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電影《藍》:逃離不是辦法,與過去和解,生活才能繼續


豆瓣8.5電影《藍》:逃離不是辦法,與過去和解,生活才能繼續

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藍白紅三部曲》之《藍》

法文片名:Trois couleurs;Bleu

英文片名:Blue

導演: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主演:茱麗葉·比諾什、伯努瓦·雷讓、弗洛倫斯·佩奈爾

簡介:彩色,100分鐘,1993年,影片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


武漢封城至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全國的嚴峻形勢已經進入第二週。工廠停工、學校停課、村居封閉,全國人民被這個可怕的疫苗搞得極度“不自由”。

立春,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是萬物復甦的美好時節,象徵著生命的蓬勃自由。在這個美好的時令,我重溫了法國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色彩系列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中的《藍》——一部關於“自由”的電影,重新理解了什麼是自由。

比起枯燥的理論闡釋,基耶斯洛夫斯基用一種顏色——藍色,就講透了什麼是“自由”,不愧是大師!

豆瓣8.5電影《藍》:逃離不是辦法,與過去和解,生活才能繼續

《藍》劇照。

用電影如何闡釋“自由”這一哲學口號?

P.考茨在討論《三色》時指出,“一個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口號應該是政治性的,但在影片中它們的確演化為‘三色’:三部影片不同的色彩基調。這一演化使得影片的主題脫離了政治,提供了表述個人化命題的可能。”

用電影表達一個抽象的思想,是很難的。比如,把馬克思的《資本論》拍成電影?愛森斯坦曾設想過這樣一種所謂的“理性電影”,即依靠影想和剪輯來顯示只能文字表達的抽象思想。他的確想過把《資本論》拍成電影,也曾循此路徑做過一些試驗,但是還無法確認影像語言具有如此的表意能力。不難想象,自由——這個法國大革命的帶有哲學意味的口號,是很難用影象來表達的。但是,法國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做到了。

《藍色》的主題,當然是自由,但是同時也在說自由的不可能。基耶斯洛夫斯基通過藍色,表達一種人類自由的缺陷。

朱莉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丈夫和愛女。她痛不欲生,在自殺未果之後,她選擇了遺忘。但是,她在無意中發現丈夫還愛著另外一個女人,而且已經多年。得知丈夫婚外戀的朱莉,開始從痛苦中走出來,她把她和她丈夫合住的房子讓個這個女人,並配合丈夫的助手奧利弗完成丈夫的意願:把他沒有寫完的一首傑出的樂曲完成,並促成它的演出。

自由,或者是自由的不可能,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如何在電影《藍》中闡釋透徹的呢?有兩條路,一是故事分析,依靠邏輯;另一條,是藝術的方法,依靠色彩感知。

基耶斯洛夫斯基用藍色,象徵女主角朱莉的情感記憶;用藍色畫面的出現、消失,象徵朱莉的情感波動。讓朱莉痛失至親之後的內心活動,可見可感,從而闡明“自由的不可能”——自由是擁有的喪失,喪失的同時又變成不自由。

豆瓣8.5電影《藍》:逃離不是辦法,與過去和解,生活才能繼續

《藍》劇照。

為心理活動“染色”:肉眼可見的悲痛。

電影語言具有很強的表現性和直觀性,能夠達到書面語言無法企及的逼人的“直擊性”。

例如盧米埃爾兄的《火車進站》:當那一道神秘的白光投射到那塊什麼也沒有的白布上時,迎面駛來的一列火車竟然直向觀眾衝過去。觀眾驚恐得大叫起來。沒有哪一位作家能夠在自己的書裡描繪火車的進站使得讀者拋下書奔跑。這是電影語言的力量。

影片一開始,基耶斯洛夫斯基就用了一個非常規機位,以一個地面上的低角度拍攝疾行中的汽車,一隻高速運轉的車輪充滿了畫面的前景,以此象徵那場奪取了朱莉兩位摯愛的慘烈車禍。整幅畫面、整個場景中充滿了幽暗的藍色光,使得畫面充滿了強烈的陰鬱和不詳之感。

接著,朱莉出院之後回家。她剛剛下車就問家裡的園丁,有沒有按照“我的意願”清空藍色房間。在此時,我們第一次獲知了藍色對於朱莉的含義,在她和家人的郊區住宅中,有一間藍色的房間,那是她和丈夫工作、生活、作曲的地方。於是,我們便明白,

