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有的父母總把孩子“拴”在身邊?

被遺忘角落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更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以至父母總擔心孩子吃苦,受傷害,所以不敢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把孩子“拴”在身邊,為孩子遮風擋雨,殊不知,這種過度的溺愛會扼殺孩子的自立能力,從愛變成了一種傷害!

過度的關懷,會令孩子長不大,當有一天,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沒有適當生活的能力!父母不放手,孩子就學不會管理自己的生活,將來也沒有在社會上立足的本領!

父母可以幫著孩子做一些事情,但是絕對不能幫孩子做一輩子的事情,當孩子有困難時,父母要伸手協助,但不能把孩子一直抱在懷裡,應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讓孩子自己去整理生活,亨受生活!



好奇人生彭琪皓


回答了:怎麼看有的父母把孩子栓在身邊

1 我是一個一歲零十個月寶寶的媽媽,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是我帶著。

很苦,很累,有時候回想過去,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因為帶孩子的同時還要忙工作,我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只要是孩子睡覺了我就趕緊忙我自己的事。

2 我也會跟先生開玩笑,要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給奶奶帶吧。可說歸說,真要是送回去,我和他爸都捨不得。一家三口應該是在一起的,可若是分開了,孩子會不會想爸爸呢。幾番掙扎,還是決定自己累一點,再苦再累都得把孩子留在我們倆身邊。

3 孩子不能沒爸爸,哪怕晚上回來能抱抱他都是好的;孩子更不能沒有媽媽,媽媽是他的依靠,是他在睡夢中哭著醒來都會喊的,前段時間我又跟先生開玩笑,“不然把孩子給送回家吧”。先生又笑話我,你捨得?還是不捨得。可能就是為了每天晚上他爸一敲門,興高采烈地叫著爸爸。

4 那一瞬間,先生抱著孩子又抱我,會讓我覺得自己再辛苦再累都值得。我們是一家三口,是不能分開的一家三口。

有朋友曾問我,你後悔自己帶孩子嗎?

說真的,我不後悔。是很累,但是孩子成長的每個瞬間我都有參與,孩子一點一滴的變化我也有參與,記錄他成長的每一個瞬間。為了自己的孩子,盡到應盡的責任,給他應有的疼愛,再苦再累都值得。

沒有哪個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但凡是有辦法都會想著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再苦再難都要把孩子留在身邊,這是多少為人父母的心聲?







創業小哥816


不好,會培養出來媽寶男,嬌嬌女

父母要看孩子多大了,14歲以內的,父母要注意安全問題就行了。超過14歲,家長適當放手,給孩子更多自由空間。

但父母注意,自己遲早要離開孩子,想一下離開以後,你的孩子能不能適應這個社會競爭

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父母“管”你是太愛你了,沒別的意思。理解了啥都好溝通。你可以說服父母,給他們一個不“栓”你的理由


菓菓爸爸家庭教育


為什麼會有父母想把孩子拴在身邊?

  1. 父母肯定是非常的愛孩子,所以想把孩子留在身邊,加上可能思想比較傳統,認為孩子是要給自己養老的,所以要留在身邊照顧自己。
  2. 現在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充滿機會的同時也充滿許多陷阱,許多父母在心裡始終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怕出去上當受騙,所以寧願把孩子留在身邊。
  3. 父母等老一輩人的理念與年輕人不符,認為在家鄉找個體制內工作是最好的選擇。而且許多父母半輩子積累的人脈和資源都在家鄉,所以認為你留在家鄉會生活的更容易。

可以試著和父母進行溝通

我們可以試著和父母溝通,告訴父母我們的想法。

  • 比如可以說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想出去闖一闖。
  • 告訴父母現在的世界更新迭代很快,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須去接受新鮮的事物等等。

如果要說理由的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說出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讓父母放心,讓父母相信你自己一個人沒有問題,甚至可以過得更好。

所以儘快經濟獨立,鍛鍊自己的能力才更關鍵。畢竟父母和孩子誰也不能陪伴誰完整的一生。

暢銷作家安娜·昆德蘭說過:

“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走。”

愛不是控制,也不是把所愛之人當做自己的私人物品。愛需要尊重和溝通,也需要理解和包容。


平成奶爸


【轉載】最近在我個案裡,有一對爸爸媽媽火急火燎地跑來找我說:“不得了了,我的孩子現在的狀況太糟糕了。”

因為我記得在上一次的諮詢指導裡面,我建議爸爸媽媽要對一個已經是八年級的初二學生,學會恰當地放手。我建議他們要把跟孩子有關的很多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去承擔和自己去管理。比如說,允許孩子放學回來,按照他自己的安排和節奏,去處理他的作業,或者是去管理好他的手機。

爸爸媽媽剛開始都是將信將疑,覺得這樣能行嗎?我都管了他那麼多年了,還沒有把他管好,現在要讓這個孩子自己學會去管理自己?

