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格律诗,清以前以《平水韵》为基础作诗,而今提倡《中华新韵》,对此有什么看法?

文史醒言


我不大遵守韵律的规矩。有时为了好玩也随合两句,根本算不得什么诗词。

不过,我以为语言发展很快,音和意都在变迁。写东西是给现在人和后人看的,总不能给前人看吧?所以现在写东西,还是遵守“中华新韵”的好。不过为了欣赏古诗词,对“平水韵”应当有所了解。


老梁139490047


问题:针对格律诗,清以前以《平水韵》为基础作诗,而今提倡《中华新韵》,对此有什么看法?


前言

其实并不仅仅清朝以前用平水韵,注意看看建国以前这些文人的诗,会发现作旧体诗人的几乎都是用古韵,作诗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作诗的时候,即使放宽一些,也是用平水韵的邻韵。

今天提倡用的新韵,是《中华通韵》,《中华新韵》已经换代了。我们挑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看看

一、七律长征 也是用古韵

这首诗太有名了,作者不用介绍。

常常有人说这首是用新韵,非也,还是平水韵,只不过用了邻韵通押。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十四寒】

万水千山只等闲(闲:十五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走泥丸【丸:十四寒】

金沙水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寒:十四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颜:十五删)

作为七律,邻韵只可以用在第一句,类似于这种2、8押韵的方式,是出律了。

不过并不能说这首诗用新韵,因为很明显,第四句的【礴bó】在这里用作仄声:

乌蒙磅【礴】走泥丸,平平平【仄】仄平平。礴【入声十药】

第五句的【拍pāi】也是仄声。

金沙水【拍】云崖暖,平平仄【仄】平平仄,拍【入声十一陌】

先、寒、删、元、这些古韵的韵部区分比较难,因此用了邻韵通押,但是这些入声字的使用,还是严格按照平水韵来的。

也就是押韵放宽,平仄依旧严格。当然,古人科举时,这样是不行的。

▲长征

二、民国时期标准的七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的散文《故都的秋》家喻户晓,但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旧体诗人,例如《钓台题壁》:

不是樽前爱惜身【身:十一真】

佯狂难免假成真【真:十一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人:十一真】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尘:十一真】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秦:十一真】

通篇一韵到底用平水韵的【 十一真】,没有一处与【十二侵】混用。诗中平仄也用平水韵,例如【惜xī】用作仄声:

不是樽前爱【惜】身,仄仄平平仄【仄】平, ◆惜【入声十一陌】

▲郁达夫

三、民国时期的词

朱自清也是杰出的散文家、学者、诗人,但是他的旧体诗也完全遵循古韵,例如这首1926年所作的《虞美人》:

月华如水笼轻雾【雾:第四部】 (第1组韵)

人静闻砧杵【杵:第四部】 (第1组韵)

琼楼玉宇说当年【年:第七部】 (第2组韵)

剩有颓垣废井草芊芊【芊:第七部】 (第2组韵)

天边野火明还灭【灭:第十八部】 (第3组韵)

惹起愁千结【结:第十八部】(第3组韵)

行行高柳寂无声【声:第十一部】 (第4组韵)

又是清秋院落夜三更【更:第十一部】 (第4组韵)

这首词的押韵是按照词林正韵。句中的平仄一看就是用古韵而不是新韵。例如:

琼楼玉宇【说】当年,平平仄仄【仄】平平。

说,shuō,用的仄声:【入声九屑】

惹起愁千【结】,仄仄平平【仄】 。

结,jié ,也是用仄声:【入声九屑】

▲朱自清与散文《背影》

四、有点争议的词韵

主席当时有一首《蝶恋花·赠李淑一》曾经引起争议:

