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為什麼當初會被禁

《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初在寫《白鹿原》的時候時,陳忠實就說,他想擁有一本可以放在棺材裡當枕頭的書。然後,他回到了鄉下,花了幾年時間,嚐盡了寂寞和孤獨,寫成了這一部奇書《白鹿原》。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為什麼當初會被禁

1997年,《白鹿原》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2006年,評選“作家富豪榜”的時候,陳忠實在還排在第13位。10年後,陳忠實因癌症去世,人們都說:“白鹿原上有白鹿,世間再無陳忠實”。

在今天,《白鹿原》被看作是一部少見的神作,但是在《白鹿原》發表之初,它其實是一本“禁書”,就像是明代的《西遊記》《水滸傳》一樣。就連當初評獎的時候,也不得不刪掉一部分。

至於《白鹿原》被禁的原因,很多人說是因為它的“不健康”描寫,但是《白鹿原》書中的那些描寫,和現在的部分網絡小說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為什麼這些網絡小說平安無事,而被稱為神作的《白鹿原》卻會被禁呢?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為什麼當初會被禁

雖然《白鹿原》最後能被大家接受,不排除是時代發展的原因,但是它當初被禁的原因,卻絕不僅僅是因為那些所謂“不健康”的描寫,真正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真實。

只有客觀真實的書本,才能讓我們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才能讓我們有所感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其他作品所缺少的。

就連同樣被譽為神作的《活著》,也被人認為,作者是在故意渲染“苦難”,因此名不副實。對於這種想法,其實可以理解,畢竟沒有幾人,會真的經歷“福貴”那樣的人生。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為什麼當初會被禁

通常情況下,不被大眾接受的,都被認為是不好的作品,當初被禁的《白鹿原》也是一樣,很多人都勸陳忠實放棄《白鹿原》,就連陳忠實自己,也懷疑過《白鹿原》是否真的有那麼好。

在今天,《白鹿原》重新恢復生機,除了讓我們讀到一部神作之外,還告訴我們另一個道理:我們缺少的東西,這才是需要的東西。

《白鹿原》的前五章,寫“白鹿原”上的人,究竟在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從娶妻生子到五穀雜糧再到翻修宗祠,興辦學堂,漸漸在讀者眼前,描繪出一個真實的“白鹿原”。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為什麼當初會被禁

但在今天的部分讀者,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讀者看來,這些文字可能過於誇張。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那種苦難的歲月。

比如《白鹿原》中寫,吳仙草生產時只有一個人在,事後白嘉軒燒了一壺茶,要餵給吳仙草喝。這一段在年輕的讀者看來,完全不會泛起任何波瀾,但是小說中的吳仙草,卻因此感激涕零。於是,部分年輕讀者開始不屑一顧,認為《白鹿原》寫得太假,名不副實。

可事實上,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為什麼當初會被禁

但太過真實的東西,又往往讓人不敢相信。因為太過真實的東西,會讓人產生一種“我的生活被曝光”的錯覺。當一個人所有的善良和醜惡,都暴露在大眾眼前,這個人一定瑟瑟發抖。當初《白鹿原》的讀者,就有這種感覺。

但我們缺少的,往往就是這種真實。真實的過去,哪怕再不堪,也不能一味隱藏修飾,我們總要面對,總要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才能不斷改正,不斷成成長,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一樣。

況且真實的過去,也不是隻有不堪,畢竟在《白鹿原》筆下的那個時代,真的誕生了很多的英雄。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為什麼當初會被禁

但《白鹿原》沒有選擇去歌頌那些英雄,他歌頌的,是那個時代的小人物。不管是“白嘉軒”,還是“鹿子霖”,對那個時代而言,都不值一提。

而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對自己所處的時代而言,同樣不值一提。可我們這些不值一提的人,還在努力的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如果將我們自己的故事寫出來,既不添油加醋,也不顧忌避諱,很多年以後,說不定會成為下一部“白鹿原”。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為什麼當初會被禁

當初《白鹿原》會成為禁書,便是因為它過於真實,既不添油加醋,也不顧忌避諱。前者或許會被讚揚,但後者往往成為大多數人都不敢觸碰的“警戒線”,《白鹿原》敢,所以它成了禁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