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格律詩,清以前以《平水韻》為基礎作詩,而今提倡《中華新韻》,對此有什麼看法?

文史醒言


我不大遵守韻律的規矩。有時為了好玩也隨合兩句,根本算不得什麼詩詞。

不過,我以為語言發展很快,音和意都在變遷。寫東西是給現在人和後人看的,總不能給前人看吧?所以現在寫東西,還是遵守“中華新韻”的好。不過為了欣賞古詩詞,對“平水韻”應當有所瞭解。


老梁139490047


問題:針對格律詩,清以前以《平水韻》為基礎作詩,而今提倡《中華新韻》,對此有什麼看法?


前言

其實並不僅僅清朝以前用平水韻,注意看看建國以前這些文人的詩,會發現作舊體詩人的幾乎都是用古韻,作詩平水韻,填詞用詞林正韻。作詩的時候,即使放寬一些,也是用平水韻的鄰韻。

今天提倡用的新韻,是《中華通韻》,《中華新韻》已經換代了。我們挑幾首有代表性的作品看看

一、七律長征 也是用古韻

這首詩太有名了,作者不用介紹。

常常有人說這首是用新韻,非也,還是平水韻,只不過用了鄰韻通押。

紅軍不怕遠征難【難:十四寒】

萬水千山只等閒(閒:十五刪)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走泥丸【丸:十四寒】

金沙水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寒:十四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顏:十五刪)

作為七律,鄰韻只可以用在第一句,類似於這種2、8押韻的方式,是出律了。

不過並不能說這首詩用新韻,因為很明顯,第四句的【礴bó】在這裡用作仄聲:

烏蒙磅【礴】走泥丸,平平平【仄】仄平平。礴【入聲十藥】

第五句的【拍pāi】也是仄聲。

金沙水【拍】雲崖暖,平平仄【仄】平平仄,拍【入聲十一陌】

先、寒、刪、元、這些古韻的韻部區分比較難,因此用了鄰韻通押,但是這些入聲字的使用,還是嚴格按照平水韻來的。

也就是押韻放寬,平仄依舊嚴格。當然,古人科舉時,這樣是不行的。

▲長征

二、民國時期標準的七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的散文《故都的秋》家喻戶曉,但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舊體詩人,例如《釣臺題壁》:

不是樽前愛惜身【身:十一真】

佯狂難免假成真【真:十一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人:十一真】

劫數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海揚塵【塵:十一真】

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說帝秦【秦:十一真】

通篇一韻到底用平水韻的【 十一真】,沒有一處與【十二侵】混用。詩中平仄也用平水韻,例如【惜xī】用作仄聲:

不是樽前愛【惜】身,仄仄平平仄【仄】平, ◆惜【入聲十一陌】

▲郁達夫

三、民國時期的詞

朱自清也是傑出的散文家、學者、詩人,但是他的舊體詩也完全遵循古韻,例如這首1926年所作的《虞美人》:

月華如水籠輕霧【霧:第四部】 (第1組韻)

人靜聞砧杵【杵:第四部】 (第1組韻)

瓊樓玉宇說當年【年:第七部】 (第2組韻)

剩有頹垣廢井草芊芊【芊:第七部】 (第2組韻)

天邊野火明還滅【滅:第十八部】 (第3組韻)

惹起愁千結【結:第十八部】(第3組韻)

行行高柳寂無聲【聲:第十一部】 (第4組韻)

又是清秋院落夜三更【更:第十一部】 (第4組韻)

這首詞的押韻是按照詞林正韻。句中的平仄一看就是用古韻而不是新韻。例如:

瓊樓玉宇【說】當年,平平仄仄【仄】平平。

說,shuō,用的仄聲:【入聲九屑】

惹起愁千【結】,仄仄平平【仄】 。

結,jié ,也是用仄聲:【入聲九屑】

▲朱自清與散文《背影》

四、有點爭議的詞韻

主席當時有一首《蝶戀花·贈李淑一》曾經引起爭議:

我失驕楊君失柳【柳:第十二部】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九:第十二部】

問訊吳剛何所有【有:第十二部】

吳剛捧出桂花酒【酒:第十二部】

寂寞嫦娥舒廣袖【袖:第十二部】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舞:第四部】

忽報人間曾伏虎【虎:第四部】

淚飛頓作傾盆雨【雨:第四部】

《蝶戀花》是不像《虞美人》,蝶戀花是不換韻的。所以舞、虎、雨與前面的韻腳是不通押的。

這首詞還引起胡適的質疑:

