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风景时有那些摄影技巧呢?

玉生烟999


拍摄风景时有哪些摄影技巧呢?风景是相对静止的拍摄题材,大的方面需要掌握三个技巧,即构图技巧、用光技巧和拍摄技巧。

构图技巧

  • 风景摄影大多采用三分法构图,将地平线安排在上面或下面的1/3处,风景图片一般离不开天空的拓展效应,这样画面才显得辽阔深邃。天空究竟占1/3还是2/3,应根据当时的景观来确定,天空云霞精彩时让天空占2/3;地面景物漂亮时,让地面部分占2/3。

  • 构图要突出主体,主体可以是一栋房子、一座山峰、一群人或其他动物,也可以是一条线条、一抹阳光、一方色彩。主体以线条形状出现的,可以按三分法构图,放在下方的1/3处;主体以点的形状出现的,可置于九宫格的某一点位置上。

  • 为了强化画面的空间深度感,应适当运用前景,例如树枝、花草之类的。

(摄影/夏雪)

用光技巧

  • 自然光主要有顺光、逆光、侧光和顶光,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根据不同的拍摄意图来选择用光,有时还需要耐心等待。

  • 顺光明亮,色彩表现好,但明暗反差小,不利于表现立体感、空间感。

  • 逆光有利于描绘物体的外部轮廓,但不利于表现物体正面的层次和细节。

  • 侧光能产生强烈的明暗反差,使景物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画面生动,在风景摄影中最常用。

  • 顶光从物体顶部垂直照射,投影在景物下方,可满足某些特殊的拍摄需要,但一般不常用。

(摄影/夏雪)

拍摄技巧

  • 拍摄方向:对于每一个拍摄场景,不同的角度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要仔细观察分析,找到视觉最新颖、独特的角度拍摄。

  • 拍摄高度:根据自己的拍摄意图确定仰拍、平拍或俯拍。仰拍可以夸张景物的高度感,例如山峰;平拍能真实地表现前景、主体和远景的透视关系;俯拍适应于大场景,能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 相机设置:一般使用24-70MM变焦镜头,便于调整构图,采用光圈优先模式,光圈大小为f8.0-f16之间,以获得大景深;自动白平衡,ISO感光度100,图像文件保存为RAW格式。同时配合使用三脚架、中灰渐变镜、CPL偏振镜、ND镜等。

  • 画幅确定:一般采用4∶3画幅拍摄,这样在后期可以轻易地裁切成3∶2、16∶9、1∶1等多种画幅。选择横幅还是竖幅,应根据拍摄场景来确定,一般以横线条为主的画面,应采用横幅拍摄,以竖线条为主的画面应采用竖幅拍摄。

(摄影/夏雪)

风景摄影深受人们喜爱,无论相机、手机都能适应,是参与程度最高的题材之一。然而,风景摄影要拍出精彩并不容易,除了要掌握这些技巧,更多的还要突破常规,大胆创新。

(图文原创/夏雪)


夏雪视觉


本人平时就多以风光为主,把以往个人经验分享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角架

在各种题材的拍摄中,拍摄风景可谓是最为从容,也就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做各种准备工作,即便时间有点紧张的日出日落,也得有个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拍摄时间,既然时间充裕,你就可以很从容地把相机架在三角脚上,就可以想当然地使用相机原生最低ISO,因来不用担心相机的稳定性,这样从相机的稳定性和感光度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照片的画质。

很多人把三角架当成了累赘,但请放心,付出就会有回报,你背了三角架,回报就是照片的画质,背了三角架,拍什么都不用担心相机的稳定性。所以,拍摄风景,使用三角架是最佳选择。

角度

在其它问答里,我曾经说过:一张好照片就是它的不可复制性!用在风光摄影里,也是这个原则。

我是用这张照片讲故事:这是2012年在背景拍的角楼。在拍摄过程中,听旁边一位大师在给别人讲,拍角楼最好的位置是他旁边往左第几块地砖上,可惜来晚了让人占了。但我想的是,都挤在那一个位置上,天天拍日日拍,有什么区别?拍的再清楚又有什么用?就像我拍的这张照片,在网上一搜一大把。

所以,在拍风景时,不要听别人所谓的最佳拍摄点,要走常人不走的路,要拍别人没拍过的角度。有个好角度,这照片就成功了大半。

时机

这里的时机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二是时机。

时间是指拍摄的时间段。大家可能听说过大师们常说的“日上三杆回家喝茶”!这里的意思就是拍风景,一般都是选择一早一晚,大中午很少有人在外拍摄照片,原因就是太阳升起后光线太硬、入射角高、光影效果差。

不过呢,有旅游途中,可就没这讲究了,啥时候遇上好景也不能放过,因为没时间让人在那儿等日落或日出。

时机就是等一个更好的拍摄时间点,我下边举个例子就清楚了。

像上图,如果没有前景里的人物,这张照片那就逊色太多了,有了这个人物,水面也不至于太空,还让照片生动了许多。但这个人物,是不会在那儿等着你来拍,而是你等来的,拍风景,很多时候就是等这么一个人或物进入到画面!

