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上市公司要不要看财务报表?为何?

tiantinligong


炒股票必须要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投资者只有看了财务报表才可能对上市公司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才可能有信心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世界投资大师巴菲特、约翰聂夫等每天都要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投资上市公司的基本功。这是一个专业投资者必须要有的基本能力。

我年轻时就不喜欢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我那时认为看财务报表没有用。因为我那时炒股全是短线交易。结果炒股的成绩并不理想。因为不看财务报表缺少对大方向的把握。

即便是炒短线其实也要看下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好。股价的高低和历史行情图表经常会使人对股票的未来发展产生错觉。比如一只股票从2元开始大涨,涨到了2元6角。如果只看短线形态和每股收益,我们会以为这个公司基本面还可以。因为每股收益也达到了0.2元,并且技术指标完美。但是如果我们看它的财务报有就可能会发现它这个每股收益0.2元其实并不是来自主业生产获得的利润,而是来自于变卖自己的资产。这说明这家公司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盈业,这是只绩差股啊!然后再看这家公司员工人数居然只有12人!这明显就是一个壳公司嘛。这公司能有多大发展?最后我们在财务报表上看到这个公司现在的主营业务居然是出租车库。你就会马上明白这只股票现在的股价并不便宜,现在的上涨只是一个炒作!你就会在做短线时更加有风险意识,稍有盘中异动,你就会马上减仓。

如果你不会这个财务报表,你可能会以为这只股票市盈率才10倍,而且股价才两元钱。你可能就会对这只股票有很多遐想。再加上技术形态的误导,你就容易以为这只股票会涨到3元甚至4元以上。甚至会想做中长线投资。。。。。

很多股民炒股被套后就马上做长线了。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看财务报表。当然了,他们也看不懂财务报表。他们以为自己手中的股票很好,但财务报表可能会告诉你这家公司有巨大的坏帐风险,应收账款很多且是多为长期的,当前现金流很差。。。。持有这样的股票做长线,那风险可想而知。


孟可的思想空间


投资上市公司,一定要看一下财务报表。

投资上市公司,就是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股东,很有必要考察一下自己公司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做投资,先不说能不能赚钱,起码要控制风险。

看懂财报,能识别出大部分已经发生的风险,这是一个必要的筛选过程。

在商言商,开公司就是要赚钱的,不能羞于提钱。财务报告分为三个部分,资产负债表(看看公司家底是不是丰厚)、利润表(公司有没有赚钱能力,能赚多少)、现金流量表(手里有活钱没,日子能不能过了)。看明白了三张表,就摸清了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很容易识别投资风险。

除了识别风险之外,这公司的股票,到底能值多少钱,财报最有说服力。

卖家和买家就交易价格争来争去没有标准,财报拿出来看看,和同行对比一下,就知道谁好谁差了。


综上,看财报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识别投资风险避免踩雷,第二是判断价格高低是否合理。


趋势鳄鱼


不要看!因为A股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可以造假的

惩罚太轻

A股的上市公司不能用所谓价值投资的标准去寻找可以价值投资的公司,特别是用财务报表数据去研究上市公司,主要原因在A股造假的惩罚力度太轻了,比如说某某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虚增利润,曾经市值达到了1000亿,而这个背后就是连年造假,如果扣除造假的利润,其实公司市值估值在100亿左右都属于高估了,虽然连续造假,但是这个造假的惩罚仅仅60万,相对于几十亿市值的套现,这么轻的成分也太轻了。

大举并购

A股的上市公司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并购其他公司,而在并购的时候,都喜欢超额溢价进行收购,对于这部分溢价就是所谓的商誉,最近经常有某某公司三季度大幅度盈利,但是年报大幅度亏损,而且是把前面几年的钱全部亏了还不够,这个就是大举并购之后,藏不住了,进行大举商誉减值,一旦提计这种商誉减值,那公司前面赚的钱全部给赔出去了。基本上也就没有投资的意义了。

总结

投资上市公司,特别是A股的上升公司不能仅仅只看财务表报,当然好看的财报当然比不好看的相对要好,因为都懒的修饰的公司,更加差,但是好的财报并不大代表这个公司就好,想反应该更加多研究一下公司业务,并不能仅仅只看数据。


