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風景時有那些攝影技巧呢?

玉生煙999


拍攝風景時有哪些攝影技巧呢?風景是相對靜止的拍攝題材,大的方面需要掌握三個技巧,即構圖技巧、用光技巧和拍攝技巧。

構圖技巧

  • 風景攝影大多采用三分法構圖,將地平線安排在上面或下面的1/3處,風景圖片一般離不開天空的拓展效應,這樣畫面才顯得遼闊深邃。天空究竟佔1/3還是2/3,應根據當時的景觀來確定,天空雲霞精彩時讓天空佔2/3;地面景物漂亮時,讓地面部分佔2/3。

  • 構圖要突出主體,主體可以是一棟房子、一座山峰、一群人或其他動物,也可以是一條線條、一抹陽光、一方色彩。主體以線條形狀出現的,可以按三分法構圖,放在下方的1/3處;主體以點的形狀出現的,可置於九宮格的某一點位置上。

  • 為了強化畫面的空間深度感,應適當運用前景,例如樹枝、花草之類的。

(攝影/夏雪)

用光技巧

  • 自然光主要有順光、逆光、側光和頂光,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根據不同的拍攝意圖來選擇用光,有時還需要耐心等待。

  • 順光明亮,色彩表現好,但明暗反差小,不利於表現立體感、空間感。

  • 逆光有利於描繪物體的外部輪廓,但不利於表現物體正面的層次和細節。

  • 側光能產生強烈的明暗反差,使景物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畫面生動,在風景攝影中最常用。

  • 頂光從物體頂部垂直照射,投影在景物下方,可滿足某些特殊的拍攝需要,但一般不常用。

(攝影/夏雪)

拍攝技巧

  • 拍攝方向:對於每一個拍攝場景,不同的角度會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因此要仔細觀察分析,找到視覺最新穎、獨特的角度拍攝。

  • 拍攝高度:根據自己的拍攝意圖確定仰拍、平拍或俯拍。仰拍可以誇張景物的高度感,例如山峰;平拍能真實地表現前景、主體和遠景的透視關係;俯拍適應於大場景,能增強畫面的縱深感。

  • 相機設置:一般使用24-70MM變焦鏡頭,便於調整構圖,採用光圈優先模式,光圈大小為f8.0-f16之間,以獲得大景深;自動白平衡,ISO感光度100,圖像文件保存為RAW格式。同時配合使用三腳架、中灰漸變鏡、CPL偏振鏡、ND鏡等。

  • 畫幅確定:一般採用4∶3畫幅拍攝,這樣在後期可以輕易地裁切成3∶2、16∶9、1∶1等多種畫幅。選擇橫幅還是豎幅,應根據拍攝場景來確定,一般以橫線條為主的畫面,應採用橫幅拍攝,以豎線條為主的畫面應採用豎幅拍攝。

(攝影/夏雪)

風景攝影深受人們喜愛,無論相機、手機都能適應,是參與程度最高的題材之一。然而,風景攝影要拍出精彩並不容易,除了要掌握這些技巧,更多的還要突破常規,大膽創新。

(圖文原創/夏雪)


夏雪視覺


本人平時就多以風光為主,把以往個人經驗分享出來與大家交流。

三角架

在各種題材的拍攝中,拍攝風景可謂是最為從容,也就是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做各種準備工作,即便時間有點緊張的日出日落,也得有個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拍攝時間,既然時間充裕,你就可以很從容地把相機架在三角腳上,就可以想當然地使用相機原生最低ISO,因來不用擔心相機的穩定性,這樣從相機的穩定性和感光度上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照片的畫質。

很多人把三角架當成了累贅,但請放心,付出就會有回報,你背了三角架,回報就是照片的畫質,背了三角架,拍什麼都不用擔心相機的穩定性。所以,拍攝風景,使用三角架是最佳選擇。

