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7天每次吸奶都吸很久,有吸有咽,但每次放下後過一會又好像還要吃的怎麼回事?

賀筱清


17天的寶寶餵母乳喂很久,然後又放下,過一會兒他又要吃的話就是奶水不足。你可以那個用吸奶器把自己的奶吸出來看看,到底是不是奶水不足能有多少。因為我記得之前我生老大的時候在月子裡也是,有的時候都覺得自己餵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了,可是放下沒有沒有多長時間,過個十幾分鍾他又要吃。基本上都感覺一天到晚都在餵奶,後來就是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看看,真的是少的可憐是奶水不足。但是讓寶寶多吸也有好處,因為寶寶吸允的話,它也可以刺激那個母乳的分泌,可以慢慢的讓奶水多起來,實在不行的話,可以稍微的添加一點奶粉,但是一定要休息好啊,因為我覺得休息好比你吃什麼下奶,那個喝什麼那個下奶的湯水要管用的多。有的時候你好好的睡一覺起來可能就會感覺到有脹奶的感覺,你要是一直醒著不休息的話,可能半天都沒有漲奶的感覺。還有要心情保持愉快,心情好,這個也是個重要的。每次餵奶前最好是要先喝一杯白開水。。


悅然媽咪日常生活


好心疼寶寶,我生女兒時月子裡也是這樣。每次都吃很長一段時間,放下幾分鐘就哭,吃到奶才會安靜下來。

婆婆說,你別看她在吸,其實沒多少奶水被吃進肚子裡,孩子根本就吃不飽。

奶水不足。我當時補奶的法寶是:小米粥、鯽魚湯、按摩。

小米粥是每頓必備的,不管吃什麼飯,最後都喝半盆小米粥塞縫。你沒看錯,我月子裡喝粥都是用盆的。只盼著自己吃下的飯,變成寶寶的奶水,孩子不捱餓。

鯽魚湯是當地的補奶偏方,清水煮鯽魚,不加油鹽醬醋花椒八角任何調料。婆婆說比起平常的做法,這個會比較難吃,你能吃多少吃多少。



為了下奶真心吃了很多,活鯽魚附近沒有,公公跑了好遠才買來的,一家子都在為女兒的口糧努力,我當然不能掉鏈子。

按摩是自己進行的,讓別人來不習慣。就是順著奶水運行的方向,每天用手順幾遍,能防止奶管不通順。

除了奶水少,奶水稀薄也會讓寶寶吃不飽。

產婦多吃果蔬不吃肉,吃到有營養的東西少,會讓奶水稀薄,蛋白質脂肪等飽腹物質少。寶寶會容易餓,吃奶頻繁。

我的奶水一直都白白的,很濃稠。鄰居諾諾媽不一樣,經常脹奶像噴泉似的噴奶。可奶水落到地上像水一樣,幾乎沒什麼顏色。這樣的奶水就不抗餓。

奶水稀薄也不全因為飲食,有時候和個人體質也有關係。寶媽只要讓寶寶多吃幾次就好了。



寶寶吃奶頻繁,可能因為發育不完全吞嚥能力差。

寶寶太小,吞嚥能力差,也容易累,通常吃一會兒寶寶就會停下來。別以為吃飽了,其實他只是累了,需要休息一會兒。

安全感的需求,使寶寶頻繁吃奶。

生產消耗了寶媽太多力氣,不吃奶的時候會把寶寶放到一邊,自己休息。

對寶寶來說,媽媽子宮裡狹小又安全,一出生摔落到一個大空間,難免會不適應。會尋找熟悉的氣味,喜歡被媽媽摟在懷裡。

被媽媽摟著吃奶,有時也是出於安全感的需求。



給新手媽媽的建議。

1、怎樣判斷寶寶頻繁吃奶的原因呢?
  • 觀察寶寶的吞嚥情況。
吸幾次才吞嚥一次,就是奶水少寶寶吸不到。

一吸一吞動作連慣,就是奶水充足,要考慮其它因素。

  • 用吸奶器吸出,觀察奶水的狀態。色白質稠的奶水抗餓,色清質稀的屬於奶水稀薄。
  • 寶寶一放下就哭,抱起來只含著沒有吞嚥的動作,就是在尋找安全感。
  • 奶水充足質地粘稠,寶寶有吞嚥的動作,還是頻繁吃奶,就是因為吞嚥能力差,寶寶吃累了,歇一會兒再吃。


