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小孩講小學課本上的故事好嗎?問題是聽多了好多他背下來了?

清和2020


好!背誦下來更好。這樣,上小學的時候,聽課易懂,有更多的時間練寫字。更多的時間學算數,學習成績會一直名列前茅,學習自信心遠遠超出普通同學。學習電腦打遊戲也會遠遠超過普通同學,上初中就有自學能力,再學些數學奧林匹克,將來很容易做一個計算機高手!成為社會的佼佼者!


彭如心老師


可以,只要他喜歡聽就行了。

我家寶寶目前3歲5個月,經常聽我小時候課本里學的一些故事:猴子撈月、小馬過河、司馬光砸缸、狐狸和烏鴉、烏鴉喝水、小貓釣魚等等,這些他都特別喜歡聽。有時候我講,有時候聽網上講,現在他能自己講一些,並且語氣也比較符合情景。有時候我們比賽講,他講,我當觀眾,我講,他當觀眾,效果不錯,藉機也鍛鍊了他的表達能力。

所以,你家寶寶都能背下來,非常厲害,如果他背下來後還喜歡聽,你還是要堅持給他講,你也可以鼓勵他自己講,有的時候小朋友講的會笑點不斷,也會讓你意想不到。

以上是我的個人想法,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線老師的教書心得


因為我也有孩子現在我的女兒也8歲了,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吧,個人感覺小孩子嗎尤其是2、3歲的小孩子沒有必要給它灌輸的太多,本來就是丫丫學語的年紀適當就好!快樂就好!這裡指的快樂不是孩子單方面,是孩子和我們雙方面!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讓你滿意


許3哥


3歲小孩聽小學課本上的故事好呀,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家小孫女2歲多她奶就有空給講白話故事,或小童畫書上的小故事,還有小動物,水果類畫冊,這樣小孩喜歡上了聽故事。小孩白天,晚上要多睡覺,可是這個孩子精力旺盛,就是不好好睡覺,他奶就拿畫冊小書給講故事,唉這樣一講是睡著了,到後每當睡覺時,她就拿畫書讓她奶講故事,這樣養成了個習慣,睡起來總是看看畫書,玩一下玩具,這樣從小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等上學後肯定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所以小孩小時候辯別能力強,摸仿強,因此從小就要讓小孩養成個好習慣。


4918讀者


講一個切身經歷的故事:我一個朋友,小的時候讀書那真的是倒背如流,什麼《論語》,《春秋》這種一般人看都不會去看的東西他確實是隨口都能說的出來,更別提是小學課本上的東西了。那個時候包括老師和父母在內大家都誇他聰明,小時候一起玩的時候經常飆出一些我們聽都聽不懂的句子,那個時候我們都取笑他書呆子,笑他讀書讀傻了。

可是現在怎麼樣了呢,嗯,他成立了一個古文的輔導機構,專門教孩子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他本人,也是一個極有修養的人。

所以孩子喜歡講小學課本上的東西,也正是他把課本上的內容吸收為己用的過程,在將來他的人生路上,必定成為他上升的階梯和墊腳石,我們的國家把這些故事編輯進課本,不正是為了讓這些內容被我們的孩子所吸收,讓他將來成為一個有修養,有貢獻的良好公民,這也是所謂的情商和智商的雙重養成,是好事!


愛吃串的老於


不要給5歲以下的兒童講小學課本上的故事。

第一,當今中國的教育偏向於應試化。教書育人的宗旨被忽略,教書的目的常常變成了應付升學考試。一些幼兒園的教育小學化,小學的課本中學化。小學生往往都很難理解的內容,5歲以下的幼兒是無法理解的。

第二、給三歲的幼兒講小學課本上的故事,無異於拔苗助長。三歲孩子會背課本上的很多內容,會讓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們高興的忘乎所以。殊不知記憶本就是兒童的強項。等到孩子上學的時候,再去接觸那些課本上相同的內容,常常會使兒童產生厭學的心理。

第三、低齡兒童真正需要的是認知和思考的能力。寓教於樂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把過多的課本知識灌輸給低齡兒童,反而會增加他們的思考難度,對低齡兒童認知和思考能力的培養,有百害而無一利。畢竟,神童只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

仔細想一想,給你灌輸一大堆你所不知道的知識,你是樂於接受呢?還是腦袋嗡嗡作響,不知所云?你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將那些書本扔進垃圾桶?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那是三歲的兒童,是你自己的孩子。

你是他的衣食來源,他沒有能力拒絕你。你的喜好強加在他的身上,他只能選擇接受,即便心裡不喜歡,也會努力的阿諛奉承你。

不要給天真無邪的兒童,套上枷鎖。即便你是用黃金鑽石打造的,依然是鎖鏈。


寧遠智慧


題主好,我是歐林,很高興為你解答。

題主應該很慶幸有這樣一個乖巧聰明的孩子。你的擔憂不是問題。

1、不用刻意的侷限讀書的範圍。

小學課本上的故事都是精挑細選的,而且這類文章非常適合學習語文上的語法知識點。

2、多接觸故事繪本

小學課本上的文章,對於三年級的孩子相對枯燥一些,可以選擇豐富多彩的繪本讓孩子去讀跟讀也好,看圖說話也好。

3、聽,讀,複述。

聽 讀 複述,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孩子語言組織能力的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指著圖片去講。這樣的反覆練習,孩子既有興趣,而且對他自身是一個很好的鍛鍊。

