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乎大部分摩托车骑手都带护膝?

---刘通晓---


护膝,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保护膝盖的一种护具,主要是在骑行的过程中佩戴,一般来说只要是路程超过100公里的骑行最好就佩戴上护膝,以此来达到保护的作用。而如果是一些上千公里的长途还需要穿戴骑行服。

↓↓↓我自己骑车外出的时候都会佩戴护膝和骑行服

护膝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①摔车的时候可以保护膝盖

②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护膝盖不被风吹

防止摔车很好理解,因为当骑士在汽车的时候,如果没有摔车的话护膝就没什么事,但是如果一旦摔下去,首先膝盖和手肘会和地面发生接触,如果不佩戴护具的话,身上穿的衣服根本就顶不住,摔下去的一瞬间就会被磨破,剩下的就是肉身和地面直接摩擦,不管是轻重,都有的受的。

↓↓↓血的教训没有佩戴护具

曾经有一次没有戴护具在八九十的时速铲出去,整个手肘还有膝盖的皮都被磨破了,现在的疤痕还在警示着我要戴好护具。从那以后我只要是出城区的骑行我都会穿骑行服,至少也是护膝和护腕穿戴整齐,不能怕麻烦,一般在在佩戴的时候都是祈祷不要用上,即便是偶尔用上一次,也是可以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由重伤变成轻伤,轻伤变成不受伤。

而护膝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防止风吹,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我们在骑摩托车的时候膝盖的位置都会被风吹到,偶尔吹一下还没什么事,如果是冬季连续骑行一整天的话,就会明显感觉到腿部和膝盖会有一些因为受凉而隐隐作痛的感觉。

↓↓↓护膝还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如果佩戴护膝的话,护膝除了外面那层硬壳以外,里面还有一些可以贴合膝盖的布料,这些材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吹对膝盖的伤害,不至于容易造成风寒,也可以降低骑行的疲劳程度。所以说,护膝的作用不仅仅是在摔车的时候才可以保护到膝盖,平日里骑行也可以保护到膝盖。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骑士,在骑行的时候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佩戴护具就是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这些风险对人的伤害,护膝就是其中一个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护具,因为摔车下去的时候首先摔到的就会是膝盖,而护膝就是可以在一定的层面上降低这方面的伤害。因此尽可能的还是佩戴起来比较合适。

请关注:明说汽车那些事,和你分享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明说汽车那些事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摩托车骑手都带护膝?其实这个问题不必多说大家也都懂得,当然是为了行车安全,和预防身体疾病的发生;这也是护具的重要性,毕竟驾驶摩托车不确定因素太多,与汽车不同,说白了就是“肉包铁”,那么在肉体上加上一层护具,在事故发生时,很有可能就会化解或者缓解骑手受伤。



我想只有出过事故的摩友,才知道护具的重要性,去年5月份我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撞车事故,摩托车撞击突然转弯的货车,摩托车报废,撞击力度过大,我被甩出去数米,我清晰的记得,巨大的撞击声引来了很多人,看我躺在地上,很多人都在担心…

幸运的是,全身穿戴护具的部位,无一处受伤,连轻微皮外伤都没有,看下图护膝红色部分,就是在甩出去时和地面撞击磨损掉的颜色。


如果当时没穿戴护膝的话,这个地方轻则皮外伤,重则骨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必须带护膝的原因;除了膝盖之外,上身穿了骑行服,骑行服内的护肘、护背、护胸,也没有受伤,头盔稍微有点破损,唯独那天没有穿骑行靴,所以脚踝处有皮外伤。
此外,穿戴护膝,除了预防事故给驾驶员带来的伤害,还能预防风湿关节疾病的发生,我们都知道,有些骑摩托车的人,老了会有关节炎,那就是不穿戴护具导致的,而且有一个很大的误区,不少骑手会认为夏天温度高不戴护膝没事,其实这也是非常错误的;不过,您说的路上所有摩托车骑手基本上都戴护膝?现实中其实戴的却很少,这也是不重视的结果。对于护具来说,一直本着戴就比不戴强,多就比少强的原则。


Ease清风


既然你想骑摩托车那么就必须武装好自己,头盔,带护甲的骑行服,骑行鞋,带护甲的骑行手套,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骑行随时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事情,所以骑士们都会很好的武装自己,一旦发生事情能有效的降低对身体各部伤害,所以不管你是骑大排量车还是小排量车个人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逍遥客5791


开学第一天送完小孩回家路上摔的,才开40,有个大姐赶马路对面公交车,突然窜出来……斑马线才十几米远就是不走,唉……



神样悟道


保命,没人和生命开玩笑,有次骑小路石子多,路窄直角弯直接掉旁边小沟里了,当时带着头盔和骑行服,头撞一堵墙上了,人也重重的摔课一下。膝盖和大腿还有肩膀剧痛。头盔保了我命,不然必死无疑,后来检查也只是膝关节韧带有损伤问题不大,真是劫后余生,所以护具的重要性以及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的重要性。毕竟不年轻了。不能像鬼火少年那样疯狂,珍惜生命爱好骑行。


成都摩友大志


就是为了防止得老寒腿,冬天天气冷如果在骑摩托车的话,车跑起来寒风刺骨。


小康村的小康


你这就跟问“为什么开车要系安全带”一样


雾中烟雨321


保护是必要的有护膝总比没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