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过半,李嘉诚抛售房产之后,19年下半年楼市将要回头了吗?

詠卜分離


李嘉诚抛售房产和今年下半年楼市回头其实关系不大,不过从最近以来的中美关系摩擦不断,科技产业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扶持,国内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整个经济发展步伐产生影响,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佳的策略。

也就意味着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还会守着堤坝,防止崩塌绝对是当务之急。应该是看不到出现大面积的楼市回头现象!


说到李嘉诚先生,那是从2013年以来,差不多用了2年时间,就把国内的所有房产基本销售一空。可很多土地和房产已经增值了十倍、数十倍,可以说早已赚的盆满溢满。而李嘉诚在当时的时间点脱手,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看应该是恰当时机。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以来又出现了一轮房地产市场的大涨,对于已抛售一空的李嘉诚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投资预期的把握失败。可是这种对于一个企业家是很难以预测到的事情,这是一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问题。

于是把更多的资金对准了公共服务类项目,供水、供电、煤气、网络、通信、污水处理、小区服务成为了主打产业。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大量投资英国的公共服务后却又出现了英国脱欧,这让投资出现了短期的亏损现象。不过这次引进华为入英国通信产业,李嘉诚可谓是功不可没。未来李嘉诚企业回归内地投资的不会是房地产企业,而是公共服务类项目的投资!

2019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大起是市场没有这种动能来驱动,大落是有人会很快踩刹车,平稳才是众望所归。要看房地产回头不要看新楼盘,要重点关注二手房的库存量增加和买卖价格变动取向!


鞅论财经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就拿我身边的热点城市青岛来说,去年6月份举办上合峰会,青岛房价涨上到历史最高点,那时是一房难求,新房开盘半夜起来就要去排队,同一地区二手房比新房价格高出三四千,峰会之后,楼市发生大逆转,去年六月到今年六月,二手房每平单价至少降了5000,成交量也骤减,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欢迎大家说下你们那里的情况是怎样的?


天启经典影视


李嘉诚出售内地的房产并不代表内地的楼市已经到了调头的关键节点,只能说未来我国的楼市不可能像过去那么猛涨,而李嘉诚在其他地方的投资收益会超过内地的房产投资收益,所以出售内的资产去投资其他项目是理所当然的。

李嘉诚出售内地房产,主要是为了腾出资金去投资欧洲。

最近几年李嘉诚出售内地资产一直是个热点问题,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就陆续出售了内地以及香港的很多资产,截止目前所出售的资产累计已经超过1800亿人民币。

至于李嘉诚为什么要出售这么多内地资产,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1个原因,不看好未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

李嘉诚被称为商业超人,其毒辣的商业眼光是无人能及的,所以哪里有机会哪里有风险,我相信李嘉诚看得比谁都更清楚。李嘉诚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投资内地,先后买入了很多内地的资产,而通过龟速发展目前李嘉诚持有的土地已经升值几倍甚至几十倍。

至于未来我国楼市能否像过去十几年那样迅猛发展,我相信不只是李嘉诚,连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不可能,所以在楼市进入一个关键转折点的时候,李嘉诚急流勇退,在高位把这些资产处理掉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所以最近几年,李嘉诚一直在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根据长实集团2018年的财报来看,2018年长实集团在房地产的收入是347.67亿港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

第2个原因,李嘉诚的欧洲商业版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很早以前,李嘉诚就开始布局欧洲的产业,特别是英国更是成为李嘉诚投资的重点。目前英国的电信,水电等很多基础民生产业都掌握在李嘉诚的手中,欧洲的资产已经成为李嘉诚最大的资产。比如2018年,欧洲的资产总额由5103.36亿港元增至6736.90亿港元,同比增长三成,欧洲的总产总额长和集团总资产的份额相应地从46%上升至近55%。

除了欧洲资产庞大之外,目前欧洲也是长和集团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在2018年当中,欧洲地区所贡献的收益来源达到了47%,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所贡献的收益 ,而同期大陆所贡献的收益只占到长和集团的9%。



除了资产庞大,收益贡献比例大之外,目前欧洲的产业主要以一些关系民生的基础产业为主,这些项目收益可能利润率不是很高,但是收益却非常稳定,所以从长期来看,这些产业对于长和集团来说要比房地产更重要。所以李嘉诚在这个时候把内地的房产出售,套现出来把资金投入到欧洲产业当中是一个相对比较明智的商业选择。

