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于成龍在古代能叫"成龍"呢?

為了誰137633311


說起龍這個傳說中的生物,在中國古代尊崇無比,龍就代表著皇帝,皇帝坐的椅子叫龍椅,皇帝穿的衣服叫龍袍。普通老百姓如果穿上描龍畫鳳的服裝,在家裡的牆壁上畫上和故宮裡一樣的龍的浮雕,那你就等著滿門抄斬吧!

但是這些封建統治者們,為了顯示他們的親民,為了迎合廣大人民群眾對龍的喜愛,他們還是開了一個口子的,他們從來不禁止,普通百姓名字中用龍,所以就有了趙子龍,鄧芝龍,于成龍。

中國古代起名字確實有很多地雷要避開,唯獨這個至高無上的龍字無需避諱。在中國古代,真正要避諱的是天地君親師的名諱。

古代強調的是忠孝兩全,講究的是忠誠孝子,所以父母的名諱是必須要避讓的。這和老美取名字完全不一樣,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有這麼一段取名字的趣事。

小杜,魯門剛剛出生的時候,他的父母都很開心,可是在給他起名字的時候,卻犯了難。美國人取名時通常會有個中間名,這個中間名往往會用來向自己的長輩致敬。小杜魯門的父親準備用孩子爺爺的名字作為中間名,而母親打算用外公的。

這可好,兩公婆打起了口頭官司,不過好在最終兩人達成了妥協,由於爺爺和外公的名字,第一個字母都是s,於是乎,小杜魯門的中間名就變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字母s,這種情況在我們中國古代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如果你不避諱,將會迎來全社會的鄙視與聲討,不僅是在取名字這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在唸到父母的名諱時,要用其他語音來代替,在寫到父母的名諱時,採用減筆或者其他字替代。

在紅樓夢中有一處講到賈雨村在給林黛玉上課的時候,發現年幼的黛玉總是會把敏念成密,後來才發現林黛玉的母親叫做賈敏,作為女兒,林黛玉必須得避開母親的名諱。

與孝相對的就是忠,父母的名諱需要避,君主的名諱,那更是要避的則無旁貸。大家還記得初中時候很辛苦,才背下來的柳宗元的捕蛇者說嗎?還記得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嗎?

以俟觀人風者得焉,這裡的人風其實就是民風,你說寫民風不就得了嘛為什麼還整一個人風呢?問題就出在柳宗元是唐朝人,唐朝有一個千古一帝李世民,這個名字真的是很普通,很普通。

可是由於他的身份不普通,作為大唐帝國的天子,大唐的子民都得避諱。所以六部中的民部改成了戶部,柳宗元也不得不將民風,改成了人風。

由於皇帝的名字至關重要,牽扯到避諱的問題。可是有些老皇帝就特別不自覺,給自己的兒孫起名起的特別的隨意,用的都是些大眾喜聞樂見的字眼。一旦這些兒孫登基當上了天子,那全天下就得喜迎一波改名潮。

好在有些皇帝就特別自覺,覺得全天下人改名字太麻煩,還不如皇帝老子自己把名字給改了,比如清朝的嘉慶皇帝,一上臺就把自己的名字永琰改成了顒琰,充分顯示了他的親民作風。

所以說在中國古代,名字裡面帶有龍完全沒有問題,真正要避開的是先人以及皇家的名諱,這才是得繞開走的大雷。


歷史評說


其實,歷史上沒有一個帝王曾經自稱“真龍天子”,龍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這麼尊貴。

(康熙)

于成龍,被稱為天下第一廉吏,康熙非常重視的大臣。在有些演義小說當中,康熙危難之中還經常需要于成龍出來搭救,可見其地位很高。但是他名字中為什麼可以有“龍”這個字呢?還“成龍”,你想謀反嗎?在清朝那個文字獄盛行的時期,這種名字竟然一點問題都沒有,匪夷所思吧。