“看見……刻印的‘蝶戀花’詞,……我請趙元任看此詞押韻舞、虎、雨,如何能與‘有’韻字相押。他也說,湖南韻也無如此通韻法。”

估計是作者當時有點疏忽了,發佈前沒有仔細檢查,這件事作者事後也發現了,1958年12月,他在“作者自注”中說:

“上下兩韻,不可改,只得仍之。”

這種例外,並不是後人效法的理由,還是要注意避免。

▲胡適

五、中華新韻與中華通韻

最早的中華新韻在民國時期頒佈,當時民國成立30年 ,也就是1941年。但編撰《中華新韻》的初衷並不是為了作詩填詞:

查 審音正韻,代有官書,成文聲歌,取資統一。民元以來,未遑制定........

這部書是因為新時代的語音已經有了變化,但是國家卻沒有同一語音的標準,因此委託“國語推行委員會”的黎錦熙、盧前、魏建功三委員負責主編。有點類似於後來我們推廣普通話。

▲民國時期《中華新韻》

建國以後,關於詩詞的押韻,影響比較大的是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編撰的《中華新韻》,分十四個韻部,

2018年時,為了在中小學生中推廣古詩詞的寫作,中華詩詞學會受教育部的委託,又制定了《中華通韻》 ,確定了16韻的方案:

一啊:a ia ua;二喔:o,uo;三鵝:e,ie,üe;

四衣:i,-i;五烏:u;六迂:ü;

七哀:ai,uai;八欸:ei,ui (uei);九熬:ao,iao;

十歐:ou,iu;十一安:an,ian,uan,üan;十二恩:en,in,un,ün;

十三昂:ang,iang,uang;十四英:eng,ing,ueng;十五雍:ong,iong;

十六兒(零韻母)er;

平水韻分了106個韻部,這裡已經變成16個韻部,其實也不用背過,加入喜歡用新韻的話,按照普通話拼音押韻即可,這也是制定它的初衷,就是簡單。

結束語

目前作詩大家公認雙軌通用,但是不可以雙軌混用。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民國人作舊體詩不肯用新韻呢?

除了繼承傳統文化以外,至少習慣用古韻的人,更有利於學習古詩詞的句法與字法。因為古韻與新韻中,平仄不同的字太多了。 因為閱讀和理解古詩詞的時候,習慣了用新韻的人,還要切換到古韻,比較麻煩。

結束語,錄入一首魯迅的七言律《亥年殘秋偶作》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塵海茫茫濃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雲齒髮寒。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

這首詩當然也是平水韻,押寒韻。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是小地方人,關於用韻,也來湊個熱鬧。

我是宜興“荊溪詩社”社員(理事),宜興老幹部大學詩聯學會副會長,老幹部大學詩聯班班長。在我的詩詞圈裡,詩都提倡用平水韻。我的看法,按格律詩詞要求來說,應該用平水韻,但我從不排除用新韻。用中華新韻時,注意標註一下“新聲韻”即可。

我想,隨著時代的快速變化,新聲韻勢必成為詩詞用韻的主流。


五木逸仙


由於漢語標準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所以運用當代的漢語標準音普通話去朗誦古代的詩詞難免出現音韻方面的問題,同時,運用普通話發音去創作古典詩詞也經常會有音韻方面的困惑。

2004年,中華詩詞學會推出了《中華新韻》,韻部以普通話讀音為依據,將漢語拼音的35個韻母歸類劃分為14個韻部,分別是“麻波皆開微豪尤,寒文唐寅齊支姑”,韻部劃分的基本原則是“同身同韻”、“只分平仄,不辯入聲”、“音隨意定、韻依音歸”。同時,中華詩詞學會也認為:“創作舊體詩,提倡使用新韻,但不反對使用舊韻,如《平水韻》。但在同一首詩中,對於新舊韻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為了便於讀者欣賞、便於編者審稿,使用新韻的詩作,一般應加以註明。”

