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评里的两个红人李大霄和水皮,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能力?

河北农民125012202


李大霄如何能与水皮相提并论!想当年,在股市的长期调整中,股民一片悲哀,彻底失去了方向。那时候没有现在的信息网络,没有技术分析指标,只有各证券部门口叫卖的证券报和滿天飞的小道消息。

是水皮,在那股市黑暗的时刻,坚定的看好中国的经济,看多中国的股市,扛起了多头的大旗。我们小股民每看到一次水皮的文章,就多了一份坚定的活下去的勇气。许多人,每当水皮的文章一出现,就小心翼翼地剪下来,粘起来,集成册。

水皮的文章,语言谆厚,文笔优美,分析中肯而形象,语言中透露着坚毅,目光长远而透彻,就像是一位航行在大海迷雾中船首的瞭望员!

大家与他素未谋面,但都自觉地把他当成大哥,跟着他走,“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小路,跟着哥们一起去上战场。”

水皮是我们大家的“哥们”,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多头司令!


八猴908


对于李大霄和水皮,我是一名在股市实战20年的老司机,谈谈对两位的看法:


一,两位都是砖家。


请注意,两位是砖家,这个砖不是专业的专,而是砖头的砖,意思是两位的投资水平很一般,没有专业度,也没有专家的专业水平。大家要知道股评人士,就是针对股票进行评论的人,古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怎么评论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真正去做股票投资,就与评论区别很大。


股票评论的人,特别多,每个股民都可以评论,反正动动口,说错也不用负责,特别轻松。如果从股票投资的实战业绩角度,李大霄和水平的投资业绩,相信将很普通,甚至与散户一样,总是亏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知道和做到之间,天天说股票的股评,却无法做到投资股票的实战成功。

二,李大霄和水皮。


李大霄,就是证券公司的一名分析师,他的专业水平比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所,差得很远。李大霄,一直都是在小型的证券公司工作,之前在东莞证券,后来在英大证券,这两家公司都是行业的小公司,小公司的分析师投资专业度很差。


水皮,相比李大霄的专业能力,更强,因为他的宏观经济研究能力比李大霄靠谱。我曾经在2007年左右,代表所在证券公司邀请水皮从北京到广东讲课,与水皮见面充分的交流。水皮,是一份报纸的总编辑,这份报纸在财经圈还是有一点影响力,但是,如果从股市实战角度看水皮,他还是缺乏真正的经验和能力。


三,简单总结。


所有人给股民的投资建议,都是参考,无论是股评人士,还是身边的朋友,自己都要保持独立思考。投资和人生一样,都是需要依靠自己,靠别人想成功很难,每个股民可以找到真正专业的人士,参考他们的观点,最终的决策需要自己选择和决定。


我已经推出专栏,通过专栏分享投资机会,欢迎订阅,谢谢!



雄风投资


首先要劝一句,别看股评,实在做不到,也要少看股评。然后,我们再看李大霄和水皮两个人。

李大霄

,52岁,广东阳江人,198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先是在一家国企工作,1989年跳槽到一家外企。股市开门后赶紧在东莞证券开户,搞了个0001号股东证,然后从普通股民开始,进入东莞证券工作,最后做到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以善于创造概念,比如“地球顶”、“钻石底”、“婴儿底”等,人称“财经界第一网红”。很遗憾的是,他也因“钻石底”、“婴儿底”等屡屡击穿而备受争议。

看完这段话,对李大霄可以有一个印象了:他是一位中年男人,年少时读书成绩优秀,接受过大学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不安现状,勇于突破,且工作能力不错,尽管在证券业务水平方面有瑕疵,但还是一名很好的员工

水皮,54岁,1982年以苏州高考状元的佳绩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深造,1989年与中国知名报人丁望先生一起创办《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水皮领导《华夏时报》由都市类报成功改版为财经类报纸,居中国财经类报纸订阅量首位。2013年与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办家庭投资理财类杂志《CM华夏理财》,又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的新锐理财杂志。水皮的称号很多,比如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家,央视特邀财经评论员,《华夏时报》《CM华夏理财》总编辑,代表作品有《猴市》、《谁在左右中国股市》、《谁在鱼肉中国股市》、《风口浪尖:中国式投资启示录》。水皮在06、07年有过几次成功的预测。

再来总结一下水皮的印象:他也是一位中年男人,年少时读书成绩优秀,接受过大学教育,对自己的专业很执着,是优秀的新闻从业者,办报、写作水平都很高,曾经表现出一定的证券业务能力,但目前是否还能适应市场有待商榷。

我的小结就是这样,信不信看你了。


沉默的砖家


李大霄和水皮是我较为关注的二个股评家。

李大霄较为张狂。虽然身为证券从业人士 ,其不断的各处登台表演作秀,显得与其年纪和从业人员的身份极为不般配。特别是他非常喜欢做精确预测指数的表演,虽屡屡打脸却依然乐此不疲。真的让我感到惊讶——一个人为名为利居然能“小孩没牙”到这个地步?