藍色就是朱莉的情感和記憶。朱莉要逃離藍色——為了在痛失丈夫和愛女之後活下去。所以當朱莉打開門進入那個藍色房間一眼看到綴滿寶藍色玻璃流蘇的吊燈時,她幾乎瘋狂地走上去扯斷了其中的一束。朱莉開始清理一切。她喚來經紀人,安頓好母親和僕人的撫養問題,要求賣掉和丈夫共有的一切,將錢款打入死者的賬號。她從謄寫社取出丈夫未完成的交響樂總譜的手稿,將它們全部投入垃圾粉碎機。她用肉體報答一直深愛她的奧利弗。然後,她孑然一身,住到鬧市區,似乎希望將自己淹沒到大都市的人群中,像一個逃亡者一樣。在所有可以預知的場景中,朱莉成功地將自己封閉起來。比如,在醫生告知丈夫和女兒的死亡時,在丈夫和女兒的葬禮上,在這些事實上極其慘烈和殘酷的環境中,幾乎都沒有出現藍色,反而是朦朧的暖調。然而,藍色還是會在朱莉猝不及防的時刻襲擊她。

  • 第一次襲擊。在療養院的場景中,朱莉躺在搖椅上,滿臉未愈的傷痕,她似乎僅僅在明亮的陽光中小憩。但是突然,水漬般的藍色從畫面右下角升起,丈夫未完成的交響樂從一片寧靜中突然闖入,朱莉驚恐地睜開了雙眼;音樂聲加強,洶湧的藍色湮沒並模糊了整個畫面。此時,“攝影機從朱莉的正面近景鏡頭向旁側拉搖開去——此時的攝影機運動顯現為朱莉的心理動作,一次無助而絕望的掙扎,她想逃離這藍色,從這自幽冥中追逐而來的情感和記憶中掙脫開去。”攝影機搖移開去,藍色漸漸淡去。但伴著一處音樂的強音,藍色再次洶湧而來,覆蓋了整個畫面。當藍色伴隨音樂第三次沖刷畫面時,整個畫面隱沒在藍色中,我們幾乎無法辨別朱莉的容顏。這是藍色一次猛烈的突襲,朱莉潰敗。
  • 第二次襲擊。從療養院回到家,朱莉在清理東西,她又與藍色不期而遇。鋼琴上留著一張潦草的樂譜(後來我們知道這是丈夫未完成的交響樂的結尾),朱莉拾起它,特寫鏡頭中一片藍色光,五線譜扭曲變形,音樂如泉流淌,朱莉為了阻止這樂聲,砰然摔下鋼琴蓋,但在震顫未了的琴音中,一片繚亂的藍色光在朱莉的臉上游走。又一次突襲,朱莉再次慘敗。
  • 第三次襲擊。當朱莉銷燬丈夫的總譜,倒空自己的手袋時,赫然出現寶藍色錫紙包裹著的、女兒的棒棒糖(影片開始的時候女兒就是拿著這樣的糖紙,讓它在車窗外呼嘯的風中飄動),朱莉瘋狂地撕下糖紙,如野獸般地咀嚼著棒棒糖。這一次,朱莉反擊了,但是很落魄。

一場驟然的車禍,讓朱莉一下子失去了丈夫和女兒兩位至親。沒有比這再悲傷欲絕的人間變故了。朱莉逃不掉的“藍色”,一次又一次地洶湧襲來,如同她內心無法平息的痛苦情緒

基耶斯洛夫斯基把朱莉失去摯愛的痛苦,染成“藍色”,一次次“搶鏡”。這種痛苦被刻畫地入木三分,直擊靈魂。

豆瓣8.5電影《藍》:逃離不是辦法,與過去和解,生活才能繼續

《藍》劇照

從與藍色的“搏鬥”走向“和解”,象徵朱莉的重生。

影片的前半段,是朱莉不斷逃離藍色,她要追求失去摯愛後,情感上的“絕對自由”。然而,藍色總會在她不經意間一次次襲擊她。這是“搏鬥”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這場搏鬥,朱莉不可能贏。因為遺忘,不是從悲傷從走出來的真正辦法。朱莉必須和“藍色”和解。