李嘉诚出售内地资产并不代表内地的房价就会回调。

李嘉诚出售内地资产只是一种正常商业行为,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楼市的走势。

从短期内来看,中国楼市想要回调是不太可能的。

李嘉诚从2013年开始就出售了中国内地的资产,但是从2013年到2019年我国的房价经历怎样的过程,相信大家都看得很明白,从2013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很多城市的房价已经上涨了超过一倍以上甚至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嘉诚出售内地房产并不代表他不看好当前内地的房产市场,目前李嘉诚在内地仍然有很多土地储备。

2018年末长实集团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包括发展商于合作发展项目之权益,但不包括农地及已完成物业)约 1 亿 400 万平方尺。其中香港400 万平方尺、内地9600 万平方尺,外海 400 万平方尺。

而且从目前各个城市房价实际表现来看,很多城市的房价仍然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19年4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来看,这7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同比全部上涨,其中西安,呼和浩特,秦皇岛,大理等城市涨幅甚至达到了20%以上。



从目前各大城市的房价走势来看,短期之内我国房价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下跌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心城市以及人口净流入比较大的城市来说,未来5~10年大家不要奢望房价有太大的跌幅。

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楼市停止上涨甚至回调是有很大可能的。

短期之内中国房价不可能出现下跌,但是从长期来看,房价下跌肯定是一个大趋势,因为不论是从人口出生率,还是房子空置率,或者是新建商品房面积总额来看,未来我国房价不可能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而且住房面积不断增加,未来房子供过于求将是一个很普遍的事情,到时候我国的楼市将会处于一个饱和状态,房价逐渐趋于平衡,甚至有一些小城市的房价有可能会出现下跌的情况。


贷款教授


超人抛售房产,与下半年楼市有半毛钱关系么?

李嘉诚自上世纪末进入内地投资地产以来,以大储备、慢开发策略,其资产增值了N多倍这个是有目共睹的,他赚钱可不是以“万”字头记哦……

李嘉诚能被称为超人是有原因的,当内地的商业地产刚刚萌芽时他进来了,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发展壮大,令一众地产商皆仰视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们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经历这二三十年的跌跌撞撞发展,这两年算是到了一个瓶颈期,再像以前那种无序、疯狂开发是不可能的了,原因嘛,大家都懂得。

此时,处在商业链顶层的李嘉诚早就嗅觉到空气中飘来的那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于是近些年开始陆续抛售内地物业……

在此期间,网上曾有一些“别跑了”的声音泛滥,其实这种论调对于熟稔商业规则的李嘉诚来讲就是个笑话,他做事又不是三岁孩子,能让你一介键盘侠揪辫子么?

2017-2018年,内地房地产市场又经历了一波疯涨,这时又有人说李嘉诚失策了、吃亏了,殊不知老李同学早就说过“不赚走最后一个铜板”,若随时随地惦记着赚净、榨干购房者口袋里的每一分钱,我估计李嘉诚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李氏家族在内地发展期间,主要靠的是李嘉诚来长袖善舞操盘市场,而随着他年龄的增大,有限的精力已经无法跟上事业版图的扩张,加上两个儿子发展重心都不在内地,急流勇退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商人就是商人,没啥太高尚的情怀可讲,李嘉诚或许看透了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各种乱相,也趁机在此期间实现自己的财富增值,如今他在抛售大量物业后筹集资金转战欧洲,投资那边利润略低但相对稳定、持久的民生领域,又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2018年,欧洲地区所贡献的收益来源达到李氏家族的47%,而同期大陆所贡献的收益只占到集团的9%。

这就是商业超人。



回到问题下半部分,19年下半年楼市会回头吗?

因为经历了前两年楼市价格的再次疯狂迸发,普通老百姓荷包里的钱已经被榨干殆尽;而国家态度清晰的“房住不炒”定调,已经刹住了这股“疯涨歪风”,那些职业炒房客被深度套牢的不在少数,现在正等着接盘侠来当冤大头呢。作为人口净流入的一二线大城市,房价依然是稳定着不会疯涨不会降,三四线城市则是有价无市,别指望这些地方的房价再涨起来,能稳住别崩盘已是善莫大焉。