其它

这个其它,就是别的老师们都已讲的很多了,比如利用好前景,比如有兴趣中心,比如构图,比如色彩等。

前景,可以是任何东西。前景的作用也很多:增加空间感,对主题起着补充和说明,空间点缀,色彩搭配等等。

照片,本来就是点、线、面。所以在拍摄风景时要利用好“风景”里的点、线、面。点是兴趣点、线是引导线、面可能是色块还可能是留白!

兴趣点。一张风景照片,如果有了兴趣点,定会增色许多。这个兴趣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是整个画面的视线落脚点,没有了它,再好的风光都显的空洞。

总结:支上架子,选个好角度,有个兴趣点,拍清楚,OK!


南方之南


风景拍摄有哪些技巧?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

一般风景拍摄又有“大风光”和“小风光”之分,区别就在于场景的大与小。

第一、风光片拍摄宜于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因为风光片往往需要讲究较大的景深,景深的大小是由光圈的控制来实现的,光圈大小的选择场自然就成为“先决”,所以你得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完成拍摄。

第二、风光片拍摄宜于使用中小光圈。多大的光圈值为之“中”和“”,一般就是11左右及其向上(指数值)。这里面存在两个关键,一是11左右的光圈时镜头的成像最优;一个是拍摄的对象是风景,对焦目标一般都会距离我们拍摄人很远,有了足够的拍摄距离,即便是中等大小的光圈,也会得到很大的画面景深。

对于后一点,我们完全不必担忧,是的,只要有了中等及向上光(同上,指数值)的光圈,就能得到很大的景深,这与我们平时拍摄较短距离的对象不同。

有一种情形是例外的,那就是拍摄“小风景”时,并不需要很小的光圈,甚至会选择较大的光圈,有意让前景或后景形成虚化,那是另外一种意境。当然,这时候需要点对焦手段的配合。

第三、风光片拍摄宜于使用较低感光度。感光度的足够低才能保证得到优美、新亮的画质,不要“炫耀高感”,原则是“能低则低”,一般掌握在100——200甚至50,最多不要超过400。


第四、风光片拍摄宜于使用中焦段镜头。一说到风光片的拍摄,马上就会有“大广角”的概念“横空出世”。没有错,广角镜头确实是拍摄大风光的利器,很多人都乐此不疲,理由就是,广角镜头的视野开阔、画面恢弘。但是它往往带来的结果是画面的畸变与变形,如果是“纯”自然风光还有一说,如果是城市风光片,那些建筑物群就会严重变形甚至扭曲,后期很难得到修正。所以我的建议是使用中焦镜头完成,比如焦距在30—80之间的焦段上进行。


上面的话并没有说完。中焦镜头是基本不变形的,但是画面不可能是想象中的那么宽广和恢弘,这是事实。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办法就是借助“接片手段”。你可以横向两张、三张,甚至四张,后期动用接片合成就会得到两全其美结果。

我们有的时候拍摄风景,甚至带上的是70—200/2.8这样的玩意儿,你说是如何“玩”成的?

第五、风光片拍摄最好借助三脚架的配合。比如为了保证感光度的足够低、光圈的足够小,曝光时间必然会大为增加,这个时候的“杀手锏武器”就是三脚架;如果要拍摄接片,它也是重要帮手。


第六、遇上大光比条件,使用“包围光”拍摄。“包围光”如何包?在正常曝光参数的前提下,减一档(也可以在1档左右)曝光拍摄一张,正常曝光拍摄拍摄一张,加一档曝光拍摄一张,三张为一个组合,留给后期合成处理,这样得到的结果,亮处不过曝,暗部有细节,整个画面比较和谐自然。

“包围光”拍摄的前提条件是,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三张一组拍摄的构图画面必须“一模一样”,机位必须“丝纹不动”。


