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副校長孫立軍名家談藝術之文化是潛移默化的


北影副校長孫立軍名家談藝術之文化是潛移默化的

北影副校長孫立軍認為文化是潛移默化的。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文化,就詞的釋意來說,文就是“記錄,表達和評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點是: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

人類傳統的觀念認為,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它是人類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是對客觀世界感性上的知識與經驗的昇華。

海洋文化學者李二和早在《舟船的起源》和多篇文章中就曾指出:相信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間推移,隨著人類更理性地認識事物和探索世界,隨著人類在科學文化上的逐步覺醒,人類會把文化辨析的更加清楚,進而從更寬泛的生命文化譜系中更加的獲益。李二和第一次將“文化”這個概念引入到更開放、更寬容的生命思維高度,從而更真實的思考和解讀文化。作為一種對文化與生命的獨特思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的偉大創造物,是整個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數千年來,它不但在中國歷史上大放光彩,惠及歷代炎黃子孫,而且在漢代開闢的“絲綢之路”以後,影響了西方世界的歷史與文化。在國際社會中,它的傳播更加迅速,影響也更加廣泛,更加潛移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