大宝的股事


要。财务报表是做价值投资的基础,财务报表是企业核心数据的浓缩,可以反应企业的过去、现在,可以以此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 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 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 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暴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 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小心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 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 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 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 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 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 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尚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赢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 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 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不夸大财务报表的作用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是按资产或存货获得时所支付的金额记录的,因此资产和销售成本不是按资产或存货现行价值反映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的高估。另外,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同业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比如,假设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完全同样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样,本年销售收入也完全一样,都是1亿元,甲企业是10年前成立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购建比较早,因此当初的成本比较便宜,再由于使用中折旧的缘故,故其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较低,仅为2000万元;而乙企业是刚成立3年的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较高,累计提取的折旧较少,所以其账面值较高,为6000万元。我们计算甲、乙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得:甲企业为10000/2000=5(次),而乙企业为10000/6000=1.67(次)。若我们将两家企业的周转率相比,则会得到乙企业的周转率仅仅为甲企业的1/3,乙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似乎远远不如甲企业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考核中采用资产的现行价值来计量资产的价值,比如甲乙企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按固定资产重新购建的成本——重置成本来替换其账面值。 其次,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普遍存在。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常常允许对相同的业务采取多个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即使对同类固定资产都采用直线法折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够在市场上可变卖的价值(残值)的估计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其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之前,应该按行业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或甚至禁止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其二,作为分析人员,应采用一些剔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另外,财务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业作为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怎样等是财务指标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大司马财经


看财务报表是有必要的。通过查看财务报表,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该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如果精通财务报表的话,翻翻报表,就可以大体知道这公司的管理能力如何,市场竞争力如何,具不具备发展潜力,甚至有没有造假的可能性都是有迹可察的。



白马股康美药业2019年4月29日突然披露,2017年公司财务报表中,年末货币资金多计入299.44亿元,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多计入102.99亿元。而多记货币资金的同时,少记存货超过195亿元,少记在建工程、应收账款近13亿元。一份年报中就有高达14个“会计错误”。这哪是会计错误啊,这是赤裸裸的财务造假。



因财务造假,曾经拥有千亿市值的医药龙头轰然倒下,股价从21元跌到了3元多,22多万个股东亏损惨烈。

康美药业账面常年拥有大量现金、流动性充裕,却频繁巨额融资,导致财务成本居高不下,让其财务数据备受市场质疑。此外,按常理来说,康美药业毛利率高于同行业的企业,表明货物供不应求,因此存货大幅升高并不正常。多次受到投资者的举报。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自然人刘志清多次实名向证监会举报康美药业管理层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土地出让金财务造假等问题,持续4年。

2018年10月,市值风云等多家媒体将矛头指向这家中医药龙头企业,对公司的高负债、存货高、大股东股票质押比例高和中药材贸易毛利率高等问题进行了报道。而其实早在2012年,《证券市场周刊》也曾发表过一篇质疑公司可能出现财务造假的长文,表示其这些年的增长很可能是由造假,融资,再造假,再融资支撑的谎言。

其实只要仔细看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很多逻辑上的错误,可以避免比2015年股灾还严重的灾难。

但很多人就是视而不见,更多的人是财务报表根本不看。别说没有财务基础的散户,就连国家队也犯这个毛病。

在康美药业的2018年半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还出现了国家队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身影。其中证金持有康美药业约2.38亿股,占总流通股本5.41%,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汇金则持有7838万股,占总流通股本1.78%,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所以奉劝每一位投资者,无论个人或是机构,在投资之前切记要翻开报表读一读,用“浑水”的精神去找毛病。


财经虾米


我们在投资上市公司的时候一定要用把对方的底细尽量摸清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财报,公告等资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

看财报就是了解这家公司的主营及发展前景,真正的价值投资要从学会看财报开始,简单一点先从三点看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公司的价值是高估还是低估,通过评估这家公司的土地,转投资,无形资产,应收帐款,机器设备,等资产和负债的对比来分析值不值得投。

损益表代表这家公司的成长性,看懂损益表是判断公司的未来业绩的重要指标。

现金流量表为我们提供了一家公司经营是否健康的证据,如果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存在较大差异,则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值得怀疑。

说了这么多财务报表的重要性,相信在投资一家上市公司之前大家一定要看财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金融野菜汤