相比之下水皮倒是较为沉稳。做为一个媒体人士的水皮,虽然也在一些平台上发表个人观点。但是他却从不做精确预测,也不做李大霄的那些夸张的表演。水皮的文字能力还是很强的,写东西很有点功力。总体而言,他写的东西没有太离谱,对股市的看法也基本是实事求事的陈述。从这些表现看,水皮倒有点证券从业人员的样子,而李大霄反倒像个媒体人。

这可能与二个人的人生目标有关。

李大霄的人生目标是做网红,自然要造作和夸张一些,这样才能容易吸粉嘛!而水皮做为媒体人,想的可能是要树立一些专业媒体形象,所以表现的就要平实、严谨些。

若论个人能力,水皮的文字能力肯定要强于李大霄。要论表演能力,李大霄要说第二,谁敢说第一呢?


孟可的思想空间


我的看法是,水皮不“水”,大霄不“屑”。

对水皮来说,总体上讲,对问题的看法更客观、更理性、更站在普通投资者一边,无论股市出现什么情况,水皮先生都能比较理性、理智地分析与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产讲出自己的道理,不追求概念的新鲜,但追求担任的实用,不讲求吸引眼球,但能给投资者以启迪。同时,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提出尖锐的批评。所以,水皮名为水,却一点也不“水”。

相较于水皮,李大霄近年来却显得有点过于功利,过于通过造概念创效应、吸引眼球。也就是说,为了提高在股市的知名度,总习惯于制造一些新名词来吸引眼球,什么地球顶、婴儿底、儿童底,这些让投资者索云里雾里的东西,难得说一次,很有效果。说多了,就是“狼来了”,甚至有点祥林嫂说阿毛的故事。毕竟,投资者需要的是实战,而不是花里胡哨的口号、名词,口号再多、名词再好,口袋越来越空,都不是投资者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对李大霄的观点,投资者已经越来越不“屑”了,李大霄也逐步变成李大屑

所以,比较李大霄与水皮两人,总体上还是水皮先生好于李大霄先生,听水皮的观点与想法,比听李大霄的更有意义和价值。


谭浩俊


李大霄和水皮都是网红股评家,不同的是李大霄是英大证券的首席经济师,而水皮则是华夏时报总编辑著名的财经评论家。两人都有大堆的网上粉丝,都对A股市场有着独到的看法,只是在口碑方面,水皮明显要优于李大霄。


李大霄主要是天天喊多唱多,除了喊出婴儿底、钻石底之外,还喜欢晒照片,不是拿着一把老式的煤烟灯拎在手中寓意照亮股民前途,就是与众多美女合影,显示他鹤立鸡群。由于A股与房地产不同,A股是牛短熊长,他天天喊底部,当然遭到不少网友的反感,说他脸皮要比城墙厚。


我个人认为,李大霄作为网红股评家,应该多为股民的利益呐喊,对股市不平之事敢于直言。还应该在牛市的顶部多给大家提点醒,教会大家如何逃顶,而在熊市的底部,应该教导大家莫放弃,莫割肉在底部。而一味的在股市下跌中途喊多,确实不得不让人们怀疑他的水平究竟如何?


而作为水皮来说,他不仅是股评家,还是财经专家,他喜欢做各种经济评论,有时我们也经常拿他的观点作为参考,尽管有时候水皮的观点,我们并不一定都赞同,但水皮还是比较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说错了也没关系,仅供交流。而且水皮的财经评论的能力远在李大霄之上。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对于李大霄来说,也是好了很多。


若说能力,李大霄和水皮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若说对财经知识的了解程度,水皮堪称专家之一,而李大霄每天不是喊政策底,就是婴儿牛,不仅对股民毫无帮助,而且还让信仰他的股民炒错了底,投错了资。很多人把李大霄的观点作为反向指标,而我们把水皮的观点和文章拿来学习和借鉴。水皮值得我们尊敬,李大霄作为网红股评家,应该把自己形象扭转过来,要多为股民办点实事,让大家看到他真实的能力,以不负粉丝们对他的重托。