夜景的拍摄呢?大致思路和上面相近,只是相同的拍摄参数拍摄几张、十几张、几十张,留给后期用“堆栈”手段处理。


拍客张光林


一、使用AF和MF的时机

    一般说来,摄影的基础就是对焦要准确。拍摄山岳、湖泊等静态景观时,可使用单张自动对焦;拍摄自由车、运动类等题材时,则建议使用连续自动对焦。

    使用单张自动对焦时,当对焦点与主体重迭,相机就会自动对物体进行对焦。在半按下快门时,对焦位置会被锁定,可以在固定焦点的状态下重新构图。如果使用连续自动对焦的功能,就必须从观景器中追踪拍摄主体的移动状态。

    而下列情况,可能无法成功对焦时,则须改用手动对焦:

    对比度低的主体【范例】蓝天、色彩单一的墙壁低光照下的主体【范例】夜景、星空强烈逆光或反光的主体【范例】车身反光的汽车远近主体同时覆盖自动对焦点【范例】笼中的鸟儿重复图案【范例】格子状的窗户、计算机键盘对焦位置与成像的差异对焦位置不同也会改变照片给人的印象,即使是同样的一个画面,也会因对焦的位置不同,而给人印象很大的差异。对焦点对在离自己很近的位置时,背景就会很模糊,而焦点对准的地方则会很清晰;相对于拍摄距离,相机与背景的距离愈远,背景就会愈模糊。因此如果想拍摄清晰的背景,那背景与拍摄对象的距离也要很近才行。另外,对焦点在最远处时,模糊的前景,可衬托出拍摄对象的距离感。在强调空间距离感的时候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对焦点在最近处的树干上,背景很模糊。

对焦点在中央时,前后景物都会模糊。

对焦点在最远处的树林时,前面景物愈靠近拍摄点就愈模糊。

    二、选择最佳对焦方式

    现阶段的自动对焦系统可以在几乎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对焦,或是针对飞行中的鸟类持续对焦,且能自动选择要对焦在实景中的哪个部份。有些新一代系统可以辨识人脸优先对焦,或是多人脸部同时在一画面时,自动选择最佳对焦点。总而言之,各种对焦模式都有其优点,建议针对想要拍摄的对象选择适当的对焦模式即可。

    对焦模式

    单张自动对焦:适用于静止主题的单张自动对焦。对准拍摄目标半按快门按钮,相机会进行一次对焦。

    连续自动对焦:适用于对焦距离不断变更的运动主体。如果持续半按快门按钮,将会对主体连续对焦。

    手动对焦: 将镜头对焦模式开关设为 

,转动镜头对焦环进行对焦,以肉眼确认观景器中的主体是否变得清晰。

    三、曝光模式

    决定好测光模式后,接下来就要选择正确的曝光模式。拍摄动态景物时,可以选择能自行决定快门速度的快门先决模式,以准确补捉动作;拍摄静态景物时,能够自由控制景深范围的光圈优先模式则较为适合。

    依据拍摄题材选择曝光模式

快门先决:拍摄动态风景时,选择快门先决

拍摄海水快速在礁石间流动的景象时,将快门设定为1/2秒,太短拍不出流动感,太长则水流易过曝无细节。在光线强烈的白天,想要拍摄流水如丝绸流云的效果就需要用到ND滤镜了,通过使用斯丹德ND2-400可调减光镜降低到N倍光线,让瞬间的曝光延长至数秒钟。如上图:

光圈先决:拍摄静态风景时,选择光圈先决







听途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不论是白昼光线充足,或是夜垂低帘的低光环境,拍摄同样考验摄影者对光与影的运用。这里小编会带着大家一起玩转风景。

做足拍摄前的准备

因为夜间拍摄需要长时间曝光,及不断尝试,拍摄过程所需时间更长,故拍摄前必须多做准备及计划。首先,先计划好拍摄主题及方向,然后作不同的预备。如拍摄日落,就必须在日落前一至两小时到达现场,准备拍摄器材;如想拍摄星空,必须找一个不受光线影响的拍摄位置。此外,留意天气对不同拍摄主题的影响,过多云层或月光都会影响拍摄星空,而大雾会减低维港两岸的能见度,拍出来的夜景也相对模糊。当然,若你喜欢这种蒙胧美,也不妨试一试。最后,摄影者应带备脚架、遥控器辅助拍摄,令拍摄过程更顺利,照片质素更稳定。晚上的的话,注意多穿点哦,小编吐血推荐军大衣,上次小编拍摄夜景差点没冻成冰块,最后是在舍友的肩扛和拖拽下才回来的。

