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疫情防控觀察丨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年度大考與轉型機遇

方塘疫情防控觀察丨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年度大考與轉型機遇

文丨葉一劍(方塘智庫創始人)

隨著一系列國家和各地方疫情封控措施的陸續到位和不斷加碼,以及武漢市和湖北省重災區的基本醫護資源配備、生活物資保障和診療效率提升等方面得到好轉,針對疫情的科技研發和藥物開發開始引發更多關注,針對本次突發疫情可能帶來的對中國經濟及相關產業的影響的討論,也開始成為熱點。

其中,文旅產業可謂是首當其衝,也被認為是受到影響最直接和最嚴重的產業之一。

1、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

應該說,在國家疫情防控的整體佈局和體系構建中,文旅部門的反應還是很及時的,相關的措施也是比較精準的。在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後和春節前,從國家文旅部到地方文旅主管部門,就已經開始做出了明確的管控通知,對涉旅住宿機構、旅遊景區、文化娛樂場所以及美術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等,做出了暫停接待或閉館的通知,對一些具有文旅屬性的節慶、集會和活動也進行了叫停。另外就是及時叫停了旅行社的組團和發團行為,並考慮到遊客退費及投訴處理的問題。

比如,在1月22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就發佈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級文化和旅遊、文物行政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工作部署,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加強春節假日期間應急值守,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與當地衛生健康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方塘疫情防控觀察丨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年度大考與轉型機遇

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又下發了關於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暫停旅遊企業經營活動的緊急通知,明確要求,“即日起,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對已出行的旅遊團隊,可按合同約定繼續完成行程,但“行程中,密切關注遊客身體狀況,做好健康防護。”

與此同時,地方文旅系統也開始進入緊張的防控狀態。

比如,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在《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中明確提出,暫停舉辦在短時間內集聚人數較多的大型公眾聚集性活動,包括演唱會、音樂會等文藝演出,廟會等民俗活動,展覽、展銷和人才招聘,以及其他大規模群體性活動;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包括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非遺館,藝術中心等,暫時閉館,原已安排的文化活動,取消或延期,閉館時長根據情況另行通知;全省旅行社暫停組織赴武漢團隊旅遊活動;全省旅行社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對由於大型公眾聚集性活動取消,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景區等關停,遊客行程調整和退團、退費等問題,要及時予以妥善處理。

從今年春節期間我所在的河南商丘來看,不僅在春節前馬上停止了本來已經開始的針對商丘古城的旅遊推廣,關閉了有關景區,並停止了在當地頗具影響力的火神臺廟會。姑且不說商丘古城是當地春節期間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商丘火神臺廟會更是有著多年的歷史傳統,在當地及周邊地區的老百姓心目中有著較高的春節娛樂和旅遊認同,甚至是文化價值上的認同。就是這些在當地最熱門的景點和項目,說關就關了,說停就停了,一開始確實讓人感覺有些驚訝。

方塘疫情防控觀察丨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年度大考與轉型機遇

商丘火神臺景區閉園公告

如今回頭再看,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如果沒有及時叫停和管控,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果說當時的湖北省和武漢市是本次疫情最大的地區和城市傳染源的話,那麼,一個以文旅消費和體驗為目的的超過4億人次的流動人口就可能是另一個最大的流動傳染源,而全國各地的旅遊目的地和文化娛樂場所就是一系列高風險傳染場景,通過文旅系統及時和不斷嚴格的管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文旅消費和體驗行為所可能帶來交叉感染概率,客觀上為國家整體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現在回溯起來,文旅系統能有這樣的敏感意識、決策勇氣和執行效率,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按照2019年春節期間的數據,全國旅遊人次超過4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雖然今年的數據沒有出來,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可以推斷,僅春節期間中國文旅產業的直接經濟損失可能就在5000億級別,說今年春節期間是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應不為過。

2、中國文旅產業的年度大考

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示我們,在管控之後,需要儘快開始思考的是,因為這樣休克式的管控措施和後續的嚴格執行,也讓很多機構和企業的市場收入嚴重下滑,不僅沒有了收入,可能還要面對給遊客的賠付,一些公共文旅服務機構可能還好,但對一些市場化的文旅企業和服務機構來講,打擊或將是致命的——考慮到春節文旅消費的重要性,很多文旅企業其實在疫情防控之前就已經做了大量的投入準備,這些投入基本上都打了水漂,對這些企業的健康運轉將產生巨大影響,甚至是生與死的影響。

而且,這種影響不僅是針對具體企業和機構層面的,還可能是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也可能是涉及到整個文旅產業的,因為,對很多地區而言,春節期間的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甚至佔到了全年的10%以上,有的地區可能還要更高,再加上這種管控可能帶來的額外成本開支,影響可能是全局性的。

方塘疫情防控觀察丨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年度大考與轉型機遇

所以,接下來需要對這些市場化的文旅企業和機構作出紓困舉措甚至是直接救助,這不僅是對文旅企業和機構在大局面前自我斷腕式貢獻的肯定和感謝,也是為這些企業的健康發展甚至生死考慮,而這些企業的生死將牽涉到中國文旅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這幾年,中國文旅產業迎來高速增長的局面來之不易,突發疫情向來對文旅產業的影響往往是最直接最深刻最嚴重的,哪怕是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對中國文旅產業來講,恢復遊客的信心以及文旅企業的重整旗鼓,也都需要時間。所以說,對中國文旅產業而言,今年都將是一次大考,甚至是整個行業的一次艱難時期,對此,期待有關部門特別是主管部門儘快做出具體的救濟安排,以防發生影響整個文旅產業的系統性風險,而一旦在文旅產業發生系統性風險或波及產業鏈完整性的打擊,對整個中國經濟的影響都將是直接而深刻的。

