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谁敢横刀立马 看我龙门老杨

四川新闻网雅安2月4日讯小孩:爷爷,你啥时候回来呀?

老人:等爷爷打赢了“病毒”就回来。

小孩:那爷爷要小心哦,戴好口罩,记得洗手,不要跟认不到的人讲话......

老人:好好好,知道了,那你也要在家乖乖听话啊。

芦山县:谁敢横刀立马 看我龙门老杨

这是芦山县龙门镇57岁党员干部杨春荣与小孙子的简短对话,也是他连日来为数不多的与家人的一次通话。“感觉像是好长时间没听到过孙子的声音了,没办法,我上班的时候他们还没起床,下班回去的时候他们又都睡了,白天也没时间和他们闲聊。”放下电话,杨春荣似是有些无奈的说道。

自大年三十到现在,杨春荣已经有整整10天没有回过家了“说实话,活了50多年了,这还是记忆里头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过春节,这段时间实在是想孙子和家里人了,就偶尔打电话回去问问,但就是不敢回去,怕自己在外面接触的人多了,回去再给他们添麻烦,只要知道他们在家里一切都好,就行了。”杨春荣讪讪地讲到。

一张临时在办公室搭起的“床”,一个反复用了好几天的医用口罩,杨春荣就这样在防疫一线坚守了整整10个日夜。“也不是不想回家,毕竟家里面还有个90岁的老母亲,自己顾不上她不说,还让她天天都担心着我的状况,两个孙儿年纪虽小却也是懂事得很,每次打电话都提醒我要注意安全,一想到这些,心里面多多少少还是觉得不是滋味。”

芦山县:谁敢横刀立马 看我龙门老杨

诚然,人固有情,但“疫”却无情。面对全面打响的防控阻击战,杨春荣只得暂搁亲情,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与全县成百上千的党员一起,为更多的家庭、广大的群众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健康的“防火墙”。

连日来,杨春荣早晨6点钟不到就起床了,快速的洗把脸,登上鞋、拿起袖标、带上党徽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重点人员观察、防疫知识宣传、聚集群众疏散、返乡人员排查......都在那张不知道用了几天的医用口罩保护下完成。乡亲们也不把他当外人,偶尔也打趣他道:“老杨,你说你一个快要退休的人,干嘛还这么拼啊?”“退休又不妨碍我继续拼,再说了,我是党员都不拼,那还该谁去拼,这时候都不拼,还等到啥时候再拼?”一两个看似简单的问句,是杨春荣最质朴地回答,却也道尽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与价值追求。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是杨春荣的真实写照。他1985年入党,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4.20”芦山强烈地震、“8.22”特大暴雨灾害,每一次他都全心投入、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将党性淬炼的愈发生辉。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杨春荣又一次挺身而出,在“疫”战前线扬起鲜红的“党旗”。

大灾大难最是考验党性,有人急流勇退,有人迎难而上,显然,杨春荣是后者。即使面临着上有90高龄的老母亲需要奉养照顾,下有两个年幼的小孙子需要抚育教导的生活压力,他还是坚持让儿子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我县援凉干部中的一员,投身到偏远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心力。“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疫情爆发后,这对“父子兵”一个在芦山,一个在凉山,虽然依旧分隔两地,但是却共同守卫在了人民群众的最前面。

芦山县:谁敢横刀立马 看我龙门老杨

试问谁没有家人,谁不想团圆,谁愿意在寒风冷雨中同疫情搏斗,但是为了守护站在身后的人民群众,杨春荣只能“辞别家人”,坚定地走向“疫”线。他没有口号,也没有请战书,就连对家人也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默默的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努力着、奉献着。

“干”字当头、“敢”字为先,再多的不舍、再大的困难到最后都化作了奔忙在“疫”线的脚步声和挨家挨户宣传的呐喊声。

谁是最可爱的人?老党员杨春荣当之无愧!(芦山县委宣传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