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影視行業:春節檔泡湯 情人節渺茫 去年11家公司虧160億

本以為2019年是影視行業的谷底,沒想到進入2020年,谷底厚厚的落葉之下還有1000米的懸崖。

疫情下的影視行業:春節檔泡湯 情人節渺茫 去年11家公司虧160億

受武漢疫情影響,影視行業壞消息不斷。春節檔全面撤檔後,2月1日,中廣聯下發通知:疫情防控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橫店影視城曝光了一組影視劇停工圖,其中包括《有匪》、《傳家》《晴雅集》等13部影視劇劇組暫停拍攝,此外,《謝謝讓我遇見你》、《大江大河2》、《迴廊亭》等劇組也暫停了拍攝,復工時間則未可知。

疫情下的影視行業:春節檔泡湯 情人節渺茫 去年11家公司虧160億

2019年春節檔電影院一瞥

業內人士指出,短期停工所造成的費用尚可承擔,一旦長時間停工, “就不僅僅是錢的事了。”

影視劇《清落》製片人陳益韜表示:“我們劇組有100多個人離開橫店,但還有160人仍留在橫店,我計算了下,一天得虧50萬,15天850萬;這都是基於15天之後能開工的保守估計,今年基本上白乾了,如果15天后再拖15天,那就不止是白乾的問題了。”

除此影視劇遭遇停產,截至2月1日,已有15家A股影視公司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其中包含萬達電影、華誼兄弟、捷成股份、北京文化、華策影視、新文化、鼎龍文化、長城影視、當代東方、歡瑞世紀和唐德影視11家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的股東淨利潤都為預虧狀態,據不完全統計,共計虧損160.62億元-184.87億元。

影視行業剛送別寒風刺骨的2019,又遭遇風雪交加的2020。

疫情突襲 春節檔顆粒無收 情人節不見曙光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影視行業的影響已充分凸顯。首當其衝的是春節賀歲檔。

2020年春節期間,原本有《唐人街探案3》、《囧媽》、《奪冠》、《姜子牙》、《緊急救援》、《急先鋒》和《熊出沒7》等7部影片上映。大年初一預售票房就已達到3億元,受到疫情影響,7部影片全部宣佈撤檔,影院方面也大多選擇暫停營業。

疫情下的影視行業:春節檔泡湯 情人節渺茫 去年11家公司虧160億

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僅181萬,初一到初六總票房僅284.5萬。按照40元一張的票價,初四、初五、初六的觀影人數不足2000人。相比2019年,春節檔第一天的票房成績就已達9億多,初三票房高達14.58億,初一到初六總票房58億,春節期間的日均觀影人次約5000萬。

各影視製作公司的股價也在下跌。主控出品《唐人街探案3》的萬達電影2月3日跌停,跌10.01%;主控出品《姜子牙》的光線傳媒2月3日跌10.03%;主控出品《急先鋒》,參投《唐人街探案3》、《奪冠》的中國電影2月3日跌9.99%;參投並保底《囧媽》,以及參投《熊出沒7》、《奪冠》的橫店影視2月3日跌10.02%。

除了春節檔之外,接踵而來的情人節檔期也將受到影響。根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的數據,原定於情人節上映的影片共有15部。

從當前情況看,距離情人節不足兩週時間,疫情發展勢頭未見大規模好轉。由此可見,原計劃在情人節上映的影片撤檔也是預期之內。

在影視劇的拍攝方面,中廣聯下發通知稱,疫情防控期間,所有影視製片公司、影視劇組及影視演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暫停影視劇拍攝工作。影視劇拍攝工作應待國家防疫部門宣佈疫情防控解除後恢復。

疫情下的影視行業:春節檔泡湯 情人節渺茫 去年11家公司虧160億

博主追劇料理館在微博上透露:橫店、象山、無錫、上海車墩以及青島、廈門等影視基地目前全部關閉。未開機劇組下個月開機非常懸,現代劇、古裝劇、古裝劇均會受到影響;很多劇組或許要延期至5月開機。

