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在日本快战败的时候,自己是作何感想?

豪哥杂谈


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递交的投降书。但是,这一幕汪精卫是没有看到的,因为早在1944年11月的时候,他就死在了日本。

尽管1944年的时候,日本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毕竟那时候的他们还没有完全失败,汪精卫对他们肯定还是抱有希望的。

当然了汪精卫那时候已经预料到,自己肯定是卖国贼,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之柱上了。要不他也不会去日本。

事实上汪精卫之所以要去日本,就是因为他的生命危险受到了威胁。国内很多爱国人士,都是想要干掉他的。

汪精卫之所以会在1944年死掉,就是和一次谋杀有关。

这一次谋杀汪精卫的人是斧头帮大佬王亚樵安排的。当时汪精卫正在开会,谋杀汪精卫的人,直接把子弹打到了汪精卫的背上。

但是,这次射到汪精卫的子弹,并没有打中汪精卫的要害。所以,他也没有死去。不过,之后的一些年,他一直都是饱受病痛的折磨。

当然了这些都是汪精卫应该得的,谁让他在中华民族最为危险的时刻,选择卖国了呢。

汪精卫知道有很多人,想要谋杀自己的时候,他就意识到国内自己是待不下去了。所以,他就到了越南。

但是,越南对于他来说,也是不安全的。要知道军统戴笠派的人,已经去越南暗杀他去了。

越南也不能待了,他不得不去日本,暂时避避风头了。

那么,汪精卫本来是国民党元老级别的人物,为何他会当卖国贼呢?

说实话自从抗日战争打响开始,他就对中国没有看好过。在他看来,中国肯定是抵不过日本的。

因为日本的武器比较先进,现代化实战经验比较强。对比当时的中国,简直相差太多了。所以,他对中国持悲观态度,因此,他不主张对抗日本。

那时候国民党内部,也是暗流涌动,蒋介石和汪精卫他们两个都想当老大,尽管说汪精卫的资历比较老,但是,他没有掌握军队。

没有军队,也没有话语权。

自从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之后,军权就牢牢的握在了蒋介石的手里。就这才有了后来蒋介石管理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

日本侵华的时候,他们一开始想要扶持蒋介石,让蒋介石当日本的傀儡,蒋介石不给日本人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又找到了汪精卫。

汪精卫答应了日本人,还给日本人签订了很多卖国条约,从此汪精卫就走上了卖国的道路。

后来,他卖国的事迹,都被自己曾经的秘书给曝光了出来。

汪精卫的卖国行为,被国人知道了。

一时之间,汪精卫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所以,在中国混不下去的时候,他不得不选择投靠日本人去了日本。

因为他身体有病,在日本疗伤的时候,因医治无效,最终汪精卫还是死在了日本。他并没有看到中国抗日胜利的这一幕。

若是他看到抗日胜利了,我想他肯定会悔恨当初自己的决定的,毕竟他也是中国人。谁都不想当卖国贼,汪精卫肯定也不想。

但是,最终他却成为了卖国贼。


汉史趣闻


事实上,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投降前夕就已经离奇去世了。因此,他并没有在日本投降后受到国家审判。据汪精卫的下属回忆,在1944年元旦,汪精卫在南京工作时突感身体不适,从此便一直卧床不起。

这是因为汪精卫当年曾经遭到过王亚樵派出的刺客的枪击,而那枚子弹一直深陷在汪精卫的体内没有取出。随着时间推移,子弹中的铅毒逐渐扩散并侵入骨髓,导致汪精卫晚年饱受病痛的折磨。


到了1944年3月,日本人允许了汪精卫到日本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请求。据日本方面称,日本的医生给汪精卫进行了最好的手术治疗。但是没过几天,汪精卫的病情便继续恶化,最终病发身亡。11月10日下午4点多,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大学附属医院停止了呼吸,终年62岁。

对于汪精卫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除了日本官方所公布的不治身亡的说法以外,还有毒杀、自杀等各种各样说法。不过,无论汪精卫到底是怎么死的,但他当时似乎已经预感到了日本最终会失败,所以留下了一篇日记来替自己洗白。试想,

如果汪精卫在抗战结束后还活着,他又会作何感想呢?