要看,在中国这个充满投机的股市中,一味的劝大家去阅读枯燥的财务报表总是显得那么没有说服力,就好像当下盛行的微信、微博、电子书满天飘,却还在劝大家回归纸质图书阅读一样。原因何在?相信各位比我还要心知肚明。每天的资讯铺天盖地,五花八门,从各个渠道向我们袭来,无孔不入,但每次读完却感觉自己并没有得到满足感,充实感,反而变得更加恐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看新闻,唯恐遗漏了什么重要的资讯。其实,我们所感到的这份恐慌即来自于资讯本身——资讯终究只是一条资讯,过了时间点就不再具有意义,缺少了本质与内涵。

       财报的意义亦是如此。当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打探消息,去研究K线图走势,却往往忽视了公司本身的运营情况,财政情况,这就像看一个人只关注外表,不关注内心性格及想法,如何能真正了解?并且,有专家研究过,发现短期投机的投资者并不能带来更高的回报,反而把利润贡献给了佣金和印花税,拉低了回报。因此,想要获得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投资者,阅读财报是必备功课。

什么是财报?

       财报是公司对一段时期内的运营、财务等情况的总结性报告。分为年报、半年报和季度报三种。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公司年报,内容覆盖公司的重要投资,  在中国这个充满投机的股市中,一味的劝大家去阅读枯燥的财务报表总是显得那么没有说服力,就好像当下盛行的微信、微博、电子书满天飘,却还在劝大家回归纸质图书阅读一样。原因何在?相信各位比我还要心知肚明。每天的资讯铺天盖地,五花八门,从各个渠道向我们袭来,无孔不入,但每次读完却感觉自己并没有得到满足感,充实感,反而变得更加恐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看新闻,唯恐遗漏了什么重要的资讯。其实,我们所感到的这份恐慌即来自于资讯本身——资讯终究只是一条资讯,过了时间点就不再具有意义,缺少了本质与内涵。        

财报的意义亦是如此。当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打探消息,去研究K线图走势,却往往忽视了公司本身的运营情况,财政情况,这就像看一个人只关注外表,不关注内心性格及想法,如何能真正了解?并且,有专家研究过,发现短期投机的投资者并不能带来更高的回报,反而把利润贡献给了佣金和印花税,拉低了回报。因此,想要获得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投资者,阅读财报是必备功课。   什么是财报?        

财报是公司对一段时期内的运营、财务等情况的总结性报告。分为年报、半年报和季度报三种。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公司年报,内容覆盖公司的重要投资事项、股权变动、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等,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严格审计方可对外发布。 公司何时会发布财报?        

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年报需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完成: ​        并且,上一年度年报披露时间必须早于第一季度报披露时间。投资者可在交易所查询到各公司年报: ​ 小鑫在软件中也加入了公司年报,但更进一步,我们对财报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了横向分析对比,总结出公司整体的盈利、运营等能力,为用户节省阅读财报的时间,提高投资效率: ​ 关于如何阅读财报中各项指标,小鑫将在下篇中为大家详细介绍。 财报对于股民、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意义何在? 对于股民来说,阅读财报可以掌握公司近期整体状况是否良好,投资风险如何。还可以对公司进行同行业中横向对比,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最终,确定投资价值,并降低投资风险。       

 而对于交易所和上市公司来说,财报可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及运营状态,交易所可通过财报掌握各公司运营状况,确保公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上市公司,及时掌握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例如决定是否要移到风险警示板中。这样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保证市场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之下。 不同股票板块对于财报披露要求有何不同?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规定可知,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风险警示板股票的财报披露规则、披露时间均相同,投资者可在交易所网站上查询对应版块财报。


操盘教主


假如我们自己要向别人借点钱,会如何让人相信到期可以还上呢?

无非是给人说明以下几点:

1、这钱我拿去做点生意,这生意很好,到时候钱回来就还给你。

(经营回笼现金具备还款能力)

2、我有一笔理财下周就到期,到期了还你。

(处置资产获得的现金具备还款能力)

3、那谁答应借我一笔钱,钱暂时还没到,先从你这里拿点。

(其他渠道融资现金能用于还款)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企业还款能力的测算。下面是一个企业的报表:

看起来,这是一个集团母公司的报表。它这次申请新增10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

我们先看它现有多少债务?按2014年数据,公司有银行贷款70亿元(其中短期42亿元,长期28亿元),另有债券30亿元(短期20亿元,中期10亿元),合计100亿元。请记住这几个数字。

