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中国人学英语到什么程度,可以不用在脑子里翻译成汉语,而直接与对方交流?

King2015ss


要有语言环境,很重要。语言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的,生词总有。再后来用英语吵架两小时不是问题,做梦也是英语的


lipeterson


说的是我吗?😅早些年在上海西餐厅酒吧上班,工作语言都是英文,后面有过外籍男友,整个生活圈都是英文交流,后来英语不用过脑子,直接脱口而出,有时候有旁人问我翻译一下,我竟然翻译不出来,可是我懂意思,生活中跟欧美人对话,如果不是发音问题,基本上我能顺利的跟别人聊上一个小时不重复的话题不间断。😂每次喝醉酒飙出来的都是英文。只要接触到新单词我都学以致用非常快。我的英语是破烂英语,说是那样说,写出来的话,语法一塌糊涂,各种错。🤣管它呢,反正英语只是相互交流的介质,会说会看能应用到生活中就行了。从不敢开口到流利的脱口而出,我用了三年时间。


Oh无处安放的小情绪


英语学习分很多种,就拿我自己举例子,我大概是在六岁学的英语,从学英语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告诉我们:“不要把汉语在脑子里过一遍再翻译成英文。”所以我们都是想说什么说什么,错了也没有关系,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时态,语法,甚至语序都会有错误,但那都不是事儿。然后我们就看英文的电影,动画片。久而久之,语感就练出来了,自然而然就不会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在说出口了。我喜欢哈利波特,所以就不知不觉地成了比较好的英式口音。但我说英语的时候还是会有错误,只是越来越小了而已。我不觉得英语要学好了才能不用翻译就说出来,我现在初三,词汇量还不高,但我从来不翻译汉语说英语,直接说出来情感会把握得更好。属于个人观点,分享一下。


Hermioneiu


我的英语是后来学的。我是缅甸汉人,小时候就和其他民族小朋友一起玩,所以也是不知不觉中会的其他民族语言。

没有感觉要转换成别的语言,举个例子吧,就像是电脑打字盲打一样,没有刻意去想哪个键,已经是下意识的行为了。

当然了,我从小读的是缅文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反正平时讲话时,随时可以在缅语和汉语中切换。

我的中文是缅文假期中补习学来的。记得有一篇叫卖油翁的文章里写到,“别无他,唯手熟尔。”

这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倘若有词不达意之处,姑妄听之。

以上。


闲逛缅甸


你好,我早先是英语白痴,现在在外企工作,谈谈我的大致想法:

在我英语刚起步时候,我的问题和你的提问一样,为什么我总是需要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呢?什么时候能够不用这样?可以随心所欲的中英文来回无障碍切换?当然,现在我和老外交流基本不用去翻译汉语了,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足够的、有效的输入量

什么是足够的、有效的输入量?三个要素,“足够的”“有效的”“输入量”,足够的很好理解,就是大量的,足量的。“有效的”是指你听过的英语,都是你理解了的。输入量简单的来讲是:有多少英语信息进入到你的大脑里面。举个例子:What leverage do you have? 翻译过来是你有什么把柄?平时你是接触不到这句话的,这句英语进入到你的大脑之后,是需要你记在大脑里面的;同样,像类似这样的句子应该像潮水一样,涌进你的大脑,在你的大脑里面形成一个知识库,想要用的时候,就能提取出来。


如何去保持足够的、有效的输入量呢?


最理想的情况下,就是你听过的并且理解的英语,一次性记在你的大脑里面。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知道有两个方法是很有效的:

  • 看美剧

  • 背课文

每天看美剧可以让你的积累量逐渐增大,而且贴近生活,符合交流的基本需求。关于背课文也是很有效的,但是我个人是很难接受的,原因是有点反人类,天天背课文太枯燥了,背着背着就忘了,容易坚持不住,但是还是有很多牛人能够把新概念好几本都背下来,我是非常服气的。

所以当你没有好的方法是,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两个办法,当然这两个办法也是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实现的,别乱来。我建议大家一定注重上面提到的三个因素,一点都不要少!“有效的”让你理解英语、“足够的”需要你的坚持和积累、“输入量”一定要进到你的大脑里面,形成一个知识库。


