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明朝只隔了98年,为什么却感觉两个朝代之间相距很远呢?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大脚去旅行


宋明之间不足90年,为何断代如隔世?宋朝和明朝只隔了98年,为什么却感觉两个朝代之间相距很远呢?这两个问题完全是一个意思。

上一篇问答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还花了足足五千余字,所以这里就重复了。简单地说一说,再把重点放在“主要体现在哪方面”这个问题上来。

简单地说,宋朝和明朝之所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产生巨大的差异,让人产生恍如隔世,相距很远的感觉,从历史的表象看是因为文明的时代阶段演进,从本质上看是因为文明中心的不断转移。

从历史的表现看,文明时代阶段的演进,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的发展,会带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从宋朝到明朝,虽然只隔了一个元朝,但却是两个时代阶段。

从文明的本质看,文明中心指的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一个国家统御全国各个地区的基本力量,是一个国家首都的所在地,是各个地区生产生活的唯一标准。 从宋朝到明朝,文明中心历经河南汴京、江南杭州、燕蓟北京、江南南京、燕蓟北京,文明中心不断转移,生产生活的标准不断变换。

简单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要看详细解说的朋友,可以看一看上一篇问答。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宋明两朝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要陈述宋明两朝的不同,肯定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五个方面去解说。当然,如果要对比这五个方面,需要大量的篇幅,这里就简单地说一说最大的不同。

宋明两朝最大的不同是:文明时代演进下政治格局的不同。南宋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而明朝则是大一统的政权。

明朝与南宋在政治继承上并没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在政治上并非继承南宋的政治遗产,他继承的是元朝的政治遗产,这也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承认元朝历史地位的原因所在。而元朝呢?他也没有继承南宋的任何政治遗产,他继承的是金朝的政治遗产。

为此,在政治军事制度上,明朝基本上是在元朝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在政治军事格局上,明朝面临的是金元两朝的局面。例如,在明朝前期,明朝主要的军事假想敌以及打击对象是蒙古草原的政治势力,这与金朝统治草原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在明朝后期,明朝主要的军事假想敌是东北的政治势力,也就是女真人的后裔满洲人,这与元朝统治东北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

从元朝开始,中华文明完成了向大陆扩张时代海外扩张时代的迈进。为此,明朝军事扩张的主要方向是海洋,这与元朝是一样的。元朝建立后,蒙古汗国对西域的四大汗国进行统治的政治模式被打破,转而形成了传统的宗藩关系。

统一后的元朝与蒙古汗国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不能将蒙古汗国在西方的扩张视为元朝的扩张,即便元朝的确派出了两支西征大军,灭掉了阿拉伯帝国以及东欧诸公国,但是主要的兵力以及后勤,都是直接由中亚的察哈台汗国提供的。

元朝的扩张主要还是海外扩张,攻打日本以及东南亚诸国。当然,都是军事胜利,扩张失败。而明朝也是如此,郑和下西洋组建庞大的远征水师,不是为了军事扩张,而是为了宣扬国威,这是说不过去的,也与国家的需要相矛盾。

读过明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明朝在下西洋之前,派出了很多的细作,为军事征服作了很多的准备。只是随着朱棣迁都北京,海外扩张就逐渐没有了声音,郑和下西洋也变了质。明朝甚至放弃了对安南王国的统治。无论是元朝,还是明朝,海外扩张都是失败的,反而加强了海禁。所以,在西欧文明开启大航海,进行海外扩张,发现并开发了美洲澳洲,催生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而元明清三朝,中华文明则逐渐走向了没落。这里面的原因,这里就不说了。

元明两朝都有海外扩张的需要,而南宋,虽然海运贸易发达,但是南宋从来都是等待海外贸易商队前来,至少在官方上没有出击海外的行动。即便近在咫尺的流求,都没有任何要收入版图,移民开发的企图。

