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應不應該請外面老師給銷售做培訓?為什麼?

老羅說銷售


當然可以,要請能夠承諾結果的機構,凡是不能馬上把新手變成手,(必須教做法,現場測試)不能馬上多盈利(明確對比衡量標準)的培訓都是耍流氓!


唐朝溝通教練


公司要不要請外面的老師給銷售做培訓,這個要看是什麼銷售?個人覺得大部分銷售崗位內部跟崗鍛鍊培訓即可,無需找外部講師來做培訓,原因如下:

首先,做銷售崗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有客戶資源並達成交易,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不管用什麼手段,只要在合情合法的範圍內把產品銷售出去就是個好銷售。顯然,培訓給不了你客戶資源,更不可能達成交易。外部的銷售培訓講師,基本上灌輸的都是銷售經驗,交談話術,過程控制,案例分享等等,有人說灌輸銷售經驗很重要啊,可以讓一個銷售新人快速成長,少走幾年彎路,其實,外部講師講授的銷售經驗,大多都是理論上、理想化的場景,具體到現實,不同的客戶不同的場景,千差萬別,需要銷售員機靈應變,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溝通交流談判,完全沒有固定的套路和模板。

其次,做銷售需要了解市場,分析競爭對手,於是有人說外部講師站在圈外面,看的更深更遠,培訓正好可以帶來這些知識。其實,現在的信息化社會,市場上有個風吹草動,網絡上早就公開分析的透透亮亮的,只要你能用心去留意,善於摸索總結,都是現成的幹活,就怕人懶,天天刷手機,刷的都是八卦。另外競爭對手的信息,網絡和市面上能夠了解到的就不需要培訓,市面和網絡上了解不到的,外部培訓師一樣不清楚。

再次,銷售員對於產品的瞭解和最基礎的銷售禮儀、溝通技巧等等,內部跟崗訓練效果最好,實踐出真知,真正適合做銷售的人才稍微點播就很容易上路,如果不適合做銷售,再多的培訓都很難提升太多,重點還是要靠個人摸索,多學習,多查資料,多思考,見多了碰多了自然就老練了。

外部培訓師,其實我覺得只是把已經公開的信息進行深入解讀研究,分析出一些預知的觀點

,但是這些觀點是不是市場的方向,誰都無法保證。

以上只是個人的見解,不知道有沒有道理,還請參考斟酌。


夏雨雪xyx


公司對外聘講師培訓員工持謹慎態度很正常,畢竟外勤講師的成本較高,但培訓效果卻不是立竿見影,而且又是銷售這種流動性極高的群體,老闆會擔心錢打水漂再正常不過了。

但從整體角度看,外聘老師給銷售人員培訓還是很必要的,原因如下:

1.外聘講師更會受到重視,一般人都會覺得“外來和尚會念經”,對待培訓的態度肯定比對內訓講師認真的多;

2.公司花錢請講師做培訓,能夠向員工傳達“重視、嚴肅、發展”的信號,每個員工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企業的重視認可,高興企業對員工的實際投入,這有利於增加員工的自豪感歸屬感,對後續的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激勵。

3.關於人員流動性也不用太過擔心,銷售確實是個流動性很大的群體,但經過大浪淘沙後沉澱下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優質銷售,公司投入在這些人上的成本都能在後期收回,還能實現對老員工的文化關懷,降低優秀員工離職率。


秋老虎


總體來說,是應該的,只是不同行業和不同公司的外訓和內訓比例會有不同,側重點也不同。

以快速消費品行業為例,以可口可樂和寶潔為代表的大公司基本都是這個行業的黃埔軍校,他們自身的內訓體系已經比較完善,從一線的銷售到一線主管再到中層經理等銷售崗位都有層次清晰的培訓體系,外訓的需求比例差別也很大。一線的銷售基本都是以內訓為準,公司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區域會有內訓師,可以滿足一線銷售的培訓需求,而且這些經驗更加符合本公司市場拓展,實用性強,他們基本很難接觸到外訓機會;一線主管一般都是一線銷售沉澱下來並獲得晉升的精英,公司內訓中高階的培訓體系可以滿足日常的培訓需求,但是對於特別有潛力的一線主管(公司重點培養為中層經理),公司一般都會引入幾個外訓課程給予鼓勵和培養,但有可能會籤一個培養協議;中層經理是公司希望留住的核心人才,因為對培訓師的水平要求更高,內訓的部分已經不多,更多的需要引入外訓,以保證這部分人才能夠保持成長,同時作為一種軟福留住員工。

