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傲气十足,不服马超,嫌弃黄忠太老,为何独独青睐赵云一人?

梁盛锋


关羽向来傲气十足,善待下属,却对士大夫很是傲慢,这点不论是演义还是三国志里,都有这样的记载。在刘备自立汉中王时,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五虎将。关羽得到消息,的确说了下面这一段话,表达了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 ”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



对于马超,关羽说了他出生世代名家,他与自己同等地位,关羽倒是能接受。所谓的不服,更多的来自《三国志·关羽传》中记录的一段话: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在马超降刘备时,因为马超不是自己旧友,特意写信问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干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便回信说:“马超文武兼备,可于张飞并驾齐驱,却比不上你美髯公的出类拔萃。”

关羽看到这封回信时很高兴,特意在宴请宾客的时候,拿出来给大家传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从马超新降蜀国,关羽对他就很在意。可能是马超的名声在外,并不输入他,又又出生于武官世家,的确给关羽造成心理压力,让他想一争高下。他这种不服气,更像是一种竞争,比谁是刘备旗下的第一武将?



关羽对于老将黄忠,就不那么客气,明白无误的说他老迈,不足以与他同列。以致于对刘备封官这个结果,心中很愤怒,不肯受官印。

这一点诸葛亮早就猜到了,在《三国志·黄忠传》中,特意与刘备交流了这一个问题: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诸葛亮对刘备说:黄忠的名望,向来比不上关羽和马超。如今把他们官位并列,马超和张飞在汉中看到了黄忠建功,不会反对。但关羽在荆州,会以名望来设想黄忠,把他二人并列,心中肯定会不高兴。

这里足以看出关羽的性格,只是一名勇将而已,并不懂得平衡底下各种势力。他对黄忠的嫌弃,不仅是对年龄的歧视,更是对黄忠汉中之战功劳的漠视。

有一种我才是天下第一的感觉,你黄忠不配与我为伍。

关羽对于赵云的评价倒是挺好,二人相交多年,现在官位相当,关羽倒是能欣然接受。对于提主所问的为什么关羽会对赵云青睐有加?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两人相识于身份低微之时,都是一起在刘备麾下打拼,感情真挚,关羽视赵云为兄弟。

赵云与关羽认识时,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平原相,而关羽在刘备麾下做弓手,那时赵云还在公孙瓒手下办事。

正是因为大家什么都没有,因为兴趣相投才聚在一起,这种感情特别真挚,关羽和赵云虽然没有结拜,但是他也把赵云视为自己的兄弟。

二、赵云武艺高强,也有不输关羽的勇猛,多次建功,关羽有目共睹。

赵云与关羽在新野一起拒敌;在长坂坡救下主母与幼主;接应在东吴的诸葛亮;华容道上拦截曹操;送刘备去东吴成亲;这些战事,关羽都亲眼目睹,赵云上位,与他并列,理所当然。

而且赵云也是一员猛将,有万夫不挡之勇,与关羽旗鼓相当。任何时候,有能力的人都会得到其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关羽对赵云的青睐,也正是如此。

三、赵云与关羽是儿女亲家,大家是一荣俱荣,赵云身份越高,关羽脸上也有光。

据野史记载,关羽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关平,亲自到赵云家里面提亲,后来关平娶了赵云的女儿赵氏,生了一个儿子关樾。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赵氏带着自己的儿子避到了乡下,才逃过一劫。后来一直隐姓埋名,直到晋亡才以关家后人的身份在世生活。

后来,蜀国亡国时,庞德的儿子庞会杀了关羽在成都这一脉,关公血脉就只剩下关樾这一支传下来了。

赵云与关羽是儿女亲家,赵云上位,与自己地位相当,关羽只会高兴,而不会嫉妒他。


昊阳闲看历史


关羽不服马超、黄忠,为啥独独青睐赵云?