很多人或许认为宋明两朝最大的不同是人文精神的不同,这是不对的。当然,在人文精神上,宋明两朝的确有很大的不同,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如果说在政治格局上,明朝继承的是元朝的遗产,那么在人文精神上,继承的却是南宋的遗产。因为很多学者说到宋明两朝时,都会说到宋明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其中原因在于,朱元璋是南方人,明朝统一天下的文明中心最初是在江南地区的南京。所以人文思想上,基本上具有南方人的特点。朱棣迁都燕蓟地区的北京后,推行的官话依然是南京官话,奉行的治国哲学依然是程朱理学。

所以说,宋明两朝在人文精神上本质上是相同的。当然,在表现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明朝在服饰装扮上就有很多蒙元政权的特点,在对待官员的态度上也有很多蒙元政权的特点,比如说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权,没有了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氛围,反而设立厂卫,残忍地对待士大夫官员,大兴文字狱。在对外的态度上,也没有唐宋那般开放的心态,反而是与元朝一般推行海禁,禁止百姓出海,对待商业以及海贸发展的态度上非常恶劣。

事实上,明朝变得越来越保守,不复唐宋开放的大国姿态,并非是人文精神造成的,而是时代演进下,政治需要带来的改变。具体的这里就不再说了。


文明有历史


因为元朝的改变。

元朝虽然仅仅存在了98年,但是它对于汉族文化的摧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我们现在把元朝归为我们古代史中的一环,但是实际上,汉族文化差点被灭绝。

近代史上日本侵占东北,实行去汉化和奴化中国人,仅仅14年,还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差点摧毁了东北的很多传统文化。元朝98年的高压统治,经历4代人的洗脑,很多文化都被修改了,很多传统也都丢失了。

元朝统一中国之后,实行的是奴隶制,是宋朝封建制的退化,元朝大力实行农牧制度,长江以北大片的土地都被改造成牧场,农耕文明几乎被摧毁,即使是反抗不断的南方,也深受其害,大量宋朝时期兴修的水利运河等等,都被元朝否定。

大宋奉行程朱理学,儒家独尊,地位最高的是士族,读书人的地位远高于武夫。而元朝倒置,读书人收到迫害,极力用兵。导致朝廷和民众的暴力心理都极大的扩张,等到南方爆发大规模反元活动的时候,真的是华夏文明危在旦夕了。

等到朱元璋建立大明,还是有很多习惯延续了下来,读书人的地位不再,一直到大明后期,才有所改变。

所以我们今天看宋和明两朝,确实不像只隔了百年的一脉相承的文化。

就像从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再到倚天屠龙记的感觉一样。

张君宝生于大宋,长于大元,成名于大明。一生历经三朝。之前就见过人争论张三丰到底是哪个朝代的,差点打起来。


装就不用修


宋明两朝,天差地别。甚至可以说是:换了人间。

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态势转变;
2.社会心态转变;
3.集权政策的畸形

一、宋明两朝,战略态势从东西对决,转为南北对决。

“战略态势变化,导致宋朝迷茫。”

以宋朝为例,虽然两宋地盘不大,但都是农耕文明的精华地区,加之没有西域那样的广阔边疆需要经营,中央财政的负担较小,可以说非常的富足。但物质财富空前发达的宋王朝,在精神上却陷入了迷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战略态势的变化:

宋兴前,中国的旧格局,沿着西安——洛阳这个轴线运转。

宋灭后,中国的新格局,变成北京——南京这个轴线运转。

北方强大的马背民族,迫使宋朝全面防守。因为宋朝思维还停留在东西轴线上,所以在立国之初,没能更坚决的拿下幽州。但是宋朝又急于总结唐朝灭亡的经验,阉割了国家的尚武精神。如果宋朝能够拿下幽州,再重文轻武,或许华夏文明的格局又不一样。

华夏文明诞生以来,第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被宋朝的精英分子迎头撞上,他们被彻底的撞晕了。

终宋一朝,只有两个字迷茫。

“战略态势变化,导致明朝内敛。”