其實公司的培訓本來就應該保持多樣性,而且增加外訓能讓員工有更多的憧憬,一定程度可以起到激勵作用。一般來說,內訓更加註重實戰銷售經驗的傳遞,外訓更加註重思維方式的拓展,尤其請的是跨行業的培訓老師。每個公司都會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人員需求、培訓預算等制定內訓和外訓的計劃。如上面提到的一線銷售因為流動性較大,同時更需要的是本行業的實戰經驗,因此一般不會引入太多的外部培訓。涉及到公司要培養的人才時,公司會願意花錢引人外面的老師給銷售做培訓的,畢竟核心人才需要的已經不僅僅是實戰經驗了,還需要有更廣的思維模式。因此,大部分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都會考慮請外面的老師給銷售做培訓。


外企十二肖


應該請!不但要請,還要花一些時間請更多的老師進來!

看到這句話,估計有些銷售經理和培訓經理要來打臉!其一,不瞭解企業現狀,怎麼能給銷售培訓呢?其二,培訓老師如果沒有該行業實戰經驗,那怎麼言傳身教?其三,培訓完了老師拍屁股走人,能有多少可以轉化呢?

沒錯!這是企業內訓存在三大問題!

但如果不請,僅靠內部力量給銷售培訓,不僅慢,而且容易變成形式主義。那麼怎樣才能花小錢,又能讓銷售培訓做到效果很明顯呢?

1、從公司戰略角度設計培訓體系

推薦大家去看《上接戰略,下接績效》這本書,以往你只能從某一個點去思考這個培訓怎麼做?舉例,銷售的王總說,最近業務士氣比較低,你做個培訓吧?花個大價錢請來本行業大伽過來上課,結果是上課時感動,下課時衝動,回到崗位一動也不動。原因是什麼?沒找到問題的根!士氣低的原因是什麼?拿不到獎金?還是市場難度大?還是看不到希望。。。。。只有找到原因,從更高一個層面思考解決方案,再引入培訓這個工具,從而改變員工士氣低下這一現狀!

2、從業務角度規劃培訓課程

現在大部分培訓,至少一半的課程,可以用“無效”兩字來形容!其一,太理論化,講有用的廢話!!喊口號!場面氣氛非常好!就是沒用!筆者上過一堂四萬塊大師級課程,那老師臺上講得是眉飛色舞,臺下是鴉雀無聲!不過老師的銷售功底還是比較紮實!臉皮比較厚,硬是撐了一天!我到是聽得累死!其二,沒有案例,很多講銷售的老師,還在用很老很LOW的案例或故事。比如非州賣皮鞋,這個故事講了快10年,記得10年前賣鞋子已經升級到營銷版了,現在還有最初那個NIKE版的。銷售需要來自身邊的案例,這個就需要培訓師,或銷售主管去挖,再去編。所以,培訓課程一定站在業務角度去設計,這樣才能更接地氣!

3、外部尋外各項專家打造

上面兩項都把體系做了,需要開發課程也列了,就等著米下鍋了!這時候你才發現,要麼是孤軍奮戰,要麼是推進速度很慢!那你知不知道武俠小說裡最厲害的功夫叫什麼?吸星大法!取其精華!去市場上找這個行業或某個專業類老師,過來整合資源!有行業專家就請過來,跟企業的內訓師上課,再花一天時間換成本公司的例案,接下來就下去複製了。如果行業沒有專家,就把開發課程的專案請過來,召集有想法,經驗豐富的銷售人員,進行課程的開發。一個月打造一門精品課,一年下來12門精品課,夠你玩的!

4、追蹤培訓效果

這是目前企業內訓比較弱一項工作,因為比較繁瑣,又不是短期看得到成果。所以要花些時間,不過這項大多數參考柯式評估法來衡量培訓效果,首先,員工學到了什麼。通過考試,練習就可以排個名。其次,回到工作崗位改變了什麼,上級可以評估工作中的行為,是否積極,具體執行細項上的打分。最後,這些行為經過上級輔導,實際上產生多少績效。可以與培訓前對比,環比,同比,或同一崗位同事比較。

5、評估投入產出比

整個培訓項目投入了多少預算,實際追蹤產生多少績效,綜合評定產生一個數值。非常複雜,還會涉及財務一些數據。所以筆者不再寫細節,請看官們原諒。

6、系統升級迭代

整個培訓項目下來總算對公司,對領導有個交待!下一年怎麼做,好好做一個總結!特別在今天變化非常快的時代,2018年短視頻還剛剛興起,2019年繁榮發展,很多公司把PPT變成了一個系列的短視頻。這就是隨著時代進步,而去改變課程的教授方式。以往大多喜歡把人員召集起來培訓,而2020年,直播培訓將會變成主流培訓!為什麼,你懂的?!