2、怎樣讓寶寶得到良好的母乳餵養?
  • 針對寶寶頻繁吃奶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寶寶能吃飽。
  • 睡覺的時候不要壓迫乳房,保持奶路通暢,避免乳腺疾病。
  • 新生兒母乳是按需餵養的,多讓寶寶吸食,寶寶能吃飽媽媽也能漲奶,還能建立起深厚的母子情。
我是@菲姐育兒園。分享育兒經驗,推送育兒理念,喜歡我的內容就關注我吧!歡迎大家轉發,留言,點贊。

菲姐育兒園


月子期間我的產奶量並不高。導致經常被婆婆說奶水不足,奶水不足!導致我對自己一直沒有信心。滿月後寶寶體重不達標,很難受。

直到月子後我獨自帶娃,並且3個月時寶寶體重達到14斤。我終於能挺直腰板揚眉吐氣!


17天新生兒寶寶每次吸奶都要吸很久?那就是沒吃飽。

小寶寶天生很聰明,他自己有飽腹感。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比較小,吃的也非常少。且他的吮吸能力並不強。大多數新生兒5次左右吸允1次咽。學會觀察他是否咽奶,也能幫助寶媽判斷寶寶進食情況。他可能為了吃掉這15ml,要花比你想象中更多的時間。

新生兒寶寶需要按需餵養,善於觀察他的每一個動作表情,知道他什麼時候是餓了,並且滿足他。

我們需要做的是儘快產足夠的奶讓寶寶吃飽,但又不會讓自己難受。如果供大於求會導致堵奶,乳房發炎等。

根據自己的經驗,新媽媽可以試一下下面五點,穩步提高自己的產奶量:

1.休息好。保證足夠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

全家的作息時間都要根據寶寶的時間來調整,尤其是晚上。前半夜,媽媽可以喂完奶之後就趕緊去休息,後面的哄睡由爸爸來負責。後半夜由媽媽全權負責。

如果家裡有其他幫手,白天的時候喂完奶別人來處理,自己能休息就休息。

絕大部分的媽媽在生完小孩之後,都有非常強烈的心理暗示說:我是一個全能媽媽,我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或者說我拉不下臉來請求幫助。所以爸爸們要學會主動幫媽媽做一些事情,分擔一些事情。

2.飲食。不用大魚大肉,但一定要吃飽

最好以清淡的飲食為主,不要吃得太油膩。不要擔心身材問題而少吃。哺乳期內一定要讓自己吃飽。產奶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

逐漸在飲食中發現對自己產奶有幫助的一些食物,並且多吃。

3.找到支持母乳的朋友或寶爸保持愉悅的心態。

我的婆婆和我親媽一直在懷疑我沒有奶。可事實證明,有的時候,我家小朋友哭泣是因為睏覺,而並不是因為餓。

新生兒常常用吮吸來滿足自己。吮吸的動作可以讓他找到安全感。所以媽媽一定要學會觀察,她是真的餓,還是有其他需求。

奶水是越吸越多的!寶寶的吮吸動作刺激我們的大腦產生泌乳素,泌乳素再產生更多的乳汁。所以不要因為現在產奶量沒有上去,就覺得自己沒有奶。一定要讓寶寶多吸,奶水才會更多


大部分的產婦泌乳素會在第6周左右達到最高水平——《西爾斯母乳育兒百科》


所以不要著急。你想想從前大家吃的那麼差勁兒,也沒有配方奶,寶寶都能夠吃母乳長大,如今我們的飲食環境生活條件這麼好,怎麼還可能不夠奶水?

所以相信自己,並且找到支持自己的朋友。和他們多交流,讓他們幫助你。

4.多和寶寶親密接觸。

月子裡產婦儘量少抱嬰兒,但可以呆在一張床上,讓他熟悉你的呼吸,讓你的大腦也熟悉它的呼吸。這樣的親密時光更容易刺激大腦產奶。現在很多醫院,留觀的時候就讓寶寶試著吸奶了,越早進行親密接觸,對產奶更有幫助。

5.保護乳頭

新生兒往往需要時間去學習如何吸奶,採用正確的餵奶方式可以讓彼此愉悅,避免出現乳房皸裂起泡等。我們的泌乳素在夜間產大量產奶,所以早晨大部分媽媽都會覺得乳房非常很漲,充滿乳汁。而下午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會覺得乳房很軟。所以這個時候寶寶吃奶,會花更多的時間。但是不是乳房軟,就沒奶!




