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过女儿国这关时到底有没有动情?

Fuzhou大大悦


回答了。我们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影视剧中,所看到的唐僧始终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始终是一份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除了会念阿弥陀佛和紧箍咒之外,其它什么都不会。但我始终觉得唐僧本就是那种外表冷漠内心狂热之人。自始至终,唐僧都没有对女儿国王的示爱表露出厌恶及明确的拒绝。这就是证据!

面对女儿国王,他都只是一味的在躲避,不敢直视对方,不敢大胆面对这个问题,只是因为自己是唐僧,肩负有取经重任,不可能因为儿女私情,贪图享乐而抛弃原本的理想和佛祖安排的任务。所以从这个细节来看,面对美色在前,荣华富贵当前,一介凡人岂有不动心之理。只不过唐僧确有超出一般人的定力和意志力,这可不是我们普通人说两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及念上几句佛偈就能解决问题的了。

撇开上一世他的金身转世不说,单从他做凡人开始到去西天取经,至少已修行了十多年来说,他就不是一般的人可比拟的。所以即使他有心动,但是到底还是应该以事业为重,不会真就陷入到温柔乡中。

另外,如果唐僧没有对女儿国王动过真情,那为什么,女儿国王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唐僧表达爱意?能做到一国之君的人,察言观色的本领一定很突出,所以她应该是通过观察,读懂读透了唐僧的内心世界,才会不停的追求唐僧。因为唐僧肯定对她哪怕只是表示过那么的一丝一毫的爱慕,这也不会逃过她女儿国王眼睛的。

所以本身爱情的东西就是要大家首先能看对眼,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唐僧是有对女儿国王的爱慕,只不过这种爱是埋藏在内心的很深处,同时这种爱很可能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但是足以证明唐僧也是个凡人,他也有七情六欲,只不过他更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感觉以大局为重罢了!

此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女儿国城门前,女儿国王用那幽怨的眼神,痴痴的望着正要骑马远去的唐僧,对着他说到:法师来生娶我可好?已经远行的唐僧听闻这句话,内心猛然一震,不敢回头,策马奔驰,此时泪水已从眼角无声的滑落,心理却只默念着一个字“好”!


月贵香杂谈


回想86版《西游记》中的唐僧要是对女儿国国王一点没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同游御花园,世人都叫唐僧为唐长老,圣僧,唯有女儿国王这位眉眼灼灼的美人儿叫他御弟哥哥。女王不屈不挠的挽留,其实当时唐僧眼神惊慌,只得以贫僧许身佛门,为了解救芸芸众生,使世上不再有杀罚纷争,使人间不再有怨女鳏夫而搪塞过去。

女王一意想留,而唐僧却不敢多留,只得说贫僧取经心切,望女王陛下早发通关碟文,其实唐僧早动了情乱了方寸,只是他避开了,不着痕迹,内心早波阑壮阔。

女王叫他今日不要谈通关碟文之事,那时唐僧早就额头冒汗,只是闭着眼睛念经,连直面女王的勇气都没有。唐僧胸怀的是天下芸芸众生,儿女私情终究放在心里没有表露出来。

在女王近乎哀求之下"哥哥,你难道真的不喜欢我吗?今日良霄难得,你就答应了我吧″。唐僧额头更是大汗淋漓,紧闭双眼道″佛心四大皆空,贫僧尘念已绝,无缘消受人间富贵,并与大唐天子有诺在先,还望女王陛下放他西去,来世若有缘分......″

唐僧西去一路走来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最后都挺来了,若这次情劫,渡得了,就成佛,渡不了,就负了天下苍生。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只是说来来生,其实唐僧那时有太多的不舍,恐怕仅此一次面红耳赤送给女王了。世上哪有什么来生,一入佛门深似海,从此两眼是众生,此去西行,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恐怕是唐僧一生唯一动情之处,面对女王四目相对的那一眼,不再是禁欲系的佛。后来回到大唐已是风霜满鬓,捧着用生命取回来的经卷。