按照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2018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達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達2.91億人次,同比增長7.8%;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初步測算,全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文旅業的直接經濟貢獻還是從綜合貢獻來看,以及從就業拉動等方面來看,文旅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

方塘疫情防控觀察丨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年度大考與轉型機遇

文旅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而按照我們的研究和觀察,在全國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城市,文旅產業都被作為最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對待,成為內外部資本在當地投資的重要產業通道和項目載體,而快速增長的旅遊人次,不僅直接帶動了當地的消費增長,還為很多地區的人力資源結構的優化帶來了新的可能,這些因素的疊加,讓文旅產業客觀上已經成為很多地區發展的最關鍵的動力來源和發展引擎,如果文旅產業遭遇斷崖式下跌和產業鏈化的打擊,就像文旅產業對地區發展的綜合帶動一樣,負面影響也是綜合性的。

3、中國文旅產業的轉型機遇

當然,也並非全部都是壞消息。

有些文旅企業和文化公共服務機構在國家和各地啟動了嚴厲的防控措施以後,主動開放資源,讓在線文化消費成為一些人居家時的安慰,讓更多的人可以更好的呆在家中,甚至對一些主動居家隔離的人而言,還可以形成心理的撫慰。

比如,國家圖書館就推出了“服務不打烊,在家免費看”活動,在1月24日實行閉館,暫停到館讀者服務的情況下,推出了國家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的線上免費看活動,而且是面向全國的,對沒有辦理國家圖書館讀者卡的讀者,也可以使用身份證通過網絡實名註冊用戶,遠程訪問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並在其官方平臺上提出,“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最美的白衣天使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抗擊病毒的第一線,我們普通大眾更應該珍惜時光,宅在家中,用閱讀充實自己,用分享共同加油。”

方塘疫情防控觀察丨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年度大考與轉型機遇

國家圖書館:服務不打烊,在家免費看

在我們看來,國圖的這一免費線上活動,不僅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展現其公共文化服務價值的一次嘗試,還代表了對文旅線上消費和體驗的一次啟蒙和推動。

我們知道,在文旅產業發展中,其消費和體驗模式,文旅資源的價值變現模式,不僅包括遊客和消費者到文旅資源所在地進行包括觀光、休閒甚至度假在內的消費形式,還可以包括依託價值闡釋、品牌推廣、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實現對文旅資源的遠程消費和體驗,將文旅資源通過在線展覽展示和文創產品的開發銷售等方式,實現高附加值的價值變現。

但遺憾的是,直到目前,後者都沒有成為主流,發揮其在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文旅融合和文旅產業轉型發展中應有的作用和價值。雖然對於很多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地來講,經過多年線上平臺的建設和相關的展覽內容的策劃,無論是硬件還是內容的豐富度,都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利用率並不高,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期,通過加大對這種線上參觀模式的推廣,不但可以提高在線平臺的利用效率,還可以培養消費者線上體驗的習慣,這對於中國文旅業後續多元化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比如,像敦煌莫高窟這樣的稀缺而又脆弱的文化遺產資源,每年接待的參觀人數早就達到了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所允許的上線,但依然無法滿足參觀需求,特別是在旺季,一票難求,並因此引發了很多爭議——雖然通過現場管控可以暫時避免過度利用,但在客觀上與消費者對文旅消費和體驗的美好追求之間是存在落差的。事實上,其線上平臺的搭建和內容策劃,已經非常好了,只是更多的消費者還沒有習慣於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參觀和研學。

方塘疫情防控觀察丨中國文旅產業的艱難時刻、年度大考與轉型機遇

數字敦煌

在我們看來,這其實是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啟蒙的,而最有效果的啟蒙和新的文旅消費習慣的形成,往往是和非常時期的一些非常管控措施和創意引導密切相關的。

在此背景下,對於今年的文旅產業而言,或許可以嘗試在進一步完善線上平臺建設和內容創意的基礎上,將中國文旅產業的互聯網化水平和質量推向新的階段和高度,從而推動基於互聯網平臺、在線消費模式和新文創時代的文旅產業創新發展,不僅讓更多的遊客來到文旅資源所在地進行消費,還可以讓這些文旅資源價值通過互聯網和現代物流走向世界各地,以實現更均衡、更多元甚至是更具無邊界成本效應的價值變現。

而且,背後還有一個很有利的基礎和條件是,這些年來,全國各地的智慧旅遊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很多旅遊景區和目的地的高效管理和高品質服務提供了支撐,那麼,在本次疫情防控的觸發之下,不僅可以專門思考和推動這些智慧旅遊平臺和數據資源在支撐城市疫情防控中發揮更有價值的作用,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和推動基於這些智慧旅遊平臺和數據資源構建適應於消費遠程參觀和消費的新文旅發展模式。

中國已經是一個流動的中國,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人口流動中,以文旅消費和體驗為目的的流動,成為最重要的人口流動的組成部分。每年將近60億的旅遊人次,以及將近6萬億元的旅遊總收入,以及這種流動性背後所帶來的更加多元和綜合的資源配置所產生的經濟拉動效應、社會治理效應,使得文旅消費和文旅化的人口流動的背後,不僅代表著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提升,還代表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更多可能。

但是,這背後所可能帶來的一些管控和治理難題也正在成為常態,正像本次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雖然還算及時的管控舉措避免了更大的危機爆發,但這種休克式的治理模式,也帶來了一系列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負面效果。不過還好,吃一塹長一智,這樣的一次危機,客觀上也是推動中國文旅產業走向更加均衡的價值變現模式的一個機會窗口,如果能夠抓住,對快速發展的中國文旅產業而言,甚至可能是一次產業價值倍增的機遇,這怎能不讓我們期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