既然他那麼乖巧聰明,那麼有興趣,那就讓他養成一個好習慣吧。愛讀書是一輩子的好習慣。





歐林


首先這是個兒童教育的問題

你告訴他什麼叫做堅韌不拔?他不一定知道,但是如果你給他講一個,《西遊記》的故事。或許他就能夠明白什麼叫做堅韌不拔。

故事的本質就是經驗,三歲的小孩。講故事給他講故事是很好的。最好的是你跟他講完之後,能夠讓他跟別人講。這樣會極大地調動他的積極性和滿足感。而且課本上面的故事應該都是積極正面的。可以給孩子塑造好的價值觀。

背的話應該視情況而定,絕對不要強迫孩子背東西。如果這個東西她們喜歡的話,她們自然會被的會記下來的,但是如果你強迫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你所要做的就是激發他對這個的喜愛。我們說我們讀過《紅樓夢》,難道是因為我們背過《紅樓夢》嗎?不是,我們提到某個故事,生活情節的時候,我們忽然想起來了《紅樓夢》裡有相似的情形。

你問這問題的原因

你肯定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長。我這下面是一段美國學者對孩子的研究。她曾發起3000萬詞彙倡議,或許能幫助你。

“3000萬詞彙倡議”還發現了一個秘密,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為什麼“輸在起跑線”上。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歲前聽到的單詞數量遠遠少於高學歷家庭的孩子。

調查數據顯示:

靠救濟金生活的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數是616個

工薪階層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數是1251個

高收入的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是2153個

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不僅聽到的單詞數量少,而且會接收到很多消極的單詞和粗鄙的俚語。在出生的頭幾年,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聽到的包含積極、正面意義的單詞數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萬個。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並不是他們家境富有,或者報了多少課外班,而是他們一出生,就能夠在語言豐富、積極正面的環境中薰陶。

美國很多研究兒童發展的心理學家已經指出,社會所謂的學前教育期,在時間上實際已經晚了。真正的教育,從孩子剛出生的第一天就開始了,學校並不是教育的起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父母對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種檢驗。

教育是一項光榮偉大而又艱鉅的任務,需要耐心,耐心,耐心,知識,知識,知識

我們取得成就不是因為我們背了多少。而是我們成了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你為人父母的話,那麼你的責任很艱鉅,你要儘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因為你的孩子是你的複印件。

有一些書或許能幫助你

《養育男孩》《養育女孩》

《正面管教》《父母的語言》《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管教的勇氣》

看到這裡你應該是一個比較有耐心的人,希望你為你的孩子變得更有耐心一點。因為教他們真的需要耐心和知識。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你正在塑造國家的未來。塑造未來不能沒有知識,我只能說到這了,謝謝觀看!


助推思考白說


大家好,我喜歡說故事講故事,我熱愛故事。我認為故事是舊事、舊業、先例、我熱愛故事 熱愛生活,喜歡去討論故事情節,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分享和觀點 希望大家能喜歡:\r

給三歲的幼兒講小學講義上的故事,無異於適得其反。三歲孩子會背講義上的許多內容,會讓孩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快樂的忘乎所以。殊不知回憶本就是兒童的強項。比及孩子上學的時分,再去觸摸那些講義上相同的內容,常常會使兒童發生厭學的心思。\r

2.低齡兒童真實需求的是認知和考慮的才能。寓教於樂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把過多的講義常識灌輸給低齡兒童,反而會添加他們的考慮難度\r

以上就是給大家的分享和觀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也希望你們能在分享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能了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2020祝大家新年快樂,出門注意戴上口罩!謝謝大家!\r


老胡Media


那孩子很聰明嗎?我覺得可以繼續讀下去,沒有問題的!其實不少父母在都有這個疑問,孩子在幼兒時期就教他小學的內容,孩子能接受嗎?或者說合適嗎?

孩子正處於啟蒙學習階段,接觸的事物越多對孩子感知越有幫助!比如,講故事,唱歌,朗誦唐詩宋詞等等,可以增加大腦的詞彙量,訓練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玩玩具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腦,手,身體的協調能力!畫畫可以發揮思維想象嗎!

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學什麼?玩什麼都不重要?只要是安全和健康的就可以!關鍵是父母的心態和方法!

幼兒期的孩子,父母給於的教育都是啟蒙和訓練以為主要目的,理解為輔!也就是說不一定要懂,他只要知道就好,比如,爺爺,奶奶可以告訴他為什麼是爺爺奶奶,他知道就好,不一定非要讓他理解背後的原理或者是邏輯!

就好像你給他孩子講小學課程裡的故事,孩子不一定要懂!但是孩子可以通過你講故事訓練孩子得聽,記,講這方面的能力!如果你是以孩子理解故事為目的就不對了,因為孩子這個階段的認知是不能理解故事的內容!那麼痛苦的是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