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为何杀张太后?

Sup海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乃是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太皇太后,其历经六朝、辅佐祖孙三代帝王,在确保皇位顺利交接的同时,一定程度延续了“仁宣之治”,后人甚至给予其“女中尧舜”的高度评价。可惜的是,诚孝张皇后的过早去世,使得王振得以干预朝政,进而导致了明朝中衰的“土木堡之变”,却是不知“朱祁镇杀张太后”从何说起?

辅佐祖孙三代帝王,可以预政而不预政

诚孝张皇后是指挥使张麒之女,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立伟燕王世子之后,张氏被册为世子妃。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之后,张氏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妃。

明仁宗朱高炽虽是嫡长子,但却因身体肥胖不善骑射而不被朱棣喜爱,因而在议立太子时曾一度想要废长立幼,以汉王朱高煦为太子。朱棣虽不喜太子,却极为喜爱皇孙朱瞻基,对孝谨温顺的张氏也极为满意,因此张氏便时常带朱瞻基入宫,不断弥补丈夫与公公之间的裂痕,可以说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张氏也是有一定功劳的。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继位,张氏被册封为皇后。朱高炽虽为皇帝,但身体却并不怎么好,因此张皇后实际上对朝政也很关心,“及立为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明史·后妃传》)

明仁宗在位仅仅八年便即驾崩,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太子朱瞻基继位,张氏被尊为皇太后,而她也成为了明朝的第一位皇太后。虽然朱瞻基继位时已经26岁,但“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正是在张太后的辅佐下,才确保了权力的顺利交接。

不过,在朱瞻基逐渐熟悉朝政,政事运行平稳之后,张太后便就此放手交权,不再过问。此后,朱瞻基废胡皇后而立孙氏,张太后对此虽然不满,却也没有过多干预,只是常常将其召到清宁宫居住,暗中关心一番罢了。

宣德九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由于当时的太子朱瞻基年仅九岁,因而宫中有传言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虽然朱瞻墡也是张氏的儿子,但她还是召集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道,“此新天子也”,这才使得朱祁镇顺利继位,而张氏则被尊为太皇太后

由于天子年幼,因此便有大臣请张氏垂帘听政,结果张太后却说,“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虽然朱祁镇在位前七年,张氏对朝政也极为关注,但她并未过多干预,而是以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为主要班底,维持朝政运转,她则更多起到监察作用。

正如何乔远所言,“张太后当宣英之际,可以预政而不预政,视汉唐女主何如哉”,张太后先后扶立祖孙三代帝王,并非没有机会擅权干政,却始终没有触碰那道红线,可见其胸襟

在世时延续“仁宣之治”,去世后王振擅权酿成“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早期,内有太皇太后张氏掌握大局,外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辅政,从而不仅确保了朝政的顺利运转,且一定程度延续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当时,朱祁镇虽然宠信王振,但有太皇太后张氏的压制,王振倒也不敢过于放肆。

彼时,张太后经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一旦得知王振独断专权,便马上将王振找来痛批一顿。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一次,张氏将王振找来,王振跪伏在地,张太后怒道,“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众女官应声而起,刀剑顿时便架在了王振脖子上,直到朱祁镇和五大臣全都跪下求情,王振这才得免一死。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因病去世,而在她之前,杨荣已经于正统五年(1440年)去世,而在她之后,杨士奇也于正统九年(1444年)去世,杨溥则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去世。这几位的连续去世,使得王振擅权成为了可能。

正是由于失去了内外廷的压制,王振开始大权独揽,之后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蛊惑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又因自己的错误指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使得明朝从“仁宣之治”的盛世,开始进入中衰时期

不过在近期热播的《大明风华》中,由于孙若微乃是主角,为了突出女主,不仅导致诚孝张皇后对朝政的作用有所削弱,甚至很多事情都被转嫁到了孙若微身上,为了洗白孙太后和朱祁镇(转嫁“土木堡之变”的错误),甚至人为的让太皇太后张氏活到了“土木堡之变”以后。

