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新时代下的美丽郯城”——红花镇


第壹回


【导读】马陵巍巍,铭记春秋兴衰;沭河悠悠,流淌风雨沧桑。厚重悠远的古郯文明,孳孳不息的农耕文化,赋予了鲁南小镇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千载的荣华——马陵山前,世界奇观,无声展示着“一步跨亿年”的时光留痕;郯子斜碑,岁月沧桑,依稀镌刻着“鹿乳奉亲”的孝爱铭记……

郯城县红花镇位于山东省最南部,镇驻地前苍村距县城15公里。东隔马陵山与东海县桃林镇相望,西与归昌乡、杨集镇接壤,南于江苏省新沂市接壤,北与高峰头镇相邻。系苏鲁两省郯(城)东(海)新(沂)三县(市)交界处。
是山东“南大门”。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全镇辖12个社区,1个商贸物流工业园区,70个自然村,55个行政村,7.2万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9.8万亩耕地。这里旖旎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浓郁的风土人情,突出的资源优势,田园式的生态环境,强劲的发展势头,绵延起伏的马陵山状如奔马,蜿蜒曲折的古沭河形似玉带,使红花成为鲁南苏北最富魅力最具经济活力和创业的地方。


【村庄名录】

东宋窑村、东岳庄、乔王庄、关村、前三堂村、前壮口村、前小店村、前苍村、北郑村、南郑村、卫东村、后三堂村、后壮口村、后小店村、后苍村、大尚庄一村、大尚庄二村、大尚庄三村,大新庄、大朱庄、大院子北村、大院子南村、小尚庄、小房庄、小朱庄、山外岩、徐林村、徐集、戚村、朱沟崖村、李林村、杜海子村、杨庄、楼下村、渠沟村、红花埠中村、红花埠北村、红花埠南村、红花埠西中村、红花埠西南村、胡林村、袁堂村、西岳庄、西苍村、重兴村、 陈刘庄、韩庄、 顾疃、 高台子村、 黄沟崖村、 龙湖村,姚马村,马圩子村,张庄村,徐海子村,联五村,房溜村,曹庄村,问庄村,孙塘村,山外岩村,小周圩子村。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农村社区】

红花镇马圩子社区

红花镇问庄社区

红花镇联伍社区

红花镇大尚庄社区

红花镇沟北社区

红花镇重兴社区

红花镇大院子社区

红花镇袁堂社区

红花镇壮口社区

红花镇三堂社区

红花镇大辛社区

红花镇红花埠社区


【历史渊源】

1956年设红花区。

1957年设红花乡。

1958年改设为公社。

1984年改置大院子乡。

2000年12月29日撤销大尚庄乡并入红花乡,乡驻地大院子村。

2010年撤销红花乡设立红花镇。


第贰回


【交通区位】

红花镇位于京沪高速公路中心位置

素有“鲁南第一出口之称”,陇海铁路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鲁南经济带”、“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江苏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等五个经济发展区域的交集,发展潜力巨大。

红花镇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其中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310国道、胶新铁路在境内交汇,南靠陇海铁路5公里,东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公里,北距临沂国际机场45公里,徐州机场向西90公里,东望连云港码头80公里,向北100公里直达岚山港和日照港。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纵横交织的道路交通网把红花镇编织成一个投资兴业的 “风水宝地”

京沪高速红花埠出口是京沪高速上最大的出口,处于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中点,红花服务区也是京沪高速最繁华、服务功能最齐全的服务区,平均每天车流量达12000辆次,服务区有加油站、饭店、修理厂、超市等近百家。

以交燃能源、奥德燃气等为主的龙头企业拉动了出口处商贸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从业人员9000余人,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能够为南来北往的车辆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为红花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社会经济】

●鲁南粮仓

红花镇东西12公里、南北9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沭河纵贯全镇,黑龙潭、望海楼风景区位于镇政府东5公里,地处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土壤结构大致分为河潮土和沙质性两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蔬菜产业为龙头,附加花生、西瓜、大豆、林果等;矿产资源为红石、黄沙。

