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往屆畢業生開始備考公務員,上岸機會多大,有經驗可分享?

yk努力走好每一步


幾率不大,現在招聘公務員都是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大專生的文化水平還是有限的,對行測的理解不太深刻,建議一定要提升學歷,同時要加強自身的學習!


濤視界


公務員考試對很多小夥伴來說很難,其實只要適當的學習上岸前輩和其他考生的經驗教訓,就能避免很多彎路,提高考上公務員的幾率。

如果終有一個人要成公,那人為什麼不是你?!

網友說:

簡單介紹一下自己考公的動機和由來:14年畢業生,藝術類專業……【心塞的藝術類】當然,在我考進大學的時候那個類別還屬於文學,15年廣東省考和廣州市考也是我的專業最後一次停留在文學大類裡,之後它就完全在藝術類項目中一去不回頭……在大四下到大學畢業的半年中我完全沒有任何一點想進體制內的想法,而是早早找了實習單位,拿著每個月500塊錢的實習工資開始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做實習生的生活。大四下,公司和我說,畢業了你再過來吧;於是我開心地畢業後離開了大學在的省份趕到公司所在的省份,而後一臉蒙圈:沒有檔案接收、沒有五險一金的勞動合同,人事僅僅和我簽約了一份勞務派遣合同,並告知我只有在之後的一年裡表現出色,才會正式簽約勞動合同,購買五險一金。

  摔!一個年輕人剛剛踏入社會後抱著夢想所遭到的第一擊暴擊!

  之後的實習生生涯就不多分享了,總之2015年初,下決心離開了公司。當一個人所付出的努力完全與他的收穫不成正比,且必須為了怎樣活著而殫精竭慮,撲面而來的不只有飢餓,還有嚴重的挫敗感。因此,在曹雲金與郭德綱的對掐中,我傾向同情曹雲金【我又扯遠了……】

  15年初開始了備考公考之行,首先鎖定了大概範圍:因非應屆和藝術專業雙重限制,國考顯然無望,因此在省考中鎖定了廣東沿海地區和本省兩個地方。2015年1月首次參加深圳市考,仆街;緊接著2月報名廣東省考,得分122,行測69,申論53;700多人報名中排名300多位,二度仆街;4月參加425聯考,120分,筆試14名,三度仆街;5月參加廣州市考,筆試第一,面試當天得知多出僅與第二名0.3分的差距,且與第三也只有1.5分的差距,在面試中,被第三反超2分,最終四度撲街;5月再次參加深圳事業單位招考,排名第五,五度仆街。

  說實話,廣州市考之後帶來的打擊是不小的,在一個月內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考公務員。當時使用的方案是中政行測和中政申論,尤其是完成一套“從入門到精通”的方案給我不小的幫助,甚至可以說是奠定了之後行測不復習也有60以上的基礎。在心情低落的一個月裡,我健身、旅遊來排解巨大的落差感,可是見過我的人,都評價說,你的灰暗全寫在臉上。

  2015年7月到12月,應該是年輕的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時光。應聘,處於最尷尬的時期,既沒有兩年工作經驗,也錯過了最後一波招聘熱。人才市場長長的隊伍、招聘網上幾天都翻不到的簡歷,還有入手不到2500的工資,現實第二擊暴擊!

  經過許多個晚上的思考,我決定還是在2016年再試一次,同時參加3月的春季招聘,確保在再次無果的情況下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7月到10月初三個多月,在朋友的幫助下,我找到了一份勉強和專業相關的文案工作,夜晚還兼職健身房的前臺推銷。三個月的試用期剛過,在繁重的腦力勞動和精神壓力下,我生了一場大病,不得已回家休養。

  也是在2015年末最後養病的三個月期間,我決定了回老家全心備考公務員的決定。

  回老家備考,意味著沒有工作;意味著要面對人們詢問的眼神和空氣中的尷尬,以及背後或當面的冷眼與嘲笑;更意味著在大山裡,不會有什麼現場聽課、班級大課,一切靠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一個人的戰鬥。然而,這時也是一個分享的帖子打動了我:回家,至少有三餐的飯可以吃,至少有個床能睡覺時默默的哭一會;至少,心裡能稍稍的平靜,雖然會伴隨焦慮,雖然也會和父母爭吵,但那是你出來和回去的地方,家。

  從2016年春節開始,我再次踏上了公考之路。

  1月,再次來臨的深圳事業單位考試和深圳市考,又以第四和第五的成績未進面。過年前夕,憤買花木大爺申論課程,配合行測方案,每天十小時學習時間,某筆一週怒刷2000道題以上;別人打麻將,我寫;別人放鞭炮,我塞耳朵學;別人看春晚,【好吧其實也沒啥看頭】我看花木大爺的光頭;別人搶紅包,我看羚羊老師的蘑菇頭;別人吐槽,我在論壇看帖子。狀態就是這樣一點點的累積起來,行測的學習真的成為了一種快樂,上廁所看小說的習慣早就換成了做幾道數學推理。尤其是數量運算,在不斷拆解真題、一題三解、十題一刷的磨練中,甚至找回了久違的對數學的自信:你長大了,不再停留於過去。小學做不會的題,小學解不開的謎,終於以你成年人的智商KO了他們。

  另外,3月份、4月份也成功在公考的間隙裡通過了某大省電視臺的社會招聘,還有幾家還不錯的企業也開出了可以接受的薪酬。手握幾個offer,16年的4月我參加了第二次425聯考的廣東省考。今年的425與去年還不一樣,所有省份同一天考試,也就意味著不再像去年一樣能多出一些機會。而且今年廣州市考也趕在了廣東省考前舉行,且少了最拿手的數字推理題