大汉奸汪精卫临终之前,曾向夫人陈璧君口述了一番话,并被陈璧君记在了笔记里。在笔记里,汪精卫一直替自己百般辩解,一再强调自己当年是出于“曲线图存”和保全蒋介石政府的目的,才会放弃人格向日本人委曲求全。

然而,国民政府可不吃这一套。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愤怒地下令炸开了汪精卫的坟墓,并将其尸体挫骨扬灰,用以惩戒其投靠日本人的罪恶行为。

不过以汪精卫的风格来看,如果他在日本战败时还活着,想必又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抛出另一番长篇大论,并“慷慨”叙述自己的“曲线救国”特色。


历史的荒野


1944年,面对日军节节败退,大汉奸汪精卫心情很沮丧。在他的《最后之心情》一文中:汪精卫尽管对自己充当民族罪人的犯罪事实百般推脱,但也不得不承认:“自毁其人格,置四十年来为国家奋斗之历史不顾!亦以此为历史所未有之非常时期,计非出此险局为危策,不足以延国脉于一线。”说白了:我汪精卫是汉奸没错,但我那是曲线救国嘛!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精卫是他的笔名。他是广东三水人,父亲是县衙的幕僚。得益于“家学深厚”,加上他刻苦攻读。1902年参加番禺的县试,汪兆铭就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随后他又参加广州府试,一举拿下第一名。十九岁少年府试第一成为当时广州城内流传的热点新闻。时八国联军侵华,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有志之士,无不愤慨。感到救国图存的重要性。汪精卫和古应芬、朱执信、胡毅生等爱国青年,在广州创立群益学社。“讲求实学,相互策励”。

1905年7月,留学法国的汪精卫加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的同盟会,并帮忙起草了同盟会会章。由于文笔出色,他经常在《民报》上发表评论文章,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保皇谬论。

另外他口才出众,跟在孙中山后,为发动武装起义下南洋游说华人募捐。

1907年至1908年,由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纷纷遭到镇压以失败告终,同盟会内部又发生分裂,反清活动转入低谷,大家士气低落,弥漫着失败的悲观。汪精卫认为,只有采取“直接激烈之行为”,才能唤起大家推翻清政府的热情。1909年,他不顾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人的反对,潜入北京,誓“与虏酋拼命”。

谁知暗杀摄政王载沣一事败泄露,他被捕入狱,判为终身监禁。可以说年轻时的汪精卫,热血沸腾,是令人钦佩的爱国青年。

但是汪精卫有个致命的缺点——立场不够坚定!

关入大牢的汪精卫抵挡不了肃亲王善耆的“糖衣炮弹”,曾写下“引刀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他,这时在狱中改口,写下“瓜蔓已都无可摘,豆萁何苦更相煎。”竟暗暗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辛亥革命后,他又被袁世凯利用,跟袁克定结拜为兄弟,公然违背同盟会的纲领,声称:中国若再闹下去,必将引来外人瓜分。标榜要调和南北,共济国事。1911年底,孙中山归国,不久他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反对和议,汪精卫就对孙中山施压。“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之位?”

后孙中山病逝,作为孙中山逝世的见证人,同时也是遗嘱的起草者。汪精卫本应在国民党内获得更高政治地位,可不管他怎么机关算尽,总是位居蒋介石之后。他不甘心当个“万年老二”。跟蒋介石几番交手后,总是败下阵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汪精卫终于等来他“羊眉吐气”的那天,他抵挡不了日本人的诱惑,在这年的12月29日,公然投靠日本鬼子。说什么“一个弱国对于一强国,不得已而战,极度的牺牲是万万不能免的。”他认为“中国战下去,日本不免伤,中国则只有死而已。”

1941年,汪伪政权在南京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大量没有储备金的伪钞,日寇用刺刀保证这些废纸流通,南京城内的军用物资则大量流往日本。汪精卫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开展“新国民运动”,灌输“中日亲善”、“共建大东亚共荣圈”、“共存共荣”等。

1944年11月10日,大汉奸汪精卫病死在日本名古屋,总算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本草百晓生


其实汪精卫在1944年就去世了,他没有活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来猜猜汪精卫看见日本战败的时候会有什么心情:

一:震惊。



至1939年汪精卫集团投靠日本,弃全国人民于不顾之后,相信那时候的汪精卫对日本是充满了信心与恐惧。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在5年浴血奋战之后,看似不可一世的日本会被中国乃至盟军干趴下。那嚣张跋扈的日本,那扬言一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那号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日本,就那样径直的倒下了,倒在神州大地上,倒在纯洁又正直、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的脚下。