角度

在其它問答裡,我曾經說過:一張好照片就是它的不可複製性!用在風光攝影裡,也是這個原則。

我是用這張照片講故事:這是2012年在背景拍的角樓。在拍攝過程中,聽旁邊一位大師在給別人講,拍角樓最好的位置是他旁邊往左第幾塊地磚上,可惜來晚了讓人佔了。但我想的是,都擠在那一個位置上,天天拍日日拍,有什麼區別?拍的再清楚又有什麼用?就像我拍的這張照片,在網上一搜一大把。

所以,在拍風景時,不要聽別人所謂的最佳拍攝點,要走常人不走的路,要拍別人沒拍過的角度。有個好角度,這照片就成功了大半。

時機

這裡的時機有兩層意思:一是時間,二是時機。

時間是指拍攝的時間段。大家可能聽說過大師們常說的“日上三杆回家喝茶”!這裡的意思就是拍風景,一般都是選擇一早一晚,大中午很少有人在外拍攝照片,原因就是太陽昇起後光線太硬、入射角高、光影效果差。

不過呢,有旅遊途中,可就沒這講究了,啥時候遇上好景也不能放過,因為沒時間讓人在那兒等日落或日出。

時機就是等一個更好的拍攝時間點,我下邊舉個例子就清楚了。

像上圖,如果沒有前景裡的人物,這張照片那就遜色太多了,有了這個人物,水面也不至於太空,還讓照片生動了許多。但這個人物,是不會在那兒等著你來拍,而是你等來的,拍風景,很多時候就是等這麼一個人或物進入到畫面!

其它

這個其它,就是別的老師們都已講的很多了,比如利用好前景,比如有興趣中心,比如構圖,比如色彩等。

前景,可以是任何東西。前景的作用也很多:增加空間感,對主題起著補充和說明,空間點綴,色彩搭配等等。

照片,本來就是點、線、面。所以在拍攝風景時要利用好“風景”裡的點、線、面。點是興趣點、線是引導線、面可能是色塊還可能是留白!

興趣點。一張風景照片,如果有了興趣點,定會增色許多。這個興趣點,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是整個畫面的視線落腳點,沒有了它,再好的風光都顯的空洞。

總結:支上架子,選個好角度,有個興趣點,拍清楚,OK!


南方之南


風景拍攝有哪些技巧?這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

一般風景拍攝又有“大風光”和“小風光”之分,區別就在於場景的大與小。

第一、風光片拍攝宜於使用光圈優先模式。因為風光片往往需要講究較大的景深,景深的大小是由光圈的控制來實現的,光圈大小的選擇場自然就成為“先決”,所以你得使用光圈優先模式完成拍攝。

第二、風光片拍攝宜於使用中小光圈。多大的光圈值為之“中”和“”,一般就是11左右及其向上(指數值)。這裡面存在兩個關鍵,一是11左右的光圈時鏡頭的成像最優;一個是拍攝的對象是風景,對焦目標一般都會距離我們拍攝人很遠,有了足夠的拍攝距離,即便是中等大小的光圈,也會得到很大的畫面景深。

對於後一點,我們完全不必擔憂,是的,只要有了中等及向上光(同上,指數值)的光圈,就能得到很大的景深,這與我們平時拍攝較短距離的對象不同。

有一種情形是例外的,那就是拍攝“小風景”時,並不需要很小的光圈,甚至會選擇較大的光圈,有意讓前景或後景形成虛化,那是另外一種意境。當然,這時候需要點對焦手段的配合。

第三、風光片拍攝宜於使用較低感光度。感光度的足夠低才能保證得到優美、新亮的畫質,不要“炫耀高感”,原則是“能低則低”,一般掌握在100——200甚至50,最多不要超過400。


第四、風光片拍攝宜於使用中焦段鏡頭。一說到風光片的拍攝,馬上就會有“大廣角”的概念“橫空出世”。沒有錯,廣角鏡頭確實是拍攝大風光的利器,很多人都樂此不疲,理由就是,廣角鏡頭的視野開闊、畫面恢弘。但是它往往帶來的結果是畫面的畸變與變形,如果是“純”自然風光還有一說,如果是城市風光片,那些建築物群就會嚴重變形甚至扭曲,後期很難得到修正。所以我的建議是使用中焦鏡頭完成,比如焦距在30—80之間的焦段上進行。


上面的話並沒有說完。中焦鏡頭是基本不變形的,但是畫面不可能是想象中的那麼寬廣和恢弘,這是事實。辦法總是比困難多,辦法就是藉助“接片手段”。你可以橫向兩張、三張,甚至四張,後期動用接片合成就會得到兩全其美結果。

我們有的時候拍攝風景,甚至帶上的是70—200/2.8這樣的玩意兒,你說是如何“玩”成的?