關注【小豬媽媽說】,一起走過漫漫育兒路~

豬媽媽養兒記


我家寶寶今天正好滿五個月。我從他6斤多一點點把他母乳餵養到如今快18斤,中間真是經歷了好多波折。頭一個月寶寶一頓吃半小時奶的事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所以,我最想跟姐妹們說的是:放輕鬆!只要寶寶肯吃,吃多久都不事兒!

您的寶寶17天,嘬了半天,放下了,又要吃,您覺得不理解?要我說,這也不是事兒!最可能的兩點:

1.您的奶可能比較稀或者奶水不衝,寶寶其實還沒吃飽。

2.寶寶比較小,嘬奶用了他太多力氣,他太累了,要休息一下,等緩過勁兒才能再接著吃。

您就讓他吸吧。他長力氣,您長奶,你們互相之間長感情~

還有啥不明白的,您可以私信我。或者關注我,來我的頭條號看更多孕產和育兒分享!


小公主變形計


為什麼寶寶頻繁吃奶呢?有吸有咽,吸很久就代表吃飽了嗎?

據研究表明,即使是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也能很好地控制奶量,也就是說他雖然不理解“飽”是什麼意思,但“飽腹感”還是知道的。所以,不必擔心寶寶吃得過飽。

寶寶頻繁吃奶,原因有以下幾個:

只吃到前奶

前奶稀薄,多為水分、蛋白質,脂肪濃度低;而後奶乳糖、脂肪等物質豐富,熱量大,寶寶有飽腹感。只吃到前奶的話,寶寶很容易餓,甚至根本沒吃飽。

餵奶時不要擠前奶,也不要一側還沒喂完就喂另一邊,應該吃完一側再喂另一側,這樣能保證前後奶都能吃到,就不用擔心吃不飽了。



母乳過於稀薄

媽媽不怎麼吃肉,愛吃蔬菜水果或營養不足,會導致奶水過於稀薄,沒有飽腹感,寶寶就容易餓。

媽媽應當均衡飲食,保證營養富足,哺乳期每天四五餐是必要的。

缺乏安全感

寶寶才出生不久,對這個世界對周圍的環境還很陌生,不願意離開媽媽的懷抱,要含著乳頭才能平靜或安然入睡。

寶寶既然有這個要求,就先給他吸,但每次逐漸減短時間直至不用吸也能平靜下來。不然,寶寶會有奶癮,後面帶起來很麻煩。


吞嚥能力差

寶寶吞嚥能力差,吃奶要吃很久,即使偶有吞嚥聲,但因為力氣小,吞嚥能力跟不上,寶寶也就吃不飽了。

對於這一點我印象最為深刻了,因為兒子是早產兒,剛接他出院那一個月,吞嚥能力奇差,每次都吃二三十分鐘,但就是吃不飽,我只能每次讓他吸奶後再把奶擠出來給他喝。每次餵奶都要一個小時以上,那段時間真的累瘋了。

吞嚥能力差只能勤喂勤吸,寶寶的吞嚥能力就慢慢上來了。

另外,餵奶時要檢查一下,寶寶吸吮、吞嚥與呼吸這三個動作是否連貫,是否含住了整個乳暈且嘴呈“金魚嘴”狀。在奶水充足的前提下,一般吸食15分中就能吃飽了

轉載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美媽很帥


其實很明顯,你可能是奶水不足。他吸了很久,雖然你感覺寶寶有吃有咽,但我還是覺得你家寶寶沒有吃飽。如果寶寶吃飽了的話,他一般就會睡覺了。就算寶寶睡覺的話,他也會自己玩一些時間,不會一會兒還想吃奶。

作為寶媽,一定要好好的把自己的身體調養好。

要多吃一些關於魚肉蛋豆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坐月子的人不適宜吃得太清淡。讓家裡人燉些湯給你喝吧,比如:黃豆豬腳花生湯、鯽魚湯、魚頭豆腐湯等等,這些都很好補充蛋白質的食物,只有體內蛋白質充足,才能有更多的奶水給寶寶吃。

需要提醒寶媽們的是,不能只喝湯而不吃肉哦,要喝湯吃肉,自己身體才會好,才有充足的奶水給寶寶吃。祝你母嬰平安!