因此 那个下半年楼市价格“回头论”无从谈起。


盛廷征地拆迁律师


求关注,求关注!走过路过带带小老弟,你要开心过每一天哦~

李嘉诚真的很聪明,对于楼市判断总是拥有敏锐的嗅觉,多次成功逃顶。他最厉害的就是,每次楼市低迷前,都能全身而退没有损失。李嘉诚在房地产不景气的时候,就马上抛售内地物业,让内地楼市损失很大,他却拿了钱投资海外项目。李嘉诚终归到底还是一个商人,一个投机者。

那么2019下半年楼市行情如何呢?今年下半年,房地产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棚改收紧、住宅供地减少,限购限售又没有放开,因此房价会持续稳定,甚至有下滑趋势,房地产现在不能炒了,行情很难大涨。


我房网


自从2010年起,李嘉诚就逐步把自己的资产从香港转移到了英国,从此就安全上岸了。

当时各种声音都称赞李嘉诚眼光独到,雷厉风行。但他的选择跟你我有什么关系呢?

据我所知,很多人模仿他的资产转移,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活生生的错过了这轮房产暴涨周期。


武汉房姐


李嘉诚抛售房产之后,曾经有人问李嘉诚为什么要抛售房产,李嘉诚只回答了一句话,就是“不管做什么样的行业,自己都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因为最后一个铜板的风险太大”。其实从李嘉诚的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来,在李嘉诚看来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虽然李嘉诚4年未在内地拿地,李嘉诚在内地近三十个项目中,仅三分之一完工,开发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少则三五年,多则20年有余,这种“慢开发”模式却成为李氏变相囤地后高价出售获利的法宝。


例如,1993年,长实集团拿下北京的誉天下别墅,过了25年到了2018年才全部开发完。当年一平方米的房价才2千元,如今这里的房价已经涨到了4万元;2008年花了20亿买下的重庆南岸一块70万平方米的土地。现在十年过去了,重庆的地价已经涨了十倍。去年开始在兜售这块土地,目前这块土地的市价已经高达200亿元。

其实不光李嘉诚,包括地产大佬王健林等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或许你有话说,但是他们的动作可能才是代表着行业的大势所趋。

19年下半年楼市是否回头的问题上,我个人认为是城镇化推进速度决定的。因为城镇化推进的表现往往是经济发达、人口流入、房价上涨的风向标。根据wind和联合国数据,我国城镇化初期是1949年~1995年,中期是1996年~2032年,后期是2033年以后。但是201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58.52%,已经进入生长理论曲线的中期。我国中期的前半段城镇化增速较快,在2017年后城镇化增速开始放缓。这也就是说明房价上涨也是放缓的。


FrankPlus


李嘉诚抛售房产和今年下半年楼市回头其实关系不大,不过从最近以来的中美关系摩擦不断,科技产业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扶持,国内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整个经济发展步伐产生影响,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佳的策略。

也就意味着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还会守着堤坝,防止崩塌绝对是当务之急。应该是看不到出现大面积的楼市回头现象!

说到李嘉诚先生,那是从2013年以来,差不多用了2年时间,就把国内的所有房产基本销售一空。可很多土地和房产已经增值了十倍、数十倍,可以说早已赚的盆满溢满。而李嘉诚在当时的时间点脱手,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看应该是恰当时机。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以来又出现了一轮房地产市场的大涨,对于已抛售一空的李嘉诚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投资预期的把握失败。可是这种对于一个企业家是很难以预测到的事情,这是一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问题。

于是把更多的资金对准了公共服务类项目,供水、供电、煤气、网络、通信、污水处理、小区服务成为了主打产业。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大量投资英国的公共服务后却又出现了英国脱欧,这让投资出现了短期的亏损现象。不过这次引进华为入英国通信产业,李嘉诚可谓是功不可没。未来李嘉诚企业回归内地投资的不会是房地产企业,而是公共服务类项目的投资!

2019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大起是市场没有这种动能来驱动,大落是有人会很快踩刹车,平稳才是众望所归。要看房地产回头不要看新楼盘,要重点关注二手房的库存量增加和买卖价格变动取向!