关羽曾经对马超、黄忠说过一些话,属于消极牢骚情绪。对马超,主要是听了葭菛关张飞夜战马超,马超武力被传得神乎其神,关羽虽然已过五十六,但自信仍然可以比试一下,就在给刘备报告时,委托关平把这事提提,但荆州、益州相隔千里,比武是面对面的,刘备当时刚平定益州,还在觊觎汉中,诸事缠身、千头万绪、关羽又肩负荆州重任,这怎么安排?诸葛亮知道关羽心思,专门给关羽一封回信,把关羽大大吹捧一番,关羽看了心中得意,把回信传示部下,就再不提这事情了。



对于老黄忠,关羽是交过手的,战长沙收服黄忠,就是关羽功劳。马超比武风波两年后,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马超左将军、张飞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四方将军中,关羽前将军最高,但职级是同级别。关羽当费诗面发了些牢骚,觉得黄忠是凭年龄大,才与自己平级。



但实际是: 关羽远在荆州,不太了解黄忠平定益州、夺取汉中的功劳,特别是定军山斩夏侯渊,对曹军的震慑非常大。据三国志记载,在提拔黄忠时,诸葛亮已经预见,关羽可能不舒服,提醒过刘备,刘备说这事自己会处理好,坚持把黄忠升为后将军。说明刘备可能对费诗作过交代,关羽刚表示不接受印绶,就被费诗一顿狠批,关羽听了批评,居然乖乖完成了提职仪式。



这一次,关羽没再提马超职位,因马超原来就是一方诸侯,说明关羽政治觉悟还是有的。至于没说赵云,是因为:历史上,刘备称汉中王后,分封四方将军只有四位,没有赵云。演义中说,益州平定,赵云封镇远将军,称汉中王时,关张赵马黄为五虎上将,这五虎将历史上不存在,五虎将是陈寿先生的杰作。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云跟随刘备,在建安五年(200)就是关羽刚从曹操那里回来的路上,要比黄忠、马超早很多,与关羽共事时间很长,相互比较了解,赵云的功劳,特别像长坂坡救阿斗、甘夫人,博望坡、赤壁之战、保刘备东吴结亲、截江夺阿斗、取桂阳等,这些关羽都是很清楚的,演义中,关羽还曾称赵云“四弟”,充满关爱。因此,即使刘备真的封赵云五虎将,关羽也不会多说啥。(623)


流誉后


读故事,需要品;读三国的故事,更需要品。不仔细品,是感觉不到其中味道的。

关公本事大,脾气自然也会大。但史料中并没有关羽不服马超、嫌弃黄忠太老的事,这些都是演义中的桥段。

罗老先生,为何这么安排,无中生有呢?这绝对不是随意为之,其中大有深意。

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就有很精彩的描写。

刘备占有汉中之后,就自立为汉中王。老曹当然很不高兴,就准备进攻荆州。刘备很是紧张,向诸葛孔明问计。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定地说:“我早就料到了,只要让云长先进攻樊城,使敌军胆寒,曹操自然就退兵了。”刘备也好糊弄,就信以为真,派遣司马费诗去荆州通知云长,出兵襄樊。

还不等费司马喘口气,关公就问,汉中王封了他个啥爵位。

费诗就说是五虎将之首,等到关公知道了五虎将是谁时,就不开心了。

关公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我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我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这段话,很有意思,值得仔细品味。看懂了这段话,也就差不多看懂了三国;看不懂这句话,看多少遍三国也无益。

在之前,关公听说张飞没打过马超,心中不服气,就想比划比划,被诸葛亮一顶高帽给摆平了。在听说马超也被封为五虎将时,心中也比较能够接受。为何单单对老黄忠如此不屑一顾呢?