第五、風光片拍攝最好藉助三腳架的配合。比如為了保證感光度的足夠低、光圈的足夠小,曝光時間必然會大為增加,這個時候的“殺手鐧武器”就是三腳架;如果要拍攝接片,它也是重要幫手。


第六、遇上大光比條件,使用“包圍光”拍攝。“包圍光”如何包?在正常曝光參數的前提下,減一檔(也可以在1檔左右)曝光拍攝一張,正常曝光拍攝拍攝一張,加一檔曝光拍攝一張,三張為一個組合,留給後期合成處理,這樣得到的結果,亮處不過曝,暗部有細節,整個畫面比較和諧自然。

“包圍光”拍攝的前提條件是,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三張一組拍攝的構圖畫面必須“一模一樣”,機位必須“絲紋不動”。


夜景的拍攝呢?大致思路和上面相近,只是相同的拍攝參數拍攝幾張、十幾張、幾十張,留給後期用“堆棧”手段處理。


拍客張光林


一、使用AF和MF的時機

    一般說來,攝影的基礎就是對焦要準確。拍攝山嶽、湖泊等靜態景觀時,可使用單張自動對焦;拍攝自由車、運動類等題材時,則建議使用連續自動對焦。

    使用單張自動對焦時,當對焦點與主體重迭,相機就會自動對物體進行對焦。在半按下快門時,對焦位置會被鎖定,可以在固定焦點的狀態下重新構圖。如果使用連續自動對焦的功能,就必須從觀景器中追蹤拍攝主體的移動狀態。

    而下列情況,可能無法成功對焦時,則須改用手動對焦:

    對比度低的主體【範例】藍天、色彩單一的牆壁低光照下的主體【範例】夜景、星空強烈逆光或反光的主體【範例】車身反光的汽車遠近主體同時覆蓋自動對焦點【範例】籠中的鳥兒重複圖案【範例】格子狀的窗戶、計算機鍵盤對焦位置與成像的差異對焦位置不同也會改變照片給人的印象,即使是同樣的一個畫面,也會因對焦的位置不同,而給人印象很大的差異。對焦點對在離自己很近的位置時,背景就會很模糊,而焦點對準的地方則會很清晰;相對於拍攝距離,相機與背景的距離愈遠,背景就會愈模糊。因此如果想拍攝清晰的背景,那背景與拍攝對象的距離也要很近才行。另外,對焦點在最遠處時,模糊的前景,可襯托出拍攝對象的距離感。在強調空間距離感的時候可以採用此種方法。

對焦點在最近處的樹幹上,背景很模糊。

對焦點在中央時,前後景物都會模糊。

對焦點在最遠處的樹林時,前面景物愈靠近拍攝點就愈模糊。

    二、選擇最佳對焦方式

    現階段的自動對焦系統可以在幾乎完全黑暗的條件下進行對焦,或是針對飛行中的鳥類持續對焦,且能自動選擇要對焦在實景中的哪個部份。有些新一代系統可以辨識人臉優先對焦,或是多人臉部同時在一畫面時,自動選擇最佳對焦點。總而言之,各種對焦模式都有其優點,建議針對想要拍攝的對象選擇適當的對焦模式即可。