《中華新韻》的推出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比較適合習慣使用普通話的朋友去創作和讀詩,同時由於新韻簡單、寬泛、容量大,對於詩詞的推廣和繁榮也是有好處的,不利的方面是中華新韻完全取消了入聲,用韻過於簡單,和平水韻差異太大,有些詩詞格律特別是詞牌是不能運用的,也不適合於朗誦古代詩詞和當代運用平水韻創作的詩詞對聯。因此,之所以提倡應用中華新韻,也是詩歌領域的創新之舉吧。


詩意相隨


我是一名教師,酷愛文學,經常寫一些詩歌自賞,我認為,不管是什麼體裁的文學作品,其宗旨就是表達中心,服務社會,服務大眾,服務人民。詩歌的平水韻也好,中華新韻也罷,都要遵從這個原則,都要服務於這個中心。詩歌在創作時,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表達出鮮明完整的意境,這一點極其重要,二是要有語感,讀起來既流暢,又朗朗上口。我們在創作時應靈活運用,不拘一格,正如毛主席提出的文藝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在這裡,我的一首詩歌獻給詩歌愛好者,(這首詩創作於夏季)

梨樹枝頭千百花,

天風正巧過農家。

輕戲慢舞化作雪,

妙品花茶話桑麻。

懇請大家賜教。



好好67314836


針對格律詩,清以前平水韻為基礎,今提倡中華新韻,對此個人認為:並行不悖,同樣宣傳,優勝劣汰,讓時間去檢驗,去選擇去淘汰,自然更新。

原因是,兩種韻都有實際需要,所以可以同樣宣傳。具體分開來說。《平水韻》有實際宣傳的必要,但推廣則無必要。自有此韻以來,清以前古詩基本按此寫作。所以現在的對格律詩有興趣的人,特別孩子們學到格律詩,會有困惑,按時下的普通話讀音,部分古詩並不合仄合韻,而格律詩是有格律要求的。其實古人是按平水韻寫作的,按平水韻就是符合規範了,所以對平水韻做適當的宣傳,可以消除對古詩的困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詩中格律詩無疑是璀璨之星,隨著對外交流的發展,外國人喜歡古詩也日益增多,同樣他們也會有困擾,按普通話來讀古詩,會有不通暢的感覺,不押韻的情況,事實上按平水韻來讀,根本沒問題。讓外國人去理解方便,就是告訴他們,古詩以前是按平水韻來寫的,起碼做個簡單的介紹,有利於他們解惑和理解。

部分對格律詩有追求完美者,喜歡用平水韻,那樣有一種唐宋遺風,一種古韻味。他們也需要讓其他人知道平水韻,幫助讀者理解和欣賞。

《中華新韻》是符合現代習慣,在普通話推廣的今天,比起平水韻更符合現代要求,讀者也習慣於用普通話去讀古詩,也是符合當下的要求的,所以新韻的宣傳及推廣也很有必要。

對於格律詩而言,用新韻來寫,也是大多數人自覺與不自覺的選擇,因為現在的字音以普通話有基準,與使用平水韻是讀音發生了變化,所以新韻來的親切與自然。

二者並存,是當下的需要,也必然與切合實際的。舍平水韻則古詩困惑,舍新韻則不合現實情況與需求。

時下有人說:按新韻作詩,需標註(新韻)。個人以為:應該是按平水韻做詩時,需要標註(平水韻)。為何?因為現在的讀音以普通話也基準,所以對於平水韻的詩,讀起來不如新韻合仄合韻,才需要註明一下,告知讀者按平水韻去讀,去理解。

至於平水韻與新韻誰為主導,誰是最後主流?讓時間去檢驗,去證明一切。平水韻歷經千年,作為格律詩的基礎,也是與其他韻書對掙出來的,韻書不止一種,但平水韻獨領風騷數百年,也有其頑強的生命力。新韻更符合現代需求,更符合普通話時代,用其做格律詩也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同樣也有格律詩的味道。所以最終結果以時間來判斷,自然會做出選擇。


四顧20DD


現在國家推廣普通話,大家也說普通話,提倡《中華新韻》也是很正常的,在尊重格律的基礎上,我支持雙軌並行,不必厚此薄彼。

1、提倡《中華新韻》的基礎

幾千年來,漢字的發展,不但表現在字形、字意,也表現在字音。現在國家在推廣普通話,學校教學也使用普通話,大家也說普通話。《中華新韻》就是以普通話的發音為基礎制定的。這樣看來,《中華新韻》更符合我們現在的發音習慣,比《平水韻》更寬泛,讓初學者覺得易學易用。