实际上,历史上的孙皇后在朝政方面并没有太多决策权,即使在“土木堡之变”前后,虽一定程度参与决策,但也仅仅是在朝政大事已经议定之后点头而已。此外,我认为正是由于太皇太后张氏去世之后,孙太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才导致了王振的擅权和“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香茗史馆


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失败被俘之后,好不容易回来,并且成功再次夺取皇位。他为了遮丑,甚至杀掉了溺爱他的奶奶张太皇太后,这是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电视剧里面的片段,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张太皇太后在那个时代早已经去世。

张太皇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正妻,同时也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当然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奶奶。在真正的历史上,在明仁宗朱瞻基死后,张太皇太后是大明朝最德高望重的人。当时就有一些大臣觉得朱祁镇年纪实在太小,只有八岁,恐怕无法掌控朝政,所以奏请立张太皇太后另外一个儿子为新的皇帝。但是最后张太皇太后力挺朱祁镇当上了新的皇帝,在朱祁镇年幼未能亲政的时候,是由张太皇太后和内阁三杨一起主持大局。

在朱祁镇还未亲政的时候,张太皇太后就已经去世了,再加上内阁中德高望重的三杨先后退休去世,朱祁镇才得以掌握大权。而在电视剧中大出风头的孙太后,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因为之前是张太皇太后掌握大权,而之后明英宗亲政,并没有给孙太后掌权的机会。而当时朱祁镇还非常的年轻,再加上宠信大太监王振,所以最后闹出了御驾亲征土木堡这一个荒唐事件的发生。事实上只要张太皇太后或者是三杨还在世的话,都不可能容许朱祁镇这样胡闹。至于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根本决定不了大局。

其次,张太皇太后还在的话,朱祁镇根本就不敢杀他。

在中国古代是以孝道治天下,所以不管一个君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孝心,至少要在表面上装得非常的孝顺。所以张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朱祁镇恐怕得自始自终装一个孝顺的孙子才行。即使太皇太后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权力,朱祁镇也不敢对她有所不敬,更何况是张太皇太后事实上掌握着朝廷的大权。土木堡之变的悲剧,除了朱祁镇之外,很大责任在大太监王振身上。但张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无论是朱祁镇还是王振,不可能有任何的专权行为,否则一旦太皇太后知道了,恐怕会有灭顶之灾。

而朱祁镇因为在土木堡事变之中的重大失误,已经威信尽失,所以虽然后来夺回皇位的时候进行了报复,但也只是杀部分人而已。例如他最恨的就是于谦,因为于谦拥立了新的皇帝,但是他也只敢杀于谦一人,对于谦家族的人只能流放而已。后来明宪宗登基之后,对于谦家族进行了平反,于谦的儿子就被招回来,封了大官。试问朱祁镇对于谦都只能做到这样,那怎么可能去杀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多大责任的太皇太后呢。真实的历史上,同意朱祁钰登基的是孙太后,但是那个决定是众大臣商议决定的,孙太后也只是迫于形势。在夺门之变后,朱祁镇也没有对孙太后怎么样。

所以,朱祁镇杀张太皇太后是电视剧胡来,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种事情。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本来吐槽机以为那部很火的《大明风华》又篡改历史了,正好趁宅在家里跳着看了一圈,然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朱祁镇连张太后都一块杀掉的片段。本来还抱着娱乐的事儿就娱乐着看,现在倒是看得吐槽机有点懵逼......

颠覆性的电视剧

电视剧里张太后最后一次出场是夺门之变时,一群小兵杀到了她住的地方,然后老太太腿脚都不利索的晃荡了出来,在紫禁城里开始遛弯儿。事实证明那个浪得飞起的编剧也只敢让她多活好几年,没整出孙子杀奶奶的事儿。

吐槽机也不晓得编剧大人是不是跟正史有仇,明朝后宫里那几个人的形象跟历史形象完全颠倒了过来,正史里全程无辜打酱油的胡善祥被整的黑化了,朱祁钰也根本不是她的儿子,她要是能生出个儿子,大抵不会被废。

主角孙氏的身世那蛮搞笑,本来和朱瞻基青梅竹马的她变成了爱恨纠缠,吐槽机个人觉得把这个人设安在胡善祥身上也没那么颠覆。毕竟胡善祥的老爹是在去职回乡的路上被永乐皇帝拦住的,戏剧性更强些。