很多人都赞叹圣僧不为女色所惑,只有他自己知道,有的人看一眼就会错。


红红梦美


唐僧在女儿国是否动了真情?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从这段引人深思的对话可见一二。女王对唐僧说:“你紧闭双眼,还说什么四大皆空?你若真的四大皆空,为什么不敢睁眼看我?你若真的睁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会两眼空空。”唐僧睁眼看她,而且并未两眼空空,而是对女王说说:“我今生已许身佛门,来世若有缘分...”好一句“若有来世”道出唐僧一个活脱脱的人的感受。这时候的唐僧是有人性的唐僧,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正是这么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依靠的是自律和高度的自我管控,克制自己的天性。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何其难也。求道之人做到这点比得到之人更难,更具挑战,这也是唐僧最值得敬佩之处。

不可否认大唐三藏法师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坚定的朝圣者、矢志不渝的理想主义者。西天取经的路上,何止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团队都是在他精神力的感召和亲身勉力之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终点。毋庸置疑,唐僧团队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终成正果,唐僧也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旃檀,原指一种香木,放了很久,都会有香味。旃檀功德佛,指的是一种品德非常高尚的佛,其实还是表扬唐僧品质。这也是对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忘初心的一种肯定。

唐僧的结果圆满,其来历也并不简单。唐僧原是如来佛祖座下第二大弟子“金蝉子”转世,因为在如来佛祖讲授佛经的时候,所有人都认真听讲,只有金蝉子左顾右盼,时不时打瞌睡,所以被贬到人世。金蝉子转世为真灵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

综上,唐僧在女儿国是动了真情的。但这个真情并不影响他作为虔诚信徒、坚定使者的形象。反而这正是这个灵魂考验和战胜考验的过程更能映衬他一个意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品质。毕竟,转世到这一代,他是人不是神!面对七情六欲的诱惑,其挑战更胜于对神的考验。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让其完成脱胎换骨、化羽成蝶的蜕变,以至于终成圆满!



周周说古今


唐僧一路西行,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其中既有要吃他肉的青面獠牙的男妖怪,也有打算与他成亲窃取元阳的女妖精。面对这些妖怪,唐僧从来没有畏惧过,也从来没有动过情。他只是一心求佛。


到了西梁女国,情况出现了变化。这个国家从国王到黎民,都是女人,整个国家没有一个男子。

唐僧师徒在女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他们一路风尘,一路艰险,如今到了这个繁华、安逸的所在,紧张的心灵总算暂时得到了放松。

人在情绪舒缓、心情愉悦的时候是容易放松警惕,任由内心真实的情感泛滥的。唐僧是圣僧不假,但是,他首先是人,是一个正值壮年英俊潇洒的男人。他也有着正常男人的情感需要。

女儿国王温柔美丽,对唐僧深情款款。她对唐僧没有女妖精们的功利心,不想通过与他结合达到长生不老、修仙得道的目的。她只是单纯的爱他,想和他厮守终生。就像普通人家的夫妻一样,夫唱妇随,举案齐眉。为此,她愿意放弃王位,以一国之富,换取唐僧的留下。她是真心的希望能和她的御弟哥哥共此一生。

唐僧不怕男妖怪吃自己,不会被女妖精迷惑,但是,面对女儿国王的柔情,他终于还是动情了。他多想留下来,陪着这个温婉贤淑的女孩儿花前月下,看小桥流水,看云起云飞。

“宁恋家乡一抔土,莫恋他乡万两金”,唐王的殷殷嘱托,如魔咒一般,时时再在耳边响起。

天下苍生,君王重托,女儿深情,到底该如何抉择?聪明的你,能为唐僧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唐僧的心在滴血,他轻轻的对女王说,如果有来生……


白马带着唐僧离开了,马上的唐僧缓缓的回头望了一眼女王,那女王啊,倚着一棵柳树,勉强支撑着身子,早已泣不成声了。

唐僧深深地、深深地看了女王一眼,狠下心来,转身打马离去。一眼万年,心爱的人啊,但愿你我来生再相逢,那时候我们再续前缘。
我是烟雨江南话红楼,欢迎朋友们点赞、转发、关注!


