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到!快看看客家人都有哪些習俗?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不僅具有語言上的獨立性,更具有獨特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傳統。客家的立春習俗豐富多彩,以下就是客家常見的立春習俗。

立春到!快看看客家人都有哪些习俗?

01

交春

贛南、閩西地區的客家人習慣將立春這一節氣稱之為“交春”。客家的“交春”不包括立春節氣的三侯(五天為一侯),而特指立春日“春”到來的時刻。

交春之時,客家傳統習俗需家家戶戶放爆竹相迎,閩西三明客家更對天禮拜,名曰“接春”。這一天,當立春時刻到來時,贛南客家人那怕是在半夜,人們也要點燃香燭,鳴放鞭炮,以示迎春,接著便擺春酒,吃春捲,舊時還要耍春燈,相互慶賀。

立春到!快看看客家人都有哪些习俗?

如何判斷交春時刻?客家人往往將雞蛋豎起,若鬆手而蛋不倒即是“春”來了。或者將雞蛋置於水中,交春之時一到原本橫向浮在水面的雞蛋便能慢慢豎起來。客家民間認為只有這一時刻,新的一年才真正開始。

客家的立春習俗,無論“拜春神”(即祭芒神)、“吃春餅”還是“送春牛”、“舞春牛”均顯得非常古老而傳統。周代有天子設東堂迎春的儀式,當時祭祀的是春神即句芒神。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之神。遠古時期, 最早在立春日祭祀者除專職的禮官外,便是從事耕作的農人。

立春到!快看看客家人都有哪些习俗?

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開始有祭春牛的民俗活動,而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則有送春牛、吃春捲等習俗。送春牛也叫報春、打春、贊春,有人在立春前幾日邊敲小鑼竹板,邊唱贊春詞,挨戶送春牛圖。

02

拜春神

客家的春神即古老的句芒神,是眾神中主管農業的天神。客家作為中國農業文明的典範族群,對春神格外崇拜。

立春到!快看看客家人都有哪些习俗?

03

接春

三明客家的拜春神習俗名曰“接春”。交春之時,耕讀之家在大門上張貼“迎春接福”、“春到家興”、“春到福臨”等紅紙條幅以表迎接春神。

立春到!快看看客家人都有哪些习俗?

立春時節在每年公曆(亦稱“西曆”)2月4日或2月5日,也就是在閩西客家人“老歷年”的前後。立春在過年之後稱作“年裡春”,立春在過年之前稱作“年外春”。

04

報春

所謂報春就是立春前一日以及立春當日,讓人扮演成春官、春吏或春神的樣子,於街市、里社道路上高聲喧叫“春來哩”、“春到哩”,將春天來臨的消息報告給鄰里鄉親。報春民俗的另一層用意在於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立春到!快看看客家人都有哪些习俗?立春到!快看看客家人都有哪些习俗?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