被颠覆最狠的张氏

而历史形象颠覆最大的就是仁宗诚孝昭皇后张氏,也就是电视剧里的张妍,前期还好,正史也没记载她性格如何,但看宣宗登基初期“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来看,确实应该是个偏强势的女子。

但所谓强势并不等于“作”,张氏终其一生也没有拿任何国事当儿戏,她没有给娘家人谋任何超出制度的福利,压根不像电视剧里那么为了弟弟张克俭瞎折腾。事实上张氏的家人过的都不算太好。

她老爹张麒都死了才追封了个彭城伯,她的长兄张昶是跟朱棣起兵靖难的元勋,从大宁到郑村坝都立过功,最后依然是承袭的彭城伯,一点长进都没有。英宗刚登基就被张氏抓进宫里训话,不准他干预任何朝政。

最惨的是她二弟张升,靖难时以弱冠之年参加北平守卫战,又跟随成祖深入过漠北,论战功早就够封爵,就因为姐姐是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一直被压着。杨士奇都看不下去了,举荐提拔张升,还是被姐姐否决掉。最后长兄张昶都死了,还是太后孙氏念在外戚就剩张升一个人,好说歹说算封了个惠安伯。

也就是说正统年间的天下第一外戚连个侯爵都没混上,电视剧里演的推荐张克俭掌管互市,张克俭又四处劫掠关外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最初的原因是瓦剌虚报朝贡人数,王振要求实数封贡(就是给钱),就事论事来说明朝没有错,就算有错也和人家张氏没关系。

正史中张氏之死

正史里张氏是病死的,正统七年(1442年)的时候,已经63岁的张氏重兵在床,临终前她把杨士奇和杨溥找来,问国家还有什么事儿需要她来办。杨士奇说有三件事儿,第一是请求释放建文遗孤,第二件是请求释放方孝孺等建文大臣后裔,第三件事还没等说,张氏就离开了。

她最后的遗诏是勉励大臣辅佐皇帝施行仁宗,让天下长治久安。这是一个有吕后、武则天之权,而没有那两人之恶的好人,至始至终她都为家国的安定贡献力量,没做出任何越礼之事,也没有任何私心。

吐槽机有时甚至想如果张氏能多活十年,估计土木堡之变压根就不可能发生,起码她不会允许朱祁镇贸然亲征。甚至王振在做得太过分时,有可能提前死在她手里,不用怀疑,她绝对有那个能力。


总结起来吧!无论电视剧还是正史里都没显示朱祁镇杀了张太后,说到家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干出这种事儿,这个在死后都余威犹烈的老太太可绝不白给。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作为张太皇太后的孙子辈,朱祁镇是没有可能,也没有理由杀张太皇太后的,如果她在朱祁镇南宫复辟时还活着的话,那朱祁镇最多就是把她软禁起来,不可能说杀就杀了。

《大明风华》中,由于张太皇太后(张妍)过度宠爱朱祁镇,处处和“虎妈”孙若薇对着干,包括起用太监王振、重用亲弟弟肆意妄为,祸乱朝纲,直接导致了之后朱祁镇御驾亲征、土木堡惨败等事,朱祁镇当了俘虏皇帝,祖宗基业动荡。


朱祁镇在受苦了一年后才回到紫禁城,可早已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紫禁城的主人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钰,而朱祁镇这个所谓的太上皇,却只能背着个“昏庸无能”的名头,在南宫“住了七年之久,期间自己的性命,包括妻儿的性命都无法保障,到最后妻子还是给朱祁钰给杀了,这也逼得朱祁镇正式黑化,发动夺门之变,用血强夺回皇位。

张太皇太后在听到孙子被俘获的消息后,想着和瓦剌议和救回朱祁镇,可媳妇孙若薇不许,两人大吵了一架,张妍更是被活活气死了。朱祁镇复辟后,又因为杀于谦一事和母亲孙太后发生了矛盾,孙太后甚至放出了生生世世永不相见的狠话。


