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越剧和黄梅戏哪个更受喜欢?为什么?

用心之旅


我认为黄梅戏好听好音演员太少特别男演员像玉少舫黄新德蒋建国陈小成这样男演员有几个人不但声音好听还要有各人特色派头味道我喜欢黄新德动作配唱法有一种特别味道陈小成吴天寿一段下书有一种味道感觉所以演员是非常难唱好,人要美身材要正合式声音要好听不但文化好还要人物心里表演出来,还要角色表显一种作功味道另外吾性最难感知,难呀到如今还只此严凤英一人深入角色中百看不厌,只于越剧也不错各地系惯爱好不同,要想戏剧恢复昔日荣耀,必须亏本每日只收灯光费演岀,不带广告式群众喜欢的剧目不厌其烦演,演到爱看为止,我想要财政大力支持才能达到,难呀


不老翁6901


这个好像不太好比,两个剧种都同属于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有一年,我去安徽天柱山旅游,带团的小导游在车上即兴给我们唱了一段黄梅戏《打猪草》,而我们在旅游景区,路过的各家小店也大都播放着黄梅戏的曲调。

越剧则起源于浙江嵊县,我小时候总听我奶奶称之为绍兴戏,在没有网络甚至还没有电视的时代,我就从广播里听着绍兴戏长大。估计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在上海就是绍兴戏的票友,否则的话,她大字不识一个,听起戏来却非常入迷,而且可以将那些戏曲故事讲得很是完整。大概像《红楼梦》和《梁祝》这样的听了上百遍都不止了。

每年央视春晚,越剧和黄梅戏都会以串唱的方式,与全国五大剧种的其他三种京剧、评剧和豫剧等一齐登上央视的舞台,这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这两大剧种的传播量。

如果非要评出一个高下来,那么越剧在其辉煌的年代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咖,在经袁雪芬、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越剧十姐妹的共同努力,越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演出了很多的经典剧目。像《红楼梦》、《梁祝》、《祥林嫂》、《西厢记》、《何文秀》等剧目,很多稍稍会一些越剧的人唱起都朗朗上口,而在跟他们同时代的黄梅戏演员中,只有严凤英老师可以与之相媲美。所以,相对于越剧经典大咖来说,黄梅戏的大咖显然是少了一点。

尽管地方剧种受着地域的影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喜欢戏曲的观众往往是既喜欢越剧又喜欢黄梅戏,反倒是那些不喜欢的人也就一样都不喜欢了。

作为一个从小听着戏曲长大的人,我个人是同时都非常喜欢这两个剧种的。另外我还喜欢上海的沪剧和无锡的锡剧(又叫常州滩簧),同出于吴语地区,也都是软糯动人曲调。


苏小妮


这要看你是哪里人,越剧和黄梅戏是二个地方的剧种。假如你是安徽人,我想你肯定是喜欢黄梅戏的。我是浙江嵊州人,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在我们嵊州诞生,在上海发展,以致于走向全国,以及海内外,所以我是喜欢越剧的,因为它是我们的家乡戏。今天下午我还看了口央视戏曲频道的越剧三看御妹,是由绍兴小百花剧团的吴凤花和吴素英主演的,我的这张配图是我们嵊州越剧团演出的汉文皇后,主演是黄美菊和裘巧芳!



周花5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无从论高低。

越剧、黄梅戏,一个诞生于浙江,一个发源于安徽。最近,沪、苏、浙、皖四省、市巳同划入长三角地区。

越剧,属吴侬软语;黄梅戏,偏北方风味。两个剧种,都是包括京剧在内的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还有评剧、豫剧),其中越剧是全国第二戏曲剧种。我虽是吴语系人氏,但对这两个剧种都很喜欢。

越剧名剧有巜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巜追鱼》、巜孟丽君》、巜祥林嫂》、巜五女拜寿》、《何文秀》、《碧玉簪》、巜情探》等等;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徐王兰、王文娟、戚雅仙、毕春芳、赵志刚、范瑞娟、傅全香、尹桂芳等。黄梅戏名剧有巜天仙配》、巜女驸马》、巜过界岭》、巜打猪草》、巜徽州女人》等,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韩再芬、马兰等。由于越剧、黄梅戏都有数部名剧拍成电影(或电视),在全国影响力较大。

越剧、黄梅戏,都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其中,越剧流传面更广一些。北京、福建、南京等地都曾有越剧团。而上海更是越剧的"福地",大腕名角云集,对推动越剧的发展起极大作用。





玉堂行佛人


越剧和黄梅戏都在我国五大剧种之内,|各有其特色。黄梅戏由于曲调优美单一,唱词白话易懂,人们普遍易于接受,因而喜欢的人较多。加上国家推出《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等戏曲节目,使黄梅戏几乎家喻户晓。OO越剧流派纷呈,以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毕春芳,陆锦花,竺水招为代表的六大派负有盛名。曲目繁多。越剧多流行于江,浙,沪地区,由于方言味较重,难于推广,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越剧。就全国而言,因黄梅戏好听通俗易懂,故喜欢的人较多。而越剧虽曲调优美,由于档次高方言重,故喜欢的人较少。我个人是五大剧种都喜欢。