第二:组织能力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么多博士硕士,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听力基本满分,为什么还是不能脱口而出呢?为什么还要经过汉语转化成英语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语言组织能力了。不得不承认,他们可能已经有了上面我提到的知识库,但是却缺少了语言组织能力,简单的来讲: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要从知识库中抽取什么内容出来,然后通过你的嘴表达出来,这就是组织能力。

举个例子:老外说:you are amazing 这个时候你要说什么呢?或者说你想说什么呢?常规的表达是:Thank you; Thanks for your compliments!但是你想说我有点受宠若惊: I am flattered. 这个在教育中不常见,但是在表达中常见,是很谦虚的说法,要比你直接感谢好一点。在美剧中常见的表达,这就是在你的知识库中,知道抽取你想要的内容出来。

那么如何做到呢?


  • 和老外交流

  • 美剧跟读、模仿

首先第一种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你没有的话,那就继续看美剧去跟读,这样,你知道别人说的,你也会知道你要反馈的,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是个不错的方法,也是要经常联系。如果你第一个步骤做得好,其实很多时候你就已经知道怎么回答了。


所以你说什么程度可以不用翻译中文,不好讲,从时间上看,没有个一年年半,想都别想,除非你的基础极好。但是只要你能够将这两个步骤掌握好,脱口而出,不是问题!祝你早日实现!


大鹏充电


可以做到不翻译成汉语,直接去对方交流

,不在于一个人的英语有多好,词汇量有多大,而在于一个人的是否有强的英语思维,这个是可以训练的。

其实所谓的“英语思维”就是听到英语,在头脑中看到画面,同时注意到自己的感觉,说话时也直接从画面和感觉联结到外语的能力。比如当你听到外语词汇“Water”后,第一反应不是把他翻译成“水”,而是直接在脑海中想到一幅水的画面。

那具体如何来训练“英语思维”呢?

首先,要学会故意创造和运用画面。把外语的声音和文字,直接联结到你大脑中的画面,感觉,听觉等。

可以先从具体实物练起,比如拿出一包纸抽,可以看到一盒子片状的纸,可以一张一张的抽出来,然后告诉自己这样的感官和画面下的东叫“tissue”。

所有实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练习的多了,当你看到这些东西时,外语名字就会自然就会飘出来。

如果是抽象的概念呢,就联系一下与之关联的具体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等。然后再次使用上述具体实物练习方法,将抽象概念与你的基层感觉信息网相连接。

第二步,就要找沟通对象,进行交流了。还是那句话,语言的学习就是为了使用。为了强化上述练习,还是要尽早找机会使用沟通。

注意,交流的时候要选择自己真正生活接触的和感兴趣的题目。这样容易将外语声音与脑子中的画面感觉相联系,以便巩固上述“英语思维”的练习。

如果题目陌生也不感兴趣,那很容易丧失造成沟通困难,进而丧失信心。


郑大闲


如果你在国外,有基本的单词量,很快就能达到不用翻译成汉语就能交流了。如果你在国内,平时不怎么使用英语,就算你英语专八,单词量十万,跟外国人交流照样有困难。

所以,归根到底,英语是要用的,不用的知识都是死知识。


WilliamKou


这个跟程度没关系,跟学习方法有关系。好多很早开始英语启蒙的小朋友基本都是不翻译的,当然这个启蒙指的是用纯英语教材启蒙,教材里的所有单词句子都不翻译的,靠图画或动画自己理解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出来的小朋友有时候虽然不懂语法,但象说汉语一样是用本能说英语的。


Cora乔乔


不用什么程度,只要受过英语基础教育的,在英语国家呆上三个月,并且是在英语环境中生活,就能基本没有障碍的和别人用英语交流了,有个一年时间就基本上脱口而出了。再多呆几年回到国内说不定说国语都可能要思考一下了。


鸽子896


如果是Non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 ,不是你想不想翻译成母语!是大量时间的听说和阅读英语,才能自然达到不翻译成母语。是学习英语的数量和频率来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