以上是筆者近十年來總結出來一些小經驗,不管是外面請,還是自家人上,都需要你很專業,很專業,至少像我一樣,能夠分享800字!謝謝!2020年2月4號深夜


快銷手


你好,很榮幸回答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就是你所說的外部的銷售講師!平均一年70多場吧針對公司進行培訓!肯定的回答你……非常必要!為什麼?

自己的刀再鋒利,砍不到自己把!很多時候公司看不到自己的銷售部問題在哪裡!只看到銷售數據再下滑……銷售新人進入公司,沒有培訓流失率90%→就團隊問題來講→你看下面幾個問題你會不會

1銷售團隊如何建設

2業務員如何選擇

3業務員的三個成長期怎樣管理

4老銷售如何管理

5銷售板塊如何串聯銜接銷售體系+管理體系

你會麼?如果你不會就要學習……從自己公司學不到就從外部學!從哪裡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學到東西



二手牛欄山


我的圈子B2B銷售比較多,我們也會經常交流一些問題。經常會聽到銷售講,最近公司請外部老師來做銷售培訓了,這個時候我經常會問一句培訓效果怎麼樣。得到回答有3種:第一種說還可以。第二種是基本沒什麼用。第三種是老師挺能吹。其實得到潛在回答是對銷售培訓的不認可。

中國的銷售培訓界基本經歷了三個階段:

階段一,把成功學當成銷售培訓,培訓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個觀點,無知者無畏,只要堅持就能成功。這種培訓俗稱打雞血,有用嗎?不能說一無是處,對於售賣課程,傳銷等有用。但聽多了,人會失去判斷能力,會迷信會變傻。

階段二,國外的一些工具課,比如spin、aida、FABE等。這些課程提供了一套方法或者一套溝通體系。這些課程當時價格昂貴,落地執行如果沒有結合實際改造,很難有不錯的效果。

階段三,國內不同行業出來一些有實戰經驗的老師開始做銷售培訓,這些老師的培訓帶有自己從事行業的很深烙印,同行業或者類似行業採用他們的培訓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我們自己開玩笑地講把這三個派別叫做雞血派、理論派、實戰派。

那麼到了目前這個階段,重要的銷售培訓方法論有哪些呢?

1.產品型銷售培訓,這種培訓方法的基本理論來源於我上面所說的ADIA、FABE等銷售方法論。ADIA基本是在講一個銷售流程,FABE是產品介紹的一種方法。

2.顧問式銷售,其實顧問式銷售經典的理論有下面幾種(也許有人不認可我把他們放在一起),解決方案銷售、SPIN、概念型銷售、策略銷售。SPIN和概念型銷售是講溝通和影響技巧的、解決方案銷售裡面包含SPIN,其實他更像是描述銷售流程,但是他會很多銷售工具來幫助銷售、策略銷售更像是一套邏輯思維方法幫你透徹的去分析項目和客戶。

3.項目型銷售,也叫MEDDIC,這種銷售方法我認為是最簡練直接的一種銷售方法,這種方法更瞄準人關鍵人去做工作,缺失是對客戶的採購流程有所弱化。

4.價值型銷售,這是近兩年了來銷售培訓行業正在研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提倡所有的銷售行為應該從給客戶創造價值開始。

那麼既然有這麼多銷售方法論,為什麼銷售能力通過銷售培訓提升還不理想?答案是因為改變一個人是很難的,改變一個老銷售更難。

為什麼改變一個人會很難?因為一個人的改變會經歷3個過程:

1.認知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是和其出生環境、生活背景、工作環境、所處時代有著很深的關係,而認知的形成又是經歷+學習+領悟的一個綜合產物。人只有經歷挫折才會反思,才會對引起認知的改變。

2.行為改變,行為改變其實也就是習慣的改變,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習慣的養成需要很長時間,但是習慣的改變會很痛苦,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和動力幾乎不可能。

3.結果改變,結果之所以能改變,一定是認知和行為發生了變化,而我們銷售培訓老闆們往往希望最直接的就是結果改變。

既然改變如此艱難,那麼銷售培訓應該怎麼做?

1.寫,通過先寫出來,找到他認知的問題。

2.講,通過聽他講出來,發現他認知的問題。

3.聽,就是聽老師把正確或者適合的原理和理論講出來,去影響銷售認知的改變。

4.練,認知發生改變後,通過不斷的練習產生行為的改變,最後才能導致結果的改變。

最後肯定大家都很關心,認知、行為、結果都有所改變,那銷售業績能改變嗎?