要搞清楚这些,还得去查阅历史真实的史料。

豹眼一向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主动发起的,并不是曹操准备进攻荆州,得到诸葛亮的妙计,去吓唬曹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是问题的要害。

曹操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状况,才于219年五月从汉中主动撤军,而关羽进攻襄樊,是在当年七月份,前后也就二个月不到的时间。不管刘备是否自立为王,不可能是曹操随即发起进攻荆州的战役。

第一,罗贯中把襄樊之战的发动责任推给曹操,是想掩盖一个事实:关羽没有主动发起战役,关羽与刘备依然情同手足,不存在任何分歧。

第二,关羽失荆州也是不得已的事,曹操势力太强大,又太坏,勾结孙吴一起对付关公,关羽就招架不住了。

第三,把关羽的失败,轻描淡写地归结为关公刚愎自用的性格,“虎女焉得嫁犬子?”

之所以费尽心思如此安排,罗贯中就是想掩盖关羽与刘备彻底决裂的事实,以此来维护他一直倡导的桃园结义、刘备仁德之君、关羽忠义的形象。

这是罗贯中设计的一个圈套,为刘备在擦脂抹粉。

豹眼看来,关羽是忠义的典范,但他是忠于汉室的,绝不是忠于刘备;对刘备的情感那是义,是兄弟之情。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刘备与曹操一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汉贼。于是,与之彻底决裂,分道扬镳。兄弟情义再深,在大忠面前,都微不足道。

指望跟随大哥刘备匡扶汉室、诛杀汉贼,是没有指望了。继续下去,那就是助纣为虐,必须要自己单独行动啦。这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根本原因。

罗贯中老先生也清楚,对于刘备自称汉中王,关公是窝了一肚子的火,不好直接点明,也不好装聋作哑。于是,安排费诗出面,让关公发泄一下。

不能让关羽直接对刘备发泄,也就不好跟张飞发泄;马超本来还是讨伐曹贼的,人品不说,起码道义上不好挑他的毛病;子龙那就更不用说了,杠杠的汉室忠臣。没办法,罗先生只好安排关羽,拿老黄忠来撒气啦。

黄忠是老了点,本事也不很大,战绩也不辉煌。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是有些侥幸,既不是他的谋略,也不是一对一单挑。但作为勤勤恳恳的老模范,关羽不至于如此小气,看黄忠不顺眼。

史料并没有这些记载,罗贯中是想委屈一下黄忠,借此让关羽发泄一下不满罢了。

清楚了这一点,就很明白关羽为何对赵云青眼有加啦。

赵云两救幼主,汉水之战中,“子龙一身是胆也。”这让关羽肯定赵云,挑不出毛病。

最让关羽青睐的还是赵云匡扶汉室的志向,关羽被杀后,刘备以替关公报仇的名义攻伐孙吴。赵云多次力谏,明确指出汉贼是曹魏,孙吴是盟友,不可以置曹贼于不顾而先攻击孙吴。为此惹怒了刘备,但谦谦君子,毫不改变自己的主见。

可见,赵云的信仰与志向,与关羽是绝对一致的,这就是关公对赵云青睐的根本原因。

演义写得好,罗贯中也就把读者的视线成功地转移到了关羽的性格上,掩盖了历史真相。

不仔细品味,是品不出此中味道的。


豹眼看历史


因为赵云合乎关羽的胃口。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是,如果第一眼看这个人感觉不错,那么后面他所做的所有事情,你都会感觉挺好的。

而如果你第一眼看这个人就感觉非常不好,那么后面不管那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会给你一种不好的感觉。

想想我们脑海当中的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勇武而且非常讲义气。这就是关羽给我们的形象。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中描述:

关羽听说汉中王封的五虎将分别为关、张、赵、马、黄后,大怒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他看不起黄忠,但认为赵云与自己并封五虎将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

因为关于把赵云当做是自己的亲弟弟,所以对于赵云当然非常看好。

我们再来看看赵云的忠义。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部队蓝军这一战刘备兵败,被曹操一直追杀,于是乎刘备只能丢下妻子儿女继续逃跑,当时就有人告诉了刘备,说赵云已经向北去了,要去投奔曹操。