明朝建立时,南北对立局面彻底形成。明朝为了对北用兵,南方的财政就变得空前重要。于是南方获得很大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口增加,国家的负担变重,又暴露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得明朝国力恢复的同时,国家的脆弱性也直线上升。

财政的“鸡蛋”,都在农业一个篮子里,国力越强,国家反而越脆弱。明朝就在小农经济的短板中,逐渐陷入绝境。

二、战略态势的不同,导致宋明社会心态不同。

宋朝心态:富裕守家奴。

宋之后,因为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再加上商业贸易前所未有地发达,使得华夏文明日益精确、富足。宋朝时期,战略态势虽有转移,但不够明朗。对于宋朝精英来说,最好的战略就是:采取守势,静观其变。

在西、北皆有战事的情况下,宋朝安心经营东南,整个社会心态也从唐朝的外向,转为守势。至此宋朝只有守国之法,再无拓土之能。但也不能就此说宋朝弱,毕竟在军事短板的情况下,宋能够熬死辽、金,本就说明了宋朝的强悍实力。

明朝心态:拼命穷三郎。

有人说“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又有人说“明朝无明君,无名臣,无名將”

;其实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明朝:拼命三郎+穷。

朱元璋作为农民、和尚,一步一个脚印统一了国家。说好听点叫脚踏实地,其实就是穷到只能拼命。而在无数次的拼命中,朱元璋顺利统一了国家,而老朱家也学习祖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终崇祯拼命失败,身死国消。

而明朝除了只会拼命外,还有穷。明朝之穷,穷在心态,穷在国本。

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时代,强调农业是无奈之法。但是有了宋朝国际贸易先例,明朝依旧选择农业。归根到底是老朱家完全的底层出生,对贸易天生不信任。汉高祖虽然也是平民出身,但是外戚属于富豪阶层,所以对商业并无太多排斥。

即使明朝中后期的商业发展,也是政府引导下的买办集团。目的不在于提升社会流通,而在于官僚们敛聚财富。当大航海时代的银元从菲律宾进入中国时,这种畸形的体制尚能持续,可一旦银元出了问题,被养贪的官员,就转而剥削农民。

以小农经济为立国根本的明朝太过脆弱,哪里经得起官僚阶层的剥削呢?

三、战略态势变化,导致社会心态改变,最终导致宋明集权政策畸形

宋朝:让宰相站着。

明朝:宰相是谁?

后记:

跌跌撞撞迷迷糊糊间,华夏走到了现在。


(图片源于网络。)


紫禁的sphere


  

  确实,宋朝的开放与明朝的封闭,宋朝的繁华与明朝的凋敝对比十分鲜明。不过,造成这一切的并非元朝,而是朱元璋。

  作为推翻异族统治的汉族皇帝,朱元璋在如今的网络上颇有市场。不过,在我们承认朱元璋功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他执政期间指定政策,对中国政治的重大影响。

  这个影响有好有坏,有进步有退步,总之来说,倒退居多!

  朱元璋制定的哪些政策,堪称历史的倒退?

  其一、罢黜丞相,加强集权,使得皇权独大,宋朝创立的“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良好氛围一斩而断。

  朱元璋继位之后滥杀功臣,以至于“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以恐怖手段统御天下,堪称空前绝后。

  废除宰相之后有诸多不便,于是在明成祖时期又开始设立内阁,辅佐政务。内阁只是皇帝秘书,因此,太监掌权成为必然。宦官专政成为明朝政治腐败的一大毒瘤。

  其二、一改唐宋开放之封,使得中国再度成为保守封闭的社会。

  宋朝时期,百姓户籍管理颇为开放,因此外出经商、游学者比比皆是。宋朝还有不少鼓励经商的优惠政策,对于外来户也有减免税收的种种扶持。

  因此宋朝经济发达,遥遥领先于世界,即便是在南宋偏居一隅,一年收入也在一亿两白银以上。可是明朝,年收入常在七百万两左右,比之宋朝差距实在太大。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元璋是流寇出身,登基之后对于流寇防范甚严。他将天下百姓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代代不能变更。真正是老鼠的儿子该打洞,工匠的儿子只能做工匠。

  所有百姓禁制离开户籍所在地,一旦发现官服立刻抓捕。由此一来,开放的唐宋元,没过几年就恢复成了小农经济时代。国家收入基本全靠种田,总收入还能高得了吗?

