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走不走留路,吃不吃留肚”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看农村说农事


我记得我还在读初中的时候,我爸给别人加工猪饲料,这门生意一般都是赊账,一直到卖猪再给钱。有一回,我爸在外面打饲料很晚才回来,村里一个养猪户来到了我家,等了一会见我爸还没回来,就让我把账本拿给他看看。我也没多想,就拿给他了。不过因为打小跟着爸爸干活,看着他做生意,我还是留了一个心眼一直盯着他看。

果然,他看了一会,拿着笔就在本子上做小动作了。他把项目其中一个100斤的豆饼,改成了60斤。因为我还小没敢吱声,等我爸回来,他们在算账的时候,我就偷偷告诉了我爸。我爸看了我一眼没说话,继续跟他算账,但是这100斤豆饼我爸硬是让他自己回忆起来了啥时候买的。

结果算完账,我爸还要把他的猪饲料给送回家,我也跟着去了。回来的时候,刚出家门我就开骂了。我爸立马制止我,有话回家再说。

后来爸爸告诉我,那人是养猪大户,别因小失大,再说也没损失。他告诉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以农村这句俗语说的就是,做人凡事都不能太绝,要给别人留条退路,要给别人留口饭吃。人这一辈子,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指不定谁在什么时候能用到谁?所以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就是这个道理。你堵了别人的退路,其实也是堵了自己的退路。

农村有很多老话,都是农民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很多道理放到现在也依然正确。对于这些老话,精华的部分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并传承下去。


牧野小志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就是遇上了一种好吃的,你就死命的吃,吃的你连一口水的缝隙都没留下。结果你面前又出现了一种更好吃的,这时候的你实在是吃不下了!你就后悔刚才不该吃那么多呀,谁会想到这后面还有更好吃的呢!

这样的感觉就叫“吃不吃留肚”,就是说吃饭不可过饱,应该留有余地。

“走不走留路,吃不吃留肚”,这句农村俗语就是劳动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句人生智慧和至理名言。

“走不走留路,吃不吃留肚”,说起来有点儿拗口,意思却非常明白。说的是不管这条路你以后还走不走,你都不要把它堵死了,吃饭的时候,不管后面还有没有更好吃的,你都不要把肚子吃撑着了。老人们又叫“不走的路要走三回”,原计划不走的路都有可能要走三回呢!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就叫凡事留有余地,不可做绝了。

老人们常说,凡事不能做绝,给别人留一条活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活路。有时候面对对手也是这样的道理。

古人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把对手消灭了,你的末日也就到了。给对手一条生路,你的人生就还有存在的价值。

把事情做绝,就是以个人为中心,撒一时之气,把别人逼到绝路上。岂不知30年河东,30年河西,等到你也繁花落尽的时候,你的悲凉就来了。

所以大家请记住,在生活中自己有饭吃的时候,也要记得让别人喝口汤,自己不需要这条路的时候,也要记得让别人走。朋友千个少,仇人一个多,凡事留有余地,不要赶尽杀绝,你有困难的时候,才会有别人来帮你一把。

可见,“走不走留路,吃不吃留肚”就是农民群众的智慧语言,比任何高大上的知乎者也更能说明问题,也更加的有道理。让我们在尊重古人的同时,也智慧地生活吧。


村姑说村事


对于这句俗语,农村的老人们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其字面的意思是说一条路不管自己走不走,还是要留着,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走了,就去破坏它。而东西不管别人吃还是不吃,也要尽量留着,不能一口气自己一个人全部都吃完了,这样那别人想吃了就没得吃了。简而言之就是走路要留一条退路,而吃饭不可以吃的太饱,吃不进去了却还要硬撑着吃下去,这些都是不好的。这句俗语背后的道理是在告诉我们为人处事不能把事情做绝了,总要适当留一个自己可以还转的余地,不能不留后路。

在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就是老人到了快60岁的时候,就会为自己准备寿材了。而在过去都是找木匠师傅来家里做,现在多数是购买现成的了,不过有些比较讲究的老人,也依然是用自家地里的木材,然后找木匠师傅来家里做寿材。村里有个老王头就是一个木匠,虽然已经60多了,儿女们也不愿意让他继续出去给人干活了。但是老王头比较固执,周围村庄里谁家里如果要做寿材了如果请他了,都不会拒绝。而前些天老王头也开始张罗着给自己做寿材了,然而他却在为找谁做寿材而烦恼,因为我们这里现在已经没有木匠了,有些老的老了做不动了,而年轻人又不会。当时有些年轻人就说了:老王头自己就不是木匠吗?为什么还要找人做寿材呢?怎么还把钱送给别人呢?