我失骄杨君失柳【柳:第十二部】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九:第十二部】

问讯吴刚何所有【有:第十二部】

吴刚捧出桂花酒【酒:第十二部】

寂寞嫦娥舒广袖【袖:第十二部】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舞:第四部】

忽报人间曾伏虎【虎:第四部】

泪飞顿作倾盆雨【雨:第四部】

《蝶恋花》是不像《虞美人》,蝶恋花是不换韵的。所以舞、虎、雨与前面的韵脚是不通押的。

这首词还引起胡适的质疑:

“看见……刻印的‘蝶恋花’词,……我请赵元任看此词押韵舞、虎、雨,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湖南韵也无如此通韵法。”

估计是作者当时有点疏忽了,发布前没有仔细检查,这件事作者事后也发现了,1958年12月,他在“作者自注”中说:

“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这种例外,并不是后人效法的理由,还是要注意避免。

▲胡适

五、中华新韵与中华通韵

最早的中华新韵在民国时期颁布,当时民国成立30年 ,也就是1941年。但编撰《中华新韵》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作诗填词:

查 审音正韵,代有官书,成文声歌,取资统一。民元以来,未遑制定........

这部书是因为新时代的语音已经有了变化,但是国家却没有同一语音的标准,因此委托“国语推行委员会”的黎锦熙、卢前、魏建功三委员负责主编。有点类似于后来我们推广普通话。

▲民国时期《中华新韵》

建国以后,关于诗词的押韵,影响比较大的是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编撰的《中华新韵》,分十四个韵部,

2018年时,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推广古诗词的写作,中华诗词学会受教育部的委托,又制定了《中华通韵》 ,确定了16韵的方案:

一啊:a ia ua;二喔:o,uo;三鹅:e,ie,üe;

四衣:i,-i;五乌:u;六迂:ü;

七哀:ai,uai;八欸:ei,ui (uei);九熬:ao,iao;

十欧:ou,iu;十一安:an,ian,uan,üan;十二恩:en,in,un,ün;

十三昂:ang,iang,uang;十四英:eng,ing,ueng;十五雍:ong,iong;

十六儿(零韵母)er;

平水韵分了106个韵部,这里已经变成16个韵部,其实也不用背过,加入喜欢用新韵的话,按照普通话拼音押韵即可,这也是制定它的初衷,就是简单。

结束语

目前作诗大家公认双轨通用,但是不可以双轨混用。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民国人作旧体诗不肯用新韵呢?

除了继承传统文化以外,至少习惯用古韵的人,更有利于学习古诗词的句法与字法。因为古韵与新韵中,平仄不同的字太多了。 因为阅读和理解古诗词的时候,习惯了用新韵的人,还要切换到古韵,比较麻烦。

结束语,录入一首鲁迅的七言律《亥年殘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茫茫浓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这首诗当然也是平水韵,押寒韵。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是小地方人,关于用韵,也来凑个热闹。

我是宜兴“荆溪诗社”社员(理事),宜兴老干部大学诗联学会副会长,老干部大学诗联班班长。在我的诗词圈里,诗都提倡用平水韵。我的看法,按格律诗词要求来说,应该用平水韵,但我从不排除用新韵。用中华新韵时,注意标注一下“新声韵”即可。

我想,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新声韵势必成为诗词用韵的主流。


五木逸仙


由于汉语标准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运用当代的汉语标准音普通话去朗诵古代的诗词难免出现音韵方面的问题,同时,运用普通话发音去创作古典诗词也经常会有音韵方面的困惑。

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推出了《中华新韵》,韵部以普通话读音为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归类划分为14个韵部,分别是“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寅齐支姑”,韵部划分的基本原则是“同身同韵”、“只分平仄,不辩入声”、“音随意定、韵依音归”。同时,中华诗词学会也认为:“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中华新韵》的推出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比较适合习惯使用普通话的朋友去创作和读诗,同时由于新韵简单、宽泛、容量大,对于诗词的推广和繁荣也是有好处的,不利的方面是中华新韵完全取消了入声,用韵过于简单,和平水韵差异太大,有些诗词格律特别是词牌是不能运用的,也不适合于朗诵古代诗词和当代运用平水韵创作的诗词对联。因此,之所以提倡应用中华新韵,也是诗歌领域的创新之举吧。