  其三、思想的禁锢。

  比起户籍的禁锢来说,更要命的是朱元璋加强了思想的禁锢。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下令科举考试只准考察《四书五经》。

  唐朝科举诗词歌赋无不考察,宋朝考察策论,也还有独立的书画算学等等科目。到了明朝,大家只准死读书,读死书,就连写的文字都不准自由发挥,必须字字都有出处,还美其名曰,待圣人立言。

  中国为何会在明清没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受禁锢,思想太保守。朱元璋就是始作俑者。南宋朱熹的理学在宋朝只是作为学术研究,在明朝却成为官方道统,对百姓,对儒生,对妇女的种种束缚越越来多,中国社会几乎没有了活力。

  如果说,朱元璋继位后能够延续唐宋元时代的开放政策,继续发展海外贸易,与外国交流,中国就不会错过15世纪、16世纪的全球化运动。那样的话,或许中国就不会有最近百年的落魄。


叶之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清朝之间只隔了37年,为什么感觉这两个时期就跟两个世界一般?

哈哈,上面的话当然是开玩笑的咯。



看问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元之前的宋,是中国古典时代的最高峰,政治上名臣倍出,文化上丰富多彩,经济上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科技上也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峰,当然,军事上,哎,一言难尽。

而宋取得的这些成就,被元粗暴的打断了。大元是建立在宋的尸骸上的。这不等同与简单的改朝换代,一朝别另外一个朝代所取代那么简单,是真的踩着一个国家的尸体建立的。

宋亡以后,多少能工巧匠,文人异士远走海外,他们带走了很多三百年以来积攒下来地位宝贵知识,而没有走的,大多是走不了的,或者屈服在蒙元之下,希望能获得机会的人。



元是不太重视中原文化的,对于这些看起来不能吃不能用的东西,他们宁愿多开几个牧场,多放点羊,养些马。

89年看起来不长,但其实也不短,毕竟几乎已经过去三代人了,断了三代的文化,如何又能完好无损的传承下去呢?

很多宝贵的东西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消失匿迹,毕竟那个时代没有互联网,不能把知识分享到网上传承下来。

而且最重要的是,宋人那种勇于创新,文化自信的精神没有了,汉人是第三等人,而南人却是最低等的人,他们没有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什么出头之日,如此局面下,又有几个人能够激情四射地搞诗词文化,搞发明创造的?大家已经麻木地活着,也只是活着而已。



消亡一个国家的文化属性,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代人的事情,几代之后,国人已经记不清祖先是什么样子的了,你看清代明,不过一百年,汉人们谁又还记得自己原来是不留辫子的,而且在他们的意识中,人生来就应该留辫子的……

应该庆幸,蒙古人没有什么文化的概念,同时也对我们的文化没有什么兴趣,如果他们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来个推广蒙语蒙文,或许89年以后的大明,要矫正官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江畔初见月


说起来,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事实上整体来看并没有太大变化,社会依然是王朝社会,政治依然是皇权政治,经济依然是农耕经济,文化依然是礼治文化。就算是农耕经济,清末的时候,也依然是两千年前刀耕火种的那种方式,农业技术水平没有太大的提升。

不过,当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却又有一个感觉:宋朝和明朝中间只隔了几十年,但是宋朝和明朝却又感觉是相隔很远的朝代,似乎两个朝代完全不一样。

从总体来感觉,我们会觉得整个封建社会前后都没什么大的变化,单独看宋朝和明朝,却反而觉得两个朝代隔得太远,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剧照)