朱祁镇当年的一意孤行,却导致了疼爱自己的祖母去世、母亲如仇人、妻儿被杀、本来相亲相爱的弟弟被害,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这时候朱祁镇最想杀的人,恐怕还是那个祸国殃民的王振,而不是自己的祖母孙妍,或者是母亲孙若薇。

所以不论是正史还是《大明风华》,朱祁镇都没有杀祖母太皇太后的可能,总不能说祖母对孙子疼爱是错的吧,同样她也不可能杀母亲,毕竟自己能安全回来和夺门复辟,母亲孙若薇都出力不少,是自己的功臣。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历史上的张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明英宗朱祁镇的祖母。在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封张太后为“太皇太后”。而张太后在1442年,是因为病重而死。

正是因为张太后死了,才给了宦官王振的机会,让明英宗朱祁镇在后期发动了“土木堡之变”,导致朱祁镇被俘,随从的明朝大臣全部战死,明朝内部混乱。以上种种都可以说明,朱祁镇杀害张太后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


一、明朝历史上历经六朝的奇女子——张太后

在明朝了不起的女性有很多,像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以及明仁宗妻子徐皇后在历史上的评价都非常高。而皇后自古以来是母仪天下的象征,其权势自然没有皇上的大。

而张太后则不同,她一生经历了明朝六位皇帝,最后是在当太皇太后的位置上去世的,其当时权势可想而知。但是她却时刻遵守参政而不乱政的规制,虽有皇太后之权,但绝不弄权,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女中尧舜”。

最初的张太后也只是燕王朱棣的儿媳、世子朱高炽的妻子。后来,明成祖朱棣登基,世子朱高炽成为太子,张氏被封为皇太子妃。又因为张太后的孝谨温顺,在侍奉明成祖夫妇上尽职尽责、考虑周到,所以很得明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这也为后来的明成祖没有废朱高炽太子之位打下了基础。

等到后来朱高炽即位的时候,张太后的长子朱瞻基封为皇太子,而张太后则是立为皇后之后。虽然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但是还是敌不过生命的终结。在他即位不到一年时间,明仁宗朱高炽就暴病去世了,享年四十八岁。

随后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封母亲张太后为皇太后,张太后在当时的明朝是第一位皇太后。而那时候国家的一些大事也需要听从张太后的裁决,再加上明宣宗朱瞻基也对母亲又是孝顺有加,所以在当时的明朝也算是安宁祥泰。

张太后常常教诲,明宣宗朱瞻基要想做一个百姓拥戴的皇帝,就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张太后请求“三杨”等先朝旧人“勉辅嗣君”,而明宣宗朱瞻基也不负所望,在位期间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让当时的明朝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可以谈的上是与明仁宗时期并称为“任宣之治”。

可好景不长,在明宣宗朱瞻基当了10年皇帝后,就意外去世了,享年36岁。这个时候,应该需要另立新主,至于新主是谁?当时的朝廷也是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召集所有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当时只有9岁的朱祁镇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


二、众大臣提议张太后垂帘听政,为什么张太后会拒绝?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之后,年仅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其张太后被封为“太皇太后”。其实在明宣宗朱瞻基临终之前曾交代过,以后朝廷政务必须禀报给张氏。所以在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众大臣曾提议让张太后垂帘听政。

但是,这一切都被张太后拒绝了,其原因是:她认为垂帘听政是违背祖宗法规的事情,比起垂帘听政,她更愿意督促皇帝学习,监督大臣辅政。由此可见,张太后是明朝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位女人。

从这件事之后,朝廷上下官员无一不称赞张太后的人品,以及她母仪天下的风范。张太后虽然不听政,但是内阁的“三杨”也会变相的将一些国事上的裁决权交予张氏,以求朝廷的稳定。


三、当“三杨”失去了张氏支持,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这里的三杨是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是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明朝内阁的成员,史称“三杨内阁”。在“三杨”的影响下,明宣宗时期勤政爱民、信用贤良,让内阁成员相互配合默契,其阵容也是强大而高效。

而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政治初期,正是因为张太后给予了“三杨”等内阁大臣充分的信任与支持,“三杨”才能展开拳脚,维持朝政的清明与社会的稳定。从某方面来说,当时的朱祁镇因摄于张太后的权威,所以不管怎么宠信宦官王振,也不敢过于张扬。