所以,只能有一個解釋:皇帝們從沒有認為自己是龍。

“真龍天子”這個名詞的出現,最早不會超過晚清,而且主要是在演義小說和民間故事中出現。其實我們分析一下就知道,“龍”在古代相當於一種“文化商標”,是非常普遍的東西。

秦漢之前,關於龍的記載非常少。就連著名辭書之祖的《爾雅》,都完全沒有提到龍,可見當時龍的地位了。而《春秋》和《左傳》當中關於龍的記載,也僅僅是關於豢龍氏如何養龍的故事——這裡的龍,似乎僅僅是珍惜動物。


龍地位的飛昇,是在秦漢時期——準確的說是在劉邦身上。

(影視劇中的劉邦)

《史記·高祖本紀》記錄劉邦的出生,大概說劉邦他媽在河邊睡覺,忽然有一條龍伏在她身上,然後她就懷上了劉邦。而劉邦他爹看到了全過程,知道了劉邦不簡單。

可以肯定的說,這事兒是瞎編的。但是我們要明白,劉邦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表明自己是“天選之子”,必須找到足夠的理由,所以和龍扯上關係了。其實秦漢時期的龍,大多都被認為是賢明君主身邊的神獸,如果沒有黃帝那樣的德行,龍是不會歸附你的。

極有可能,編這個故事的時候,劉邦想的並非自己是“龍子”,應該是“天子”或者“神之子”,有龍出現是證明自己有德行……但是那場面描述實在是太詭異,鬧得後世都以為劉邦真和龍有啥血緣關係,想證明自己統治權威的,紛紛表示自己也有龍顏。


但是,歷代皇帝也不暈,他們知道龍的地位沒這麼高。

(龍椅)

舉兩個很簡單的例子,首先是祭祀。中國自古就重祭祀,從皇家到百姓,高規格的祭祀極其重要,任何人不能馬虎。都知道皇帝要祭祀天地祖先,有誰聽說過皇帝祭祀“龍”?真把自己當“龍子”的話,為什麼不祭祀自己的祖宗?

其次是“龍”的裝飾。我們知道,故宮當中有很多龍的形象,龍椅石雕,屏風龍袍。當然,在皇宮裡各處都能找到龍的形象,碗筷燈具、筆墨紙硯上,都有跡可循——這意味著什麼?誰會把自己“祖宗”的形象印到裝米飯的碗上?誰會天天坐在“祖宗”身上?

所以,皇宮中到處都有龍的象形,代表著在皇家眼中,龍依然是“德行”的代表,是某種意義上的“座駕”:因為我是有德行的皇帝,所以龍歸附我,任我驅使。

這樣就大致明白了吧,皇帝並不忌諱別人的名字裡有龍,就算你真的叫“成龍”,那不還是歸附於我,幫我辦事兒嘛!


七追風


那這些怎麼辦?

如果說“龍”這個字是一個禁忌字,那麼不是皇帝或者皇族就不能和“龍”字掛鉤,那麼十二生肖中屬龍的怎麼辦?那麼龍姓之人怎麼辦?那麼降龍羅漢是不是也得改名?那麼《周易》之中關於龍不好的句子是不是得刪除?還有民間的各種舞龍的活動是不是也該禁止?那麼《西遊記》之類的小說中把龍王寫的那麼慫且還不是主宰是不是也該被禁?等等之類該怎麼辦?


龍並不全是禁忌

古代對龍的禁忌,是隨著時代的推進,以及皇權的高度有關,明清兩代是對龍的禁忌最嚴的兩個朝代。但即便是最嚴的兩個朝代,也不一定要全部禁忌龍。只是在服飾、建築、器具等方面有所禁忌。比如故宮之中,到處可見龍的浮雕,龍的漆畫等,這些樣式的浮雕和漆畫等就不能被民間所用,對於民間就是禁忌。但是對姓名中帶有龍字,並不是禁忌,所以即便於成龍生活在對龍禁忌比較嚴的時代,也不會對這種名有所禁忌。


古代對姓沒有啥禁忌,只是對名有禁忌。比如不能和天子或者長輩的名相同,連誦讀典籍也只能用其他字來代替或者不念。所以說“成龍”這個名並沒有違背古代的禁忌,當然就能取這個名了。


淡看天上月


為什麼于成龍在古代能叫"成龍"呢?