但是,新韻舊韻只是韻部劃分的標準不同,因而韻部不同,同樣都有寬運和窄韻。詩詞寫的好不好與使用新韻和舊韻沒有什麼關係。

2、《平水韻》存在的必要

中華古詩詞浩如煙海,源遠流長,唐詩宋詞到現在也一千多年了。唐宋元明清,甚至民國,寫詩填詞都依據平水韻。這也不難理解,那時候讀書人和今天的讀書人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舊學功底更深厚,這深深影響到了今天的詩詞愛好者。

文化從來不是割裂的,對於真正喜歡古詩詞的人來說,平水韻也不是什麼障礙。很多人也都喜歡使用平水韻。

3、尊重詩詞基本規律是雙軌並行的基礎。

我們使用《平水韻》也好,使用《中華新韻》也好,基礎是尊重詩詞的基本規律,格律詩詞就要尊重格律。如果把詩詞的基本規律拋開,去談使用什麼韻,這是沒有意義的。

新韻舊韻只是我們判斷用字平仄、韻部的一個標準,並不影響詩詞作品水平的高低。寫好詩詞,首先要“能感之”,其次要“能寫之”。“能感之”是指,作者的內心是敏感的,能發現那一份感動,因為詩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能寫之”就是作者本身有足夠的語彙,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好比說蓋房子,就要有建築材料,只憑一腔熱血是不行的。

總之,梅鶴認為,新韻舊韻只是我們判斷用字平仄、韻部的一個標準,用什麼根據你的喜好就行了,不是詩詞好壞的決定性因素。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今人不懂古音,新韻舊韻雙軌行。入聲派入四聲,詩詞不變重意境。

音隨時遷。現代古人何必拿《平水韻》刁難《中華新韻》?你要復古沒人反對,我等拍手稱快!某些小編把持網絡詩詞平臺,拒不接受新韻作品發表或參賽,我也不反對。大路朝天,各走半邊。新韻舊韻同根生,終將殊途同歸。知古倡今,繼承發展。而且,當《中華新韻》成為新時代詩詞創作的主流之時,就不愁古韻沒人繼承研究了。

當今熱播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以普及古典詩詞和復興國學為宗旨,節目雖採用《中華新韻》即普通話朗誦古詩詞,但入聲字並未消失,只是分派到《中華新韻》的四聲裡去了。所以創作新詩詞,《中華新韻》同樣能調好平仄,也更易為當今廣大讀者接受。所以,上至詩詞名家,下至平水韻忠粉,不必對《中華新韻》耿耿於懷。

最後問卷調查:用《平水韻》創作古詩詞的中青年詩人,你們可都是記憶超群者,能死記硬背《平水韻》裡600個常用入聲字?如果不能,那麼你無論走到哪裡,是否都要隨身攜帶一本韻書,以備靈感突襲之際苦吟推敲,平仄音韻卻找不著譜?

另外,平水韻詩詞創作,若是發表在大眾平臺而非專業詩詞網站,最好標籤。而新韻詩詞創作則無須標籤,因為任何讀者都能一看就懂,不會造成平仄押韻上的閱讀障礙。

觀黃河壺口瀑布

遠眺黃龍降九天,九十九拐過急灘。

聲如萬馬踏霹靂,勢若千軍破險關。

風嘯耳,浪拍天,遙思抗戰整八年。

西山落日平敵寇,一曲黃河保故園。

·


默金cc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8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6fd4ef9287545ddaad84c26891c8cb3\

橡木桶61955766


回答此問題很簡單。古人學的都是古漢語,

而古韻來自於古漢語,清以前人自然用“平

水韻、詞林正韻”創作詩詞。而今人學的是

現代漢語普通話,自然要推廣“中華新韻”。

至於你喜歡用新韻還是古韻創作詩詞,隨

你自己的喜好和掌握程度而定,沒人強求。

但在此要聲明一下,用新韻還是古韻根本

不影響詩詞作品的優劣。(本人自小愛好

詩詞,到今天是自己總結的經驗。現在看

到當今其他人也持此種觀點,基本沒有什

麼異議。)

既然用哪種韻與詩詞創作得好壞無關。那

麼對於今人是推廣古韻還是新韻,孰優孰

劣就很明顯了。

答案是:“當代人押新韻更便利更科學而更有

前景”!

