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艺术家,需要天分吗?

堵慊ZatS4627


想成为艺术家,需要天分吗?这个问题从艺术诞生的那天起,人们就开始讨论了。说需要天分的有,说不需要天分的也有,二者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并以例为证,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说法。

笔者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通过了解中外艺术发展史和对大量艺术品的品读欣赏,认为想成为艺术家,是需要天分的。

说到天分,通常会理解为天分就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特殊或过人的禀赋。艺术天分就是指在艺术方面有着较高的悟性通俗讲就是艺术细胞多。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勤奋也是一种天分,而且是最大的天分。很多艺术天赋好的人都是靠着勤奋的支撑才闯出一片天地成为艺术家甚至艺术大师的。离开了勤奋二字,再好的天分也施展不出,最终一事无成。

拉斐尔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的绘画巨匠,在欧洲享有“画圣”之称。他的艺术天分很高,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是拉斐尔的勤奋更是让人感叹。他从19岁来到佛罗伦萨,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同城竞艺,并发誓要成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那样的艺术家。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拉斐尔夜以继日的研习创作油画,每天只睡四五小时,最终梦想成真,事业大成。

巴洛克艺术重要代表鲁本斯,十二岁入教堂学习画艺,勤奋加聪明,鲁本斯画技提高很快,几年内画技超过了教过他的所有画师,可见鲁本斯的天分是很高的。但是鲁本斯的勤奋不怠更是难能可贵。在他已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公认的画家以后,鲁本斯又只身来到意大利,进行了长达6年的游历学习。在这里,他临摹了大量前辈大师的作品,后来突破创新,成为巴洛克油画艺术的开创者。

由于可见,艺术家的天分不只是在艺术上有过人的禀赋,更重要的是使天分通过勤奋努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天分和勤奋是一个不可分的组合体。勤奋才是最大的天分。


灯影书画


原文是“天才靠99%汗水和1%天分”,但决定最后结果的恰恰是那1%。”

我不知道成为艺术家是否需要天分,但是我知道每一分天分在投入适量的努力时,都能得到抚慰自己的答案。贾岛是个很没天分的人,这并不妨碍他留下诗名,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却永远也达不到李白杜甫的境界。

丑小鸭变天鹅,因为小天鹅被误以为是丑小鸭!



百川美学


天分肯定是要的,都说天才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赋造就的,但是后面还有一句意思就是少了这百分之一也是不行的。

就想一个人学画画,有天赋的人可能一节课就能画的不错,但是没有天赋的人可能练了很久还是歪歪扭扭。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年龄很大却只会画火柴人。

有天赋的人生来就对造型,颜色,空间的想象很丰富,但是没有天赋的人就不行。

不过也不是说没有天赋的人就不能在绘画这一行创造,通过后天不断的努力,还是有可能成才的。

反正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管他什么天不天赋的。



花月榣


造就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除了勤奋之外,还需要天赋,而且还需要一点运气(时代环境)。

首先有了足够的勤奋,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工匠,但不一定能成为艺术大家或艺术大师。但没有勤奋努力,就一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其次就是成就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天赋非常重要,就像你纵使堆积了很多很多的木柴,如果没有火种点着,也不可能燃起熊熊大火。天分就犹如这个火种。

最后只有有了适合艺术家生长的土壤,艺术家的种子才有机会发芽、成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也只有时代需要艺术家、呼唤艺术家的时候,艺术家才有可能出现。在一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英雄是不会出现的。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这样。说到底,艺术家还是时事、政治、经济大环境之下的产物。





无心斋手稿研究


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有一定的天份,但是这些天份的取得,是他们多年勤学苦练的成果,古今中外,大凡成名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如此。发明家爱迪生,艺术家达芬奇、毕加索等等他们成功的背后,历经千万次的失败,他们不是靠天份,是靠勤奋,失败了再爬起来再干。

古人云“勤能补拙”,说得就是无论任何人,只要勤奋,就能弥补天份的不足。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天才。

说一个人有天份,只是说明一个人生下来对某一领域的事物,认知能力的先知先觉,如果对音乐敏感,他就可以学音乐,对绘画敏感,他就可以学绘画,善舞者,可以学舞蹈,但是如果后天不勤奋,三天打渔,二天晒网,想成为艺术家,哪简直是“天方夜谈”。

总之,天份加上勤奋,这才是成才之道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童伤仲永的故事,警醒我们没有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无论多高的天份,终成废人一个。


老胡视角


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迪生

爱迪生没有说错,但是你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后,你的回报比那些只想要不劳而获的蠢材高多了,比如不是天才的曾国藩,那些和曾国藩同时期的天之骄子状元们,世人又认识几个?


李清泉66


成为艺术家需要天分吗?这个问题,我们先不急于回答。且先看看,什么叫天分?天分哪里来的?