    對焦模式

    單張自動對焦:適用於靜止主題的單張自動對焦。對準拍攝目標半按快門按鈕,相機會進行一次對焦。

    連續自動對焦:適用於對焦距離不斷變更的運動主體。如果持續半按快門按鈕,將會對主體連續對焦。

    手動對焦: 將鏡頭對焦模式開關設為 

,轉動鏡頭對焦環進行對焦,以肉眼確認觀景器中的主體是否變得清晰。

    三、曝光模式

    決定好測光模式後,接下來就要選擇正確的曝光模式。拍攝動態景物時,可以選擇能自行決定快門速度的快門先決模式,以準確補捉動作;拍攝靜態景物時,能夠自由控制景深範圍的光圈優先模式則較為適合。

    依據拍攝題材選擇曝光模式

快門先決:拍攝動態風景時,選擇快門先決

拍攝海水快速在礁石間流動的景象時,將快門設定為1/2秒,太短拍不出流動感,太長則水流易過曝無細節。在光線強烈的白天,想要拍攝流水如絲綢流雲的效果就需要用到ND濾鏡了,通過使用斯丹德ND2-400可調減光鏡降低到N倍光線,讓瞬間的曝光延長至數秒鐘。如上圖:

光圈先決:拍攝靜態風景時,選擇光圈先決







聽途


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不論是白晝光線充足,或是夜垂低簾的低光環境,拍攝同樣考驗攝影者對光與影的運用。這裡小編會帶著大家一起玩轉風景。

做足拍攝前的準備

因為夜間拍攝需要長時間曝光,及不斷嘗試,拍攝過程所需時間更長,故拍攝前必須多做準備及計劃。首先,先計劃好拍攝主題及方向,然後作不同的預備。如拍攝日落,就必須在日落前一至兩小時到達現場,準備拍攝器材;如想拍攝星空,必須找一個不受光線影響的拍攝位置。此外,留意天氣對不同拍攝主題的影響,過多雲層或月光都會影響拍攝星空,而大霧會減低維港兩岸的能見度,拍出來的夜景也相對模糊。當然,若你喜歡這種蒙朧美,也不妨試一試。最後,攝影者應帶備腳架、遙控器輔助拍攝,令拍攝過程更順利,照片質素更穩定。晚上的的話,注意多穿點哦,小編吐血推薦軍大衣,上次小編拍攝夜景差點沒凍成冰塊,最後是在舍友的肩扛和拖拽下才回來的。

固定相機穩定長時間曝光

由於黃昏過後光源相對弱,故需要長時間曝光,當中會使用較慢的快門,可能由1/20秒至30秒不等,不過小編喜歡用b門,完全靠感覺。攝影者手持拍攝時間過久,容易出現手抖,令相片糊了。因此,建議大家使用腳架穩定長期曝光。即使不用腳架,也儘量將相機擺放在固定位置,如欄杆、石頭、椅上等,或者將身體靠向牆身、欄杆位置,讓身體更穩定拍攝。這些方法減少曝光時出現的移動,令影像更清晰細緻。另外,攝影者也可用遙控操縱快門,進行拍攝,同樣有助穩定地長時間曝光。

使用腳架穩定長時間曝光,令影像更清晰細緻當然這張是是後期合成的。

善用光圈控制景深

控制光圈,調整鏡頭進光量,改變相片的光亮度。一般風景拍攝的範圍相對大,要前景到遠景都清晰可見,必須用較小的光圈(f/8以上)以取得最闊的景深,但細光圈的通光量不如大光圈,快門便更慢。不過也可使用大光圈(f/1.8-f/5.6)拍攝前景的主體,使用影像的淺景深突出主體。

妙用慢快門展現

夜晚維港的燈光璀璨迷人,如何能捕捉東方之珠之美?那麼一定使用慢快門進行長時間曝光。不論是晚霞星空,或是燈光車軌,妙用慢快門(1/8秒以上)便能將它們的美態留下來,如慢快門拍攝車軌流跡,便能展現它的流線美。