我们先来说说,宋朝和明朝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一、君臣关系不同。

宋朝的宰相分成政府和军队两套系统。政府有左相右相,还有参知政事等副宰相。军队有枢密使还有枢密副使。这样一合起来,宰相就非常多。虽然在南宋时期,出现了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独掌朝政的宰相。但大多数时候,整个朝廷事务还都是处在集体决策的状态下。

相对来说,宋朝的皇帝在朝政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是特别大。而且宋朝的皇帝可以贬谪大臣,但几乎没有残杀过大臣。

明朝的君臣关系和宋朝完全不一样。朱元璋废除宰相后,明朝就没有宰相了。虽然后来由于皇帝贪玩,不想处理那么多朝廷事务,又设置了内阁。但是内阁大学士和宰相是完全不一样的。内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的传声筒,把皇帝的命令传递出去就行了。他们有意见,也只能给皇帝说,不能直接发号施令。

我们看见明朝的内阁以及大臣似乎搞得非常热闹,比如嘉庆皇帝时期的“大礼议”风波,万历皇帝时期的“立储风波”,大臣们和皇帝针锋相对。但是实际上,大臣们对皇帝不会有任何影响,皇帝只需要一句话,那些吵吵闹闹的大臣,可能很快就满门抄斩了。

在明朝,大臣虽然还不像清朝那样,是皇帝的奴仆。但是,确实离清朝那种情况,已经隔得很近了。

(澶渊之盟)

二、南北关系不同。

宋朝的时候,整个北方在军事上都是非常强大的,先后出现了辽、夏、金、蒙四个非常强悍的国家。而且,宋朝在和这四个国家的战争中,都没有优势可言。不过,虽然没有优势可言,在大部分时间,却还能保持一种和平共处的状态。

辽国在和宋朝签订“澶渊之盟”后,整个北宋时期,就几乎很少和宋朝打仗。金国在和南宋签订了和议以后,后来虽然还摩擦了多次,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和平共处。

明朝不一样。明朝的南北关系已经倒过来了,明朝在军事上非常强大,北方的蒙古一直处在比较虚弱的状态。明朝数年,朱元璋进行了八次北伐,朱棣又进行了五次北伐,都是一种要把蒙古人斩尽杀绝的状态。

虽说建州女真崛起,但如果明朝不是处于朝代末期,如果不是还要分出精力对付农民起义军,建州女真想做大并代替明朝,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农民起义)

三、朝野关系不同。

宋朝三百年历史上,出现的农民起义的次数,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多的。但是,宋朝却并没有出现任何一次让人记得住的波及全国的农民起义。而且在北宋末年,当金国入侵的时候,大多数农民起义都把矛头转向了金国。南宋末年,也没有任何一支农民起义军趁火打劫,和蒙古人一起消灭宋朝。

明朝不一样。明朝在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什么农民起义。但是在明朝末年爆发的农民起义,却是惊天动地的。而且这些农民起义军,并没有因为明朝正遭受异族入侵,就掉转枪口对准入侵者,而是继续趁火打劫,直到最终抢在异族之前,推翻明王朝。

宋明的不同,说明两个朝代朝野对抗情况的不同。宋朝对抗较少,而明朝对抗则异常激烈。明朝出现了一本叫《水浒传》的书,讲的是宋朝农民起义爆发后,最后接受朝廷招安,并且掉转枪口攻打辽国。这本书在那时候出现,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以上三个关系的不同,仔细一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都是人与人的关系不同。宋朝人与人关系显然要更和谐一些,更容易谅解一些。而明朝的人与人关系,则更加对立,有更多的倾轧。

造成这种结果,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却不能不说,这与中间元朝时期,把人分成四等,因而破坏了正常的人伦密切相关。