全镇共有耕地面积6533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在6000公顷以上,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实现“双增双超”,总产量达到5000万公斤,国家粮食储备库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年库存粮食1.2亿公斤,带动了全镇优质粮食生产。这里是重要的优质水稻盛产区,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4万亩。红花的山花生、板栗、水蜜桃等干鲜果品通过精细包装,成为苏北鲁南各大超市“座上客”。

●山东南菜园

郯城莴苣,作为“蔬菜之乡”的红花镇地处沂沭冲击平原,水浇条件好,土质肥沃,种植特色蔬菜历史悠久

,最早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如今优质的郯城莴苣不光品种繁多(光是在郯城莴苣品种就已经达到22种,其中郯城的紫香莴苣由于香脆可口是我县特有的稀有品种,深受远近客商喜爱),而且品质优良,产量大,是郯城县沂沭河沿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周边大中城市供应的主要蔬菜品种。当前,莴苣主要供应北京、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远销至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红花西红柿,作为“沂蒙番茄之乡”的红花镇,地处沭河西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浇条件好,由于气候适宜、选择品质优良、加上适时补水、追施蔬菜专用肥等田间管理措施配套,连年获得丰产丰收。目前,红花西红柿发展到6万余亩,单产与总产分别达到5000公斤和3亿公斤,仅红花西红柿,全镇预计年均增收3.2亿元,菜农户均增收2.6万元,营养丰富的西红柿已成为菜乡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条“致富路”。近年来,随着蔬菜价格的一路攀升,红花镇瞄准国内外蔬菜市场行情,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引导广大菜农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具有红花特色的反季节西红柿、甘蓝、菜花等特色菜种植,并围绕打造“大红花”蔬菜品牌,强化科技推广,普及无公害栽培模式,努力实施以“绿色产品”、“绿色通道”、“绿色营销”为主题的“三绿”工程,全面提升蔬菜品位和档次,抢占蔬菜市场“制高点”。

●特色农业

红花镇地处沂河、沭河冲击平原,土质肥沃,水源丰富,发展蔬菜产业条件优厚,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因势利导,大面积发展蔬菜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制定实施了“东部沿山一万亩花生为支柱,西部沿河两万亩蔬菜助农富”的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全镇有机蔬菜年复种面积达8万亩,中高档冬暖温室大棚近2万个,蔬菜年产销量达4亿公斤,交易额3.2亿元。西红柿、甘蓝、菜花、毛豆、黄瓜、冬瓜、西葫芦、莴苣等20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稀特蔬菜产品,被国家食品发展中心定为A级绿色食品,热销全国各地,上世纪90年代末,该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11年被全国绿色产业促进委员会授予“全国绿色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镇”荣誉称号。


第叁回


【旅游资源丰富】


一、名流雅士留足红花

红花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马陵道旁,齐魏马陵之战古战场孙膑、庞涓大展文韬武略;孔望山上,孔子师郯的贤人佳话千古流传;古老的红花埠口,商贾云集,据传“儒商之鼻祖”孔子弟子“子贡”依红花埠口为经营起家之所,“与时转货赀,家累至千金”。清乾隆皇帝两次驻跸的红花埠,留有“东风浪涌桃初红,人在江山图画中,孔望山上朝霞起,莫羡他山云雾生。”的佳句。纪晓岚流连于红花山水写下了“路入红花埠,青齐地尽头。淮黄留息壤,南北划鸿沟。老屋初编蔑,高烽忽架楼。人言从此去,山水渐轻柔”的诗句。《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三度涉足红花,写出了《莲香》等神秘而温韵的故事。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红花镇东据马陵古道、西临沭河曲水,境内马陵山地形复杂,遗存马陵古战场遗址和世界罕见的地震断裂带地质奇观,2001年,被中国军事科学院定为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科研基地。现镇境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潭细石器遗址上,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黑龙潭水库”至今可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谷城亲笔题写的“马陵古道”更是蜚声中外;并有“小三峡”、“仙人桥”,及“郯城八景”之称的“由吾仙洞”、“孔子望海楼。