固定相机稳定长时间曝光

由于黄昏过后光源相对弱,故需要长时间曝光,当中会使用较慢的快门,可能由1/20秒至30秒不等,不过小编喜欢用b门,完全靠感觉。摄影者手持拍摄时间过久,容易出现手抖,令相片糊了。因此,建议大家使用脚架稳定长期曝光。即使不用脚架,也尽量将相机摆放在固定位置,如栏杆、石头、椅上等,或者将身体靠向墙身、栏杆位置,让身体更稳定拍摄。这些方法减少曝光时出现的移动,令影像更清晰细致。另外,摄影者也可用遥控操纵快门,进行拍摄,同样有助稳定地长时间曝光。

使用脚架稳定长时间曝光,令影像更清晰细致当然这张是是后期合成的。

善用光圈控制景深

控制光圈,调整镜头进光量,改变相片的光亮度。一般风景拍摄的范围相对大,要前景到远景都清晰可见,必须用较小的光圈(f/8以上)以取得最阔的景深,但细光圈的通光量不如大光圈,快门便更慢。不过也可使用大光圈(f/1.8-f/5.6)拍摄前景的主体,使用影像的浅景深突出主体。

妙用慢快门展现

夜晚维港的灯光璀璨迷人,如何能捕捉东方之珠之美?那么一定使用慢快门进行长时间曝光。不论是晚霞星空,或是灯光车轨,妙用慢快门(1/8秒以上)便能将它们的美态留下来,如慢快门拍摄车轨流迹,便能展现它的流线美。

适当设定ISO,ISO就是感光度

一般ISO愈高,相机的感光元件CCD/CMOS对光线的敏感度愈高,而ISO愈高,相片质素愈低,反之亦然。但在低光拍摄情况,只好将ISO提高,以增加CCD/CMOS对光线的敏感度,令相片的感光推高,补偿了天然光线的不足。不过ISO愈高,相片会出现愈多噪点,令相片变得粗糙,不过可用相机内置的高感降噪功能,或者后期用电脑软件减去噪点。因为曝光还牵涉快门的快慢及光圈大小,想减少讯噪对相片质素的影响,可使用相机的Auto ISO功能,那么相机会因应快门及光圈的设定值而自动调整至最低的ISO。但是小编更希望大家用手动去设定,因为效果会更好,更容易去把握。

摄影者可预定自动ISO时的最高数值,以防相机使用了过高的ISO。当然,高感的相片亦是另一种效果,看你个人喜好。

巧用白色平衡

白色平衡的设定会影响相片色温,在白天时,自动白色平衡多会出现接近光源的白色,但晚上的光源却会出现偏黄情况,必须小心留意。另一方面,偏色也可带来惊喜,于太阳尚未下山时,使用「日光灯」白色平衡,可令天空的颜色由蓝变黄,营造夕阳西下的感觉。

巧用白色平衡,可改变影像的色温。

使用RAW格式方便后期处理

由于RAW格式比JPEG保留更多影像细节,后期又可修改细节,影像的曝光值、白色平衡及消除噪点等,因此建议大家使用RAW格式拍摄。

留意构图安排

若嫌风景照片欠缺层次及立体感,大可在构图时加入简单的前景。如拍摄日落时,可一并拍下树、栏杆等;而拍摄港口夜景时,也可加入一些围观的人或是海中的船,这些前景都可令影像画面更丰富。另外,由于夜景拍摄光线不充足,拍摄出来的相片,构图未必如拍摄前的想像,故拍摄后需要仔细翻阅相片,以改变拍摄构图。

多尝试及预览相片

在拍摄过程,除了拍摄不同主体,尝试不同构图,也可试用不同曝光设定,营造不同效果。另外,拍摄后必须放大相片清楚检视有没有手震或是水平偏差等问题。

当然,最重要就是享受整个过程吧!还有不要忘记关注小编哦,爱你们,比心。


水云影像


首先拍摄风景,在器材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

相机,全幅、残幅均可;镜头,广角、长焦各有千秋,都可以拍摄不同视角的作品。定焦、变焦亦无特别要求,不过我建议选用变焦镜头为好。

下面简单说一下拍摄技巧。

主要是侧重于焦距、光圈、速度与感光度的控制。

焦距:广角适合大场面,加强透视度和作品的张力,但容易发生畸变;长焦适宜于风光特写,可以捕捉大场面中的局部精彩。所以,在选择焦段时,应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拍摄主题来确定,没有绝对的最佳焦段可推介。

光圈:风景拍摄,强调全景清晰。要做到前、中、远景皆清晰,建议采用小光圈,起码8光圈以上,最好选11光圈~16光圈值。

速度:快门速度一般推荐为焦距的倒数以上。但要注意一点:在小光圈情况下,往往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快门速度,这时可以提高ISO值来解决,或使用三脚架。对了,在我看来,拍风光,最好带上三脚架!

