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是肿瘤常见的急症,尤其是肺癌,如何处理?

天才小凡


上腔静脉综合症是一个特有的名词,是指由于肿瘤生长在上腔静脉附近,对上腔静脉有压迫以后,造成了上腔静脉回流的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上腔静脉综合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由于颜面部和上肢的静脉血回流不顺畅引起了颜面部的水肿,双上肢的水肿。经常可以看到具有上腔静脉综合的症的病人,会表现为头肿大,颜面肿胀,睁不开眼,眼睛红肿。由于上半身的静脉回流受阻,病人也经常表现为不能平卧,或者喘气困难。

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最常见的就是纵膈肿瘤和肺癌,肺部肿瘤长大以后对上腔静脉产生了压迫。因此,如果是肺部肿瘤造成的上腔静脉综合症需要进行全身评估,看有无肿瘤远处转移。另外,还需要明确病理类型和基因分型,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或者放射治疗,控制肿瘤的生长。当肿瘤缩小,上静脉腔受压缓解后,病人的各种症状就会好转。

某些情况下,如果肿瘤没有出现转移,经过化放疗等综合治疗,肿瘤还未消失,或者仍对上腔静脉有压迫的时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通过上腔静脉重建手术以缓解上肢和颜面部的静脉回流受阻,改善症状。


胸外科乔贵宾医生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个比较专业的医学名词,可能不少人不懂什么意思,什么是上腔静脉综合征呢?顾名思义就是人体的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上腔静脉是一条粗而短的静脉干,收集整个上半身,包括头颈部、上肢和胸壁的静脉血回右心房。当上腔静脉受压,静脉血回流受阻,会出现颜面部和上肢水肿,颈部、上肢及胸壁静脉怒张,局部肿胀。

上腔静脉为一薄壁、低压的大静脉,周围为相对较硬的组织,如胸骨、气管、右侧支气管、主动脉、肺动脉、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所以上腔静脉比较容易被周围组织压迫。在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各种原因中恶性肿瘤占80%左右,其中65%为肺癌,8%为恶性淋巴瘤,非肿瘤占12%,不明原因占5%。肺癌中,小细胞肺癌最易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其次为鳞癌。因为这两种类型肺癌中央型居多,肿瘤长在肺门及纵膈周围,当肿瘤逐渐增大,很容易侵犯或者压迫上腔静脉。此外,肺癌容易出现多发纵膈淋巴结及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转移灶也会压迫上腔静脉。

当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时,急性起病会出现严重头痛、头晕、头胀、嗜睡和呼吸困难憋气等。如果短期内上腔静脉完全阻塞,尚未建立侧支循环,则可致上腔静脉压急剧升高,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颅内静脉破裂而死亡。同时可出现头、颈、上肢充血肿胀,睑结膜充血,舌下静脉曲张,颈静脉怒张,上肢静脉充盈,胸、腹壁静脉曲张,血流自上向下走行。测上腔静脉压可高达4 kPa(30mmHg)以上。

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后怎么办?

以下是付费内容

由于上腔静脉综合征起病比较急,治疗首先是缓解症状,其次才是根治肿瘤。病人应卧床,取头高脚低位,这样可增加静脉回流血量,降低静脉压,减轻颜面及上部躯体水肿,给予吸氧可缓解憋气。限制液体和钠盐摄入,并使用利尿剂和脱水剂减轻阻塞所致的上部水肿,缓解症状,如脑水肿。常用速尿20~60mg,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每日1次或3次,并适当使用激素减轻水肿。对于小细胞肺癌,由于对化疗敏感,通常在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全身化疗或者放化同步,期望肿瘤缩小减轻对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切记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时不可以从上肢输液,要从下肢输液通过下腔静脉回流心脏。除小细胞肺癌之外的其他类型的肺癌,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高能射线,照射野应包括原发灶、纵隔区、肺门和邻近的肺部病变;开始放射一般用高剂量,300~400cGy/天,放疗同时最好并用激素及/或化疗,以迅速缓解症状。

上腔静脉综合征为肿瘤急症,也就是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否则会危及生命。上腔静脉综合征者的总生存率较差,只有10%~20%的病人生存超过2年。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决定于原发病的肿瘤类型及恶性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如何,如肺癌伴有此综合征者平均存活只有6~8个月,而恶性淋巴瘤则较长。这是因为恶性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治疗效果比较好,而肺癌总体治疗效果较差。


胡洋


【 编号WD336】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顾名思义是由于上腔静脉被压迫后产生的一些症状。上腔静脉入右心房,成人长度大约6-8cm,内径大约1.5cm,而上腔静脉的壁很薄,这样很容易被“压扁”,被压以上部位的静脉回流受阻,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症候群。

能压迫上腔静脉的肿瘤有良性、恶性肿瘤,以肺癌最多见,肺癌又以右肺上叶的小细胞肺癌发生率高。肺癌在右肺上叶,肿瘤灶增大而右胸腔顶空间狭小,必定挤压上腔静脉。

其他恶性肿瘤也不少见,如头颈部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通过纵膈内淋巴结转移时也可能造成压迫。一女性乳腺癌术后4年,通过胸内淋巴引流转移至纵膈,淋巴结成堆压迫上腔静脉。


当发生了上腔静脉压迫、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可变现为颜面部、颈前、上肢(以患侧明显,因为肿瘤还可能压迫锁骨腔静脉)、胸前非凹陷水肿(手指压后无“坑”、很快回弹)。脑部静脉回流受影响后会有淤血,脑组织受损后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比如烦躁、思维混乱等等。