诗意相随


我是一名教师,酷爱文学,经常写一些诗歌自赏,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其宗旨就是表达中心,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人民。诗歌的平水韵也好,中华新韵也罢,都要遵从这个原则,都要服务于这个中心。诗歌在创作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表达出鲜明完整的意境,这一点极其重要,二是要有语感,读起来既流畅,又朗朗上口。我们在创作时应灵活运用,不拘一格,正如毛主席提出的文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这里,我的一首诗歌献给诗歌爱好者,(这首诗创作于夏季)

梨树枝头千百花,

天风正巧过农家。

轻戏慢舞化作雪,

妙品花茶话桑麻。

恳请大家赐教。



好好67314836


针对格律诗,清以前平水韵为基础,今提倡中华新韵,对此个人认为:并行不悖,同样宣传,优胜劣汰,让时间去检验,去选择去淘汰,自然更新。

原因是,两种韵都有实际需要,所以可以同样宣传。具体分开来说。《平水韵》有实际宣传的必要,但推广则无必要。自有此韵以来,清以前古诗基本按此写作。所以现在的对格律诗有兴趣的人,特别孩子们学到格律诗,会有困惑,按时下的普通话读音,部分古诗并不合仄合韵,而格律诗是有格律要求的。其实古人是按平水韵写作的,按平水韵就是符合规范了,所以对平水韵做适当的宣传,可以消除对古诗的困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中格律诗无疑是璀璨之星,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外国人喜欢古诗也日益增多,同样他们也会有困扰,按普通话来读古诗,会有不通畅的感觉,不押韵的情况,事实上按平水韵来读,根本没问题。让外国人去理解方便,就是告诉他们,古诗以前是按平水韵来写的,起码做个简单的介绍,有利于他们解惑和理解。

部分对格律诗有追求完美者,喜欢用平水韵,那样有一种唐宋遗风,一种古韵味。他们也需要让其他人知道平水韵,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

《中华新韵》是符合现代习惯,在普通话推广的今天,比起平水韵更符合现代要求,读者也习惯于用普通话去读古诗,也是符合当下的要求的,所以新韵的宣传及推广也很有必要。

对于格律诗而言,用新韵来写,也是大多数人自觉与不自觉的选择,因为现在的字音以普通话有基准,与使用平水韵是读音发生了变化,所以新韵来的亲切与自然。

二者并存,是当下的需要,也必然与切合实际的。舍平水韵则古诗困惑,舍新韵则不合现实情况与需求。

时下有人说:按新韵作诗,需标注(新韵)。个人以为:应该是按平水韵做诗时,需要标注(平水韵)。为何?因为现在的读音以普通话也基准,所以对于平水韵的诗,读起来不如新韵合仄合韵,才需要注明一下,告知读者按平水韵去读,去理解。

至于平水韵与新韵谁为主导,谁是最后主流?让时间去检验,去证明一切。平水韵历经千年,作为格律诗的基础,也是与其他韵书对挣出来的,韵书不止一种,但平水韵独领风骚数百年,也有其顽强的生命力。新韵更符合现代需求,更符合普通话时代,用其做格律诗也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同样也有格律诗的味道。所以最终结果以时间来判断,自然会做出选择。


四顾20DD


现在国家推广普通话,大家也说普通话,提倡《中华新韵》也是很正常的,在尊重格律的基础上,我支持双轨并行,不必厚此薄彼。

1、提倡《中华新韵》的基础

几千年来,汉字的发展,不但表现在字形、字意,也表现在字音。现在国家在推广普通话,学校教学也使用普通话,大家也说普通话。《中华新韵》就是以普通话的发音为基础制定的。这样看来,《中华新韵》更符合我们现在的发音习惯,比《平水韵》更宽泛,让初学者觉得易学易用。

