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南宋末年,有人专门为茶具著书,名曰《茶具图赞》。《茶具图赞》是

目前已知的第一本茶具专著,而以往的茶书都是只将茶具作为茶事的辅助部分来讲解。

相关链接: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此外,它还是一本茶具图谱,不仅系统介绍了宋代的主流茶具,还一一附上清晰的白描配图,使得茶具的材质、样式、功能都能流传后世,为后人研究宋代茶文化带来极大便利。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茶具图赞》不仅图文并茂,还言语诙谐、妙趣横生。《茶具图赞》按照点茶法步骤拟人化地依次介绍了十二种茶具,根据其材质、功用及特性,赋予其,加以官爵,命以名、字、号,配以赞语,并附以,将其统称“十二先生”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在《茶具图赞》中,茶具十二先生被赋予了生命,成为高雅之士。那么,有这样奇思妙想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茶具图赞》一书中并未提及作者姓甚名谁,仅在目录末行题写“咸淳己巳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


咸淳(1265—1274年)为宋度宗(南宋第六位皇帝)年号,咸淳已巳年即咸淳五年,由此可知《茶具图赞》成书于公元1269年。作者自称审安老人。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明 喻政《茶书》本《茶具图赞》目录

这位神秘的审安老人在书成之后并未署自己的名字,而只落下一号,可见他并非患得患失之辈,“审安老人”之号也颇显仙风道骨。又能写出如此富有生气、妙趣横生的茶具之书,此人定是位妙人。


而关于审安老人的真实身份,至今尚未定论,仅有几种猜测。


在序言中留名的明代人茅一相

《茶具图赞》现存刊本约十余种,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明武宗年号,1506—1521)沈津编辑的《欣赏编》

目录前有明人茅一相所作的“茶具引”,且序文末有“茅一相撰并书”的字样,因此便有《茶具图赞》作者为茅一相的说法。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茶具图赞》欣赏编戍集“茶具引”

然而《茶具图赞》卷末也附有明代朱存理的“茶具图赞跋”,其中有“制茶必有其具,锡具姓而系名,宠以爵,加以号,季宋之弥文”一句。

直言《茶具图赞》出于晚宋文人之手,并非馔于明代,对照目录末行所题“咸淳己巳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足证此书原为

宋人所著。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茶具图赞》欣赏编戍集赞跋

据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茅一相,字康伯,明代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号芝园外史等,与明代后七子之一王世贞(1526—1590)、《茶谱》作者顾元庆

(1487—1565)等为同时代人,均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人(1573—1620)。


这与《茶具图赞》目录末行所题“咸淳己巳”(1269年)至少相差300年,可见茅氏并非审安老人,不过是为此书作了一篇序文而已。


室名为“审安居室” 的元初人董真卿

徐海荣《中国茶事大典》根据宋末遗民多以室号自况、以示不忘赵宋心志,推断出审安老人即宋末元初人董真卿。


“今考陈乃乾《室名别号索引》第98页云:‘元代鄱阳董真卿书斋名「审安居室」。’真卿乃董鼎子,受学于胡一桂,著有《周易会痛》14卷。宋末遗民,多以室号自况。董真卿为宋元之际人。”

——徐海荣《中国茶事大典》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陈乃乾,《室名别号索引》,中华书局出版社。除董真卿外,顾彧和陈涛斋号皆为“审安”,但顾为元末明初人,

关于董真卿其人,《新元史》有传:

“字季真,江西鄱阳人。父鼎,字季亨,私淑朱子门人黄干......真卿早承家学,复受业于胡一桂、熊禾,著《周易会痛》十四卷。”


也就是说,董真卿出身儒学世家,师承胡一桂、熊禾。在胡一桂所作的《双湖先生文集》中,一篇《双湖先生行实》透露出胡一桂的生存年代和年龄,“先生名一桂......宋景定甲子年十八,以易学领乡荐”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元 胡一桂 《双湖先生文集》

胡一桂在宋景定甲子年(宋景定甲子年即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是十八岁,到了咸淳己巳年(1269年)为二十三岁。弟子董真卿彼时年岁必幼于胡一桂,尚未及弱冠之年的董真卿又怎会以室号自况审安老人作《茶具图赞》?


以上疑虑,恐董真卿也非审安老人。


闲云野鹤的元初人刘仲泽

以“审安”为斋号的还有元初人刘仲泽,虽陈乃乾《室名别号索引》中并未提及,但从其友人元代文学家刘敏中(1243—1318)的《审安斋记》一文中可以体现:

“友人刘仲泽筑一室,而以‘审安’命之。

日夕居其中,虽饥寒切身,未尝不啸咏自得,而无慕乎其外,休休然若将终身焉。余窃怪之,而未敢言也。

一日求文以为记。余曰:‘敢问审安之义。曰:‘

渊明有言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子独不闻乎?’

......至元七年(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公元1270年)二月朔日记。”

——《审安斋记》,收录于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从中可知刘仲泽敬慕陶渊明的归隐雅志,连自己的室号也出自其《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一句。意为倚靠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这狭小之地易使我心安。

可见刘仲泽也是个怡然自得的隐士,平常好以烹茶赏菊为雅志,会创作《茶具图赞》一书也是有可能的。


且从时间上看,《审安斋记》作于至元七年(1270年),刘仲泽请刘敏中作此记的时间应该是在斋成后不久,也就是咸淳五年(1269年)左右,这与《茶具图赞》的题记时间并不冲突。

因此,这个刘仲泽很有可能就是审安老人。


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上画了什么?其作者生平至今是谜?

也许审安老人就是刘仲泽,也许另有其人,而并未给后世留下任何求证的蛛丝马迹。

他引经据典、挥毫泼墨,茶具十二先生显了样貌,有了生命,还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