而张太后对于宦官王振是不待见的,因为张太后发现王振待在明英宗身边很不守规矩,甚至多次想给王振赐死。后来在明英宗朱祁镇和其他大臣求情的情况下,才勉强放过王振。因此,在张太后有生之年,王振一直无法真正擅政。

等到明英宗朱祁镇即位的第八年,当张太后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三杨”失去了“张太后”的支持,同时,朝廷也失去了对王振的严加管控的人。失去控制的王振仗着明英宗朱祁镇非常的相信自己,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放肆。

况且,失去张太后支持“三杨”又不能像王振那样善于用心计,在与王振的争斗中节节败退,以至于王振轻而易举的就能尽揽明朝的政权,最终酿成土木堡之变,明朝也因此由盛转衰。

综上所述,张太后作为一个嫁入皇族的平凡女子,一生经历了明朝的六个朝代,在位期间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注重群臣的品行与才能,见证了明朝的辉煌成就。而张太后死后,明英宗朱祁镇还为太皇太后上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因此,朱祁镇杀害张氏是不符合史实的,希望我们以后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要辩证的去看待问题,以史为鉴,这样也能帮助自己更好的做出理性的判断。


秋原历史


今天大年初二,炒米祝各位条友新年快乐,万事顺遂。安心呆在家里,多刷头条,关注时事!

在《大明风华》里,张太后却是一个和正史中张太后完全相反的角色。她擅权嚣张,任用自己的弟弟以及阉宦,胡作非为。


而且在对朱祁镇的教育上,婆媳双方的态度也是截然相反。张太后过分溺爱朱祁镇,导致了朱祁镇后来的朱祁镇贸然亲征,土木堡之变,当了俘虏皇帝,使得祖宗基业动荡,成为了一代罪人。

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被瓦剌俘获,张太后还是希望和瓦剌人议和,用重金赎回自己的亲孙子。

然而这个过程当中,和儿媳妇孙若微之间发生了剧烈摩擦。当然孙若微因为是大女主,所以她必然都是决策正确且英明的,发生争执。最后孙若微英明决策,重用于谦,扶持朱祁钰成为皇帝,拯救了大明。


而朱祁镇后来被瓦剌放归后,就完全变了一个人,所以最后为了遮丑,他甚至杀掉了溺爱他的奶奶张太皇太后,所以张妍最终就成了个笑话。

但在正史上,正统7年的时候,张太皇太后就已经过世了。“土木堡之变”八竿子和张妍打不着关系。

反而是在《明史》中,张太后不但没有纵容自己的弟弟张克俭胡作非为,反而是“驭弟甚严”;更不可能会宠幸阉宦,反而是有关于张太后当着内阁辅臣的面,作势要杀掉王振的记录。所以导致了王振在张太后活着的时候,唯唯诺诺,绝对不敢干预政事。


后人唯惋惜的是,当时如果张太后杀了王振,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了。

土木堡之变实际上发生在正统14年,那一年张太皇太后,已经死了7年了。而孙若微却在,并且的确没有张太皇太后掣肘她了。真正溺爱朱祁镇的究竟是谁,不言而喻!


炒米视角


因为张太后任用亲信太监王振胡作非为,明朝让宦官参政的始作俑者就是张太后。

公元1449年,土木堡发生叛乱。在这场战役之中,几十万明朝大军被灭,四朝老臣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位朝廷大臣殉全部国。

在这场叛乱中,罪魁祸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面对众多大臣的竭力反对,志大才疏的朱祁镇却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的怂恿之下,想要效仿明太宗朱棣五伐蒙古之举。
说朱祁镇志大才疏,并不是土木堡战败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其在出征前粮草出现了问题。古人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在朱祁镇出征之后,他的后勤补给竟然出现了补给不足的情况,更可恨的是,在出征的途中,明英宗朱祁镇竟然并不熟谙行军之道,虽然军中有张辅等将领,但他却将指挥权交给王振。而平时就是嚣张跋扈的王振,在拥有大权之后,对朱勇等大将更是不肖一顾,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最终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险些酿成亡国之举。