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马陵山细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以来,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依托红花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沭马风景区望海楼景区建设。由上海房德集团投资兴建的望海楼景区,其中一期、二期滑雪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已经完工,新修观光道2.1公里,开辟了盘山道3公里,对停车厂进行了4倍扩建,新建仿古式游客接待中心1处;建成2个滑雪道;戏台,龙母亩,御水池,未了亭,云梯,山地摩托车赛道等诸多景点已经建成。望海楼景区的开工建设,是临沂市沭马风景区的开篇之作,也是红花镇乃至郯城县马陵山旅游开发的破题之作,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全县旅游开发开了一个好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随着各地旅游事业的大发展、大提速,红花镇充分发挥黑龙潭、望海楼景点奇观优势,竭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其中,大尚庄国际慢城旅游开发项目由上海房德集团新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以慢生活为主题的各种游乐休闲体验项目,水上乐园、高山滑索、阳光沙滩草坪、6公里环山火车道和引进新加坡的山道滑坡等10多个旅游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同时精心打造了百亩花海婚纱摄影基地和山顶游客服务中心咖啡屋及读书屋,使游客在体验慢生活的同时,全面观赏望海楼风景区国内独有的丹霞地貌红石海,倾听望海楼古今传说,并记录下望海楼如今的巨大变化。


【情谊中国节】

红花镇的中国结编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结绳记事,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发达于清朝乾隆时期,兴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红花中国结有600多个花色品种,并在全国70多个大中小城市设有零售点,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市场占有率90%以上。红花中国结和红花双旱船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和临沂市“十大特色旅游产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中央科技教育频道也进行了报道,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随后,陕西、沈阳、上海、苏州等地的许多专家、学者也被该镇的“中国结”所吸引,纷至沓来,采访写真,可谓红红“中国结”红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目前,中国结编织专业村已达70个,专业户16000余户,从业人员5万人,实现产值18亿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从业人员300多万人,成为红花镇乃至周边乡镇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提及特色文化产业,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红红火火、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红花中国结。该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多彩的造型奇观,体现了当地民俗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结艺成为红花镇乃至周边乡镇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彩虹。

该镇从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战略高度着手,鼓励引领当地农民发展“中国结”产业信心十足,把发展“中国结”产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文化科技品牌,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以政策激励、优质服务为起点,成立了中国结编织协会,组建了中国结发展服务中心。每年推广一批发展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先进典型,隆重表彰一批对“中国结”等手工艺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自2014年以来,该镇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结艺品编织技能大赛,并把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集中起来,整合现有资源,组建大型集团公司。通过创办中国结产业集团,拓宽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路子,并采取“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集生产、加工、展销于一体,拉长“中国结”产业链条,启动全镇结艺编织助农增收致富工程,打造“中国结”生产特色小镇品牌,抢占中国结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

红花中国结不仅是该镇的文化产业,也是当地乃至周边百姓创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一面金字招牌,浸润到浓浓的乡土文化之中。在新兴的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品牌效应双重促动下,目前已扩展到全镇55个行政村1200多个农户。形成“中国结”生产专业村50个,专业户9000多户,共有大型工艺品厂10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年创产值1.2亿元,今年1月至8月该镇中国结销售总量达120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8150万元,同比增长16.2%。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正在建设中的国际慢城商业街是由浩宇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精品商业街,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二层仿古式。今年年底前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8年1月投入使用,预计可容纳100家商户。


第肆回


●民营经济

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是民营经济实现新突破的关键。目前,红花镇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大龙头企业。即以粮油贸易公司米厂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业;以金衫制衣公司为龙头的服装加工业;以山东三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效林业;以红花加油城为龙头的服务业;以山东三木公司为龙头的旅游业;以红花“中国结”为龙头的工艺品编织业;以马陵山畜牧专业村为龙头的养殖业;以南京洪七公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液压件厂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业;以红花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蔬菜生产业。通过龙头企业舞动全乡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迅猛腾飞。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招商引资