它对现有债务的偿还能力怎样呢?很明显,从经营现金的角度看,它自身没做什么经营生意。公司每年不足1亿元的营业收入,所能形成的回流资金无法覆盖62亿元短期有息债务的还款。

从融资现金角度看,公司每年筹资金额都比较大,它的投资活动依赖于融资得来的现金,公司整体对融资的依赖程度很高。材料显示,各金融机构给它的授信有140亿元。

这让我们有一点纳闷。你看,公司负的净利润(-1.6亿元)和微弱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0.4亿元),不支持它有如此强的融资能力。我们不知道它的投资能否收到现金分红,即使能收到,由于净利润为负值,这家公司的绩效也不怎么样。这让人纳闷:这种绩效的公司银行为什么热衷于授信给它?

或许是它的资产变现能力比较强?

它的资产主要有三项:货币资金有13亿元,其他应收款有41亿元,长期股权投资有75亿元,合计是129亿元。仅从数字上看,这三项是能够覆盖银行贷款和债券的(100亿元)。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是它的资产负债率达82%,说明总体上它的债务负担很重,它的资产对所有债务的保障程度较低。

二是它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只有54亿元,不能覆盖它的62亿元短期债务。它有流动性风险。

更何况,我们还应该看看,货币资金中不受限的现金有多少?它的其他应收款是不是被长期占用了?(其他应收款两年数额差不多,更值得怀疑)。它的流动性风险可能还比较大。

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再看看它的长期股权投资能不能给予补充?

一般情况下,长期投资的资产是“慢的还款来源”,是不能补偿流动性的。但是这家公司,我们知道它旗下有上市公司。所以,我们要看看它的股权是不是随时可流通的,流通的价值是多少?

补充信息显示,长期股权投资大部分是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这些股份按现在的股价变现值150亿元。

看起来,各家银行是因它旗下上市公司的实力强,因而积极给它授信的。

现实中有这样的情况,金融机构判断企业地位高、倒不了,所以竞相给它授信。岂不知,脆弱的流动性、对融资的极端依赖,一旦有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几千万的债务违约就可以让企业轰然倒地。

现在,这个企业申请新增10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这10个亿的新增流贷能不能给?

倒也未必不能给。我说过,信贷决策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能不能给,还要看后续有什么信息。

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它持有的上市公司的估值是不是合理的?上市公司经营能不能产生利润和现金分红回报、经营和股价是不是可持续的?


月出沱江河


这是必须的。

投资上市公司,就是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股东,很有必要考察一下自己公司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做投资,先不说能不能赚钱,起码要控制风险。

看懂财报,能识别出大部分已经发生的风险,这是一个必要的筛选过程。

在商言商,开公司就是要赚钱的,不能羞于提钱。财务报告分为三个部分,资产负债表(看看公司家底是不是丰厚)、利润表(公司有没有赚钱能力,能赚多少)、现金流量表(手里有活钱没,日子能不能过了)。看明白了三张表,就摸清了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很容易识别投资风险。


一袋Yan


这个问题,我们是专业的,回答一下。

投资上市公司要不要看财务报表,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要看。不仅要看,而且要仔细看,好好看,看明白。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投资上市公司一定要看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财务报表体现了上市公司的家底和经营情况。你投资一家上市公司,当然为问这家公司有多少资产,多少负债,净资产有多少,每年的收入由多少,成本有多少,利润有多少,资产收益率高不高等等。就想谈女朋友一样,你总得问问,是哪里人啊,家里还有兄弟姐妹没有啊,父母做什么工作的呀,是一样的道理。

而且,不仅要看,还要火眼晶晶的看。由于财务制度的规则限制,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水分,这个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功底了,有些财务报表的科目有时候水分比较中重。

同时,不仅要看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交易所和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公开的资料,我们还得从其他渠道分析上市公司的更多的信息,比如公司主营业务的能力啊,公司的技术和研发实力,管理的管理水平等等,还要跟同行业的竞争者进行一些横向的对比,这样才能对上市公司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此外,是不是了解比较全面就投资万无一失了呢,不是的,你还需要做更多的功课,在恰当的时间买入才行,如果买在最高点,你分析得在全面也是徒劳。

分享这么多,欢迎讨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