珍草养生阁


说到楼市和房价,我们不得不说说影响房价的几个因素,其实归根结底的是供需关系的影响,商品房买卖说到底是一个买卖活动,买的人多,房子少了,自然房价就会上涨;买的人少了,房子多了,可选择余地大了,房价自然供过于求出现下跌。调控也正是从供需关系影响房价结果的,因为调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限购”,限购可以说是影响购买需求最关键的要素。

限购条件中,常见的有“社保年限、工作要求”等,都让很大一批人失去了购房资格,从而减少了购房者人数,房子多了,购房者少了,房价自然位置不住然后就开始下降,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不管开发商这么打折,怎么降价,有个底线是不能打破的,就是楼市指闻说的成本价,不然就亏了,影响成本的大头是地价,一般来说,土地成本占了房价40%-50%左右。

天气高温多雨、变幻多端,即使每天都看天气预报,还是拿不准第二天带不带伞。这个月的房地产市场似乎也一样,各种政策消息层出不穷,看了那么多分析报告还是不明白该出手还是该掉头。

投资理财上有一群占比不小的人,他们手握闲置资金,且处于保守与冒进中间地带,要么买股票,要么买房,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还算相对安全。股市似乎有一路「绿」到底的架势,而房市迅速的去库存化和令人惊讶的空置率已经埋下风险,加之最近市场乱象丛生,股市和楼市之间存在的「跷跷板」效应已不能作为选择标准。除了指望存量市场再度盘活来减少自己接盘的风险,还要多学习「资深韭菜」的乐观精神——“韭菜从不认为自己是韭菜,他们总认为自己选的都对,只是运气不好”。

住建部等七部委早就宣布将在北京、上海等 30 个城市首先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这 30 个城市不但包括了北上广深,也包括了近期倍受关注的天津、南京、杭州、西安等二线城市,此次打击重点主要在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虚假房地产广告等四个方面。运动式治理即时见效,通知一经发布,群众呼声极高,各方机构也群逐而上,一大波「黑中介」调查报告正在路上。

面对乱象丛生的房产市场,政府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国开行公开表态棚改货币化收紧,虽然已有「砖家」站出来表示,棚改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对房地产投资影响也是有限的,但 PSL(抵押补充贷款)收紧的消息仍让整个房地产市场都人心惶惶。近两年三四线城市楼市火爆,房价不断飙升,可以说离不开棚改货币化的巨大推力,在政府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原则下,货币化棚改收紧更像是一个信号,这背后的用意或许值得每个人思考。

限价和限购一直是调控的主旋律。西安、长沙和重庆先后调控升级;两天前,昆明针对非本省人员限购;大厂、上海再次收紧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多个城市从不同方向「打补丁」,房产调控的大幕已开启,房住不炒将是核心走向,而真限购也将大概率落地。围剿炒房客的决心可见一斑,投资客在惶恐下半年的楼市价格,而刚需人群在庆幸楼市将回归最理性状态,或许我们都是房地产市场新革命开端的见证者。从房产调控政策来看,对企业购房的限制也在逐步跟进,西安、长沙、杭州分别发布相关政策,要求企业不得在规定区域购房;上海也发布了进一步收紧企业购买商住的资格,设立须满 5 年,累计缴纳税款须满 100 万元。

其实以企业名义炒买商品房是躲避限购的通用手段,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摇号的弊端也在逐渐凸显,虽然短期有效,提高了公平性, 但是如果后续「补丁政策」没有打好,类似这种钻空子操作只会越来越多。虽然增加供应是解决的根本,但是在空置率极高的当下或许并不是好的办法。在商住市场逐渐见顶的压力下,房企也纷纷在寻找新的出路。有业内人士预测,房地产市场进入上半场休息阶段,下半场战场——新产业苗头已起。

在「新零售」领域,碧桂园、绿地、保利等龙头房企不仅蜂拥而进,且都提升到战略层面。但从现实效果而言,目前大部分房企上没有充足的耐心去打磨,无论是从专业度还是创新力上都表现不足,与拿地售盘的房地产玩法不同,跨界的步伐不仅只停留在投资战略协议上,更多的需要转变思维,注重内容运营,在「新消费」时代,学习对象随处可见。

2019年刚过半。从结果来看,高周转的确推高了开发商的销售额,随之而来的也是愈加严重的行业分化。以碧桂园、恒大、万科等为代表的榜单前七名十分稳定,但从第八名开始,房企排名并不稳定。在调控升级、金融趋紧的背景下,市场空间变小,下半年的竞争只会越演越烈。各行各业虽不同,但市场环境的紧张和日渐加重的压力却都一样。


青岛土著臧臧


去年十月是顶,急跌两个月,来个小阳春缩量反弹,不出意外下半年应是套人的第一次主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