1945年战败的日本,如果汪精卫可以活到投降的那一天,他一定会感到非常震惊。

二:后悔。



汪精卫本来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在国名党身任要职的政治领袖。他如果一直待在中国,一直站在中国人民这一边,相信他和万万中国人一起坚持下去,他也可以看见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可是汪精卫却生性软弱,受到了梅思平、陶希圣之流的劝降煽动,再加上汪精卫自身政治立场不坚定,最后踏上了成为日本傀儡的这条万劫不复的道路。



如果汪精卫活到了战争胜利的那一天,当他看见日本投降,他应该会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坚持留在中国人民的一边,后悔没有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后悔听了那些投降派的鬼话。

三:绝望。



汪精卫如果活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一天,他一定会被盟军从日本遣送回中国,并且作为战犯的身份受到审判。要知道汪精卫领导的汪伪政府旗下的军队以及情报特务机构在抗日战争时期,给那些正义的抗日勇士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他们手下沾染了不少正义人士的鲜血。汪精卫作为汪伪政府的首领,必然要为这一切付出代价。



汪精卫如果一直待在中国,站在人民这一边,他就可以继续待着国民党政府里面,继续做他的国民党领袖。他也不用作为汪伪政府的最大黑手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正义联盟的制裁。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汪精卫还是在抗战胜利前那一年因病去世了。汪精卫一死,汪伪政府也失去了最大的代言人。他的去世对于他自己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逃脱了即将到来的审判。不过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还是将他的安葬之所予以销毁,做为汪精卫对中国人民所做出的罪恶之事的谢罪之举。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我曾经回答过一个有关汪精卫的问题,万万没想到,被很多人称之为“汉奸”。我在之前那个问题说过,我不想为汪精卫洗白,更没有必要为他洗白。我只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汪精卫。可笑的是,有人问我,“还原真实的汪精卫有什么用?他是汉奸就是汉奸”。这个回答实在好笑,那我大可以问,那你看去看历史有什么用?还不如去看抗日神剧,里面的一个个汉奸全部都是没有人性,出生就是汉奸的人,那看着八路军一枪突突好几个岂不是更过瘾?胡适说“历史不是认人打扮的小姑娘”,看历史的目的,是看历史中真实的人性以及人类走过的那些弯路。

好了,言归正传,来说说汪精卫晚年的心境。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不管汪精卫成立“汪伪政权”有什么高尚的打算,但历史事实证明,他的确是被盯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汪精卫作为中华民族的罪人本无可非议。但是我们仍旧要了解汪精卫在成立“汪伪政权”之后的所思所想,给后人以借鉴。

汪精卫是死于1944年11月10日下午4点,现在网上很多人说他是被日本人杀害,只是因为他最后死在日本,所以很多人都有此猜测。汪精卫的死因完全是因为1935年被人刺杀,伤口感染所致。当然,间接原因是因为汪精卫晚年郁闷悲苦的心境。

汪精卫之所以投降日本,完全是他天真的幻想,他觉得可以以此来与日本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保存国家实力的目的。汪精卫其实早就料到自己会被骂成卖国贼,他曾经说,我“要经常不断的被骂为卖国贼,汉奸。但我已经做了挨骂的思想准备。我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日本的政策能按与我们约定的那样,在中国广泛宣传……我们在那个时候,才能与抗日的青年们见面,互相笑着说明以前各自所走的不同的道路,一切都是为了落后的亚洲的繁荣”。

可是,令汪精卫万万没想到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愿与自己谈判,汪精卫所希望的,自己成立的政府要绝对自由,保持“青天白日旗”不分裂政府的主张,遭到了日本的拒绝。因此,汪精卫心中异常悲苦。他曾经说,我已经喝了毒酒,即使现在不喝,我也将必死(大意)。

因为汪精卫是1944年去世的,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投降。不过当战争到持久战阶段的时候,汪精卫及其周佛海等人,就已经预料到了日本必将失败。因为汪精卫晚年留下的资料比较少,我们只有从周佛海的日记中揣测一二。周佛海曾在日记里感慨,他和汪精卫都感到前途渺茫。他们错误估计了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把中国的战斗力估计得过低。当然,更没有想到美国会介入战争。“一念之差,百劫不回!”汪精卫在去世前,曾做过一首词叫《金缕曲》,颇能反应他的心境,里面有“我亦疮痍今满体,忍须臾,一见欃枪扫。逢地下,两含笑。”这里既说的是他的身体状况,更是他痛苦后悔的心境。