適當設定ISO,ISO就是感光度

一般ISO愈高,相機的感光元件CCD/CMOS對光線的敏感度愈高,而ISO愈高,相片質素愈低,反之亦然。但在低光拍攝情況,只好將ISO提高,以增加CCD/CMOS對光線的敏感度,令相片的感光推高,補償了天然光線的不足。不過ISO愈高,相片會出現愈多噪點,令相片變得粗糙,不過可用相機內置的高感降噪功能,或者後期用電腦軟件減去噪點。因為曝光還牽涉快門的快慢及光圈大小,想減少訊噪對相片質素的影響,可使用相機的Auto ISO功能,那麼相機會因應快門及光圈的設定值而自動調整至最低的ISO。但是小編更希望大家用手動去設定,因為效果會更好,更容易去把握。

攝影者可預定自動ISO時的最高數值,以防相機使用了過高的ISO。當然,高感的相片亦是另一種效果,看你個人喜好。

巧用白色平衡

白色平衡的設定會影響相片色溫,在白天時,自動白色平衡多會出現接近光源的白色,但晚上的光源卻會出現偏黃情況,必須小心留意。另一方面,偏色也可帶來驚喜,於太陽尚未下山時,使用「日光燈」白色平衡,可令天空的顏色由藍變黃,營造夕陽西下的感覺。

巧用白色平衡,可改變影像的色溫。

使用RAW格式方便後期處理

由於RAW格式比JPEG保留更多影像細節,後期又可修改細節,影像的曝光值、白色平衡及消除噪點等,因此建議大家使用RAW格式拍攝。

留意構圖安排

若嫌風景照片欠缺層次及立體感,大可在構圖時加入簡單的前景。如拍攝日落時,可一併拍下樹、欄杆等;而拍攝港口夜景時,也可加入一些圍觀的人或是海中的船,這些前景都可令影像畫面更豐富。另外,由於夜景拍攝光線不充足,拍攝出來的相片,構圖未必如拍攝前的想像,故拍攝後需要仔細翻閱相片,以改變拍攝構圖。

多嘗試及預覽相片

在拍攝過程,除了拍攝不同主體,嘗試不同構圖,也可試用不同曝光設定,營造不同效果。另外,拍攝後必須放大相片清楚檢視有沒有手震或是水平偏差等問題。

當然,最重要就是享受整個過程吧!還有不要忘記關注小編哦,愛你們,比心。


水雲影像


首先拍攝風景,在器材方面沒有特別的要求。

相機,全幅、殘幅均可;鏡頭,廣角、長焦各有千秋,都可以拍攝不同視角的作品。定焦、變焦亦無特別要求,不過我建議選用變焦鏡頭為好。

下面簡單說一下拍攝技巧。

主要是側重於焦距、光圈、速度與感光度的控制。

焦距:廣角適合大場面,加強透視度和作品的張力,但容易發生畸變;長焦適宜於風光特寫,可以捕捉大場面中的局部精彩。所以,在選擇焦段時,應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拍攝主題來確定,沒有絕對的最佳焦段可推介。

光圈:風景拍攝,強調全景清晰。要做到前、中、遠景皆清晰,建議採用小光圈,起碼8光圈以上,最好選11光圈~16光圈值。

速度:快門速度一般推薦為焦距的倒數以上。但要注意一點:在小光圈情況下,往往不能保證有足夠的快門速度,這時可以提高ISO值來解決,或使用三腳架。對了,在我看來,拍風光,最好帶上三腳架!

感光度:前面說了,為了保證足夠的快門速度,可適當提高感光度,但在風景拍攝中,建議還是釆用感光度100~200為宜,最好不要超過400。

以上是技術層面上的技巧。

但我們都知道,攝影,它不止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如何把一個風景拍得好看,更有藝術感呢?這裡涉及到構圖和角度等因素。

我覺得一個風景照,要儘可能立體感強一些。要做到這點,起碼要顧及前景、中景、遠景的鋪排。也就是一定要在構圖中選擇好這三要素。

另外,一張風景照,一定要有一個主題。主題可以通過中景,也可以通過前景或遠景來表達。選擇對焦點時,我習慣於主題在哪裡,對焦點就在哪裡。當然,在很多情況下,對焦點選擇♾也是可以的。

好了,風景拍攝是個大題目,片言隻語無法說清技巧問題,簡單寫上以上文字,權當是拋磚引玉吧!更多、更深入的專業問題,還是有待於您的實踐與總結。


黃熒熾


一、水面要平

要拍攝鏡面湖水,水面越平靜,反光面越突出,因此我們要把握水面波浪狠小的時間去拍攝。

二、順光或側光拍攝

當景物處於順光或側光時為最佳的拍攝時機,這時如果風平浪靜,拍出漂亮倒影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了!