虽然最后朱祁镇还是回到了京城,但他在被朱祁钰软禁7年之后,又通过夺门之变实现了又一次登基,随后更是诛杀了忠臣于谦等人,竟然还为王振在智华寺树碑立传。这似乎掩盖了其丑陋的一面,实则是人们更能看清朱祁镇的无情、忘恩负义、寡廉鲜耻。

至于他一直念念不忘的王振,肯定与他一样逃不掉历史的鞭笞。通过影视剧《大明风华》我们不难发现,王振在崛起过程之中,作为后宫之主的张太后(明仁宗的妻子)、以及孙太后(朱瞻基的妻子)其实她们对于王振的小人误国行为是看的非常清楚。张太皇太后也都多次痛斥(《大明风华》中讹为孙太后,史实为张太皇太后,但却都未选择将王振杀掉,这就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而朱祁镇为了掩盖自己丑陋的一面不得不将张太皇太后杀掉。


公元前


乱说!张太后是病逝,不是朱祁镇杀的。题主所说的张太后,实际上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祖母,虽说朱祁镇是一国之君,但在重视孝道的古代,他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死自己的奶奶。

这里暂且称“张太后”为张氏吧。


张氏乃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继位时,尊她为皇太后;朱高炽的孙子朱祁镇继位后,就尊张氏为太皇太后。而《大明风华》中,那位从太子妃一步步变成太皇太后的张妍,实际上就是张氏,也就是题主说的张太后。但张妍这个名字是后人编撰的,史书并没有记载张氏的具体名字。

而张氏的崩逝和朱祁镇没有任何关系,张氏是在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病逝的。

病逝前,张氏下诏让少师杨士奇、少保杨溥入宫,询问他们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办。这时杨士奇就提出了三件事,第一,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该为他编修实录;第二,太宗曾下令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现在应该把这条禁令废除。而第三件事情还没有上奏,张氏就已经崩逝。这一年,朱祁镇才十五六岁,干嘛要杀死自己的祖母?

要知道,朱祁镇能顺利继位,这其中也有张氏的功劳。话说,朱瞻基死后,宫中有传言称要立襄王为帝,当时张氏就召集群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君。于是年仅九岁的朱祁镇才得以顺利登基。

虽说朱祁镇继位后,国事依旧掌握在已是太皇太后的张氏手里,但张氏却从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隔三差五把王振叫过去骂一顿。所以,在张氏掌权时,王振时常受打压,也不能干预政事。

这种情况下,朱祁镇没有理由杀张氏。

至于土木堡之变,这是正统十四年的事,此时张氏已去世七年之久,之后的事情也和张氏无关。总之,张氏之死和朱祁镇无关。


金兔历史


《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在春节前后热播一时。成为了许多年轻人了解明成祖朱棣到明英宗朱祁镇这段明朝历史的窗口。其中包括了明朝历史上的五位皇帝、六朝历史。但是这部电视剧后半部分却严重的偏离了历史史实。


近些年,明朝题材的历史古装剧确实深受广大青年群体的青睐。从《朱元璋》、《大明天子》到《大明王朝1566》《洪武大案》等都曾经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为之疯狂。而这一部讲诉明朝历史的大戏《大明风华》更是众星云集、场面华丽,汤唯、朱亚文、邓家佳、张艺兴、乔振宇、梁冠华、俞灏明、王学圻等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出演,其中女一号汤唯更是第一次出演历史古装电视剧。

尽管《大明风华》无论是演员的选择还是拍摄的技巧都精美绝伦。但是在还原历史方面则存在着许多不足。而且为了赞颂汤唯所饰演的张若薇的伟大形象而对历史进行了严重的扭曲。包括对于张太皇太后的抹黑!