  這是第九次考試了,在一條街上我撲了一次又一次,唯一堅信的是下次撲倒的地方離終點又近了一步。

  筆試結果出來以後,第三;懷著平靜的、萬一面試不過就去其他社招上班的心情,我參加了面試;成功以多於第二名4分的成績進入了體檢,而後政審、等待。

  寫到這裡,也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嫌棄我廢話太多。

  說到備考上的點,我大概總結出比較有用的四點:

  一是注行測、申論的平衡,不迷信其中一門的優勢。可以看到,在第一次425考試中,我就是被申論狠狠的拉了後腿。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我選擇上午寫申論,下午寫行測。因為上午人的思維相對活絡,意識相對清醒,面對大段大段的材料更有耐心,而不會像某幾次我下午寫申論時看材料看到睡著。下午寫行測時,由於更要進行一些運算等,所以相對而言可以抵消一部分疲憊感。晚上一般是用來總結和整理白日所學。錯題的整理與重新複習是比盲目刷題和做卷子更好的方式。這種學習習慣我大約是堅持了一個半月左右,提高了至少10分左右。

  二是在備考過程中,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這一點我認為我個人是非常受益的。每天有那麼多蹲坑、等吃飯的零碎五分鐘、十分鐘,足夠你看一兩道常識、讀一兩條新聞的。並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看新聞的時候,儘可能地以公務員的身份代入,不能只是看過了了事,還需要去揣摩:這新聞中的觀點是不是能更全面?它報道的點反映了哪些知識點?政府哪些部門應該對此事做出怎樣的回應?經常不斷思考下去,就會有不小的收穫。

  三是要注意在申論答題,以及面試時,多往積極的方向引導。有些同學可能覺得,我如果分正反兩方面來回答,尤其是多說了反方面的問題,是不是會顯得我的觀點很突出,是不是能一下吸引考官的注意?但事實很可能是,你答多了反方面,卻並沒有真正把問題分析透徹,給人造成了一種“怨言總比辦法多”的感覺,這恐怕對你的上岸並沒有幫助。

  四是對於自我心態的培養。我個人是經歷過這樣的心路歷程的:哇,考公至少要考大點的地方吧,深圳就不錯;嗯,廣州也還可以。這個局聽說待遇還行,那就考這個吧——WHAT!怎麼報名人數這麼多!怎麼考的這麼差!天吶換目標——基層?打死不考基層!唉,可是考不上的話今年又浪費一年啊……大家應該可以看出我在初次備考時的懵懂、輕狂;以及到後來的擔心和糾結。但到2016年時,我的心態已經被自己培養的好了很多。選自己專業限定的、在有限定的條件下選報名人數更少的,如果對廣深之類大神輩出的地方沒有太多信心,也不妨試一試其他地市或者稍微偏遠一點的地區,力求上岸概率增加。確定一個良好的心態,能幫助你更好的排除其他情緒,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備考上來。

  至於其他一些很具體的方法,我在帖子裡不打算多說了。因為老師們所教授的,還有那些更厲害的大神教授的,遠遠會比我微末的總結好的多。但更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些老師、大神們再厲害,方法再好,最終也要你自己學進去了才行。只有你自己總結的東西,才真的是你能最終記住並運用的。

  最後想給大家打打氣。

  我是一個智商並不高的人,高考剛剛500分出頭。這樣的水平放在高考大省湖南,不說是學渣,也絕對是學弱了。我說的所有的方法和經歷,也是所有人都可以學會的甚至比我做的更好、更有效率的。但最終我還是成功上岸了,而且還是在聽到一些有關於報考職位“蘿蔔招聘”的流言下順利過五關斬六將。不得不說,現在的公務員考試,正像很多年前李曉鵬預言的那樣,越來越規範。大家儘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備考,去摒棄一切喧囂的聲音,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我想把我在心情最低谷、狀態最糟糕的時候寫下的兩句話分享給大家:

  “如果終有一個人要成功,那個人為什麼不是你?”

  “要經歷過所有的努力,才有資格說自己沒上岸,是敗給了運氣。”


海東中公教育


相對來說每年公務員的招考,專科要求還是非常少的,但是在縣級鎮級城市還是有的,主要看當地,

在此建議考三支一扶,因為三支一扶普遍均為專科院校畢業生參加考試,相比公務員來說競爭小的不是一星半點!


十八線岑老師


先去弄個本科學歷出來吧。

雖然公務員考試的最低門檻是大專,但是大專能報考的崗位確實不多,可能佔總崗位的2%左右,就算你看到了,那個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可想而知。而本科可以報考的崗位就有85%了,成功上岸的機會就多了很多。而且現在大部分的公務員崗位,並沒有要求必須要全日制的本科才行,所以儘早抓住機會把。


四川仕途教育


是這樣的,一般來講,公務員考試條件是專科的不大多,職位少,建議你提升下學歷,這樣更有競爭力!!!


其他8


幾率不大,首先學歷不高,導致所選職位少,限制少,報考人多,加上專科對行測理解不是特別好,所以普遍都在一百多點,很難上岸


哎呦關注了你


對於公職類考試對於考生學歷的要求,慢慢的會要求越來越高

所以希望你如果想要參考的話,那就不要猶豫,今早備考

而且要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計劃~才會大大提高你的上岸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