张生全精彩历史


98年真的很久啊,想想98年前,中国还是民国初期,整个国家还很动乱,和今天一比不也是差距很大吗。

还有,考虑到古代人结婚生子比较早,一般15-17差不多连孩子都有了,那么98年的时间至少也可以出来五代人了,五代人的话,想改变一个风俗或者习惯也是绰绰有余了。



宋朝和明朝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上。首先宋朝是一个极具人文风情的王朝,因为从仁宗开始,赵氏皇帝越来越软弱,相应的就把国家权力更多的分散给了文官集团,而宋代学风昌盛,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二个百家争鸣时代,儒学派别林立,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程朱理学,像大文豪欧阳修、范仲淹,包括王安石都有自己的学说派别。必须要知道的是,宋代包括宋代以前是不存在腐儒的,因为儒生们虽然敬重孔子,却没有对他奉若神明,相反,在宋代,批孔思想非常盛行,打击对《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有着各式各样的解释。所以在这样开放的学风下,宋代的政治得以多元化。



但是元朝取代宋朝之后,蒙元的统治者并不能理解儒学是一种哲学派别这种思想,只是单纯的把它归为一种宗教,而孔子就是这个宗教的神明,方便管控的理学成了儒学的唯一学派。这种举措很成功的将儒学宗教化,虽然没有中国人认为儒家是一种宗教,但是无脑式的拜孔确实是从元朝开始的。而在明代,这一改变被袭承了下去,所以一直到王阳明出现以前,整个大明王朝的学术氛围是非常低迷的。


再者明初因为战火刚刚结束,再加上明太祖的高压政策,整个社会表现出来的景象远没有宋代那样繁荣,也是一直到隆庆时期,明朝的民间商业迅速发展,再加上市井文化的膨胀式发展,明代的城市才开始重现宋代的繁荣。

同样的,明初的政治氛围非常紧张,文官们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朱元璋成功的把权力牢牢地集中在自己手里。大明王朝初期的政府,是一个继承了大元的皇权至上并再上一层楼的高度独裁政府,除了归咎到朱元璋个人的原因以外,还和明初的政策制定者对于宋元制度之间差距的不清楚有关。如果仔细看看明初的政治,它是以唐制为框架,夹杂了很多宋代和元代的东西在里面,因此和宋代的政治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火器工坊


宋代和明代实际上只隔了一个98年,只隔了一个元朝,为什么给人感觉确实十分遥远,其实这和许多方面都有关系。

不过主要和战争有关系,再加上中间隔着一个被蒙古人通知的朝代,导致很多人感觉这段过程十分的漫长,要知道元朝实行的四等人制度,汉人是被分配在第三等的存在,这也让当时的大部分黎民百姓对于未来对于人生看不到什么希望,只能苟且的寻求或者,从陆秀夫跳海自杀再到朱元璋登基称帝,这中间不到100年时间,却因为元朝的高压统治,底层百姓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导致了文化的断层、制度的断层,这也让明朝的制度虽然基本上延续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框架却又有所突破有所改变。

文化上,宋朝异常繁荣,士人阶级地位十分高,文化形式繁荣,但是到了明朝开始凋谢,士人更多的参与到政治上。

经济上,宋朝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非常发达,当时创造的财富水平十分之高,明朝则是推回到了小农自给自足的阶段,中国的经济迅速滑坡,渐渐被世界所超越。

战争起到加速催化的作用。元朝灭亡大宋,朱元璋从南向北收复华夏大地,驱赶蒙古人,建立大明朝让时间的维度被拉长,让人感觉宋朝和明朝实际上非常遥远。

而且明朝的服饰、民俗、思想等也与宋朝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变,也进一步造成了人们的误解。


不务斋


从时间上看南宋亡于1276年,明朝建立于1368年,前前后间隔仅92年,但是给人的感觉两者差距很远,完全像是两个时代,一下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差别从何而来。

一、政治体制结构方面,皇权愈发集中,官场环境由松到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终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宋代自建立以后便吸取了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武将作乱的教训,在中央实行强干弱枝,强化皇权,打击相权。在中书省的基础上设立“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分割中书省行政权;另设枢密院分钟分掌军权;增设“盐铁,户部,度支”掌管财政权。二府三司制体现了最大程度分割宰相权力,避免一人独断专行的特点,同时也造成了机构重叠,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病。