这部电视剧中存在着许多不符合历史真相的地方,举例说明几处:首先朱祁钰并非是由胡善祥所生。但是为了制造出同胞姐妹之间为了各自儿子的前途和荣华富贵明争暗斗的大戏,而将朱祁钰设定成为了胡善祥所生的儿子。


另外明宣宗朱瞻基去世之时,皇太子朱祁镇已经九岁,根本不是剧中所说的不能正常言语和不能正常行走奔跑的软骨症+弱智!而且当时朱祁镇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实际上全部是仰仗自己的皇祖母张太皇太后所赐。张太皇太后在明宣宗朱瞻基的灵柩前,指着太子朱祁镇向满朝文武大臣宣布:这位就是大明王朝的新一任天子。

最后一个便是本文中提到的张太皇太后。张太皇太后在历史上十分有名且贤良聪慧。先后辅佐了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和明英宗朱祁镇三代大明皇帝。其中剧中许多孙若微的戏份在历史上都属于张太皇太后的功绩。包括晚年时期教育年少的明英宗朱祁镇不要重新宦官王振。



只可惜天不假年,在明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便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从此之后明英宗朱祁镇便再无约束。更加地宠幸陪伴自己长大的贴身太监宦官王振。最终才酿成了发生于明朝正统14年的土木堡之变。此时张太皇太后已经去世7年之久!


至于剧中提到朱祁镇兵败被俘之后,又被瓦剌放回大明王朝过了七年的囚禁生活。最终在石亨等人的簇拥下发动了南宫夺门之变,重新登上了大明王朝的皇位。然后将张太皇太后赐死更是子虚乌有。毕竟在历史上夺门之变距离张太皇太后去世已经有了15年之久。


珞珈山的猫


朱祁镇为何杀掉张太后?事实上,朱祁镇从来没有做过杀掉张太后这种事。

为何会有朱祁镇杀掉张太后这种剧情?因为一部电视剧《大明风华》。

在《大明风华》中,张太后,张研成为了一个只知道宠溺朱祁镇,不懂得权衡利弊。不仅如此,之所以会发生大明与瓦剌之间的战争,也是因为张太后宠溺自己的弟弟,张克俭,纵容其在互市上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劫掠瓦剌人的财务,最终引起了瓦剌人的震怒。

若是瓦剌真的弱小不堪也就算了,这时候的瓦剌还真就有了挑衅大明朝的实力,因此,瓦剌开始不断的骚扰大明边境,朱祁镇在知道这件事后,也是在王振的唆使下御驾亲征,率领大明二十万竟然于土木堡迎战瓦剌,最终导致大明二十万精锐将士全军覆没,而朱祁镇也在这此后被瓦剌俘虏,成了瓦剌一边的高级俘虏。

在电视剧的剧情中,为何会凸显张太后宠溺朱祁镇这一点?之所以剧情会将张太后安排成一个昏庸的女强人形象,也是为了让这部剧的女主据,孙若微站在聚光灯下,凸显孙若微的高尚形象。

而在朱祁镇被从瓦剌救回以后,数年的时间都被软禁在宫中,趁着朱祁钰病入膏肓的机会,发动了一场夺门之变,重临皇位,再次登基以后,朱祁镇反而将曾经纵容自己的张太后处决了。

在剧中,之所以朱祁镇要杀掉张太后,恰好也是为了报复张太后,若非张太后对朱祁镇的极度宠溺,朱祁镇也不会一无所成,最终更是被瓦剌抓走。朱祁镇之所以会处决掉张太后,也是为了报复张太后,换句话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剧情,不仅是为了衔接历史上张太后已经去世的这个事实,更是为了凸显朱祁镇的昏庸。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又是怎样的呢?在真实的历史上,张太后在正统七年就已经去世了,而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正统十四年,换句话说,张太后根本就没有活到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抓走那一天,自然而然的,也不会有什么朱祁镇将张太后处决这件事。

事实上,张太后不仅不是个昏庸的女强人,反而是一个拯救大明的人物,朱祁镇登基的时候,不过八岁,这时候大明朝的朝政实际上就是张太后,三杨内阁等一系列权臣掌控的,而随着张太后与三杨内阁中最后一位的去世,明朝也开始衰落。

事实上,三杨内阁中最后一位去世三年以后,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个中原因,不需多言。

不仅如此,朱祁镇宠溺王振的时候,张太后还曾经训斥过朱祁镇,更是作势要斩杀王振,若是当时真的把王振砍杀了,大明二十万精锐不会全军覆没,明朝或许能够繁荣更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