三、使用漸變灰濾鏡 (gnd) 或黑卡技巧來平衡光差

水面倒影通常比景物本身的光線要暗,如果想要倒影更為突出清楚,我們可以使用漸變灰濾鏡 (gnd) 或黑卡技巧來平衡光差,特別是在晚上拍攝有燈光的倒影時,這個攝影技巧更為重要!

四、中間構圖

在拍攝倒影時,畫面平衡尤為重要,因此可以大膽的把水平線放在照片的正中間,好讓景物和倒影能夠相映成趣,互相襯托。

五、把照片180°上下反轉

如果覺得正常的倒影很沉悶,沒有新意,不妨利用後製把照片上下反轉,讓倒影放在上面,效果會更加的有趣。

六、使用cpl環形偏振鏡

cpl可以消除水面白色反光的部分,可以讓圖片裡的倒影更加突出!

另外一點,如果你在拍攝湖面的時候出現照片變形的情況,這時候你就可以利用非廣角鏡頭或者是後期矯正都可以。


Y攝影日記


手機拍美風景,3個實用技巧:

現在手機攝影功能越來越強,而外出遊玩時,手機的小巧輕便也更適合我們隨時拍攝一路美景。

那麼用手機如何拍美風景,有哪些拍攝小技巧?小月就整理3個實用技巧,能解決一些拍攝問題,希望有幫助。

一、把握一天最美時間:

1、白天拍風景最佳時間:

清晨日出至上午10點左右,下午3點以後至日落時分,是最佳拍攝時間。

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光線相對柔和,側光照,能拍到很美的光影,讓畫面更有層次感。相反如果是正午直射的日光,很容易曝光過度,或畫面一片白。

2、拍夜景的最佳時間

拍夜景,並不是等天黑以後再拍。尤其用手機拍夜景,光線太暗就會噪點多,暗部細節丟失,畫面暗黑色。

所以,拍夜景最佳時間是在太陽落山前後一小時,天空微微藍,華燈初上,即有自然光還有人工光輔助,能讓夜景畫面細節清晰,色彩更豐富。


二、尋找風景中的“特別之處”

尤其在一些旅遊景區,景色都差不多,想拍出不一樣感覺,就要去尋找它的“特別之處”。

比如:在溼地公園面對一片蘆葦蕩,怎麼拍?

仔細尋找特別之處——可與蘆葦搭配、點綴的畫面,然後拍下來。

  • 比如:小月拍攝的5種畫面

1-映射在蘆葦上的光影:

2-蘆葦蕩中小路:

3-藏在蘆葦蕩中的小屋

4-拍蘆葦花:

除了拍全景,局部,還可以拍細節

5-借日落拍蘆葦剪影:

同樣是拍蘆葦花,換種表現方式,利用逆光拍剪影。

以上這組畫面,雖然都是拍同一片蘆葦,但通過尋找特別之處,變化不同視角和欣賞角度,拍出了不同感覺。

三、藉助線條整合雜亂環境:

拍風景時,經常會遇到人多或環境較亂,可以嘗試用“線條”來整合雜亂環境。

比如:大學校園海棠花開,怎麼拍?

花開的很美,但不一定能拍美。

背景的樓房,門前的車子,高大的海棠樹,拍全景太亂,拍細節還缺了一種環境感!