兮兮说事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汪精卫的失败在于两点:第一,权力欲望过于强烈;第二,严重缺乏军事能力。


第一,权力欲望过于强烈

汪精卫年轻时候是一个单纯的革命者,不考虑自己,只是一味的为国为民。

但汪精卫很快变为一个政客。

在孙中山去世时,汪精卫认为他应该继承国民党领袖地位。他跟随孙中山的时间更长,党内地位更高。

在汪精卫成为孙中山左膀右臂时,蒋介石还是小角色。

可惜,当时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时代,汪精卫不懂军事,所以党内必须倚重蒋介石,最终蒋成为国民党的领袖,盖过了汪精卫、胡汉民等人。

汪精卫并不私心,从孙中山去世以后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和蒋介石争权。

北伐战争时期,汪精卫甚至搞出了宁汉分流,自立武汉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对立,但最终崩盘。

在中原大战时期,汪精卫几乎成为反对派的精神领袖和最高领袖,然而中原大战以反对派军人惨败告终。

随后还有很多的争权夺利行为,汪精卫全部失败。

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名义上是副总裁,并无实权,等于是个闲人。

政客是会不顾一切夺权的,汪精卫也不例外。

日本人找到他让他做儿皇帝,他犹豫一番也就统一了。

第二,严重缺乏军事能力。

抗战爆发以后,国军连续战败,国土沦陷大半。

然而,在武汉会战以后,蒋介石、毛泽东以及国内有识之士,认为抗战必胜,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以日本的国力不能支持持久战争,同时日本和英美法又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开战。

以日本的国力和英美法作对,也就必败无疑。

但汪精卫却不懂这点,他是文人不懂军事。

汪精卫只看到国军不是日军对手,连战连败。

淞沪会战,我军使用70万,日军使用20多万。我军兵力约是敌人三倍,然而都是轻装步兵,根本不是日军大量重武器的对手。苦战3个月,最终上海还是沦陷,国军伤亡20万,日军伤亡5万多人。

此次作战,国军使用了大量中央军,连本钱都掏出来了,也没有打赢。

汪精卫由此认为,抗战国军必败,还不如在全面崩溃、无条件投降之前,先屈膝投降挽回一些利益。

这种观点是可笑的。

为什么汪精卫有如此稚嫩的军事观点,主要他身边没有军事方面的幕僚,而都是一群文人,不能给他提供正确建议。

其实,汪精卫刚刚投靠日本人就后悔了。

当时日本人许诺由他独立组建伪国民政府,有自己的军队和行政大权,中日平等建交,日本只是有一些特权。

但汪精卫投降以后,日本立即不认账,《日汪密约》要求:

承认伪满洲国,日、“支”、“满”“三国”提携;

定蒙疆(当时的绥远、察哈尔两省和山西省北部)、华北、长江下游和华南岛屿为“日支强度结合地带”,由日军长期占领;

汪伪政府自中央至地方都由日本顾问或职员监督;

汪伪军和警察由日本供给武器并加以训练;

汪伪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和工农交通事业由日本控制,一切资源由日本任意开发;

禁止一切抗日活动。

其实,以上条款同无条件投降也差不多了。

汪精卫极为懊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的幕僚梅思平、陶希圣不愿意毫无好处又去卖国,脱离汪精卫阵营逃走。

汪精卫死前,是懊悔无比的。


萨沙


尝试站在汪精卫的立场上,日本快要战败时,他大约一是为国家庆幸,二是为自己悲哀吧。

汪精卫的身份是叛国的汉奸,这个无可洗白。不过,个人觉得汪精卫身为国民党副总裁,他之所以投靠日本,除了为个人的地位权势外,大约也确实有“按我的方法才能救中国”的想法吧。

年轻时的汪精卫,也曾是谋刺满清王爷,不畏死亡的热血青年。此后他作为孙中山的助手,一直是国民党高层。在七七事变前后,他还是很积极地呼号抗日。他投靠日本的时间,是在1938年,正值抗战防御阶段向相持阶段转换,当时日军气势如虹,一年时间已经吞下了中国半壁江山已经打下了武汉,可以说气焰嚣张。而汪精卫本身文人气息太重,历次和蒋介石的斗争都是沉不住气,不敢直面困难,所以才被蒋介石排挤边缘化。现在,他老毛病又犯了,觉得日本这么厉害,我们打不过嘛,还是投降可以保全民族血脉。