我只能說銷售通過以上的改變。只能說個體行為不斷在提升,而銷售業績不光是個體行為提升的結果,更需要組織不斷去提升才能產生好的業績結果。


老羅說銷售


在公司費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請。但凡公司到一定規模請外面的商業講師來培訓都是一個趨勢,在大公司裡面培訓費用預算一年佔到人力資源成本5%,也就是說一年幾個億營收的公司請老師的培訓費用預算也有幾十萬。這一方面體現了請外面老師的高成本,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本身請專業講師是培訓人才的一種專業思路。

請外面的商業講師來授課其好處體現在3個方面:

1、授課領域的知識經驗豐富

我們請老師來講課,甚至在公司裡面自己的內訓、領導和員工的談話都屬於培訓,培訓的目的是傳遞有用的信息,幫助改造員工、升級員工。而外面的講師(真正意義的講師,而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掛羊頭的野雞講師)本身其背景上就具備了其授課領域的專業背景,比如講銷售類課程的都是在大型著名企業裡面做銷售管理的高層、比如講管理類課程的都在500強企業裡面做管理度過金,這些讓他們在專業學識、能力背景上有保證。

另外,他們長期的授課經驗也融合了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專業領域經驗進來,這種經驗是一般我們企業內部的人所沒有機會觸碰到和掌握到的知識信息。

所以這兩方面就足以讓外面的講師有資格、有能力給企業內部開展授課,幫助員工提升。

2、授課的方法專業

術業有專攻,任何領域都有自己領域內專業技術,講課也一樣。曾經看到過一些企業自己做內訓,其管理人員就拿著網上下載的PPT對著念,這樣就算完成了一場培訓,其實這樣的培訓浪費員工時間、浪費講課的人的時間,還完全沒有任何效果,員工評價也差。

真正的專業講師是會針對所講課內容進行系統性的課程開發。課程開發本身就會涵蓋心理學、邏輯思維、演講呈現的技術,如何在演講演繹中通過方法吸引學員注意,讓學員思考,然後讓學員對知識進行自我應用場景的整合,最終轉化成為學員自己的知識。而商業講師就是具備這樣專業能力、專業方法的專業人士,所以他會更比企業內部授課人員更有方法讓學員收穫更多。

也就是常說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3、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企業內部講得再好,太熟悉了,員工就會覺得是身邊人,缺乏專業、缺乏權威、講的都是平時看到的東西,最終員工接納程度低,效果差。

但是外面的講師本身經過包裝,再經過企業本身的引進和渲染,會營造一種專業、權威的形象,這就先天讓學員本身就把注意力和信服程度提高,更容易實現培訓目標。

以上供參考。


職場教練李麟


我是小葛,您職場的小秘,我來幫您解答!

產品銷售量是由產品質量+客戶資源+廣告運營+銷售團隊+銷售策略等多個關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人是關鍵因素。培訓、培養銷售人員有助於提升銷售業績的!外請師資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1.市場在變化,我們需要了解市場。誰敢說這個廣袤無垠、變化無限的市場,自己完全瞭解和掌握?最多隻是熟悉一個或者多個領域而已。無論公司業務是什麼,請外來專業師資幫助銷售瞭解市場動態、分析市場變化、預判市場走向都是可行的。銷售團隊如果只是埋頭苦幹不會抬頭看路,或者只是依靠經驗或者老客戶,長遠來看會有短板侷限。

2.人需要學習,我們需要學習的員工。人處於每一個階段都會有新的學習需求。新招來來的銷售是需要基礎銷售知識和素養的培養,普通銷售需要進階學習,資深銷售更需要不斷學習更高端更前端的領域知識。滿足不同階段銷售的學習需求,成就自己的銷售團隊!

3.培訓是投資,我們需要從長遠來看。我經常說,培訓是一個長期收益的過程。培養銷售,如同華為投資新的手機程序功能開發是一個道理。當下花費很大,但收益也很大。何況投資的是人!當然投資會有有回報。這個回報可能不一定是利潤。

建議不要認為自己身處這個市場自己就有多瞭解這個市場。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是一個好做法!培訓也是一樣。當然師資可以是內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這個需要根據你的培訓內容而定。內在結合,兼容幷蓄,培訓才是全面的。


小葛閒聊


這個問題,根據我們輔導企業落地OKR的經歷,視情況而定。銷售隊伍不強時,要特請大請!銷售隊伍上規模時,內部培訓和外請結合。好的公司和團隊都會引入外來培訓,只是在培訓時,對受訓要進行篩選!有些老闆不聽老師安排,沒有對課程人員進行限制,影響培訓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