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存在過的人口有50億以上的人口,地下卻並沒有發現太多遺骨嗎?為什麼?

荔枝園1976


因為很多外國實行火葬,水葬,海葬,天葬等等喪葬模式,並不把屍體埋入地下,行為類似於“挫骨揚灰”之舉,所以不在討論之列。

只說中國吧!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漢族地區都是以土葬為主,這個是事實。

並且還都非常愛“厚葬”。

齊國好厚葬,布帛盡於衣裘,材木盡於棺槨。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夫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於是乃下令曰:“棺槨過度者戮其屍,罪夫當喪者。”夫戮死無名;罪當喪者無利。人何故為之也?未幾,厚葬之風休矣。——《韓非子 內儲說上》

看到沒有,古今無有新鮮事,從春秋時代的人就開始了“炫耀性”厚葬,然後當政者打壓,管仲甚至挖出他們的屍骨暴于田野。

這些屍骨自然是會很容易被大自然消解處理了。

這種事情一直到今日也在反反覆覆,尤其現在有些落後農村地區,“炫耀性”厚葬屢禁不止。

都是些平頭老百姓,炫耀個什麼“厚葬”呢!

所有“死後無名”的人都是塵土一小撮而已。

只有那些在人間留下“大名氣”的人才會被後人記住。

記住的是名字,絕對不是墳頭。

一般的普通人,無論你的棺材再怎麼名貴,再怎麼昂貴,墳墓修得再怎麼高大,一般來說,三五年之後,水呀!蟲呀,或者什麼說不上的野獸,一定會鑽進棺材中,幾十一百年之後,骨頭一定會先鈣化,再脆化,然後脆成一小撮泥土的。

如果遇上改朝換代,大天災,後人們生存還自顧不暇的時候,連墳頭也會被平了的。

當然了,也有保護的好的人,修大墓,砌石室,做防水,做防腐,甚至隔絕空氣防止消解。

但是,這都是些特殊分子,一般的普通人家中再有錢也不會被允許上述的喪葬行為的。

“有違禮制”也!誰敢學習他們“特殊分子”那種方式去保護自己的骨殖的話,馬上把誰變成骨殖。

所以說,現代人看新聞看到的什麼地方挖到了古人屍骨,大概率是以前的“特殊權貴分子”被有意保護下來的屍骨。

當然了,也有因為天趕地催恰好埋在了乾燥等特殊氣候地方的屍骨而保存了下來,這種畢竟不多。

50億人也罷,500億人也罷,99.9999%的人都肯定是一般普通人也,無論葬他們的時候多麼風光,他們的骨頭全部會先鈣化,再脆化,然後脆成顆粒混於泥土的。

“塵歸塵,土歸土,南方以南,歲月無邊”這句話並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句宗教形容詞。這句話表述的還是一個物理事實。


葭明通半瓶歷史


地球歷史上人口總數有1000億以上,可不是僅僅只有50億,地下存在的人類遺骸很多,事實上很多建築建造的過程中都挖出過人類遺骸,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引起廣泛關注。

歷史上存在過的人口總數有1000億以上,但是地球陸地的面積也很廣闊,將這麼多的人分佈在廣闊的陸地之上人類的密度就小了很多,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類遺骸能夠在地下長久存在。人類是自然界的一員,死亡後如果遺體不處理(人類史的絕大部分時間內都是這樣的情況,屍體僅僅有簡單的處理或者暴屍荒野),基本上會面臨以下情況:暴露在地表,這種情況下分佈在空氣中的微生物不斷沉降在人類遺體上,會將遺體分解成小分子物質迴歸自然界,骨骼雖然無機物含量較多,但是在生物、物理(光照、溫度變化等因素)、化學(與地表物質的相互作用)下而風化,碎裂成一小塊一小塊,或者完全風化融入土壤,不容易引起人類的注意;有些則會因為地表特徵或者人類的行為被埋藏在地下,長久封存的情況下其中一部分會因為骨骼物質和土壤中的化學物質相互作用使骨骼變成化石,化石的形成十分艱難,大約只有十萬分之一的幾率。

在原始時代的大多數時間,人類都不會對人類的遺體進行埋葬等處理,絕大多數人類遺體都暴露於地表,在風吹日曬等過程中風化粉碎逐漸消失。人類埋葬人類遺體的行為已經是人類進入文明史的事情,而人類的文明史也不過將將一萬年,人類埋葬遺骸的行為多集中於地表。但是在不同的地區,地質環境不同,而且地質環境也在不斷地改變,結果就是有些人類遺骸被埋藏在了很深的地方,很難被人類發現,有些則暴露在地表因為風吹日曬逐漸風化變成小分子而消散在自然界,更是無法被人類發現。儘管如此,由於歷史上存在過的人類非常多,地下的人類遺骸和數量也是相當常見的,較大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經常挖出人類遺骸,只不過絕大多數都是文明時代的人類遺骸,不能引起人們的警覺,而且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將全球有人居住的地表都翻一遍,有些遺骸自然地存在於地下無法被人所知。而且大多數被挖出來的人類遺骸都是零零碎碎不完整的。

