,敌人太过强大,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已经拥有韩信、张良、陆贾、叔孙通、刘敬等一大批领军人物。相比项羽,刘邦的手段和拦才之道高出了一大截,并且刘邦兵多将广深得民心,这是项羽不能比的。楚国全胜时期都没能灭掉刘邦,又何况兵败后呢?





旧时影像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是,天下一统的局面仅仅经过了十五年,又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局面。经过激烈的纷争,最后形成楚汉相争之局。刘邦是最终的胜利者。项羽最后在乌江战败自杀。

楚汉相争之初,项羽是占绝对优势的。可是,最后的胜利者,却不是他,而是开始处于弱势的刘邦。对于项羽的失败,刘邦的成功。历史是文人墨客们议论的话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宋代的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面对同样的“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结局,杜牧的感慨,与李清照就大不相同。他来到乌江亭,看到项羽自杀的地方时,也曾做诗一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个问题,大概就是从杜牧这首诗中而来的。但是凭心而论,李清照和杜牧的诗,都是的个人情绪表达,纯属借古人杯酒,浇我胸中块磊,与真正的历史评论不一样。

李清照所处的南北宋之交,当权者面对异族的侵略,国土的沦丧,不思收复失地,反而偏安于一隅之地,做了缩头乌龟。这种情形,让很有侠义英烈之气的李清照非常愤懑,于是,就想起了当年的项羽。言下之意无异说,这种当缩头乌龟的做法,还不如当年的楚霸王,打不过宁肯自杀,也不苟且。

杜牧的时代,当然没有李清照这样的情形。当他在乌江亭想起当年的项羽之时,想到的是人生的另一方面,这就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杜牧看来,项羽在江东楚地有大量的支持者,在乌江战败之后,如果能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还有与刘邦再次一搏的机会。

杜牧所说,从做人的精神上来说,是不错的。只要没有被人打死,就要拼下去。但是,从楚汉相争的情势来看。项羽垓下败后,就算回到江东,恐怕也很难恢复力量,成为刘邦的对手了。

历史的成败,都是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到不同的证据。现在,我只想从一个角度谈点看法。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历史就会成就他。违反了历史的潮流,就必然会失败。这是以前的正统观点,现在却很少有人提及了。但它却是刘胜项败背后最本质的原因。

在秦汉之前,历史已经历过了几百年的战乱。战国时期,就是一个战乱的过程。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原因就是以前诸候分封,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松散的政治统治形式,已经不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民心思定,而天一的安定,必须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否则,战乱不可避免。秦始皇大秦王朝的建立,就是顺应了这种历史的需要。一个新的政治体制的建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经过一些翻复。秦末之乱,秦汉的更迭,就是这种反应。

项羽曾经掌握了大局。但是,他的政治理念,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他没有建立统一王朝的想法。还是恢复了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如果这种体制持续下去,天下还是一个战乱之局。正是因为项羽的这种政治理想,所以,在鸿门宴上,他没有杀掉政治对手刘邦。从而失去了唯一的最终取胜的机会。

而刘邦的政治理解是建立大一统的王朝。所以,在他得势之后,把割据一方的诸候全部消灭。从而真正开创了中国两千年的统治。

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就是说,江东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大家一起邦助项羽。他才有翻身的机会。但项羽自己的经历已经把杜牧的前提打破了。项羽与他叔叔项梁一起在江东起兵反秦。曾经做到诸候中最为强大的。在他强盛之时,岂只江东子弟为其所用。全天下的人才,都汇聚到了他的手下。为他所用。但正如韩愈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江东子弟虽然多才俊,但项羽能认识他们,而认用他们吗?答案是否定的。秦末最优秀的军事家韩信,曾经就在项羽的手下,项羽不能任用,他才归了刘邦。并最终邦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当时一流的政治家陈平,开始也是项羽的手下,最后也投了刘邦。项羽自己手下的范曾,也是一流人才,被司马迁称为“人杰”。在项羽的手下,也不能做到言听计从。最终愤而离去。

假如项羽真的度过乌江,回到江东。他还能遇到上述这样优秀的人才吗?就算还有。这些人能为项羽所用吗?