影視行業2019:11家A股公司虧160億

2019年,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行業監管趨於嚴格等因素的影響,影視行業繼續承壓,行業景氣度的下降,演員限薪令等監管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導致電視劇和網絡劇的版權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提高了前期投資製作成本相對較高的項目在本期的發行難度,發行收益亦受到影響。

過去影視項目利潤一般在50%左右,現在20%左右都難維持。而利潤的壓縮,應收賬款的激增,讓影視公司紛紛開始鉅額虧損。

截至2月1日,已有15家A股影視公司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其中包含萬達電影、華誼兄弟、捷成股份、北京文化、華策影視、新文化、鼎龍文化(原名:驊威文化)、長城影視、當代東方、歡瑞世紀和唐德影視11家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的股東淨利潤都為預虧狀態,據不完全統計,共計虧損160.62億元~184.87億元;且這當中有5家公司:華誼兄弟、鼎龍文化、長城影視、當代東方和唐德影視在2018年、2019年連續2年虧損。

目前預虧的11家A股影視公司中,虧損金額超20億元的“鉅虧”公司多達4家,分別是萬達電影、華誼兄弟、捷成股份和北京文化。

數據顯示,萬達電影2019年預虧33-45億;華誼兄弟預虧39.62億--39.67億元; 捷成股份預虧23.6億;北京文化預虧19.5-24.5億。唐德影視這類預虧千萬級別的影視公司已經算是成績“良好”類別。

去年,不少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影視寒冬降臨,2019跌至冰點,2020年則是觸底反彈的時期。

卻不曾想,進入2020年,遭遇武漢疫情,整個行業進入暫停階段。本以為2019年是影視行業的谷底,沒想到進入2020年,谷底厚厚的落葉之下還有1000米深的懸崖。

如疫情持續,劇組無力承擔費用,影片告吹,小型影視公司將陸續關門破產。對整個行業而言,影片數量將持續降低。

而背後的投資行業,熱度也一降再降。

一二級市場聯動 投融資數量銳減

天眼查數據顯示,去年有多達4346家影視公司和影視工作室註銷,其中影視公司(包括其下游產業公司)為3313家,影視工作室為1033家。而成立2-5年的影視公司和工作室是倒閉主體,分別佔其倒閉總數的77%和90%。

這一數據的背後,是資金的離開。

艾瑞數據顯示,2014-2018年,中國文化傳媒上市企業募資為530、1417、1432、421、234億人民幣,呈現斷崖式下降。而同期A股影視上市公司市值綜合為1309、5023.3、4015.5、3502.1、1972.9億人民幣。

文化傳媒類企業在二級市場的PE倍數經歷了2015年估值泡沫後回落。而二級市場的情緒傳導至一級市場,VC/PE對文娛行業標的估值的容忍限度更小。

根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整個影視行業的投融資總金額分別是234.5億元、214.77億元和314.05億元。此外,2018年整個影視賽道共出現了130起融資事件。而2019年,影視投資事件僅為29起,不及2018年數量的1/4。

除了價格外,機構的投資邏輯更為嚴格。不少投資機構再次提高投資門檻,更或者暫停對文娛賽道的投資步伐。

專注於大文化領域投資的微影資本,目前關注的細分賽道主要為影視、體育、新媒體、線下娛樂,消費教育等。微影資本合夥人張熠表示,

2019年應該是投資人最痛苦的一年。我們所投的文化產業端公司,面臨的最大困難其實是退出。

要解決這種問題,微影資本的做法是投資以內容為核心的公司,以及持續關注與文化相結合的細分行業,如文化和地產商業結合、文化與旅遊的結合等。與其他產業做結合,已經成為文化行業投資的明智之舉。星陀資本劉澤輝也表示,在投資時,星陀資本聚焦在年輕人所喜歡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文娛與消費結合的項目。

榮正國際·利寶資本董事長、創始合夥人鄭培敏在去年融資中國資本年會上曾表示,“歌還是要照唱,舞還是要照跳”。“大家想象一下,中國14億人,100億票房遠沒有到頂。所以某些程度上,大家還是要對文娛要有信心。行業總是潮起潮落,這是正常的。”

低谷亦可誕生機會,低位進場的最好時期就是現在。不過,想要渡過這個漫長的低谷,優質內容是核心,堅守是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