明朝相比于宋朝层层分割的政治体制可谓更进一步,简单高效。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相当于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个人一肩扛,皇权得到空前加强,决策大权牢牢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上。虽然有利于决策效率的提高,但导致政治体制更加趋向一人独断专行,更加僵化和狭隘。

随着皇帝和大臣地位的此消彼长,官场风气也为之一变。宋代崇尚文治之风,政治环境宽松,皇帝们大都虚心接受臣子们的建言献策,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范仲淹,王安石这样的改革家可以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自己的抱负。大明的政治氛围可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臣子不敢对皇帝说三道四,更不敢妄议朝政,为了加强对大臣的监控,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监督大臣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是私生活;大兴文字狱,底层出身的皇帝素来看不起文人,文人政客往往因不经意的一句话而惨遭杀身之祸。皇帝和大臣,成了猫和老鼠的关系,政治环境十分压抑。




二、经济层面上,由繁荣活泼到封闭保守。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王朝不得不时刻面对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压力,海上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支撑。宋朝十分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工商税比例超过农业税的国家,GDP比占当时世界50%以上。纸币的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市井生活的发达,使宋朝一度接近了近代社会的门槛,但可惜的是随着蒙古铁蹄的蹂躏,这一可能性便戛然而止。


大明王朝的统治者虽然也十分重视农耕,鼓励垦荒,轻徭薄赋,使小农经济取得了发展,但漠视新经济因素的出现,在商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趋势下,重弹重农抑商的老调,失去了经济转型发展的良机;明朝初年,为防范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作乱,朱元璋实行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海禁制度,即片枚不得下海,这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西方开始开拓大航海时代,发展海洋贸易的时候,中国却由开放进取的姿态转向了内向保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三、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风格迥异。宋代是古代文学极其灿烂辉煌的时期,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再到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文采飞扬。感受他们胸怀天下,济世安民的豪情壮志,拳拳报国情跃然纸上。书法艺术中苏黄米蔡成为一代大家,在社会生活上蹴鞠成为国人的新娱乐方式,勾栏瓦肆,文人墨客流连其中,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市井生活繁荣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相较于宋朝,明朝的社会精神风貌还是乏善可陈,虽也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但总的社会风气是压抑的,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士人们埋头于四书五经之中,只求功名富贵,而少有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人。

四、对外战争和国际影响力大相径庭。宋代一向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由于一直秉持防范武将专权的思想,边疆地区的军事长官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没有临机专断的能力,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处于被动。幽云十六州战略要地成为异国土地,成为宋朝统治者难以释怀的情节。纵观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在面对辽,金国的外患时,大都处于被动守势,每年以大量的银绢来换取和平,靖康年间甚至惨遭异族亡国,皇帝被俘,可谓屈辱之至。


大明建立初期的赫赫武功让汉民族倍感振奋。从一路直捣大都,将元朝势力驱逐回草原,到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使蒙古各部胆战心惊,再到对东北地区女真族恩威并用,设立奴儿干都司,明朝势力范围远达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郑和下西洋的雄风,使大明国威远播四海,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在面对北方蒙古势力的阴云不散,明朝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纳币,与外族硬碰硬,不妥协,有铁血大明之称。


月下小酌


宋明两朝,区别非常大。

政治方面

宋朝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和大臣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出现的问题。皇帝对大臣也非常宽容,不会随便杀大臣,也不会羞辱大臣。而明朝的皇帝把大臣视为仇人,要么屠杀、要么廷杖,要么下狱。总之皇帝对付大臣的手段非常非常多,而大臣只能以死抗争。