也别光怪他了,就现在头条上,还有不少人叫嚣,认为西安事变逼蒋抗日错了,因为当时敌强我弱,打不赢,打起来一年丢了半个中国,还不如跟以前一样慢慢一个省一个省送。你看,在日本鬼子已经被打败70多年的今天,还有人这么说,当时汪精卫又没开穿越眼,他害怕求和也不是啥怪事吧。

闲话少说,汪精卫唯一没想到,过去他对蒋介石退让、躲避、妥协是党内斗争,如今他对日本人妥协、求和、投降却是民族大节。总而言之,他心甘情愿趟进了这粪坑,就得做好这方面觉悟——当然,也有人说,这是蒋汪二人的合作。一个留在同盟国阵营,一个去轴心国阵营,这样不管那个阵营胜利,中国都可以当战胜国。

总而言之,到1944年,盟军胜利可以说大局已定。中国已经和英美结盟,那么未来可以以胜利者的身份走进战后世界。这一点,我觉得汪精卫甚至可能还有些高兴,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自己的路走到了头,必将遭到民族的审判,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对一个政治人物而言,这也是可悲可怕的命运吧,可能比死还可怕。这样一想,他在日本投降前死于日本医生之手,对他到算是比较好的结局了。


巴山夜雨涮锅


汪精卫死于日本投降前夕,这个民国第一大汉奸并没有受到人民的制裁,便宜他了。

看到题主的题目,有点滑稽,如果每个汉奸都在死前痛改前非,悔悟赎罪,他们做的事情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吗?当然不是,历史上,汉奸和卖国,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而汪精卫,在日本投降前夕,就死在了日本,因此,没有所谓的心理描述。下面,小雪关于这段历史,给大家聊一聊。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曾经豪情壮志,却败给了自己懦弱的性格

汪精卫从小就生在书香门第,自己的亲弟和他,都考上了当年的进士,聪明、机敏是少年汪精卫的代名词。

长大了,面对饥寒交迫的中国,汪精卫也曾经抱着一腔热血,希望报销国家,拯救亿万万中国人于水生火热之中。

早年的汪精卫,在日本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曾经还为了革命,去缅甸、东南亚等国筹措军费。

1910年1月,汪精卫和一同进京的同盟会成员黄复生一起,组织暗杀摄政王载沣,结果没有成功,被抓进监狱。有趣的是,年轻气盛的汪精卫在监狱饮恨“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

汪精卫的一生,从他被肃亲王善耆从监狱中救出来以后,他的人生从此走向了不归路。

死里逃生,让汪精卫对生命的看法变得不同,优柔寡断、懦弱自卑的性格开始暴露出来,民主革命以后,汪精卫彻底成了日本人的走狗

要说汪精卫,在民主革命时期对革命是有贡献的,而在民主革命后期,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原则。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革命党面临分裂和改组的危险,而汪精卫是一个中立派的角色,在广州被提为国民政府主席。

从这个时候,汪精卫就和蒋介石两个,开始了明争暗斗,权力争斗下的汪精卫渐渐失去了曾经的豪情壮志,开始走了下坡路。

九一八事变以后,汪精卫基本和蒋介石达成了合作,而在一二八事变淞沪会战如火如荼的时候,汪精卫就感觉大势不对,淞沪会战失败,汪精卫就成为了日本的走狗,开始了他的汉奸岁月。

汪精卫在1944年日本名古屋病死,死因是骨髓肿,而关于汪精卫具体的死因,至今也没有公开披露,但是一个事实是,卖国求荣的汪精卫,躲过了人民的审判,但是结局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汪精卫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他是孙中山先生最坚定的追随者,因此深得孙中山的信任。汪精卫一开始的时候为了推翻清朝统治,不顾个人生死,的确算得上是英雄豪杰。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日军大举入侵中国之时,他竟然选择了当汉奸。汪精卫的叛变,如果孙中山先生知道,又会作何感想!