而刘备就立刻拿着手机指着那个人说:子龙是绝不会弃我而走的。话音刚落没多久,赵云就回来了,手里抱着的是就被的儿子阿斗,身旁是刘备的老婆,甘夫人。



而且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评价赵子龙说他一身都是胆,想来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合乎关羽的胃口吧。


赵云虎威将军,可不是白叫的。


不单只是关羽,任何人面对这样一个忠义双全的人都会非常佩服吧。赵云这么厉害,还能够这样中意,也难怪关羽这样的人物也对赵云非常青睐。


替鲸照顾海


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中,关羽都被描述为一个傲慢的人,陈寿评价:“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认为关羽因为自己的短处败亡是理所当然的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中描述:关羽听说汉中王封的五虎将分别为关、张、赵、马、黄后,大怒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他看不起黄忠,但认为赵云与自己并封五虎将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疏不间亲,这应该是青睐赵云的第一个原因。


由于陈寿在作《三国志·蜀书》部分时已经有了赵云传,但是写的内容比较少,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为赵云传补注时,补充记载了赵云本传所留下的空白,称其为《云别传》。《云别传》写了赵云以下几个特点,我认为这几个特点也应该是关羽青睐赵云的原因:

一是谨慎。建安六年,赵云跟随刘备到达荆州,在博望坡一战中,刘备用火计击败夏侯惇,赵云也在这场战役中生擒夏侯兰。夏侯兰和赵云从小同乡,赵云劝说刘备免除了夏侯兰的死罪,而且告诉刘备夏侯兰擅长法律,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但是赵云自己却总是和夏侯兰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没有太过亲密。

二是忠于职守,讲义气。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征。当阳一战刘备兵败,被曹操追赶到长坂,抛下妻子儿女向南逃去。当时,有人告诉刘备赵云已经往北走投奔曹操,而刘备拿着手戟指着那个人说,“子龙是绝对不会丢弃我走的。”话音刚落不久,赵云就回来了。而赵云的手里,抱着刘备丢弃的儿子阿斗,赵云的身旁,是刘备丢弃的老婆甘夫人。

三是识大局,有见识。建安十八年,刘备从葭萌关出发攻打刘璋,找诸葛亮援助。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从三峡逆流而上,一路往西,平定沿途的郡县。攻下江州以后,诸葛亮兵分三路,自己击破张裔攻下德阳。张飞攻下巴西。赵云平定江阳、键为,和诸葛亮一起合围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当时有人提议把成都和城外无主的土地全部赏赐给各个将领。赵云驳斥说,“当年霍去病因为匈奴没有消灭,坚持不娶妻子。今天的国贼,已经不止是匈奴那么简单了,我们不能因为平定成都,就沾沾自喜,寻求安定。等到天下全部平定的时候,每个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心种地,那才是最合适的。现在益州人民刚刚从战火中解脱出来,我们应该把土地房屋归还给当地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再从中征收赋税,也可以得到他们的欢心。”

四是一身是胆好本领。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领诸军进军汉中,汉中大决战爆发,刘备集团大获全胜。夏侯渊兵败被黄忠杀死。于是曹操亲自来到汉中,期间运米从北山而下,有数千万囊。黄忠认为应该夺取这些米,赵云派自己的一部分士兵跟随黄忠抢米。黄忠过了预定的期限没有回来,赵云率领数十人出去寻找黄忠。正好魏国的大军出动,赵云遇到先锋军,刚刚与其交战,后方的大军已经赶来,形势万分危急。于是赵云向前猛烈冲击魏军,然后边打边退,魏国的军队刚被冲散,很快又集结起来,赵云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圈,奋力作战冲回军营,发现将领张著被困,于是又率领军马去营救张著。魏军追到营寨,这个时候江阳长张翼准备关闭营门固守,赵云却大开营门,偃旗息鼓。魏军怀疑赵云埋伏有伏兵,就率军撤去,刹那间,营寨内擂鼓震天,万箭齐发,魏军大惊,自己的军队互相蹂躏践踏,掉到汉水里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第二天,刘备前来观看赵云作战的地点,感慨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于是一起作乐欢饮到天黑,军营内的将士们,都管赵云叫作“虎威将军。”