围绕招商引资“双赢”的理念,出台了《红花乡关于招商引资的有关规定》、《红花乡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国内外客商来红花投资兴业。福建省福清市曾长平、林玉芳五年前在该镇投资兴建了红花加油城、山东省济南市徐思义投资兴建了山东三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林泽兴投资兴建了南京洪七公休闲食品厂,另外还有复垦项目、大红花米厂、徐州制药厂等一大批外地企业来红花镇“安家落户”。今年上半年,全乡引进30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合同利用外资7500万元,源源不断的外资注入,为红花乡跨越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城镇建设

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期实施、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尽快崛起的原则,把全镇建设规划尤其是驻地小城镇建设列一张蓝图绘到底。截止目前,全乡实现了道路建设、自来水工程和有线电视等六个“村村通”,80%的村建起了文明一条街和文化大院,驻地村街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

据了解,2018年,红花镇建成投产项目2个,新开工及落地项目3个。下一步,红花镇将立足优势产业和区位特点,着力加快三大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结产业园、木材家具产业中心、绿色食品产销基地,携手共建“新时代、新红花”。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与此同时,该镇高瞻远瞩,大视野、大手笔描绘新蓝图,提出了“一年突破、两年见效、三年打造最美红花”的发展口号。以红花山水田园为背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全镇上下携手并进,努力营造“城在田中、人在园中、城乡一体”的居住环境。大红花商贸城、中国结小镇、经贸服务中心等新农村示范项目相继启动。“文化红花”、“生态红花”、“宜居红花”、“幸福红花”、“美丽红花”连片打造, “美丽乡村”“破茧成蝶”旧村面貌激越嬗变,农民“致富有项目,就业不离家,进村如进城,就地市民化”的梦想,正在鲁南山城水乡逐步变为现实。

在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拂动下,红花各项社会事业“比翼齐飞”。文化惠民工程如火如荼,村村搭建百姓大舞台,53支农村文化队伍活跃广场街头;社会治安,天网监控无盲区,56支民兵小组夜夜巡逻;全国文化工作先进乡镇、市级生态文明乡镇、山东省平安创建先进乡镇等闪亮称号、崇高荣誉,书写着红花跨越发展的精彩历史,镌刻着红花镇开拓进取的光辉业绩。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红花·世纪新城项目由现代诚信集团负责开发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120亩,项目位于连心路以北,中心学校以西,镇中心路以东,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项目由17栋住宅和1条精品商业金街组成,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成为红花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现代化商住社区。世纪城设计理念结合了红花镇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中国结的“中国元素”,项目建筑采用当下最为时兴的新亚洲建筑风格元素进行点缀,完美体现”中国结”所代表的中国元素。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民风民俗

红花镇地处红色革命胜地——沂蒙老区,富饶美丽的红花热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憨厚朴实的沂蒙儿女,战争年代,勤劳勇敢的红花人民出生入死,踊跃支前;和平年代,聪明贤惠的红花人民响应号召,敬业奉献,建功立业。新一代“沂蒙红嫂”巧手编织的“中国结”红遍大江南北、畅销长城内外,地方民歌“我爱大红花,红花是我家”唱响沂蒙大地,震撼秀美山川。这里不仅留下了祖先们不畏辛劳、勤俭持家的创业遗迹,而切再现了现代红花儿女善良朴实、待客如亲的靓影。

●服务型政府

红花镇政府,诚信明礼,高效服务。实施全面、稳定,抓住生产要素重组、新的产业转移这一机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条带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镇政府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人员帮助投资商办理投资手续,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伍回


【荣誉成绩】

红花镇是“山东南大门”、“中国结之乡”,被国家、省、市分别授予“中国节艺之乡”、“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镇”、“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平安创建先进乡镇”“市级特色产业乡镇” “临沂市园林小城镇”、“临沂市十大文化品牌”“临沂市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临沂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小结】小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沂蒙人了解有限,还有不足,不喜勿喷,还望海涵。

偶有巧合。

创作不易,

禁止抄袭。

《郯国故里》第十一篇:中国情结,和美红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