当发生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后紧急处理给一些药物减轻肿瘤水肿对静脉的压迫,如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药物,还需要抗凝、坐位以及避免上肢输液等一般性治疗。这种治疗效果有限,初次治疗效果可能明显些。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最有效的治疗是针对肿瘤的病因治疗,比如肺癌应采取放疗、化疗手段,一般来讲紧急考虑放疗、后化疗,也有先化疗,比如很敏感的小细胞肺癌。还有其他一些姑息性方法,比如血管内支架治疗,有些医生该提出来血管旁路手术。

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如有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刘永毅医生


上腔静脉综合征相信一般人都没听说过,这是一个急诊科常见,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的情况,之所以说是情况,因为他不是一种病,而是与很多疾病有关的一种表现。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通往右心房的上腔静脉血流受阻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为临床最常见的肿瘤急症。

上腔静脉阻塞的原因包括

  • 肿瘤侵犯

  • 外来压迫

  • 血栓形成

  • 纤维化

研究显示,97%为恶性肿瘤所致,其中以支气管肺癌最多,占75%,尤其是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占有15%,转移性癌7%。

症状

患者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面颈肿胀、咳嗽、头痛、视物不清、声嘶、鼻塞、舌头肿大、恶心、头晕和喘鸣等症状。

紧急处置

  • 患者应立即卧床、抬高头部及给氧,抬高上肢,利尿剂和限制盐的摄入能使水肿减轻,但一般不鼓励采取脱水治疗以避免引起血栓。

  •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正常组织内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压迫,可短期使用。

  • 皮质激素对于气道梗阻无效,必要时需要气管插管或紧急气管切开。

  • 由于患者常处于高凝状态,必要时可给一定的抗凝、抗栓治疗。

  • 患者需通过下肢静脉输液,以避免加重症状及导致静脉炎。 


美中嘉和谈肿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胸腔内原发或继发性肿瘤侵犯并压迫上腔静脉或肿大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而产生的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综合征,其中由肺癌引起的占 80%,其中 85%来自右上肺和右主支气管,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发生率约占肺癌的 2.4%~4.2%[1],属肿瘤急症,如不能迅速诊断、处理,可导致脑缺氧、喉水肿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治疗目的是迅速缩小肿块、解除压迫、恢复正常静脉血液回流,改善症状。现将近年来的治疗进展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缓解肿瘤压迫

适应证: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或病变有纵隔外广泛淋巴结转移,上腔静脉严重阻塞危及生命的患者。化学治疗方案常选用足叶乙苷(VP-16) 、顺铂(DDP)组成(EP方案)或 TP 方案,上腔静脉严重阻塞危及生命的患者首选化学治疗安全迅速,因为放射治疗早期,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导致气道更加狭窄,加重呼吸困难;放射治疗后瘤体组织血管纤维化,阻碍化学治疗药物吸收;放射治疗使静脉血栓机化,堵塞血管,使化学治疗无效。

适应证:上腔静脉阻塞轻,对化学治疗不敏感,局限于胸腔内的肺鳞癌。采用三维适形(3-DCRT) 、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靶区为上腔静脉阻塞区域肿瘤病灶,放射治疗野设计包括:原发肿瘤、纵隔 、肺门、任何临接肺实质病变及双锁骨上淋巴结外流区域,避免自始至终前后野对穿放射治疗,中间应成肩照射,避开脊髓,防止放射性截瘫。3-DCRT 放射治疗具有更高的射野精度,更适合的肿瘤受量,更小的正常组织受量,更满意的局部控制率。

适应证:肿块较大有远处转移倾向且能耐受强烈治疗的患者。临床上引起 SVCS的肿瘤患者一般生长较快,分化较差,放化学治疗相对敏感,采用放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发挥减症治疗及病因治疗的作用。先进行 1~2 周期化学治疗,接着放射治疗,再3~4 周期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这种综合治疗可以降低远处转移,提高局部控制率。

解除血管内阻塞

晚期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及纤溶异常,而上腔静脉受压,血液淤滞,加重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状态,极易发生血栓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经 B 超、上腔静脉造影确诊有无血栓形成,有条件时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于静脉内尚未形成血栓的患者,常规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0.4 mL, q12 h,疗程 7~10 d。低分子肝素钙具有快速持续抗血栓作用,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出血等并发症少,影响癌细胞向血管内膜黏附和侵袭,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对于静脉内已形成血栓的患者,还要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上肢静脉点滴尿激酶 40 万 U/d,连用 1 周,第 2 周减为 20 万 U/d,治疗期间,复查凝血酶原系列,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控制凝血酶原时间及出血时间延长 1.5~2 倍。

适应证:对放化学治疗不敏感、上腔静脉阻塞症状发展快、静脉回流障碍明显需及时解除静脉梗阻患者。经皮腔内上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 法经股静脉放置记忆金属支架于上腔静脉,能有效解除上腔静脉狭窄,改善症状,为肿瘤的治疗创造机会,术中及术后 3 d 全身肝素化,术后 3 d 改为口服华法林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 3~6 个月,为避免发生肺梗塞,于球囊扩张前,导管内常规注入尿激酶 10~30 万 U 做局部定向溶栓治疗。



适应证:肺癌直接侵犯或转移淋巴结侵犯上腔静脉而无远处转移,阻塞症状轻微能耐受手术患者。手术方式:肺癌切除扩大全上腔静脉或部分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重建术;上腔静脉与右心房永久性血管搭桥术,手术时将肺部癌肿及受侵犯的上腔静脉一并切除,使用膨体(Gortex)聚四氟乙烯和国产人工血管行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吻合,手术后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上腔静脉受侵部位长、粘连重,难予血管成形时,选择上腔静脉与右心房永久性血管搭桥术。


内容依据: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与护理

中国全科医学


支架植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