我觉得,不论是谁,面对一个这样的人不会不青眼有加吧,即使像关羽这么骄傲的人应该也不会例外。

另外,现在常说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并在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个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在民间更是以艺术的形式被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五人的人物顺序也出现各种版本的改变。清乾隆皇帝主持修订的《四库全书》也将五虎收录,也算是对五人的肯定吧。


野读记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羽刚而自矜”。也就是说,关羽这个人,对待身份地位卑微的士卒是非常和善的,但对上层的士大夫则非常的傲慢。而且他的性格刚烈,自傲自负,喜欢自命清高,喜欢孤芳自赏。

作为普通人来说,关羽的这种性格,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什么大碍;但是!作为一员将领,作为镇守边关的一方帅才,更需要的是谨慎处之,理性分析。关羽拥有如此性格,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致命的短板。最后兵败被斩,身首异处,也算是自食其果。

陈寿一语中的,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不光是对外人,甚至对自己人,关羽同样秉持了他“傲上而不忍下”的人生准则,自己人受他看轻的,也不在少数。诸葛亮初出茅庐那会,关羽也没少给诸葛亮脸色看。

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题中所说的马超、黄忠两人。同样也受到过关羽的冷眼……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与诸葛亮书,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亮谓之髯。羽醒书大悦,示之宾客。——参考,《三国志·关羽传》

关羽远在荆州,听说马超来降,马上就来询问诸葛亮。诸葛亮了解关羽的为人,争强好胜,只好在信中多加恭维关羽,说马超只能与张飞争先,比不上你美髯公。关羽拿到信,就开始骄傲了,非常高兴的,将书信传示宾客。足见其虚荣心之强……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参考,《三国志·黄忠传》

刘备身为汉中王,只是封了一个官职,封黄忠为后将军。这种事,还需要去跟关羽解释,可见关羽将“刚而自矜”诠释到了极点。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不肯受拜。——参考,《三国志·费诗传》

刘备特别安排了一位能言善变的秘书,去给关羽解释封官黄忠的原因。果然!当关羽听说黄中与自己同一级别之后,转而大怒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伍!”最后费诗百般归劝,好说歹说才给关羽说通。


但是!关羽虽然傲气,虽然自负,虽然喜欢看轻士大夫,但是!有一个人,关羽从来没有对他表现出不满,就是常山赵子龙。

关羽为什么独独青睐赵子龙呢?

第一:赵子龙投靠刘备,是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他与刘备有患难之交,亲如兄弟,曾经同床而卧,抵足而眠。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关羽不相上下,赵子龙不需要看关羽的脸色。

第二:刘关张赵从居无定所,到坐拥荆、益二州,赵子龙可谓是一个战壕出来的生死兄弟。

第三:赵云的官职,非常特别,他的毫无例外,全都是刘备的首创官职。比如牙门将军、留营司马、翊军将军。赵云的官职究竟有多大,恐怕只有刘备自己才清楚了。

第四:赵子龙两扶幼主,从平荆州,西下益州等功绩,关羽都非常清楚的。


爱尚文史


无论从《三国演义》的描写,还是《三国志》的记载来看,都没有表明关羽对于赵云的青睐。

如果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看,关羽和赵云之间的交集并不多,书中也没有任何描述关羽赵云二人私交的文字,二人的关系仅仅是同为刘备效力的武将而已。也就是说,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赵云,是以刘备为媒介才建立联系的,仔细想想这也正常,毕竟赵云并不是刘备最初创业集团的成员,关羽和他的关系自然不是很亲近;同时二人也不经常在一起作战,因此不存在什么过命的交情。



