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圆滴水的一个“梦”

去年十一月底,班里从外地转来一名女孩,名叫张兰。一个非常有礼貌,朴实无华的“农村娃儿”。尽管来的时间不足一个月,但她却在期末的考试中一下跨入班级前十行列。

张兰能来城里上学,是因为她的表妹吕晓双一直“力荐”的结果。吕晓双能来到我班,也是基于一个巧合,因为其家长带她来学校进行考试后成绩并不理想,想要去的班级班主任不认可,所以就转到我班了。别看她比同年龄孩子小一岁,但学起习来并不含糊,起初不理想,后来成绩就逐步提升,最后居然排到班级前三位置了。可能因为吕晓双来到城里上学后,学习有了较大的突破,引起了张兰对城里学习的向往,于是家长宁愿抛弃农村的良田,也要到城里来打工,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有所发展。原创:圆滴水的一个“梦”

或许环境能改变人吧?要不怎么会留下“孟母三迁”的典故呢!虽然张兰的数学底子不如晓双,但花在学习的时间上似乎要比晓双更长一些。尽管原来的学习底子不够扎实,但是她却凭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儿,硬是从后面一步一步地追了上来,并在关键时刻冲了出来,从她的身上让我似乎又回到了我在小学学习阶段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小学时是在农村学校上学,因为校舍都是平房,教室之间彼此相连,只有一墙之隔。平时打开门窗,都能听到临班老师讲课的声音。两个毕业班的班主任都姓张,因为年龄关系,我班的班主任被称为“大张老师”,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被称为“小张老师”。原创:圆滴水的一个“梦”

因为毕业班的缘故,每班都有几个名额可以报考区里的重点中学,可能平时学习比较认真,所以我有幸被学校选中,比较幸运的成为报考名额中的十五分之一。学校领导要求毕业班班主任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这些选中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期盼十五名学生中能有个别孩子进入区里的重点中学,为学校增添光彩。

因为我们的“大张”老师平时愿意喝酒,当时的农村教育也根本不受重视。张老师如果酒喝得不多,还能坚持给我们上课;如果喝高了就会把学生弃之一边,安然找地方“休息”去了。遇到这种情况,不爱学习的同学最开心了,正是求之不得,而对于有所追求的孩子来说,只能把苦水咽到肚子里。因为有好朋友就在隔班,所以有时候难免会到临班窗外聆听“小张”老师对其班里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可能被我经常“偷听”的精神感动,一次“小张”老师破例让我坐在了他班的教室里,从此以后他们班里就多了一个“旁听生”。原创:圆滴水的一个“梦”

可能是张老师的授课内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让我抓住了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在当年小升初选拔考试中,最后脱颖而出,成为十五分之一的惟一“幸运儿”,考上了区里的重点中学。至今我还能清楚的记得我学习旅途中的“贵人”之一 ——小张老师的名字,而在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惟一让我淡忘的班主任名字就是我的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大张”老师。

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一些事儿,已经有些记忆模糊了,但“小张”老师的做法却让我受益一生!在那个年代里,教师的“私心”可能是极低的,能考上重点中学可能有诸多的原因,但“小张”老师给我的那次“机会”却是永生难忘的。原创:圆滴水的一个“梦”

三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眼下又要发生了,尽管初赛里不会出现张兰的名字,复赛名单里也依然不会出现她的身影,但接下来的培训时间里,我会依然地让她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辅导。

感谢当年的张老师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期待当年的运行轨迹能够再一次眷顾到班里这个远来求学的“农村娃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