经过秦末之乱,到四年的楚汉相争。天下老百姓死伤无数。现在,好容易渐渐恢复和平的迹象。项羽回到江东之后,还会有那么多年轻人会不顾生死的随他一起造反吗?他还能重新组织起八千子弟兵吗?所有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历史没有假设,所有的假设都不成立。历史之所以是这个样子,一定有它成为这个样子的原因。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不太可能。刘邦在长江以北已经形成与秦灭六国类似的形势,项羽已经完全没有了同盟军,在这种形势下,即使项羽过江,刘邦定会穷追不舍,项羽多半会重复其祖父项燕的经历,被追杀而死。

《史记货殖列传》云: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臝蛤,不待贾而足,地热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所以那个时代,江南并不是经济特别发达地区,而是地广人稀的榛蟒之地。四百多年后的三国时期,孙权还在镇江附近与虎搏斗。而且江南又不产战马,人民既然无饥馑之患,战斗力自然无法与穷凶极恶的北方人相比。从中国整个历史中看,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北方军队征服南方,也能说明这一点。所以即使项羽真能在江南拉起一支队伍开到长江以北,也难有胜算。至于从前项羽巨鹿破秦军的主力,仔细看看并不是他从江南带来的八千子弟,而是以黥布,蒲将军的淮北人为主。


HarryWang126641329


当时的刘邦及众巨都畏惧项羽,项羽回到江东就是放虎归山,如果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末可知。


源116078401


首先得把卷土重来和成功分开来说

卷土重来肯定是可以的,首先在古代社会教育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最底层劳动人民能够有独立思想的人不太多,甚至可以说很少,虽然思想比较禁锢受到一定的束缚,但是从来不缺乏反抗的精神,只是缺少一个一呼百应的人,尤其是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民心晃晃不可终日,极度缺乏一个领导人来为他们指导前进的方向,而项羽在社会地位和背景恰恰却适合做这样一个人,那么就算不是在江东也有可能做到一呼就有人应,只是没有在自己的底盘来的那么快那么顺手就是了。

而且在战乱年代对待底层平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只要站好队,选好领导,一夜上庙堂也不是不可能,远的不说刘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呢么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肯定不缺少这种人。

所以说卷土重来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但是能不能成功真的得另说,因为项羽本人的性格使然,与刘帮在角逐中失败也许就是个必然。

武将世家出身的项羽,处事风范不太估计他人,相对于项羽来说刘邦更加谨慎,

从谋士来说,因为项羽出门贵族,所以身边聚集的都是六国失败后遗留下来的贵族,他们很有可能各怀心思,并不是真的铁了心帮项羽夺天下,而刘邦不同。身边聚集了从沛县出来各种底层的能人异士,至少在还没有夺取天下之前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刘邦的队伍底层领导还是比较坚实的。

而项羽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还是支持分封制,这就决定了他就算能卷土成来出了江东还是会失败,因为他注定是要被历史淘汰的人,注定不会成功


北渚良辰


西楚霸王项羽即使过了乌江也难再东山再起,精兵猛将尽死、谋臣忠良己亡。


小龙女5505


回去就能赢吗!这明显得看项羽回去能不能把江东治理好!整顿罗马,发展生产,强国富民这种事基本和项羽无缘!让他回去又能如何!刘邦之所以能屡败屡战是因为有萧何在关中为其做后勤,所以汉初三杰萧何功劳最大!战争本质还是靠国家的经济实力!项羽唯有一范增仍不能善用,谁帮他治理后方!还别说他后方有彭越这个搅屎棍。经济实力不如人,只能小胜,不可能长胜!不要以为古人的智慧都不如你!


我就不信这也有人起


不肯过江东,是因为江东不是昔日的江东了。

依项羽性格,得势后肯定没有好好经营后方基地,导致后方空虚。

既便渡过江东,恐怕再难振臂一呼,从者如云了。


陈志明先生


已经没有任何卷土重来的机会了,是项羽自己葬送了一切,他为他所做的一切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