感光度:前面说了,为了保证足够的快门速度,可适当提高感光度,但在风景拍摄中,建议还是釆用感光度100~200为宜,最好不要超过400。

以上是技术层面上的技巧。

但我们都知道,摄影,它不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如何把一个风景拍得好看,更有艺术感呢?这里涉及到构图和角度等因素。

我觉得一个风景照,要尽可能立体感强一些。要做到这点,起码要顾及前景、中景、远景的铺排。也就是一定要在构图中选择好这三要素。

另外,一张风景照,一定要有一个主题。主题可以通过中景,也可以通过前景或远景来表达。选择对焦点时,我习惯于主题在哪里,对焦点就在哪里。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对焦点选择♾也是可以的。

好了,风景拍摄是个大题目,片言只语无法说清技巧问题,简单写上以上文字,权当是抛砖引玉吧!更多、更深入的专业问题,还是有待于您的实践与总结。


黄荧炽


一、水面要平

要拍摄镜面湖水,水面越平静,反光面越突出,因此我们要把握水面波浪狠小的时间去拍摄。

二、顺光或侧光拍摄

当景物处于顺光或侧光时为最佳的拍摄时机,这时如果风平浪静,拍出漂亮倒影的机会便会大大增加了!

三、使用渐变灰滤镜 (gnd) 或黑卡技巧来平衡光差

水面倒影通常比景物本身的光线要暗,如果想要倒影更为突出清楚,我们可以使用渐变灰滤镜 (gnd) 或黑卡技巧来平衡光差,特别是在晚上拍摄有灯光的倒影时,这个摄影技巧更为重要!

四、中间构图

在拍摄倒影时,画面平衡尤为重要,因此可以大胆的把水平线放在照片的正中间,好让景物和倒影能够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五、把照片180°上下反转

如果觉得正常的倒影很沉闷,没有新意,不妨利用后制把照片上下反转,让倒影放在上面,效果会更加的有趣。

六、使用cpl环形偏振镜

cpl可以消除水面白色反光的部分,可以让图片里的倒影更加突出!

另外一点,如果你在拍摄湖面的时候出现照片变形的情况,这时候你就可以利用非广角镜头或者是后期矫正都可以。


Y摄影日记


手机拍美风景,3个实用技巧:

现在手机摄影功能越来越强,而外出游玩时,手机的小巧轻便也更适合我们随时拍摄一路美景。

那么用手机如何拍美风景,有哪些拍摄小技巧?小月就整理3个实用技巧,能解决一些拍摄问题,希望有帮助。

一、把握一天最美时间:

1、白天拍风景最佳时间:

清晨日出至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以后至日落时分,是最佳拍摄时间。

因为这两个时间段光线相对柔和,侧光照,能拍到很美的光影,让画面更有层次感。相反如果是正午直射的日光,很容易曝光过度,或画面一片白。

2、拍夜景的最佳时间

拍夜景,并不是等天黑以后再拍。尤其用手机拍夜景,光线太暗就会噪点多,暗部细节丢失,画面暗黑色。

所以,拍夜景最佳时间是在太阳落山前后一小时,天空微微蓝,华灯初上,即有自然光还有人工光辅助,能让夜景画面细节清晰,色彩更丰富。


二、寻找风景中的“特别之处”

尤其在一些旅游景区,景色都差不多,想拍出不一样感觉,就要去寻找它的“特别之处”。

比如:在湿地公园面对一片芦苇荡,怎么拍?

仔细寻找特别之处——可与芦苇搭配、点缀的画面,然后拍下来。

  • 比如:小月拍摄的5种画面

1-映射在芦苇上的光影:

2-芦苇荡中小路:

3-藏在芦苇荡中的小屋

4-拍芦苇花:

除了拍全景,局部,还可以拍细节

5-借日落拍芦苇剪影:

同样是拍芦苇花,换种表现方式,利用逆光拍剪影。

以上这组画面,虽然都是拍同一片芦苇,但通过寻找特别之处,变化不同视角和欣赏角度,拍出了不同感觉。

三、借助线条整合杂乱环境:

拍风景时,经常会遇到人多或环境较乱,可以尝试用“线条”来整合杂乱环境。

比如:大学校园海棠花开,怎么拍?