那為什麼說押古韻不利於當代人創作詩詞,

也有礙“前景”呢?

首先押古韻,得用古漢語聲調平仄,所用

字的含義當然得是古漢字字義。至於掌握

古韻和平仄容易,可以根據“平水韻、詞林

正韻”兩部書來參考創作。但要掌握古漢語

漢字字義就沒那麼容易了。僅為了創作古

典詩詞而教人們去學習掌握古漢語,那是

不現實也是沒有前景的!

而當代人學普通話,用新韻押韻水到渠成,

最自然不過的事。有時基本都不用去參考

新韻書籍就能很容易的押上韻。而且根本

不用擔心平仄和字義,因為都是依照普通

話而來。基於當前情況和未來發展,不可

能回過頭去再學古漢語。所以用新韻符合

當代絕大多數人的現實情況和未來形勢。

至於有人說民國人喜歡用古韻,就作為用

古韻好處的一個措辭,這沒有根據。那是

因為離清朝近,當時創作者多數都有古漢

語功底。白話推廣還不是很普遍,民國的

白話文也往往都有“文言白話交雜”。這都

是一種過渡時期的現狀表象,沒有根本性

的依據,基本沒有參考價值。

還有說什麼新韻沒有入聲,就不好填某些

需要是入韻的宋詞詞譜。押不押入韻和填

不填這些詞譜,對整體創作古典詩詞根本

沒多大影響。況且押什麼韻是不影響詩詞

本質的。那麼那些用入韻的詞譜,你完全

可以用現代仄韻代替創作。何況詞譜跟押

什麼韻同理,跟創作的詩詞好壞是沒有必

然聯繫的。所以此說一樣無多大意義。另

外你儘可以自制新詞譜去創作古詞,沒必

要都照老詞譜創作宋詞。

還有說什麼,用古韻能更好的理解和學習

古典詩詞。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有點意義的

理由。其實用古韻能讓當代人更好的理解

和學習古典詩詞作用是很有限的。因為一

首詩詞中韻腳在字數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全面掌握古漢語才是理解和學習古典詩詞

的根本,光知道用古韻幾乎沒多大意義。

僅為了創作古典詩詞而要當代人去掌握古

漢語顯然不現實,也沒意義不科學。

還有說什麼新韻寬泛,如是這樣不更有利

於當代人們創作?何況寬泛也是一個有一

定模糊度的說法。因為古韻當中同一韻部

在具體每一個字,依古音朗讀時也不見得

都是很“純近”。又何況新韻之寬泛根據個

人能力是可以自覺調整運用的。你不一定

要用鄰韻或通押韻部。你可以只本部相押,

今天都是用拼音通一教學的普通話,這樣

朗讀起來只會比古韻更純。譬如“u跟ou”,

你可以不相押,只用“u跟u”押,“ou跟ou”;

“ei、ui、uei、i、u等”可以不通押,可以“ei

跟ui、uei”押,“i跟i-”押,“u跟u”(v)押,

這樣不就比古韻更精準了嗎?

所以新韻寬泛並不是一個問題,而且有利

於更多初學者有更廣泛的選擇。隨著技藝

增長自己完全可以掌控韻部的選用。何況

新韻的鄰韻押韻並不一定比古韻同部韻或

鄰韻發音來得不純。相反多數同部韻甚至

鄰韻相押比古韻同部或鄰韻相押的發音更

純,因為普通話是通一的拼音發音。當然

新韻通押韻部間發音就相對遠一些,但你

創作古典詩詞完全可以不選用通押韻,而

只在寫作現代詩(新詩)時選用。

☞所以不管是當下還是未來,“新韻”是最

好的最容易也是最科學的選擇,是有前景

的選擇(除非不用普通話了)。當然已習

慣用古韻的創作者可以繼續自己的喜歡。

撇開今人用普通話讀古韻創作的詩詞時有

不押韻很彆扭不說。你用古韻創作,前題

你得是用古漢語聲調平仄,用古漢語字義

創作,否則你只是“半瓶水”不倫不類。更

談不上去推廣和要求別人用古韻。總之新

舊必有更替,誰優誰最容易而科學就會走

到最後,走得長遠!

☞(看到問題未打稿即刻就打字回答,恐

有誤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