不执著财经


  • 股评里的两个红人,一个是李大霄,一个是水皮。这两个人的能力怎么说呢,一个是死多,另一个是比较客观。

  • 李大霄基本上天天都会对大盘做出点评,婴儿底,儿童底,黄金底,处女地,春天底等各种各样的词基本要被李大霄穷尽了。只不过李大霄一发言,大盘准保跌。即使这样,他依然乐此不疲。多次提出要退出江湖,第二天又出来发表六大理由看多A股。反复这样,现在人们已经不把他当成股评界的人了。而是把他当作是娱乐界的人。
  • 至于水皮,写文章时相对客观。好像也是某报的主编。一般这样的职位不会像李大霄这样自言自语,会依据事实来进行分析。李大霄对宏观经济的分析还算可以,要不然也不会成为英大证券的首席分析师。只不过李大霄往网红的路上发展了。水皮则没有李大霄红。
  • 在微观层面,水皮更接地气一些。李大霄基本是对市场是一无所知。明明天量见天价,会被说成外资天量抄底,春天马上要来了。大盘指标金叉突然60日线,又会被李大霄说成胜利在望。其实这只是一种诱多而已。李大霄在这方面的能力还不如水皮。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海重生2015


李大霄李大笑话是没有股票技术大忽悠欺骗坑害大家的垃圾股票专家,水皮是股票新闻信息网站的老总,都不股票分析技术的


金融谷鬼子


李大霄同志更多的是网红。水皮可能专业素养更高 知识更渊博。

李大霄同志更多是坚定的多头。水皮更多的是空头。尤其是去年以来更多的是看空后市。对强拉权重走势存在不同意见

李大霄同志主要通过微博和媒体采访发声。媒体主要是主流媒体。尤其是股市下跌。投资者信心疲弱。更是深得主流媒体的偏爱。这与我们独有的舆论氛围有一定关系。

李大霄更多的是直接提供一个简短的结论。很少提供逻辑推断。即使有逻辑推断。也是言简意赅。没有专业经济学家的详尽数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稍显武断。主要依据就是市盈率。外资买进。养老金入市。一些政策变化。主流媒体文章。是一个忠实的政策粉丝。股市走势与主流媒体喊话之间关系没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喊几句话就能走好。岂不是政策市的翻版。是不是太简单化了。

水皮文章以诙谐幽默活着尖锐著称。对股市政策有颇多的批评 对宏观经济和经济热点也有评论。李大霄缺少的是很专业学术著作。与著作等身有种很大距离。

水皮有的时候稍显悲观。李大霄同志则是反过来。有的时候稍显乐观。因此常常出错。

李大霄同志主要是忽略投资者情绪对股市走势的影响。对股市的评论从单一消息出发。没有放在一个大环境中综合评价。所以成为叫好一派。往往遭遇市场毫不留情的打脸。

判断股市走势不是某一个政策某一个经济数据就可以左右的。需要结合资金面。投资者信心。国际市场动荡 IPO节奏融资规模。主要股东增减持等等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有的时候IPO对股市影响成为主要力量 这一点与成熟国家明显不同。


杜坤维


股评里的两大红人李大霄和水肥,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能力?

其实,这提问应该改为股评里的两大臭名远扬的人李大霄和水肥,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能力,较为适合一些。

大家不妨试想一下,李大霄是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股评师,财经大V等等的各种称号。其实,李大霄的这些称号完全与他不符合的,为什么不符合呢?在中国的股票理念和知识里面,股票只有一个底,这个股票的底是指原始股,股票的底价在企业手里面。而李大霄在中国的股票上创造出婴儿底,钻石底,等等之类的各种底,中国的股票有这些底的吗?以事论事,以事实为依据,李大霄同志是一个,连中国股票最基本的股票理念和知识都没有的人,以并一直以来每一次发表的各种观点,预测和股评水平等等的,基本上都是不靠谱的,之所以,说李大霄同志和他的各种称号不符合,确实是不为过。

李大霄同志发表的错误观点,和创造出婴儿底,钻石底等等的底,结论最终拖致造成带来股民们亏损严重。

水肥作为一个股评师,财经专家来说,主要的是股票专业知识方面不足。

结论,李大霄和水肥两者之间的能力,基本上可以说,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水肥的能力比李大霄的能力稍微略上了一点。

中国股评里的李大霄和水肥两人股票知识水平,都将在中国股市上,留下臭名远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