烟雨江南话红楼


居士我看到所有的答主都在说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三藏与女儿国王。小时候看到这一段时也为他俩感到深深的遗憾,一个郎有情,一个妾有意,却偏偏不能在一起,最后女儿国王只能深情的唱一首《女儿情》,黯然神伤。

但是,如果抛开电视剧,只看《西游记》小说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唐僧并未动情。而电视剧加了好几个原创情节,让唐僧在面对女儿国王时动了凡心。

在电视剧中,唐三藏与女王共游御花园观鸳鸯戏水,这是第一次动心;唐三藏深夜与女王在闺房相对,是第二次动心;唐三藏告别女王前往西天取经时恋恋不舍,这是第三次动心。

然而,在小说中却并没有这些情节,唐三藏并没有动心。

小说中,唐三藏师徒四人来到女儿国驿馆之中,女王便遣太师前来说亲,要招唐三藏为夫婿,两人并无同观鸳鸯戏水的情节。孙悟空为骗女王在通关文牒上盖印,假意答允下来。

女王听太师回报,喜不自胜,立刻亲自来请唐僧。当天,女王便在通关文牒上盖了女儿国之印,要送唐三藏的三个徒弟离开。女王的意思很明白:你们三个碍事的人赶紧滚蛋。结果在送行之时,孙悟空三人想抢了唐僧就走,不料蝎子精出现,把唐僧劫走了。以上都是同一天发生的事情,所以并无唐僧深夜进入女王闺房之事。

后来经过一番纠缠,孙悟空等人救回了唐僧,师徒四人便直接上路了,也没有女王相送,唐三藏不舍的情节。

所以,至少在小说之中,唐三藏并未对女儿国国王动情。当然,86版电视剧的改变更为高明,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唐三藏也是人,面对热情似火,温柔似水的女儿国国王,怎么会不动心呢?然而唯有动心了,才显示出唐三藏抛却儿女情长赴西天取经的决绝与坚定。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


大家好!我是醉吟扶夷。《西游记》中,唐僧过女儿国这关时到底有没有动情?我认为书中为了烘托取经主题,唐僧是决计不会动情的。但是为什么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又安排了那么多唐僧和女王的暧昧情节,进而让很多人对女儿国这一段产生了有情无情的联想与揣测呢?



《西游记》一书中,唐僧在去往西天取经的途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同时也经受住了无数次的诱惑。这诸多的诱惑,有金钱,有权利,有美色,但这位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大唐皇帝的御弟,硬是从头到尾没有行差踏错过。小时候每次看到唐僧冷漠的拒绝,我都会忍不住嘀咕:“这老和尚是不是傻呀!放着现成的金子、美女、江山不要,非要去什么鬼西天!”然后就会进入到“我要是唐僧面对这么多诱惑我该怎么办……”这么一连串的幻想中。当然,其实说实话,我幻想得最多的还是自己手拿金箍棒横扫一切天兵天将以及妖怪的情形,嘿嘿,有多少人跟我是一样的呢?



直到长大后,特别是在尝到了金钱、美女、权力带来的甜头以后,才更加地明白西天路上的唐僧作为一个凡胎,在面对这一切极致诱惑的时候,他的内心经受了怎样的挣扎和斗争。而在书里,他作为一个凡人,不可思议地摒弃了一切有关于人的欲望。他心中要有多么大的宏愿和多么纯粹的理想,才能做到拒绝得那么毫不迟疑?