  • 嘗試用“樓房的線條”整齊畫面:

1-利用直線:

帶平行線、垂直線的畫面,本身就給人穩定感覺。

利用房簷以及窗戶的平行垂直線條,穩定畫面,展現開放的海棠花。

2-利用對角線

對角線構圖,會讓畫面有種“動感”。但對稱的構圖,也同樣讓畫面看上去整齊。

3-利用透視線:

利用透視線,可以讓畫面看上去無限延長。同時也能讓成片的海棠花,看上去相對整齊了。

4-框式線條:

藉助一個小鏡子作道具,折射了海棠的局部,同時露出小部分環境畫面,這種“框式構圖”挺實用,能直接突出主體。

以上這三種拍攝技巧,在日常拍攝風景時很實用,可以試試看。

以上內容如有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是對小月最大鼓勵。想了解更多手機攝影技巧,創意後期,馬上關注吧~


手機黨拍


所謂的攝影技巧,都是攝影愛好者日積月累的經驗。在拍攝風景時,會有很多各方面的攝影技巧,比如選擇層面的、拍攝層面的、器材層面的等等。下面從選擇層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選擇最佳的拍攝時間

戶外攝影,無論什麼題材,都是非常講究時間拍攝的。風光攝影同樣需要選擇最佳的拍攝時間。比較公認的風景拍攝時間是日出後到9、10點鐘;下午3、4點鐘到日落後半小時。差不多這兩短時間。是最容易拍攝出好的風景照片的時間。

選擇最佳的拍攝地點

拍風景嘛,說白了就是拍地點。這裡包括要拍的風景和所站的位置。優秀的攝影師,在有風景的地方環顧一週就知道哪裡可以拍出多少張好的風景;知道站在什麼位置是最佳的機位。這個技巧你覺得是能教的嗎?

選擇容易拍到風景的天氣

有攝影愛好者說,天氣越不好越容易拍大片。比如烏雲密佈、狂風閃電的時候,天有異象,是普通人看不到的情形,加上確實會有比較大的視覺衝擊力的場景。因此更容易拍出不平常的攝影作品。這算是一個拍風景的一個攝影技巧吧。

篇幅有限,以上跟大家分享的拍攝風光的技巧都是選擇層面的技巧。具體的拍攝技巧太複雜,要有針對性的提問,才好針對性的回答。歡迎喜歡攝影的朋友關注攝影中級班,所有的知識點都會陸續講到。


攝影中級班


別的題主也回答了很多,那我在這裡再給題主分享一下拍攝風光的小技巧。

用幾個字概括就是——必備三腳架,濾鏡不能少。

三腳架就不說了,它是保證用最低ISO來拍攝風光的最重要配件。如果沒有三腳架,那就不用討論去怎麼拍好一張風景照了。

技巧:使用減光鏡來儘可能的延長曝光時間。

如果是拍攝河流、海洋或者瀑布,那麼最常用的就是使用減光鏡,來拍攝霧化的水流,實現時間停滯的效果。


遇到平靜的水面就用水平線構圖

如果我們遇到了湖泊或者小水窪甚至水塘,只要水面非常的平靜,我們就可以使用水平線構圖,將風光的水面反射拍下來,形成對稱的畫面,讓畫面更加有趣味。

甚至可以使用地上的水坑來拍攝大風光,只要我們將機位放低,再放低。

給照片安排上前景

在拍攝大風光照時,最難的地方就是怎樣將場景的空間感拍攝出來。最常用的就是使用前景,就是在畫面比較前端的地方,放上一個比較醒目的物體,例如一塊礁石,一輛汽車,一棵大樹甚至一個人都可以,一個簡單的前景,就可以把照片的空間感瞬間表達出來。

選擇最佳時機

在中午12點和半夜12點拍攝風景照,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那時要麼完全沒有光線,要麼光線非常的平。

最佳的拍攝時間是日出前後,以及黃昏時分和日落之後。

如果是拍攝夜景,那麼最佳時間就是在日落前到日落後的一個小時以內,這時天空會出現從紅色變藍色的一個轉變。

而如果再晚一些,那麼天空就不會有光線了,整個天空都是烏黑一片。

上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幾個拍攝風光照片的小技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大家。如果覺得有用,請關注光學法則,我們將持續帶來攝影相關的問答以及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