村里的一些老人就说了,老王头是木匠,而在木匠行业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做木匠是不能给自己做寿材的。像平时制作一些家具这些是无所谓的,但是像寿材这些就必须要找同行来做,因为“走不走留路,吃不吃留肚”,做事情不能做绝了,要给别人也留口饭吃。

在我们村里还有一户人家,和村里的人一向不怎么来往。村里的一切大小事情,也基本上都不参与,别人家的红白喜事找他家帮忙了,他也总是各种理由拒绝。后来这户人家的老人过世了,当时也没人去给他帮忙,最后没有办法了,是他一家人一户一户磕·头求着村里人,才帮他把白喜事办好了。

让有饭吃的不管不顾全部都吃下去,直到撑死,而让没饭吃的,继续饿下去直到饿死。这就是不行的,您有肉吃,也要想着留几块肉或者是留着几口汤给别人喝。其实谁也不敢保证一辈子都会顺顺利利的,须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都个马高蹬短的时候。所以,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在给自己留条后路。


农夫也疯狂


对于农村一些俗语确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俗语都是老农民祖祖辈辈一点一滴积攒出来的经验之谈,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长河的洗礼,现在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的俗语也指出了当下的一些社会现状。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农村俗语随着时代的变化,位置的变化,以及人员、环境的变化而寓意也发生了变化的。



“走不走留路,吃不吃留肚”这俗语意思就是很简单,字里行间已经就明白了这句农村俗语的意思,那就是走不走路一定要给别人留条路,不要自己走的路就把路破坏掉,也就是给别人留条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一旦自己把路走完了,别人无路可走的话,其实自己后来也就是无路可走了,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举动。对于吃饭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吃掉,要留着一点肚子,也就是留下一点东西给别人吃,毕竟别人还有饿的时候或者是给别人有一个生存的机会,这样也是对自己一个生存的机会。

尤其现在是一个人际关系特别复杂的社会,整体交往也特别的不大,如果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话,别人也不会让自己有路可走,这样做就太可怕了。对于吃饭也是这个道理,留一部分给别人吃,关键时刻有可能就让别人有生存的机会,有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美食美味儿。一句话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所以留给别人一粒米,别人就会还你一亩田的粮食。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并不是说穷人祖祖辈辈总是穷,富人祖祖辈辈总是富。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富裕的机会特别的多,而且就业的机会也特别的多。即便是当官的人员,也有可能从穷人里面能出个大官,光宗耀祖。对于富人富不过三辈,也就是说富有的人家的生活环境好了,对于子女的教育疏忽,有些溺爱,造成了后来的晚辈坐吃山空,坐享清福,不过三辈人也就变成了穷人。所以不要以貌取人,不要把自己的路都走绝了,把事情做绝了,留一条路给自己,留一口饭给穷人,也就是为自己或者后代留了一条生路,或者是留了一口饭。



总之,对于农村俗语“走不走留路,吃不吃饭留肚”,这就俗语的确有很深的哲理,告诫人们不要运气好的时候,得意忘形,把一切事都做绝了,一定要本本分分的。走不走留一条给别人,饭吃不吃留一口给别人,这也是为自己后来留的路,也是为自己后来留的饭,也是为自己后来留了一个生存的机会。大家对这句俗语有什么观点?请留言探讨!