但是,新韵旧韵只是韵部划分的标准不同,因而韵部不同,同样都有宽运和窄韵。诗词写的好不好与使用新韵和旧韵没有什么关系。

2、《平水韵》存在的必要

中华古诗词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到现在也一千多年了。唐宋元明清,甚至民国,写诗填词都依据平水韵。这也不难理解,那时候读书人和今天的读书人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旧学功底更深厚,这深深影响到了今天的诗词爱好者。

文化从来不是割裂的,对于真正喜欢古诗词的人来说,平水韵也不是什么障碍。很多人也都喜欢使用平水韵。

3、尊重诗词基本规律是双轨并行的基础。

我们使用《平水韵》也好,使用《中华新韵》也好,基础是尊重诗词的基本规律,格律诗词就要尊重格律。如果把诗词的基本规律抛开,去谈使用什么韵,这是没有意义的。

新韵旧韵只是我们判断用字平仄、韵部的一个标准,并不影响诗词作品水平的高低。写好诗词,首先要“能感之”,其次要“能写之”。“能感之”是指,作者的内心是敏感的,能发现那一份感动,因为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能写之”就是作者本身有足够的语汇,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好比说盖房子,就要有建筑材料,只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

总之,梅鹤认为,新韵旧韵只是我们判断用字平仄、韵部的一个标准,用什么根据你的喜好就行了,不是诗词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梅鹤读书


今人不懂古音,新韵旧韵双轨行。入声派入四声,诗词不变重意境。

音随时迁。现代古人何必拿《平水韵》刁难《中华新韵》?你要复古没人反对,我等拍手称快!某些小编把持网络诗词平台,拒不接受新韵作品发表或参赛,我也不反对。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新韵旧韵同根生,终将殊途同归。知古倡今,继承发展。而且,当《中华新韵》成为新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流之时,就不愁古韵没人继承研究了。

当今热播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以普及古典诗词和复兴国学为宗旨,节目虽采用《中华新韵》即普通话朗诵古诗词,但入声字并未消失,只是分派到《中华新韵》的四声里去了。所以创作新诗词,《中华新韵》同样能调好平仄,也更易为当今广大读者接受。所以,上至诗词名家,下至平水韵忠粉,不必对《中华新韵》耿耿于怀。

最后问卷调查:用《平水韵》创作古诗词的中青年诗人,你们可都是记忆超群者,能死记硬背《平水韵》里600个常用入声字?如果不能,那么你无论走到哪里,是否都要随身携带一本韵书,以备灵感突袭之际苦吟推敲,平仄音韵却找不着谱?

另外,平水韵诗词创作,若是发表在大众平台而非专业诗词网站,最好标签。而新韵诗词创作则无须标签,因为任何读者都能一看就懂,不会造成平仄押韵上的阅读障碍。

观黄河壶口瀑布

远眺黄龙降九天,九十九拐过急滩。

声如万马踏霹雳,势若千军破险关。

风啸耳,浪拍天,遥思抗战整八年。

西山落日平敌寇,一曲黄河保故园。

·


默金cc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8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6fd4ef9287545ddaad84c26891c8cb3\

橡木桶61955766


回答此问题很简单。古人学的都是古汉语,

而古韵来自于古汉语,清以前人自然用“平

水韵、词林正韵”创作诗词。而今人学的是

现代汉语普通话,自然要推广“中华新韵”。

至于你喜欢用新韵还是古韵创作诗词,随

你自己的喜好和掌握程度而定,没人强求。

但在此要声明一下,用新韵还是古韵根本

不影响诗词作品的优劣。(本人自小爱好

诗词,到今天是自己总结的经验。现在看

到当今其他人也持此种观点,基本没有什

么异议。)

既然用哪种韵与诗词创作得好坏无关。那

么对于今人是推广古韵还是新韵,孰优孰

劣就很明显了。

答案是:“当代人押新韵更便利更科学而更有

前景”!

那为什么说押古韵不利于当代人创作诗词,

也有碍“前景”呢?

