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平江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住進新房子 家門口就能上班

簡陽平江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住進新房子 家門口就能上班

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

一片片輻坡地整理得煥然一新,道路縱橫有序,像別墅一樣的農家小院真實地寫照出當地村民的生活變遷,一個個紅彤彤的燈籠點綴其間……記者被眼前簡陽平江村的景象驚豔到了,這樣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很難和“貧困村”三個字對上號。

“我們這幾年變化大著呢!引進項目、遷新居……”村民們細數這些年平江村的變化:興修水利設施,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改變基礎設施及危房改造等,有的貧困戶住進了新房,有的貧困戶錢袋子鼓了,開始奔向致富之路。

溫暖:住上安全房

把院子打掃乾淨,貼上紅彤彤的春聯,煮好一鍋臘肉……平江村6社村民卿文楷最近可忙了,但臉上卻一直笑呵呵的。這是卿文楷住進新家的第二年,看到記者來到家裡,他激動不已,拉著記者的手,連忙端茶讓座。

卿文楷今年73歲,長期患有慢性病,是一般脫貧戶。因舊房是毛坯房,年久失修漏風漏雨,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為徹底解決他家住房問題。三年前,在武侯區幫扶支持下,決定將他的房屋進行原址改建。2017年下半年,一棟面積10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拔地而起,成為卿文楷的新家。

記者走進卿文楷家見到,嶄新的房屋裡乾淨整潔,衣櫃、桌椅擺設有序。“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輩子能住進這麼好的房子。”卿文楷十分激動地說。事實上,在平江村,像卿文楷這樣搬進新家的貧困戶不少,他們紛紛點贊:“沒想到現在居然能夠住進新房,過上這麼好的生活。”

據平江村村幹部介紹,從武侯區對口幫扶平江村以來,在當地實施了危房改造項目,項目資金達178萬元,原址重建11戶,人均建築面積25平方米,維修加固19戶,針對各戶情況更換門窗、修補裂縫、處理房屋漏水等問題,徹底解決了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

期盼:青山變金山

“房屋變了樣、收入變了樣。”正在家裡打掃衛生的村民楊學林說,在他看來,這幾年村裡的路變寬了、房子美了,大棚建到了村裡面,家門口就可以掙錢。這幾年村裡來了項目,把地租給他們,不僅有了租金,還可以在業主那裡打工,每天能掙到50元錢。今年64歲的他,是村裡的貧困戶,家人常年外出務工,自身體弱多病,地裡的莊稼一年收入2000元不到,如今好了,把土地流轉給蔬菜育苗大棚,單就一項租金收入就有1500元一年,算上在項目打零工和家人務工的收入,輕輕鬆鬆翻幾番。

“今後,我們還要在產業發展上精準發力,讓青山變金山,村民日子越來越火。”平江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平江村山多地少,陽光充沛,土質肥沃。這幾年,因地制宜,通過大戶帶動示範、土地流轉等方式,鼓勵貧困戶積極發展檸檬等集體經濟產業。同時,倡導貧困戶大力發展牛羊、雞鴨等養殖業。“山坡上栽種的果子和我們飼養的家禽、牲畜,讓我們鼓足了腰包。”採訪中,村民紛紛稱讚道。

記者 粟新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