特别明朝的中后期,君臣关系极度恶化,每天上朝,大臣就和皇帝都是各种撕逼。皇帝要么廷杖伺候大臣,要么将大臣下狱。

宋朝有宰相,统辖百官,而且权力也相当大,可以有效约束皇权。从诏书的起草到颁布,就可以看出一般。

宋朝的诏书,一般由宰相管辖下的的中书舍人起草,交皇帝批准。如果皇帝自己发布诏令,则需要宰相副署,才可以正式发布到朝廷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如果宰相认为诏令有问题,拒不副署,皇帝要么改诏书,要么把改诏书作废。

既然宰相权力这么大,就有台谏约束宰相。宋朝的台谏,是历朝历代最高效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官员滥用权力。而其中对宰相的监督,也是重要一环。

宋朝是皇权和皇帝和宰相各自自己的权力边界,皇帝不能侵蚀宰相的权力,宰相也不能随便滥用权力。

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朱元璋废掉宰相,自己统辖六部,相当于董事长兼任CEO,大权独揽。后期朱元璋实在忙不过来,就设立了内阁和首席大学士(通常称为首辅),品级非常低。到了后期有所提升,但仍然无法管辖六部。

内阁相是皇帝的秘书班子,首辅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所以首辅完全不能宰相相提并论。内阁有票拟权,就是建议权;皇帝拥有批红权,也就是决定权。到了后期,皇帝让太监代管批红权,使得内阁首辅和六部官员,都得看太监的脸色行事。

内阁和内阁首辅没有单独行事的权力,如果要办事,只能依仗皇帝或者太监。例如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为了推行改革,必须和拥有批红权的太监冯保合作,才可能把改革推行下去。如果没有冯保支持,张居正完全没法搞改革。

明朝的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所谓的首辅跟无法像真正的宰相那样,制约皇权。例如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当了17年皇帝,换了50个首辅,还杀了其中3个。

民生方面

宋朝一改以前的重农抑商策略,大力发展商业,宋朝的商业是历朝历代最繁荣的。除了商业,宋朝在农业、手工业方面,也发展良好。宋朝的经济是历朝历代最发达的,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

而且宋朝不限制百姓的流动,允许百姓自由迁徙。

反观明朝,经济问题一直困扰着历代君主,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往后的每个皇帝,几乎都被财政危机所困,却一直无法有效解决。特别是中后期,好几次连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只好拿香料充数。

而明朝的户籍制度也很恐怖,和印度的种姓比较类似。明朝把百姓按职业分不同的类别,如军人、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等。职业世袭,不能改变,负责严惩。例如你祖上是农民,你家世世代代都将从事农业,不得从事其他职业。

明朝对严控百姓流动,百姓出门10里,要知会街坊邻居,告诉他们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大概什么时候回。出门50里,要向当地官府申请一张通行证,才可以出门。如果没有通行证擅自出远门,被官方抓到了会严办。

文化方面

宋朝文化极为昌盛,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6位。可见宋朝的文化实力。

诸如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晏几道、晏殊、苏舜钦、王安石、柳永、司马光、辛弃疾、陆游、李清照、黄庭坚、杨万里、秦观........简直不要太多。

宋朝文化最具代表的东西,就是宋词了。宋词和唐诗比肩。宋词中诞生了大量经典的词作,一直流传后世。

明朝当然也有文人,比如解缙、江南四大才子、沈周、归有光等。虽然有点名气,但是完全不能宋朝相比。他们也有作品,但是作品名气也无法和宋朝相比。

罗贯中和施耐庵倒是写出了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不过这两人都是元末明初人。姑且算是明朝的吧。

总结

从宋朝到明朝,虽然只经历了90年,但是宋明差别很大,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有非常大的不同。传统史学界对明朝的评价也不高,甚至有史学家用“死气沉沉”形容明朝。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宋朝也有自己的问题,不能过分吹捧。靖康之变就不说了。打仗方面,宋朝真的是个弱鸡。西夏、辽、金都能把宋朝按在地上摩擦。

其实,明朝如果稍微争点气,君臣同心,皇帝勤政爱民,官员积极为皇帝分忧解难,再多为底层百姓考虑考虑。明朝取得的成就,可能不会输给宋朝。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