花开的很美,但不一定能拍美。

背景的楼房,门前的车子,高大的海棠树,拍全景太乱,拍细节还缺了一种环境感!

  • 尝试用“楼房的线条”整齐画面:

1-利用直线:

带平行线、垂直线的画面,本身就给人稳定感觉。

利用房檐以及窗户的平行垂直线条,稳定画面,展现开放的海棠花。

2-利用对角线

对角线构图,会让画面有种“动感”。但对称的构图,也同样让画面看上去整齐。

3-利用透视线:

利用透视线,可以让画面看上去无限延长。同时也能让成片的海棠花,看上去相对整齐了。

4-框式线条:

借助一个小镜子作道具,折射了海棠的局部,同时露出小部分环境画面,这种“框式构图”挺实用,能直接突出主体。

以上这三种拍摄技巧,在日常拍摄风景时很实用,可以试试看。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是对小月最大鼓励。想了解更多手机摄影技巧,创意后期,马上关注吧~


手机党拍


所谓的摄影技巧,都是摄影爱好者日积月累的经验。在拍摄风景时,会有很多各方面的摄影技巧,比如选择层面的、拍摄层面的、器材层面的等等。下面从选择层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

户外摄影,无论什么题材,都是非常讲究时间拍摄的。风光摄影同样需要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比较公认的风景拍摄时间是日出后到9、10点钟;下午3、4点钟到日落后半小时。差不多这两短时间。是最容易拍摄出好的风景照片的时间。

选择最佳的拍摄地点

拍风景嘛,说白了就是拍地点。这里包括要拍的风景和所站的位置。优秀的摄影师,在有风景的地方环顾一周就知道哪里可以拍出多少张好的风景;知道站在什么位置是最佳的机位。这个技巧你觉得是能教的吗?

选择容易拍到风景的天气

有摄影爱好者说,天气越不好越容易拍大片。比如乌云密布、狂风闪电的时候,天有异象,是普通人看不到的情形,加上确实会有比较大的视觉冲击力的场景。因此更容易拍出不平常的摄影作品。这算是一个拍风景的一个摄影技巧吧。

篇幅有限,以上跟大家分享的拍摄风光的技巧都是选择层面的技巧。具体的拍摄技巧太复杂,要有针对性的提问,才好针对性的回答。欢迎喜欢摄影的朋友关注摄影中级班,所有的知识点都会陆续讲到。


摄影中级班


别的题主也回答了很多,那我在这里再给题主分享一下拍摄风光的小技巧。

用几个字概括就是——必备三脚架,滤镜不能少。

三脚架就不说了,它是保证用最低ISO来拍摄风光的最重要配件。如果没有三脚架,那就不用讨论去怎么拍好一张风景照了。

技巧:使用减光镜来尽可能的延长曝光时间。

如果是拍摄河流、海洋或者瀑布,那么最常用的就是使用减光镜,来拍摄雾化的水流,实现时间停滞的效果。


遇到平静的水面就用水平线构图

如果我们遇到了湖泊或者小水洼甚至水塘,只要水面非常的平静,我们就可以使用水平线构图,将风光的水面反射拍下来,形成对称的画面,让画面更加有趣味。

甚至可以使用地上的水坑来拍摄大风光,只要我们将机位放低,再放低。

给照片安排上前景

在拍摄大风光照时,最难的地方就是怎样将场景的空间感拍摄出来。最常用的就是使用前景,就是在画面比较前端的地方,放上一个比较醒目的物体,例如一块礁石,一辆汽车,一棵大树甚至一个人都可以,一个简单的前景,就可以把照片的空间感瞬间表达出来。

选择最佳时机

在中午12点和半夜12点拍摄风景照,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那时要么完全没有光线,要么光线非常的平。

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日出前后,以及黄昏时分和日落之后。

如果是拍摄夜景,那么最佳时间就是在日落前到日落后的一个小时以内,这时天空会出现从红色变蓝色的一个转变。

而如果再晚一些,那么天空就不会有光线了,整个天空都是乌黑一片。

上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几个拍摄风光照片的小技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大家。如果觉得有用,请关注光学法则,我们将持续带来摄影相关的问答以及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