在小说中,关羽真正瞧得上眼的武将,只有他的三弟张飞。关羽作为一个傲慢且无比自信的名将,在初出茅庐之际居然敢不把名将华雄放在眼中,甚至对于吕布,关羽也没有过多的肯定,但对于张飞,关羽可谓是不吝溢美之词。在《三国演义》第【25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一章中,关羽斩杀颜良之后曹操称赞关羽“神人也”,一向自负的关羽居然回答道:

“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这句话固然有自谦的意思在里头,但更是包含了关羽对于他三弟张飞的认可。当然,关羽此言非虚,在当阳长坂,张飞凭借一己之力喝退曹军,震死夏侯杰,可见其勇猛无双。

若从《三国志》的角度来看,关羽更不会对赵云有所青睐。除了因为二人的交集不多之外,在正史上,二人的地位相差非常悬殊。刘备在自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此四人便是蜀汉政权地位最高的几位武将,而对于赵云,则仅仅封为翊军将军,这个封号实际上是一种杂号,并不掌握实际的军权,可以说,赵云的地位与关张马黄相比,是要差一个档次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关公自负的性格,是不可能对赵子龙有所青睐的。

如果说关羽为什么没有在言语上或者行动上表现出对赵云的不服,那很大可能性是因为赵云的地位太低,他不屑于去关注赵云。

全文完。


庭州行者


关羽性格是傲上而不辱下,也就是说关羽对当时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是比较看不起的,因此对待这些人是非常傲慢的,而对当时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阶层是非常同情的,也就没有那么盛气凌人。

对于关羽这种性格,当时在诸侯之中也是非常有名的,也就有人针对关羽这种性格来对他下套。比如,在关羽守下邳之时,城外的刘备被曹操击败逃走,面对曹操大军围城,关羽就是不投降。这时就是张辽出马,利用关羽的性格弱点,进行劝降。张辽当初劝说关羽大致意思就是,关羽作为当世英雄,可以瞧不起曹操,但是不能陷刘备家小与不顾,最终关羽投降了曹操。


关羽在有傲气的性格特点之外,也就是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声。对于马超、黄忠,关羽都出现了攀比的形态,这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

  • 对于马超

在马超投降刘备后,远在荆州的关羽听说之后,就非常不服气,写信给诸葛亮。就问道:马超这个人的能力怎么样,可以与谁相提并论?诸葛亮当然知道关羽有这个毛病,就回信劝说道:“孟起(马超)这个人文武兼备,算得上当世豪杰,如果要与历史上谁相比,那就是黥布、彭越这些人了;如果与当世之人相比,那就只能与翼德(张飞)两人不相上下了,与您美髯公相比还是差了一点的。”关羽看到信后,当然非常得意,用手抚摸着自己的髯,将书信送给在座的宾客进行传阅。


  • 对于黄忠

在刘备称汉中王后,黄忠因为之前斩杀曹军西线主帅夏侯渊,此时被封后将军,与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同列。诸葛亮就知道关羽有个不服人的毛病,就担心的对刘备说到:“黄忠的名望,本来就比不上关羽、马超这些人,现在让其同列。马超、张飞都在跟前,亲眼目睹了黄忠的表现,自然没有话说;关羽远在荆州,又不了解情况,恐怕会不高兴的。”于是刘备就专门指派费祎前往荆州进行命令宣布,果然关羽在听说黄忠与自己同列之后,非常不高兴的说到:“大丈夫岂能与老兵同列。”最终还是在费祎连捧带打的劝说下,关羽在转怒为喜。