不只是成龍的問題,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我也在頭條的悟空問答和知乎上面看見過。


就像古代多數朝代都有法律保護牛的安全,不讓隨意宰殺,怎麼古典小說裡面的大俠動不動就是兩斤紅高粱,三斤滷牛肉呢?還有古代都知道黃色是皇帝的代表,可是舞臺上面的戲子就能穿黃色的衣服呢?

其實有答主在下面回答了一個方面,說的就很好,龍確實在古代代表的是天子的至高無上,可中國古代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龍也不是時時刻刻擁有統治地位的,比如在早期的周朝,皇帝的象徵就是天子,並不是龍。在後期的朝代中皇帝有各種化身。


趙匡胤說他是霹靂大仙下凡,劉邦說他是赤帝之子,不僅僅如此,更多的帝王都會說自己是紫微星轉世,用神仙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龍也只是在一時擁有統治地位,就像是在西遊記裡面龍王根本就是不值一提,還得玉皇大帝這個至高無上的神仙最厲害。

當然這是其一,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民眾的逆反心理,就像上面說的吃牛肉一樣,朱厚照因為自己屬豬就不讓人吃豬肉,李世民因為姓李就不讓人吃鯉魚一樣,有很多古人古地名因為自己的名字和皇帝相同就得避諱,還得改父母給的名字,不僅僅大不孝,還是對百姓的自尊心莫大的傷害!


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越不讓做什麼,越得做什麼。好!你說皇帝是龍的象徵,那麼我們就得和皇帝一樣,這樣一來於成龍,趙子龍,龍且等等名字就來了。


國家不讓宰殺牛肉。好!我們民間的大俠,刀客就非得與眾不同,用吃牛肉來代表對上面勢力的反抗。

--------于成龍


--------------趙子龍


------------龍且


--------------水泊梁山好漢大快朵頤!


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遊記了,我們知道玉皇大帝是統御眾神的至高主神,就如同人間的皇帝一樣,好!那孫悟空就能說出來一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傳世名言。


大家說是不是呢?


自由史話




為什麼于成龍名字裡可以出現“龍”,這主要還是涉及到中國古代的避諱問題。在中國古代,為了對天地君親師表示尊敬,在提及或書寫君、親、師及一些先賢的名諱時需要避諱,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避帝諱。



以清朝為例,清世宗雍正帝即位之後,他的所有兄弟為避帝諱,將原來名字中的胤字全部改為了允字。清高宗乾隆帝即位後雖然沒有讓兄弟改名,但弘字缺筆避諱依然是必須的。清仁宗嘉慶帝、清宣宗道光帝為了不給兄弟、百姓添麻煩,自己把名字改為了生僻字,永琰改為了顒琰、綿寧改為了旻寧,同樣是為了他人避帝諱。晚清時期雖然對避帝諱沒有那麼嚴格了,但是遇帝諱缺筆仍然是必須嚴格執行的。據“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回憶:他當年伺候溥儀的七叔載濤寫字,寫到“儀”字時載濤少寫了一筆,孫耀庭暗示濤貝勒可能寫了錯別字,可載濤卻說這是必須的,是避帝諱。溥儀的嫡親七叔尚且如此,其他人可見一斑。除此之外,現在揚州市代管的縣級儀徵市也是中國古代避帝諱最典型的例子,儀徵縣在明朝時叫儀真縣,雍正元年為避帝諱改名儀徵縣。宣統元年,同樣是為了避帝諱,又改為了古稱揚子縣,直到民國時期才重新改為了儀徵縣。