天分,天赋,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吗?是娘胎里带来的吗?是父母的基因遗传的吗?或许有那么一点,但觉得不可依赖。

如果天分是娘胎里带来的,或者说胎教有效果,或者父母的基因比较好,这恰恰证明父母本身就比较注重教育,尤其注重幼儿,儿童期,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学前教育,有的更激进,提前到胎教。

最近电视节目和各网络媒体争相报导,一位年仅3岁、名叫王恒屹的萌娃,他认识3000多个汉字,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古诗,听一秒前奏便能识别歌曲,堪称最小的“中华曲库”。

才3岁就认识超过3000个汉字的王恒屹在节目中的表现的确令人惊叹。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在《了不起的孩子》节目中,随机从书中抽取一段话,王恒屹都能准确断句并读出;他还能准确地识别出200多个国家的国旗、国徽。更亮眼的是,他“听歌识曲”方面的能力已经近乎“超能力”:一首歌曲,小屹仅听一秒前奏就能辨别出歌曲,抢答环节机敏迅捷,让孟爷爷和依霖姐姐输得“惨不忍睹”。这应该算很有天赋了吧?

在接受采访时,王恒屹的奶奶分享了她的育娃经验:“我们家长从来都没有逼迫小屹干什么事,一切都是他顺其自然地学会的,他有兴趣的事就会学的很快。他很小的时候我给他讲故事,虽然他刚开始不认识多少字,但是他不是像别的小孩,只是坐在那里听,他必须要看着书本,跟着我念的故事,捧着书一个一个字的去辨识。然后慢慢的这些字他就认识了,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他还会主动来问。路上碰见了就会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字。他差不多两岁开始就不用我们大人陪着,自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而小屹听歌识曲的技能则是他摆弄奶奶的播放器时被发现的。“他喜欢的歌他就一直听,不喜欢的前奏一响他就换,直到听到自己喜欢的。”奶奶解释,这个习惯久而久之家里人都知道了,小屹肯定听到这首歌的前奏就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到后来播放器只要播放一秒的前奏,他就明白这首歌是什么了。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王恒屹的奶奶非常注意观察孙子的情绪及爱好,非常耐心的陪伴和解释答和引导。这听一秒歌曲前奏,就知道什么歌,这个报导中轻描淡写了几句。但是本人相信孩子即使不喜欢,还是听下去了,才知道是否好听以及记住是什么歌名。否则就觉得媒体报导或他奶奶的回答得不真实,对吧?!

小屹奶奶说:“我们基本上也不会刻意的对他进行特殊教育,他从小就记性特别好。小屹他爸爸小时候也很聪明,小屹的妈妈从小也是学霸,但记性都没有小屹这么好。我们只是对孩子的兴趣给予尊重和鼓励,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适时适当地引导,不会刻意去逼迫孩子和教育孩子。”这说明,孩子的天分是有父母遗传因素,但是记忆力这东西,需要认真反复才得到加强,而王恒屹的奶奶实际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孙子记忆力训练的导师。可见天分还得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理念和实际行动,才能得到加强和提高。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天分的不当应对,那么就会产生另一个《伤仲永》的故事。

中国的家庭,历来多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如今的家庭,更加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概意思就是说,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那么这句话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尽管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了这样的一份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曾经引起世界轰动。虽然如此,还需要概率统计数据方可了解其概率有多大。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过它的捕捉。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大鱼,再放进水池里。开始,当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直到人们把玻璃罩给拿开,备受打击的大鱼看到很多小鱼在面前游来游去,也不愿意再张张嘴,它就这样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最终饿死。

可见,天分是存在的。耐心的陪伴,正确的启蒙教育理念和措施,反复的心理暗示和引导,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才是天分得以加强和提高的保证。

小孩的识字,听歌的技能,及池鱼的实验案例,都证明不断的尝试和心理暗示,行动成败及因此形成的惯性思维和认识,会影响日后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才是“天分”、“天赋”的重点。

识字如此 ,听歌如此,觅食如此,相信学习艺术,艺术创作也一样,需要天分天赋,更需要的是反复不断的正确学习和训练和实践探索,才是重点。

也就是说,想成为艺术家,需要一点天赋 更需要系统的学习和不间断的正确训练。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案例说明这点。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证。

图1王恒屹;图2一位书友,退休后开始到老年大学接触书法,如今已是中书协会员.





林默之健龙达人


不管是99%的汗水加1%的天分,还是1%的汗水加99%的天分,有天分就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没有天分,1000%的汗水也成不了艺术家。达芬奇能4年画出蒙娜丽莎是因为他是达芬奇,换成在下画40年,400年也只能画"蒙娜丽傻",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不过,每个人的才能都不一样,干嘛非得当艺术家,找到自己的长处,活出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我的画和大师们的画,除了当代艺术,很容易找出来吧!基本是送分题,这就是天赋的差距。






麻山MARTHAN


幸得山水人文滋养,融入山河之.声.息.意.境.气脉绵延之灵。早在五代时,荆浩就指明了写的重要性,他于《笔法记》中写道:“太行山有洪谷……皆古松也……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山水画的宗旨固然是通“神”体“道”,但“山水以形媚道”,“贤者澄怀观道”,所以对自然万物写生.是生不是死.即是把握道、体现道的最佳途径。随着人们“受”的不断丰富和“识”的不断提高,不断对“旧受”和“旧识”进行超越,而这种超越仍然须以对造化的“参悟”为基础。发现感悟“知”,用笔墨去表现就是“行”,布置到位就是“知”“行”的统一。所以有则无.无则有。回归自然⋯


叶峰画


不管什么艺术家天分都很重要,但你生活的大环境更重要。比如你家人对你支持和引导,可使你把自己的天分充分发挥出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有动力,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坚持下去,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艺术没有天分的人,只是盲目努力也很难成功,就算你有了肉体,也是没有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