女儿国中,女王的倾城容颜,女王的万千柔情,女王的倾国之富,江山之托,一切的荣华宝贵都唾手可得,为何他连看都不看一眼?是不敢吗?哪怕有一点点的动念,他就会挪不动西去的脚步;哪怕只要看上一眼女王的容颜,他都不敢保证心中再无一丝波澜。他只能急急地逃离,这蜜一样的温柔陷阱,比西天路上所有的鬼怪加起来都要可怕!



所以,唐僧到底有没有动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动情。而为什么我们总是还纠结于他有没有动情呢?是因为我们从心底希望他去和女王演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来给我们看。说到底,我们还是逃不掉自己的凡俗。难道不是吗?


醉吟扶夷


上回书说到:唐僧思考着给女王及她的两个随侍取法名,原来女王随侍两个青春无敌美少女,高大,挺拔,面如满月,凤眼含威,不苟言笑年稍长者俗名“冰冰”。身材稍瘦,稍矮,水汪汪大眼睛,面若桃花,年稍幼者俗名“蓉蓉”,都是年幼即伴女王左右,有君臣之名份,也有姐妹闺蜜之情感,侍奉女王尽心尽力,周到无比。“有了,有了,悟空牵好马,八戒随我来,”看来八戒很得师父欢心,见师父叫,马上颠着肚子,摔着袖子屁颠屁颠跟在师父身后,“陛下,你不弃在下,不畏艰险,不恋王位,带两位姐姐欲同我等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小僧备受感动,然路上你等女扮男装,面涂黑灰,也是掩人耳目了,只是名字还未曾改变,恐相称不便”说罢早已双手合十,深鞠一躬,女王敢紧下马还礼道:“长老有礼了,我等自愿随长老西天取经,早已经下了决心,一路上愿尊长老为师,听从吩咐”“师父已经跟你们想好名字了,快近前听师父宣名”八戒的马仔当得好,难怪师父喜欢,三人忙忙近前一步,垂手而立,“女王陛下称‘悟爱’冰冰叫‘悟情’蓉蓉叫‘悟性’如何?”长老道,“谢谢师傅赐法名,敢不遵命”三人齐齐回道,“好了,好了,有名了,有名了……悟爱,悟情,悟性,……好名字,好名字”八戒抚掌笑道,“好名字,好名字,师父到底是高僧”!一时间悟空,悟净尽皆叫好!那悟空降妖伏魔,本领高强,于凡尘俗世却总落后八戒。八戒抬头观日,手抚大肚腩嚷嚷“师父,你看这太阳就要下山了,俺老猪腹中早已饥饿,我们快点进城,找家客店吃饱肚皮,喂马安歇才好,您想问悟爱的事进城安顿好再仔细问吧”!和尚正欲细问,被八戒这一说,见天色将晚,也觉腹中饥饿,只得先放下疑问,嘱咐了几句,一行7人,鱼贯进城,至城门下,借着落日看那城门头三个大字“大雄国”,城门两边站立将士倒也威风凛凛,日落西山,城门将闭,进城出城之人不少,7人两马夹在人群中顺利进城,也并无故事,欲知进城后将发生什么故事,请听下回分解!……唐僧和尚心说“女王陛下长得好看,对我和尚也是一往情深,你说俺能不心动吗?”



陈一逛


唐僧是得道高僧,从其一出生就具有佛子基因,胎里素,自然会比一般人更有禅心定力。但是唐僧又是个男人,正值壮年,性能力若正常的话,面对绝美女王的挑诱,男人的生理反应还是有的,这就是佛教修行所讲的所谓情色劫。如果唐三藏把持不住,那他以前种种努力就毁于一旦。要把持住情色诱惑,对正常男人来说,那是何等的艰难?唐僧虽有所动,最终能把持住,那是得需要何等的定力?这比生死大劫要困难太多了。我们不要羡慕唐三藏最终成佛,年纪轻轻就要灭性欲,绝情色,不贪恋享受人间极乐,美好的生殖青春期白白浪费,人家的定力禅心我们真是做不到的。那些七情六欲都遍享一遍,最后才想立地成佛者,恐怕其修得的正果是要远远逊色于唐三藏的。当然,唐僧如果那方面有问题的话,就又另当别论了。😄