  • 对于赵云,关羽确实从来没有表示过不满。甚至在影视剧《三国》中,关羽表态认为,赵云与自己和张飞长期相处,情同兄弟,与自己同列是尚能接受的。然而事实上,会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关羽生前,赵云始终没有达到与关羽同列的地位。赵云跟随刘备三十多年,前期很少参与战事,直到刘备入川,赵云跟随参与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在刘备在汉中称王的时候,赵云才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刘备称帝后,赵云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赵云真正达到与关羽等人同等高度是在刘禅、诸葛亮时期,刘禅继位后,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封为永昌亭侯。不过此时,关羽已经怪罪不上了。


安定郡小书生


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里,关羽的确是一个非常傲的人,基本上除了刘备谁也不服。当然关羽的确有这个傲的资本,本来自己就能打,并且还是蜀汉老大的盟兄弟,有能力有地位,看不起其他人也是无可厚非。

我们知道刘备起势以后封了前后左右四位将军,这四人就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但是关羽对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甚至不愿意接受这个封位。张飞是自己的把兄弟,关羽自然没话说,那么他闹情绪原因,肯定就在黄忠和马超身上呗。为了平息关羽的不满,诸葛亮等人可没少下功夫,才让关羽嘴上接受了这个封册。

要知道当初马超投降刘备,关羽第一反应是想入川和他比试比试分个高低。而关羽对黄忠成见就更大了,两个人当初在长沙交手时就互相不服,打起来更是难解难分。后来攻陷长沙后黄忠还誓死不降,得亏刘备一再拉拢,这才将黄忠收入麾下。但关羽看不下去啊,一个老头子城都被我攻下来了,还这么不识抬举,两人不和的种子早早就种下了。再加上黄忠后来在汉中战场上频频报捷,关羽就更是不服了,明明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却屡立战功,风头都让他出尽了。这也是关羽不甘寂寞大举北伐的原因之一,他想要把黄忠比下去。

就是这么一个傲气十足的关羽为啥对赵云的态度就没有这么恶劣呢?接下来我就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咱们先看看赵云和马超、黄忠的区别。摆在明面上的是赵云,这是一开始就跟着自家大哥打天下的,属于自家兄弟。而马超、黄忠这是半路投奔来的人,所以关羽心里可能不自觉的就有一种排外心理。

其次赵云追随刘备几十年,眼瞅着基业从无到有,平常和关羽共事的机会不在少数。再加上关羽最推崇“忠义”二字,而赵云兢兢业业、鞍前马后的保护刘备,也曾死战护得后主平安,其忠诚的品行十分对关羽的胃口。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赵云能打,而且不但能打,大局观也清晰,可以说有勇有谋。可能有人会说赵云就是一个保安,还能比关羽能打?你还真别说,在我看来赵云还真未必比关羽差,你若不信,且听我道来。

赵云在刘备身边,相当于曹操的典韦、许褚,孙策的太史慈,董卓的吕布。这些人或许武兵韬略有所不及,但是一对一单挑一定是最为拔尖的。更何况赵云也曾亲自带兵作战而且并无败绩,这更说明赵云是一个勇谋并存的将才。

下面咱们就看看赵云是如何的有勇有谋。

建安七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新野,曹操任命夏侯惇、于禁领军攻打刘备,双方于博望大战,赵云在乱军之中生擒敌将夏侯兰。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在当阳长坂一带追上刘备。刘备学习刘邦抛妻弃子,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率先逃跑,慌乱之中却见赵云背向而走,不久后赵云怀抱刘禅,护送着甘夫人平安而归。

建安十八年,刘备和刘璋大打出手,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接连攻取江阳、犍为等郡。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开始进攻汉中,黄忠去北山夺取曹操的军粮,黄忠去后迟迟未归,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去寻找黄忠。恰巧碰上曹操派出探路的先锋部队,双方刚刚交手,曹操后续大部队就上来了,赵云凭借数十骑且战且退,一次又一次冲击曹操的包围圈。没成想自己刚突围而出却见部下张著身陷包围没有脱身,结果赵云二话没说抽枪回马突击曹操的包围圈,成功救回张著。带着伤员一直撤回汉军营寨,适逢张飞守寨,张飞见到曹操军队声势浩大,想要闭门拒守。赵云却下令打开寨门,曹操到了跟前,见情况不对,不敢妄动,这时赵云下令击鼓放箭,鼓声震天吓得曹军连忙后退,自相践踏,纷纷坠入汉水淹死的人不在少数。张飞佩服不已,刘备大喜赞叹:

“子龙一身是胆也!”