拿恐龍作為例子,恐龍時代經歷了1.5億年左右的時間,是大量史前大型爬行動物的統稱,種類和數量都非常多,儘管如此我們如今發現的恐龍骨骼化石的數量也是遠遠少於曾經存在過的恐龍個體的數量;相似地曾經存在過的人類數量雖然也很多,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類遺骸都風化了,少數埋藏在地下不會被發現。


來看世界呀


歷史上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總人口可遠遠不止50億。在遠古時期,由於食物來源不能像現在這樣豐富,很多人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與野生動物搏鬥、和大自然抗爭,並且科學技術水平低下,特別是醫療條件非常落後,有時身體上出點問題,拿現在來看都是毛病,比如感冒、拉肚子等,在古代很可能會是致命的。

以我們國家為例,據研究,北京猿人壽命14歲、夏商時期18歲、唐朝時期28歲,清朝33歲,民國35歲。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逐步提高,2018年,我國人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7歲。世界範圍來看,這個增長的趨勢也是一樣的,一些發達國家居民平均壽命已經超越了80歲。

根據有關人員研究,在人類文明產生以後的這大約5萬年間,地球上就有1100億的人類在上面生存,也就是說除了現有地球的人口,曾經在地球上存在的人口數,已經超過了1000億。那麼數量這麼巨大的人口,為什麼沒有發現太多的遺骨呢?

這個問題涉及到人類喪葬方式的演化。在人類文明形成之前的人類祖先,其死亡後都是不埋葬的,絕大部分屍體在自然環境下很快就會被分解完畢,只有很少的部分,經歷了劇烈的地質活動被掩埋進沒有空氣和地下水的空間內,最終演化為化石。

在原始人類社會,人的社會地位都是平等的,在喪葬上也是平等而簡單的,沒有墳墓,也沒有禮儀,只有柴草覆蓋,簡易埋在野外,很快也會被分解返回大自然。極少情況下也會形成化石保留下來。

從奴隸社會開始,一些社會等級高的權貴人士,在死亡後開始形成喪葬文化,修建墓宮、流行陪葬,並且越來越注重與外界的隔離,所以,有一定幾率把屍骸保留下來。現在通過考古,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古代墓葬、古人屍骸以及陪葬品,對我們研究古代文化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那些社會等級低的貧苦人家,死亡後也僅僅是簡易埋葬甚至暴屍野外,同樣屍骨也保留不下來。嗯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物歸於土,歸還了自然。骨骸只是鈣鹽類物質,在自然條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多種形式的鈣鹽類物質,只是你再來不能完全認定罷了。不然出門就有兩個骷髏💀你不忌諱嗎。


雅安李光傑


歷史上存過許多人口,從地球的演變中我們可以從各方面去推演,但最為接近歷史的真像的可能是大水災。推演假設在幾萬年前,地球海平面很低,人類就相當的文明,人口也非常多,人類的分部居住大部分在低凹處,沿海邊就象現在的人類一樣,高山處居住的人口很少動物多。有這麼一天,地球外太空聚集著大量的冰塊,這些冰塊大小不一在地球的引力下衝進地球,冰塊在大氣層的高速摩擦中分解成水,最大的冰塊就象小行星,由於冰塊的體量太大,只溶解了冰塊小行星的表面,剩下的巨大冰行星直接撞入地球,大暴雨大地震大海嘯一起光臨,人類受到滅頂之災。這就派生出女媧補天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及諾亞方舟的傳說。


茶館85418


歷史久遠,塵封地下,有披露在某地古戰場就曾有大量遺骨被發現。還有火化、海葬、野葬、天葬等多種不留痕跡的喪葬形式千百年來就存在著。


西山瘦馬


中華上下五千年,夏商西周到秦始皇鐵木真一統全國。博弈皇帝慈禧太后李蓮英等,都是有很多故事。朱元璋刑罰嚴厲,火燒鐵甲女人等。但是地下香妃等太后都完好無損。有的展覽。各個帝皇陵守護者在位。白龍守護,鐵木真守護都是在代代傳。龍形兵器庫被發覺。山東求生的歷史,望天渴望等等都是人類歷史上的今天


華北五角楓


如果動物遺駭遺存在地球表面,其骨質可能幾千年就分解成粉未消失,如果深埋地下甚至於地質構造中,將可能轉變化石,保存期會無限延長。


理想無限延伸


千年桑海變良田。


用戶5140564272280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三千萬年,從三疊紀到白堊紀,人類出現幾百萬年,依地球歷史在時鐘上恐龍只相當20分鐘,而人類1分鐘都不到。所以時間上並不能畫等號。

在兩億三千萬年裡恐龍的數量是絕對的,而人類只不過到工業文明後數量才呈現一個爆發性的增長,所以年代與數量決定了化石的數量質量,恐龍是距今6500萬年滅絕的成為化石的機會與條件比人類多的多。眾所周知,成為化石是要經過漫長的年代的而人類出現有些短暫。

舉個例子吧:龐貝古城在人們沒有發掘前很好的保存了大量人類遺骸,相信加以時日會成為化石,只不過被髮掘了。人類的考古發現或生產性破壞也應是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