sunjin72976689


断断续续地写了一段时间的头条号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媒体竟然是一个江湖!而且,自媒体是一个有别于现实版江湖的另外一个江湖。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江湖,我们才可以在这里饶有兴味地谈论着林黛玉听了《西厢记》之后有没有春情萌动的种种(事见阿丹的文章),我们才可以口水满天地窃议着唐三藏见了女儿国的国王以后有没有动情的种种。

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结!


其实,说唐僧见了女儿国的国王动情的作者们的数学成绩估计都不错!他们都用了代数中的代入法,把自己当作唐僧唐长老代入到女儿国之中,从而得出结论:人非草木,不动情才怪呢!唉,说句实在话,我的代入法学的也是不错哦,我也在想,换了我,我才不去取那个劳什子破经呢,做个快乐神仙,逍遥自在的多好!

当我又一次仔细地阅读了《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这一章节后,我才知道,原来,电视剧中的情节和小说中的故事有了一些改动。如果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去讨论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应严格地按照原著中的文字为依据去判断。


我们一起来看看原著中是怎么描写的。

第五十四回的故事脉络大致是这样的:一,唐僧师徒四人到达女儿国,女儿国的国王做梦梦到喜兆,想要招唐僧为夫。二,唐长老不从,悟空将计就计,让师父假意允从,到最后金蝉脱壳,一走了之。为什么这样做,孙大圣说的够明白,如果不答应,女儿国的国王势必不会给他们四人倒换关文,他们就走不了。如此一来,一定会闹得大动干戈!对于扫地恐伤蝼蚁命的唐僧来说,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更何况人家一点歹意都没有,而且是满满的深深的情意!所以,唐僧思前想后,无奈之下才答应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有诗为证:

那女王喜滋滋欲配夫妻,这长老忧惶惶只思拜佛;一个要洞房花烛交鸳侣,一个要西宇灵山见世尊;女帝真情,圣僧假意;一个喜见男身,一个怕逢女色!


这首诗很能说明问题,它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唐长老没有动情,他只是逢场作戏,敷衍了事而已!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唐僧的决心和意志:当唐僧把三个徒弟送出城门之后,下了凤辇,拜别女王。唉,正当此时,奇迹发生了,我们憨厚可掬,心地善良的唐长老被一个女魔头一阵风给卷跑了!

故事说到这里,我掩卷长叹:心里没有私心杂念的男人偏偏成了香饽饽,代数学的这么好的男人生生地没人疼,什么世道啊!

哈哈,不当之处,请君雅正!


洛浦诗文


《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对女儿国国王是没有动情的。

很多人认为唐僧动情了,大概都是受电视剧的影响。86版《西游记》唐僧确实动情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无论什么版本的影视《西游记》都把唐僧演绎的动了情。其实,影视都是改编的,与原著有所不同的。



到底有没有动情,咱们可以看一下原著中唐僧的表现。

当悟空答应下女王亲事时,原著中唐僧反应是: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你这猴头,弄杀我也!怎么说出这般话来,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当悟空告诉唐僧只是自己的一个缓兵之计时,唐僧的反应是: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道:“深感贤徒高见。”

当女王来接唐僧进宫时,唐僧反应是:三藏没及奈何,只得依从。揩了眼泪,强整欢容,移步近前,与女王同携素手,共坐龙车。

从唐僧的这些反应来看,唐僧一直都在排斥,没有一点动情,而且原著中唐僧被从蝎子精处救回来后,直接走了,并没有对女儿国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

所以原著中唐僧绝对没动情,但86版《西游记》中绝对动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