雖然說對一個初中生,已經發育很高大的孩子來講,爸爸媽媽發自內心的希望這個孩子,人長大了自己就什麼都會了,當然渴望他能夠學會自我管理。可是他又永遠都不忍心或者是不捨得,更多的可能是不敢對孩子選擇放手,不願意相信孩子自己是能夠做得到的。

後來在我的鼓動和慫恿之下,爸爸媽媽真的按照我的要求就做到了。差不多兩個禮拜的時間,完全尊重我的指導要求,對孩子不他控、不管控、不幫忙。就在旁邊做好他的後勤保障部長,做好他的觀察員,把相關的信息傳遞給我。

這次我看到爸爸媽媽如此緊張焦慮不堪地來向我分享說:“這段時間一踏糊塗。放學回來玩手機壓根就控制不住,每天晚上作業都拖得很晚,甚至有時候晚上作業做還做不完。來不及十一二點鐘都沒辦法做完,那就可能要到第二天早上匆匆忙忙起床,很潦草很敷衍的把作業完成一下,就到學校去了。”

當爸爸媽媽看到孩子身上這一系列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就變得越來越恐慌,就會有種本能的衝動,想要把自主權又抓回來。我怎麼可以允許你無休無止地玩手機?我怎麼可以允許你把作業馬馬虎虎地做成這樣?我要想辦法怎樣怎樣……

他們在這兩個禮拜裡面備受煎熬,無數次地想辦法遏制住或者控制住了,這種自己曾經有的這種慣性的衝動。基於對我專業的信任,他們無數次地控制自己的這種衝動,而允許孩子繼續在這樣的狀態裡面待著。

其實當他們把這樣的一些現象傳遞給我的時候,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

試想一下,一個從小到大讀書讀了八年的孩子,從來就沒有自己管理過作業,也從來沒有自己主動地管理過遊戲對他的誘惑,他完全對管理和時間是怎樣一個概念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做得到,在短短的兩個星期裡,就把自己的時間管理、作業管理、遊戲管理做得很好呢?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我經歷過無數幫助孩子時間管理的案例。管好自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3~6個月,多則12個月。才幾個星期,孩子怎麼可能管理好自己呢?

所以孩子呈現在的狀態,是非常正常的一個反應。或者在我指導他們的階段裡,在這一個階段是非常正常的反應。所以我沒有覺得特別的驚訝,反而是要讓父母通過放手的這個過程,讓他們親眼看到,見證了曾經對孩子那麼多的他控和幫助,導致一個到了初中八年級,都還沒有能力把自己管理好的孩子,出現的狀態該有多麼的嚇人。

所以我很調侃地對爸爸媽媽說:“你們如果不放手,你永遠都不知道,在你孩子身上所呈現的真相,它究竟有多麼的扎心。扎的你心疼。”如果孩子真的就按照這個狀態發展下去,一發不可收拾,父母簡直都不敢想,這個孩子的教育未來會是怎樣

所以說,到了我們對孩子做教育的這個過程,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如果我不讓家長對孩子放手,他們永遠都不知道好心幫助孩子的過程裡,究竟扼殺了或者是控制了孩子自身多少的能量。

如果說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起,我們就能夠學會跟孩子之間,按照一定的規則和邊界,允許孩子能夠按照他的能力範圍去慢慢地探索,掌握自我管理的分寸和節奏,漫長的幾年學習過去後,怎麼可能到了八年級,他還沒有辦法把自己管理好?這是不可能的。

可是,我們從來沒有給過孩子這樣的機會。

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裡,變成了孩子身邊非常重要的一根柺杖,孩子一直杵著我們在走。如果有一天父母這根柺杖沒了,我們孩子就瘸了,我們孩子就不會走路了。那他未來怎樣走向高中,怎樣走向大學,又怎樣走向他的人生?

所以,無論您的孩子當下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我都通通建議各位家長要想辦法能夠get到教育裡,有個很重要的一個核心就在於,今天您所有對孩子做出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為了有一天當你的手放開的時候,孩子能夠從容自如地把自己照顧好,從容自如地走向他未來的人生之路,您很放心也安心。

如果是像今天這個諮詢裡的爸爸媽媽,您真的有一天能放手嗎?假設您不得不放手,我相信您也未必是放心或者是安心的。

所以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在家庭教育的陪伴裡,要學會很重要的基礎的一招,那就是嘗試對孩子放手。慢慢地放手,給予他一定的空間,給予他一定的信任,讓孩子在一個漫長的過程裡,慢慢地去調整和梳理自己管理自己的分寸和節奏。


阮玲利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

孩子年齡小的,考慮安全因素,放在身邊才是首先。

孩子年齡大了。建議不要總拴在身邊,您不放手,孩子如何長大?可以適當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怎麼做,做什麼?只要管控好大方向和原則。孩子的人生之路要靠她自己去走的,父母最多隻能陪一段吧!相信孩子,孩子才能走得更好!就像您教她走路一樣,如果您一直不放手,她就永遠都學不會。貼貼撞撞沒有關係,跌倒了再爬起來!

不放手的父母不是孩子不行,是父母自己太焦慮!

還有些父母想把長大了的孩子拴在身邊,不想她遠遊。從父母角度來看也是能理解的。畢竟出去遠了,難得見一面,需要孩子時又不能及時出現。都是成年人了,做任何選擇還是要考慮全面一點才行。和父母平心靜氣地深入交談,敞開心扉地好好溝通。平衡各方利害關係再做決定吧!


碩碩媽媽510


可以理解。現在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拴”在身邊,時刻能管控和監督。這也是一種愛的表現,特別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更希望把孩子“拴”在身邊,恨不得什麼都替孩子做完,關心得有點過度就不太好了,父母也要適當的給孩子獨立生存的空間,適當的放飛孩子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雙生福娃


都是愛

\n

狗熊的翅膀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孩子總會長大的,要讓他/她學會一些生活技巧,讓他/她變得更獨立,對父母沒有依賴性,人生的路還很長,需要自己堅持走下去。


鄉村曉萍


你怎麼看父母把孩子拴在身邊呢?
無論孩子還是父母都沒有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0a47d92b0fa48ad93e89aa9d7be6c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