影片中反覆四次出現了朱莉在藍色的游泳池裡游泳。這如同是西方傳說中的“忘川”。在但丁的《神曲》中,人們從耶路撒冷進入天堂前需要在“忘川”中洗去塵世的一切記憶。

  • 第一次游泳出現在朱莉搬到市中心之後。朱莉跳入游泳池想忘記過去,但腦海中是揮之不去的往事,丈夫未完成的交響樂在她耳邊迴響。深藍的色調象徵了朱莉痛不欲生的內心世界。
  • 第二次游泳是和車禍目擊者安東尼會面之後。安東尼還給她車禍現場的一個十字架項鍊,這是丈夫生前送給她的愛情信物。朱莉再一次撲向游泳池。但是池水的藍色比上一次減弱了。這告訴我們,朱莉在努力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但是往事是不會輕易忘記的。
  • 第三次游泳與前兩次不同,是在白天。池水的亮度增加,並且之後有一群帶有紅色暖調的孩子躍入泳池。藍色,不再那麼淒涼。
  • 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游泳,出現在朱莉跟丈夫的情人見面之後。朱莉在電視上看到丈夫的遺物中有一張照片,照片上有一個藍衣女子與丈夫並肩而坐,顯然是沐浴在愛河之中。這讓朱莉非常震驚。她一直以為自己是多麼幸福。女子的衣服的“藍色”,開始改變朱莉的記憶。它讓朱莉開始覺得自己認為喪失的,或許是不曾擁有的幻覺,這無疑損害了她所享有的“絕對的自由”。並且,它激起了朱莉的嫉妒之情。她第一次,在長久的無所事事後,開始奔跑,開始跟蹤,開始質詢,開始行動。終於,在和丈夫的情人見面之後,池水又變成了深藍色,朱莉靜靜地遊在水中,一動也不動,似乎要沉下去,但她嗆了幾口水後浮出了水面。朱莉曾經一度沉溺不能自拔,但是她最終還是“浮出了水面”。

影片的結尾,朱莉穿著一身藍衣。這時,

藍色不再是朱莉刻意逃避的東西。朱莉平靜而決絕地捲起音樂總譜,向門外走出。在她的背後,攝影機升拉開去,藍色流蘇燈漸次在前景中充滿畫面,但朱莉不曾回頭地走向景深處的房門。這一場景在視覺上成為名副其實的“走出藍色”。

豆瓣8.5電影《藍》:逃離不是辦法,與過去和解,生活才能繼續

《藍》劇照。

“絕對自由”的不可能。

正如同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說:“很難想象一個比朱莉所處的更豪華舒適的環境了。一開始她就完全自由,因為她的丈夫和女兒死了,她失去了家庭,也卸下了她的義務。她得到了充分的供給,有很多的錢,但沒有責任,她不再需要做任何事情。”在某種意義上,

朱莉在失去摯愛後,其實獲得了充分的自由。

但是,朱莉真的自由嗎?不是。

朱莉在老人院裡對母親傾訴說:“我什麼也不想要,不想要愛,不想要友誼和憐憫,那都是陷阱。”但是母親告訴她:“你不可能什麼都不要的。”

自由始終有它必須的前提和代價。自由不僅是一種解脫或解放,同時意味著擁有,而擁有者所懼怕的喪失,便使得自由同時成為一份囚禁。朱莉沒有了義務責任,她完全自由了;但是她有還有情感和記憶,她不想失去丈夫、女兒和曾經幸福的一切,所以情感和記憶便囚禁了她,這便是自由的不可能

豆瓣8.5電影《藍》:逃離不是辦法,與過去和解,生活才能繼續

《藍》劇照。

結語

法國著名詩人馬拉美曾說:“像嗅到玫瑰花那樣去感知思想。”這句話當時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其實他是在說,人的思想可以不靠邏輯去把握,還可以靠人的感悟和直覺。這種感悟,就是藝術的方法。《藍》,帶給我們的,關於自由的重新闡釋所帶來的衝擊,是強烈的,是措手不及的。這就是電影色彩的力量。

在這特殊時期,重看基耶斯洛夫斯基《藍白紅三部曲》之《藍》,極具象徵意味。

多少人,失去摯愛;多少人,骨肉分離。當我們抱怨小區被封閉,娛樂被禁止等等生活的不自由時,或許應該想想,自由,原本就是有條件和前提的。紅塵中,失去家庭的所有摯愛,恐怕可以讓人卸下一切責任和義務,這彷彿是“絕對自由”,卻同時也是一種難以逃離的“囚禁”。

期待,等春暖花開時,讓我們在“有限的自由”裡,剋制貪慾,活得更自律、更幸福吧!


豆瓣8.5電影《藍》:逃離不是辦法,與過去和解,生活才能繼續

《藍》劇照。


參考書目:

1、戴錦華,《電影理論與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徐葆耕,《電影講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達紐西亞·斯多克,《基耶斯洛夫斯基談基耶斯洛夫斯基》,文匯出版社,2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