宗元三农堂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俗语,这些俗语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俗语是有很多讲究的,它们大多都是各行各业总结出来的一些技巧,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尤其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人们总结出来的俗语更是有借鉴价值。俗语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相比正统的文化体系俗语会更加浅显易懂,能够更容易被普通的人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俗语已经慢慢在消失,其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有限,有的甚至已经彻底不为人所知。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也应该努力的挖掘俗语的价值,能够系统的梳理我国俗语的体系,让它能够作为一种知识文化体系被我们的后人了解。



“走不走留路”,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类似的俗语,比如“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它们都是告诉我们出门在外要多给自己留条路。从社交关系方面看,需要尽量多的与人为善,需要尽量多的和别人交朋友,这样以后做其它事情的时候也会比较得心应手,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帮助;从行为做事方面来看,做事的时候要多留一些处事的空间,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绝,不然以后很多事情都非常难做;从生活学习上面来看,我们要努力的充实自己,学习更多的生活技巧,掌握更多的和我们生活相关的东西,这样才是给自己留机会,以后的上升空间也会大很多。除了以上说到的几个方面,“走不走留路”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体现,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去总结。



“吃不吃留肚”,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和上一句差不多,但是这句俗语却可以有另外一番理解。对于吃很多人都是乐此不疲的,也很难拒绝,这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机会和诱惑,不管你对这些机会感不感兴趣,都不要过早的拒绝,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的变化做出决断。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两个为人做事的道理:一是永远为机会做准备。在机会还没有到来之前,努力的充实自己,努力的去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改变自己的机会,不然只会一事无成。二是永远保持为人做事的底线。面对一些机会和诱惑的时候,需要始终清楚自己的底线,不要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样对自己的以后发展不好。不管机会的好坏,都需要努力的尝试,不能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人们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往往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这会给人们造成不小的负担。或许在我们生活的过程中就需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才能够达成自己的利益,面对这样的事情,即使做了,也需要给自己留一些挽回和改正的空间。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多事情在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很难说清楚谁对或者谁错,也很难说清楚谁会成为胜利者,所以给自己多留一条路永远没有错。“走不走留路,吃不吃留肚”,这句俗语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学习,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过刻薄。


老农民说事


路的最基本功能是给人行走的,不论你走不走。

过去,在农村,经常有人因为地边子闹得不可开交。原因无外乎是其中一家把两家承包地之间的小路给种上庄稼,妨碍另一家通行。在农村待过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种矛盾在哪一个村庄都发生过。

这种人是不被人待见的,属于“人见人烦、狗见狗咬”的主。有些人甚至因为这些小事导致连儿媳妇都娶不上。因为,谁家的闺女说婆家,都会暗地里来男方家,找四周邻居打听打听的。来打听的时候,说好话的人肯定少。说好话的少了,女方家就得多考虑考虑了,最后,婚事黄了的占大多数。

饭做得无论多少,无论你吃饱或没吃饱,都要想着给别人留一点。

农村老辈人不管是做什么样的饭,都得在锅里面留一些。说实话,那时候农村又能有什么好的饭菜?我们这一带,自从红薯(我们叫红芋)传进以来,基本上就是“红芋饭、红芋馍,离开红芋不能活”;下饭的菜呢?可以说家家都有自己的小菜园子,所吃的菜都是现从园子里摘来,有啥吃啥,像葫芦、南瓜、豆角、辣椒、西红柿、茄子、洋葱、马铃薯、冬瓜,最多的是大蒜。大蒜是普通人家一冬天的家常菜,吃饭时揪上几头,或者用蒜臼捣捣,放点盐,就是一顿饭。

那时候,皖北农村冬天特别喜欢做辣椒糊吃,半锅开水, 把自家地里产的干红辣椒剁碎放进锅里,下一点红芋面糊糊,像现在勾芡似的,一会功夫就好了。大人小孩一人一碗喝下去暖暖呼呼的,还驱寒,趁暖乎劲睡觉,一觉能到睡到天亮。

就是像这样的饭菜,过去的老年人也是在锅里面留一些,留给一些急等着一口饭的人。拉饥荒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家里会来上一两个人,多会是妇女和孩子,多是外地的,男的比较少,逃荒要饭来啦。留在锅底的那一点点饭,能够救活一条命。

“走不走留路,吃不吃留肚”话俗理不俗,其实正是我国民间最朴素的一种“爱人”的体现,以及对为人处世的规劝和教育。


一株吊兰


义义乌事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