但是,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避帝諱避的只是皇帝的名諱,從來沒有避“龍”的說法!換言之,在於成龍生活的時代,他需要避清世祖順治帝的名諱福臨、清聖祖康熙帝的名諱玄燁(彼時以缺筆為主),甚至要避清太祖的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的皇太極,但是就是不用避“龍”字!實際上,清太祖、清太宗的名諱似乎並不在避諱之列。《清史稿》載,太祖諱努爾哈齊,但是清太祖的弟弟穆爾哈齊、舒爾哈齊、雅爾哈齊並沒有因避帝諱而改名。可見,清太祖、清太宗的名字是滿文名,漢文似乎並不需要刻意避諱。當然,努爾哈齊後來成了努爾哈赤或許也有避諱的意思,但清朝官方似乎一直都是稱努爾哈齊而非努爾哈赤。



龍與皇帝聯繫到一起源自漢高祖劉邦,也就是《史記》裡那個著名的劉媼夢中與龍野合的故事。劉邦的後代們為了造神也真是無所不用其極,連自己的祖宗、劉邦的親爹——劉太公的臉面都不顧了,硬是給自己的祖宗編織了一頂“綠帽子”!而龍也自此與皇帝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說自己是天子、受命於天,卻從來沒有誰說自己是龍!所謂“真龍天子”不過是民間的說法罷了。話說回來,皇帝住的地方全是龍,衣服上也是龍。說難聽點,屁股底下坐的都是龍!如果皇帝自己是龍,把自己坐在屁股底下,恐怕說不過去吧?



說到底,龍不過就是一種圖騰、一種吉祥圖案而已,和所謂十二章紋中的其他圖案並沒什麼本質區別。換言之,如果皇帝是龍,那十二章紋裡的其他圖案不也同樣代表皇帝?那麼,皇帝是什麼?星辰、群山、華蟲、宗彝……?正因為龍只是一種象徵地位、權力的吉祥圖案,並不是特指皇帝,更不是皇帝的名諱。因此,“龍”字從來都不在中國古代的避諱之列。古人只是不能隨便使用龍這個圖案,對於“龍”這個字卻沒有太多限制。既然“龍”字不在避諱之列,于成龍名字裡出現龍字也就沒什麼可奇怪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好!那諸葛亮還號稱“臥龍”呢!趙雲還叫趙子龍,還有雙槍將陸文龍,餘化龍。

古代人的名字,沒有說不讓取“龍”。而是不能取與皇帝的名字同字,同音。比如,于成龍是清順治年間的人。順治皇帝叫“福臨”,那老百姓取名就要避諱了,不能取這兩個字,或是同音字。

再比如:秦始皇名“正”,不光是取名不能有正字,同音也不行。而且“正月”就不叫正月了,叫“端月”。清康熙皇帝叫“玄燁”,老百姓的名字不能取同字同音的字。據說有的家裡“玄”字正好是族譜裡的輩分,那也只能把這個“玄”字輩改成“元”字。

《紅樓夢》裡,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兒叫林紅玉,因衝了賈寶玉名諱,只好改名小紅。

所以,于成龍的名字,是天下每個父母都一樣望子成龍的期望,與順治的名字沒有什麼忌諱。



路遙lgy


歷史上有兩個于成龍,兩個于成龍都很有名氣,大於成龍更加著名一些,兩者大體上處於同一時代,產生過交集,大於成龍珠玉在前,小於成龍效仿在後。據記載,小於成龍在大於成龍手下做過官,因為表現不錯,被大於成龍推薦。後來,小於成龍在江寧做知府時,被南巡的康熙皇帝勉勵,要他向大於成龍學習。小於成龍倒是沒有給“于成龍”三個成名已久的招牌名字丟臉。看你的題目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于成龍,由於大於成龍被拍成電視劇熱播,按照你的內容猜測,你應該是在說大於成龍。


大魚嗨談


康熙微服私訪還叫黃三呢,古代不也是可以姓黃麼


影視小泡麵


其實他本來不叫于成龍,因為他鼻子👃大,康熙第一次見他,相了相面說愛卿你長的有點像成龍啊!皇帝金口玉言,不能更改。他從此就叫于成龍了。


肥肉蒲團


古代,直到民國的時候,一般稱呼人都是稱呼他的字,哪有叫名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