汪精卫的叛变有人认为是受到蒋介石的压迫所致,不过我倒是认为这是汪精卫的意志不坚定导致。中国与日本当时国力是相差很大,但是汪精卫作为孙中山的接班人,没想着如何打败日本人,反而为虎作伥,实在让人不齿。


汪精卫的叛变与其夫人陈壁君有着很大的关系,陈壁君此人野心太大,她作为一个女人对于权力有着很大的欲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仰仗于汪精卫。汪精卫当时在国民党已经身居二把手的高位,可是她依旧不甘心,怂恿汪精卫去当汉奸。后来日本无条件投降,陈壁君上法庭受审,依旧没有半点悔过之意。

汪精卫是在1944年11月死亡,那时候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国人打得节节败退,而反观中国战场,中国军队在处处反击,日军也死伤惨重。汪精卫看到如此形势,自然是十分后悔。他从前认为抗日战争中国打不赢,然而事实证明了,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麦地传奇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不得不从瓜达尔卡达尔和布纳撤退,到了五月,美军在阿图岛登陆成功,岛上的日军全军覆没。

中日战争即将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告终,这一点是汪精卫集团始料未及的,该集团的头面人物之一周佛海就非常后悔当初对形势观察的错误,汪精卫同样因为日本战败的局面无法挽回而陷入绝望。

【汪精卫】

汪精卫这个人,向来是以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著称,但在此时此刻,他却大改往日的作风,动辄大发脾气,和过去简直判若两人。这一年的5月4号,是汪精卫的生日,褚民谊在汪公馆为汪精卫举行生日清河的仪式,汪精卫在这宴会上写了一首名为《盛怀诗》诗,照抄如下:

六十年 无一事成,不须悲慨不须惊,但存一息人间世,种种还如今日生。

同年的重阳节,他又写了一首《朝中措》:

城楼百尺倚空仓,雁背正低翔;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 栏杆拍偏,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禁几度兴亡。

这首词序云:“重九登北极阁,读元遗山词,至故园江山如画,醉来忘却兴亡,悲不绝于心,亦作一首。

【陈璧君与汪精卫】

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词中充满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以及对他个人命运的担忧。日本的战败即将到来,而汪精卫的人生也即将走到尽头。汪精卫在1935年于国民党中央总部遇刺,虽然多方医治,但背部的子弹一直没有取出,到43年这一年,他的病况恶化,铅毒在体内蔓延,虽吃了不少药,但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

而在这个时期,汪精卫仍然不遗余力,要协助日本人完成“大东亚战争”,一会儿去视察清乡,一会儿搞物资统制,一会儿办新国民运动,日本要搞绝对国防圈,汪精卫又飞到日本,没两天又回到南京,一个多月后再去东京参加“大东亚会议”,汪精卫实在支持不住,请求日本人找个名医给他看病,但他明面上却说是给自己的老婆陈璧君看病。日本就派了内科专家黑川利雄去南京给陈璧君看病。

【汪精卫】

黑川给陈璧君看完之后,也给汪精卫看了,黑川诊断除了糖尿病、肝病之外,枪伤没有伤及骨头,汪精卫问黑川有没有必要把子弹取出来,黑川表示没有这个必要。但是汪精卫的病情却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不得已只好去南京日本陆军医院由院长后藤诊治,后藤替他把子弹取出,一开始汪精卫的病情还算是稳定,到了44年开春,汪精卫的病情继续恶化,在黑川的建议下,汪精卫赴日治病,但黑川早对陈公博说,汪精卫的病基本上是没救了。

【陈公博】

汪精卫赴日前,将政务交给陈公博、周佛海,日方为了给汪精卫治疗,汇聚了当时日本各科的著名医生,助手团也是一流名手,当时日本本土正面临美国飞机轰炸,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是垂死挣扎,本土的物资匮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但日本人仍然克服了一切困难,对汪精卫精心救治——这不是因为日本人对汪精卫有多么的喜爱,而是当时日本迫切需要通过汪精卫跟重庆方面的关系,想要诱使重庆国内民政府和日本谈判,推行所谓的“和平计划”。日本方面认为,在汪伪政府之中,除了汪精卫一人,其余的人是没有办法和重庆方面站在对等离场进行谈话的。

【周佛海】

但是汪精卫已经病入膏肓了,在病状的反复进退之后,终于在44年11月10日下午四点一命呜呼了。汪精卫死后,日本将死讯告知陈公博和周佛海两人,这两人物伤其类,悲痛欲绝,汪精卫后被安葬于南京中山门外的梅花山顶,梅花山在中山陵的右侧,汪精卫的意思是他生前是孙中山的助手,死了之后也要跟随孙中山先生左右,当然他是不可能了结这个心愿的,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授意何应钦亲自布置,将汪墓秘密炸毁了,汪精卫的尸体和棺材则全部火化,骨灰被弃于荒郊野岭,这就是一代大汉奸的可耻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