文海話育兒


寶寶頻繁吃奶,媽媽很擔心,原因何在?我是欣然媽媽,我來解答你的疑惑。

正常情況

我們知道,新生寶寶的胃容量是特別小的,並且,月子裡的小嬰兒尿泡兒和便便也是很頻繁的,這就導致了寶寶不斷的吃奶,不斷的排洩。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新生寶寶比較小,吸吮和吞嚥能力發育還不完善,所以他會比較吃力,吃累了休息一會兒,然後再吃,如此循環。

奶水不足或奶水質量差

有些媽媽的奶水質量不太好,或者是奶水不足,這就導致了寶寶吃不飽。又因為他生長髮育需要很多能量,這就導致了寶寶頻繁的吃奶。

這個時候媽媽需要做的是加強自身的營養,哺乳期的時候不要偏食,魚肉蛋奶、水果蔬菜均衡營養,才能保證奶水質量。也不要為了恢復身材就節食,這樣很不利於寶寶的成長。所以湯湯水水的喝起來吧,寶寶需要你。

猛漲期

大多數寶寶出生之後2-3周之間有一個猛漲期,這個時間段的寶寶就會表現的特別能吃,並且容易煩躁,容易哭鬧,這都是正常的,媽媽不需要擔心。兩三天之後,最晚四五天,寶寶就會恢復正常。

寶寶頻繁吃奶,媽媽只需要吃飽喝足,然後儘量安撫寶寶的情緒。

我是欣然育兒,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更多孕產育兒知識與您分享。


欣然育兒


您好,兒科恩銘為您答疑解惑。首先您要知道,其實吸母乳是需要費勁的。俗話說的“把吃奶的力都用上了”意思和竭盡全力差不多。也就是說孩子需要在吸吮的時候消耗自己的大量體力來完成進食活動。


如果進食成功,吸吮、吞嚥、呼吸這三個動作呈連貫性的發生。如果這三個動作不連貫,那麼孩子的進食就會出現問題。一般來說,孩子持續吸吮十到十五分鐘就能夠保障孩子一次攝入乳量所需。長時間的含住乳頭沒有吸吮動作時,乳母就要輕拍孩子背部喚醒疲憊的孩子繼續進食。如果孩子依舊吸吮乏力,就可以給他躺在懷中休息一下了。輕拍背部是有益的。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留言評論諮詢。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點贊鼓勵。謝謝。


兒科恩銘


題主這個問題建議從這幾個方面來觀察判斷:

新生兒餵養規律

小月齡寶寶由於吸吮能力有限,胃容量也小,加上吃奶確實是個體力活,所以吃奶沒什麼固定的規律,在月子裡前兩週常常1小時就吃一次,每天餵奶8-12次,這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3個月前提倡母乳按需餵養,月子裡的寶寶餵奶頻繁並且不太有規律,但是滿月後的寶寶就會越來越有規律了,基本會間隔2、3個小時餵養一次。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 寶寶小便次數每天至少6次
  • 寶寶吃奶時每一邊吸吮時間大概在10分鐘左右,是很明顯的大口吞嚥的樣子,月子裡的寶寶連續大口吞嚥也會有3-5分鐘

  • 吃完奶後,媽媽的乳房明顯鬆軟下來
  • 哺乳過程中媽媽能感到2-3個奶陣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餓了

寶寶好像要吃奶是什麼樣子呢?是不是張嘴找奶?或者大人把手指放在寶寶嘴邊時寶寶就張開嘴呢?

如果媽媽無法準備判斷寶寶的需求,很有可能總是覺得寶寶是不是餓了啊,沒吃飽啊。

  • 當我們把用手碰觸寶寶嘴唇周圍時,寶寶就張嘴了,是不是飢餓信號?

這其實是一種原始反射叫“尋乳反射”,正是因為有這個反射,寶寶一生下來就能找奶吃奶,是為了生存,這個反射在2-3個月的寶寶身上也能看到,所以,即使是剛吃飽的寶寶,當你用手碰觸嘴唇周圍時,他依然會張大嘴。

所以,尋乳反射並不能作為判斷寶寶餓了的信號。

  • 如果是寶寶自己張開嘴找來找去,是不是飢餓信號?

