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一文一世界文



「語音版」一文一世界文/朱曉劍

對於作家的認識,有時先讀作品,有時先識人。這中間有距離感。方英文先生似乎較少給人這樣的印象。這樣說,是因為我也只見過他一面。去年,諾獎發給莫言時,在西安的萬邦書城做了一場活動。那場活動中,我說得少,方先生說得多——幽默,這也是評論家給他的評論。在他的新著《短眠》中,這樣的篇什也還不少,讀來輕鬆,又給人一種輕輕地盪漾的感覺,美妙。

方先生創作是多面手,小說、散文隨筆都可以輕鬆寫來。書法亦有風格,這從他的博客也能看出來。而《短眠》只是他的一面。就是這一面,已展現出豐富的個性來。書分兩卷,上卷為“溫暖與柔情”,下卷是“胡說”。但照我看來,這個分法似乎無關緊要。兩者交叉在一起,也還是這樣的《短眠》。這好像是小憩一番,需要的不是大意境,是小趣味。但方先生在談人論事時,既輕鬆又跳躍,彷彿是河流裡,有著無數的浪花。站在河邊看,看他個十天半月是不帶重複的。又各有各自的風景,這讓人讚歎。相比於一些作家的“美文”,不知高出多少倍。

談方先生的創作風格,很容易,因為明眼人都能從文字的細枝末節中看得出來。可我想說的是,即便是這樣,還是有旁人沒看出的風貌。在那些文章中,大都是閒閒地談,如話家常。在那家常話裡,卻藏有許多機鋒。倒未必很銳利,卻能讓會心的人一笑。這時候才好像讀懂了文章的意思。這有點像笑話,有點冷,卻給人還是“溫暖與柔情”。

讀讀《吹捧使人進步》,再看看《與富人相處的藝術》,真是讓人開心。那點滴的故事,在方先生的筆下又有了別樣的味道:有著幽默,可又不脫離陝西風味。實在,乾淨利落,透著陝西的氣息。卻又跟賈平凹、陳忠實有著顯著的差異,或者可稱為“方式語言”。

在《短眠》的序言裡,方英文說,作家就是把美和愉快傳染給大家,因為“文學所抒發的,是人類的最精粹的追求,這是文學作品和文學家受人喜愛的唯一原因”。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才是作家的本分。在文壇上,像這樣傳播美和愉快的作家,似乎少了許多。君不見有的作家寫作專門為獲獎,有的淪為宣傳品,有的過段時間就成了垃圾……這可真是讓人糟心的事。在書中,方英文回憶自己的寫作之初,是有著把美和愉快拿出來分享的情結。

面對《短眠》,不大好給它定義或歸類。這倒不是它的內容太龐雜,而是在那言談舉止之間,每一篇文章之間,都似乎有路徑可以通達,似乎是單一的向度。但又趨於多元。這所構成的世界是美妙的,也是有著日常生活的氣息。這需要讀者在文章中咂摸。方英文在詞語之間所設置的柵欄,輕輕地把文字跟讀者拉開一段距離。從旁邊經過,可能就會覺得不過是這樣的感覺;但停留下來,品味,才發現那一層真意思。

雖然在文章中他自謙“滿篇胡說,但是有趣”,但這也只是一種解釋。走近《短眠》才能讀懂方英文的性情和自在。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可近可信的。忍不住想,身邊有這樣的朋友,豈止是幸福的,也還是幸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