军中士兵称赵云“虎威将军”。

章武元年,孙权取荆州,杀关羽,刘备大怒打算发兵攻取东吴,赵云苦苦劝谏:“国贼是曹操啊,灭了魏国,孙权自然俯首称臣,曹操去世,曹丕篡位,民愤大起,我们应该顺应民心攻取关中,占据黄河、渭水,讨伐曹贼必定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果率先攻打东吴,战争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了,耽误讨贼的时机。”尽管愤怒的刘备没有采纳建议,但是可以看出赵云识大体,大局观非常强。

章武二年,刘备兵败夷陵,逃回永安,赵云进军永安护驾,逼得陆逊退兵,吴军没有再追击上来。

赵云岁数比刘备还要大,刘备病逝以后,赵云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老将了随后辅助诸葛亮北伐,与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与曹爽大军相遇,敌众我寡固守据点,没有造成大损失,后来马谡失利,全军撤退,赵云亲自殿后,阻击曹爽追击,回到蜀国后唯有他的部队编制整齐,物资完备。

可能有人又说了,赵云就只能欺负欺负小将,一辈子没打过什么有名的大仗,怎么能关羽相比,如果你这么想那是不对的,很多很多都被演义懵了,要知道什么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等等关羽的典故其实是不存在的,赵云作为刘备的贴身保镖很少有关羽那样带兵作战的机会,我们前面可以看出赵云三番五次能从大军中死战突围,面对危难,临危不惧反而大摆空城计,足以可以看出赵云武力、谋略、胆量都不是寻常之辈。

关羽北伐威震华夏,也是借了天时地利,适逢十多日霜雨,汉水暴涨,水淹七军,进而逼降于禁,生擒庞德。这说明关羽的确足智多谋是一个领兵打仗的能人,但是关羽刚开始北伐时和庞德对阵,被庞德射伤额头,所以如果不是关羽借助这汉水之势未必能生擒于禁庞德二人。说道这里可能有人会拿文丑说事,历史上文丑根本就不是关羽斩杀的,文丑是在掠夺曹军物资的路上被曹军小兵围殴至死。

关羽文韬武略是少有的帅才,这么傲的人,看不起老将黄忠,看不起西凉马超,甚至连求亲的孙权,关羽也瞅也不瞅一眼,除了刘备、张飞,关羽唯独对赵云没有偏见,这也说明关羽十分肯定赵云的能力。


杨角风发作


关羽,字云长,并与刘备、张飞结成兄弟,感情好到连睡觉也要睡在一起。 刘备集团最原始成员之一,除了大哥刘备,谁都不服!关羽的著名战绩,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可谓战绩颇丰,因武艺超群,忠义过人,后世称为“武圣”!


关羽傲气过人,视天下英雄如草芥,关于马超和黄忠,马超出身公卿世家,关羽傲于士大夫,何况马超曾对张飞说“吾家累世公卿,岂识山野匹夫?”,黄忠也是后期加入刘备集团,特别是在汉中战役中斩杀夏侯渊,因此地位大增,和关羽平等,关羽为此还拒绝封印。

关于赵云,早期追随刘备,一起东征西讨,立下不少功劳。另外子龙忠肝义胆,战乱中失散还召回兵马出处寻找刘备等人,更是在长坂坡之战中血染战袍扶幼子,可见忠心。在关于看来,赵云追随大哥多年,而且武艺高强,为人谦卑,关于是比较认可赵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