這也不一定,寶寶有可能是困了,掌嘴打哈哈,也有可能是尋求安撫,想刁個安撫奶嘴。

正確的抓住寶寶的哺乳信號

寶寶如果餓了是會經歷一個過程,而不是直接哇哇大哭,只有餓急了才會大哭。

  • 早期信號:剛開始餓時,會動來動去,自己主動轉動腦袋張開嘴巴找奶,這個時候還算比較“柔和”。
  • 中期信號:如果媽媽錯過了寶寶的早期信號,沒有及時餵奶,寶寶就更加餓了,這個時候,就會有些煩躁,動作幅度加大,伸胳膊伸腿,把手塞嘴裡吸吮,會發出哼哼的聲音。
  • 晚期信號:如果還沒吃到奶,寶寶就真的餓急了,開始哭鬧發脾氣了,哭到皮膚髮紅。



圖片來自“母乳大本營”

如果總在“晚期信號”出現的時候才餵奶,寶寶通常因為哭鬧耗費了體力,而沒有過多的體力再去吃飽奶,可能吃了幾口就累睡著了,但是又沒吃飽,一會又醒來吃奶,因為沒睡夠,又困,所以,吃了一會又睡著了,如此,很容易形成吃不飽、睡不好的不良循環,最終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綜上所述,建議題主:

1. 判斷寶寶每次吃奶需要很久,有多少時間是有效吸吮,超出有效吸吮的時間,可能是寶寶想尋求安慰,可以選擇安撫奶嘴,不餵奶,長時間的哺乳對於媽媽的乳頭會造成損傷,影響泌乳。

2. 正確判斷寶寶的飢餓信號,及時餵奶,讓寶寶在情緒良好的情況下吃飽。

3. 判斷寶寶的母乳攝入量是否充足。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嬰幼兒睡眠指導師,與孩子一起成長,最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墨仔媽媽育兒


提要:17天大的寶寶,每次吸奶都需要吸很久,有吸有咽,但每次放下後過一會又好像還要吃這是怎麼回事?

主要是由於寶寶吃不飽

吃不飽的原因

對於新生兒來說,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1、奶水不充足

很多新媽媽奶水存在著不足,特別是寶寶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成長很快。需求量增長很快,如果奶水不足,建議新媽媽多補充一些下奶的食物,促進乳汁的分泌。

如,既健康不長肉,又能夠下奶的食物:糙米、菠菜、燕麥、芝麻、豆子、酸奶、椰棗等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特別說明的是,糙米含有更多的纖維和各種營養素,豐富的碳水化合物還能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因此糙米比精白米更適合哺乳媽媽。

明天J媽會推薦一款下奶的糙米。歡迎關注。

2、奶水營養不足

一般說來,新生寶寶在6個月內,媽媽的乳汁是最有營養的。但是如果乳汁的營養不足,寶寶很容易餓,說明乳汁不夠濃,營養不足,不抗餓。乳汁裡面需要足夠的營養成分才能有利於寶寶的成長。

同樣需要提高奶水質量的食物。


3、寶寶吃得太累

寶寶可能吃起來感覺很吃力。另外,寶寶如果吃累了會進入睡眠狀態,但是很快餓醒啦,又需要吃。

如何定量餵食

一般來說,寶寶的胃容量小。正常情況下,寶寶一天需要哺乳8-12次,每隔2~3小時吃一次奶,而每次能夠吃50毫升左右。如果寶寶吃奶的間隔頻繁小於2小時的話,寶媽媽需要定量地喂寶寶。

很多寶寶,在半夜的時候,醒來需要吃,但是吃了一會兒,累了就又睡覺了。導致媽媽剛剛收拾完畢打算睡覺的時候,寶寶又醒來,需要吃。導致很多媽媽休息不好,還容易得產後抑鬱。

解決辦法:

建議媽媽們買一個吸奶器,定好時間,提前吸奶,待寶寶一醒來,立即餵食。奶的多少,可以在白天根據寶寶食量來準備。

這樣不僅能讓寶寶能夠安靜地休息,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寶寶定時吃奶的好習慣。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