首先押古韵,得用古汉语声调平仄,所用

字的含义当然得是古汉字字义。至于掌握

古韵和平仄容易,可以根据“平水韵、词林

正韵”两部书来参考创作。但要掌握古汉语

汉字字义就没那么容易了。仅为了创作古

典诗词而教人们去学习掌握古汉语,那是

不现实也是没有前景的!

而当代人学普通话,用新韵押韵水到渠成,

最自然不过的事。有时基本都不用去参考

新韵书籍就能很容易的押上韵。而且根本

不用担心平仄和字义,因为都是依照普通

话而来。基于当前情况和未来发展,不可

能回过头去再学古汉语。所以用新韵符合

当代绝大多数人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形势。

至于有人说民国人喜欢用古韵,就作为用

古韵好处的一个措辞,这没有根据。那是

因为离清朝近,当时创作者多数都有古汉

语功底。白话推广还不是很普遍,民国的

白话文也往往都有“文言白话交杂”。这都

是一种过渡时期的现状表象,没有根本性

的依据,基本没有参考价值。

还有说什么新韵没有入声,就不好填某些

需要是入韵的宋词词谱。押不押入韵和填

不填这些词谱,对整体创作古典诗词根本

没多大影响。况且押什么韵是不影响诗词

本质的。那么那些用入韵的词谱,你完全

可以用现代仄韵代替创作。何况词谱跟押

什么韵同理,跟创作的诗词好坏是没有必

然联系的。所以此说一样无多大意义。另

外你尽可以自制新词谱去创作古词,没必

要都照老词谱创作宋词。

还有说什么,用古韵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古典诗词。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有点意义的

理由。其实用古韵能让当代人更好的理解

和学习古典诗词作用是很有限的。因为一

首诗词中韵脚在字数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全面掌握古汉语才是理解和学习古典诗词

的根本,光知道用古韵几乎没多大意义。

仅为了创作古典诗词而要当代人去掌握古

汉语显然不现实,也没意义不科学。

还有说什么新韵宽泛,如是这样不更有利

于当代人们创作?何况宽泛也是一个有一

定模糊度的说法。因为古韵当中同一韵部

在具体每一个字,依古音朗读时也不见得

都是很“纯近”。又何况新韵之宽泛根据个

人能力是可以自觉调整运用的。你不一定

要用邻韵或通押韵部。你可以只本部相押,

今天都是用拼音通一教学的普通话,这样

朗读起来只会比古韵更纯。譬如“u跟ou”,

你可以不相押,只用“u跟u”押,“ou跟ou”;

“ei、ui、uei、i、u等”可以不通押,可以“ei

跟ui、uei”押,“i跟i-”押,“u跟u”(v)押,

这样不就比古韵更精准了吗?

所以新韵宽泛并不是一个问题,而且有利

于更多初学者有更广泛的选择。随着技艺

增长自己完全可以掌控韵部的选用。何况

新韵的邻韵押韵并不一定比古韵同部韵或

邻韵发音来得不纯。相反多数同部韵甚至

邻韵相押比古韵同部或邻韵相押的发音更

纯,因为普通话是通一的拼音发音。当然

新韵通押韵部间发音就相对远一些,但你

创作古典诗词完全可以不选用通押韵,而

只在写作现代诗(新诗)时选用。

☞所以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新韵”是最

好的最容易也是最科学的选择,是有前景

的选择(除非不用普通话了)。当然已习

惯用古韵的创作者可以继续自己的喜欢。

撇开今人用普通话读古韵创作的诗词时有

不押韵很别扭不说。你用古韵创作,前题

你得是用古汉语声调平仄,用古汉语字义

创作,否则你只是“半瓶水”不伦不类。更

谈不上去推广和要求别人用古韵。总之新

旧必有更替,谁优谁最容易而科学就会走

到最后,走得长远!

☞(看到问题未打稿即刻就打字回答,恐

有误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