张永科38


黄梅者,戏也。唱词朴实唱腔清新婉转,闻之有泥土芬芳,一如山野来风,又恰似陌上花香,少时不解其中三味,人至中年阅历渐丰回头拜赏方领略个中韵味一二。

黄梅源出鄂皖毗邻之采茶调,兴于皖省安庆,走卒贩夫乡野小民喜闻而乐见也,清末民初渐成气候,多有艺人结班卖唱游走于市井巷陌,旧时伶人低贱与乞丐无异,自本朝以往凡数千年娼优皆为贱籍,境遇遭际之惨莫可言说如野草荣枯,山花凋谢年复经年,时人叹且惜也。

四九年毛缔新国,荡涤往时邪气,风习气象为之一新。倡导文艺从业者美其名曰:文艺工作者。为政者颁双百方针,一时神州大地剧目繁荣,黄梅借势而发如山之春笋瞬息成林,安庆黄梅名声大振,内有严凤英,王少舫者艺名卓著风光无两,助黄梅小戏脱却田泥初登大雅之堂与京,评,豫,越并肩齐名。拍大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享誉神州名播宇内……妇孺老少争相传唱,兴盛情状言辞难述其万一!

在下巴陵人氏,偶闻严大师《小辞店》一曲成痴,遂穷索唱段,细究生平,常猫尿长流彻夜不得干也,若论黄梅与越剧哪剧喜爱者众?窃以为黄梅受众可能多于越剧,吴侬软语喜是喜欢奈何太过生涩影响传播,一家之言仁者见仁也


永远的花衬衣


我先说越剧它是浙江的地方剧种,善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之气,越剧的舞台艺术在注重内容美的同时,更加重形式的美感,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真是美不胜收,著名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出了色彩各异的剧目,老艺术家徐玉兰与王文娟联袂演出的《红楼梦》《追鱼》拍成戏曲电影,经久不衰,尹派传人赵志刚的《沙漠王子》范瑞娟与傅全香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家喻户晓。

黄梅戏故乡是安徽,用的也是安徽的语言,黄梅戏清爽易懂,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老艺术家严凤英的《牛郎织女》《天仙配》脍炙人口,之后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演员,马兰黄新德的《龙女情》韩再芬的《孟丽君》等都是让人称赞不绝,

要不越剧与黄梅戏作比较,本人更青睐于黄梅戏,它来于民间,雅俗共赏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越剧来于南方,语言的差异,剧中的念白与剧情有些观众看不懂,有就对它失去了兴趣。知道的有限不对之处见谅。


王潤璞


两个剧种我都喜欢!二者共同点在于人物扮相清秀,唱腔优美。

黄梅戏诞生于中国中部湖北、安徽交界地带,更偏向于南方一点,因此兼具北方的直爽明快,南方的委婉柔情。越剧诞生于南方浙江嵊州一代,完全具备了南方人委婉内敛的特征。直观讲,黄梅戏因语言优势,更易看懂,北方人更容易接受。但越剧的优势在于南方语言婉转,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优美的唱腔附之以悠扬的南方乐器伴奏,常常使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北方戏曲,京剧,秦腔,梆子等,过于高亢,音乐往往嘈杂,更适合与表现北方人的豪迈气质,作为南方人,我更愿意接受偏南方的剧种。至若要在黄梅戏与越剧中选择,我偏向于越剧!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欢迎大家参与讨论,不喜勿喷!当然,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戏曲,它是一门高雅艺术,其中蕴含着更多的正能量的东西。眼下戏曲发展面临着式微、衰弱的趋势,令人痛心!


美芹三献


无知之盘问,无聊之心态 —— 黄梅调,绍兴戏,各领风骚不相及也!

沪浙曲儿皖江调,皆乡土之滩簧苍生心声,皆都市之浸润普及全国,没有谁比谁更招喜欢,只有孤陋寡闻无事生非。

惟一相似之处,二者从衍生到成长,从莫名到显赫,都与上海存在千丝万缕关系。越剧源自嵊州,却在上海获得新生。黄梅戏始于安庆,严凤英也因上海扶持而蔚成大观。

除此以外焉有他哉?


闻鲁生


黄梅戏语言与普通话接近一点,听众呢,相对广泛。越剧呢,是浙江嵊州话,受众的相对要小。黄梅戏可以在全国各地流行,越剧基本上限于华东地区。黄梅戏完胜越剧。

黄梅戏的流派比较单一,腔调旋律也相对单一。越剧流派斑斓,腔调旋律丰富。越剧完胜黄梅戏。

所以两者不可比较。我是江苏人,左边是安徽,东边是上海,感觉两个戏都好,半斤对八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