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个物是什么?心又是什么?

蚂蚁认路


唯物论是唯物主义简称。物指的是世界是物质的。

唯心论是唯心主义的简称。心是精神和意志。


寇方春


物质和意识是不能绝然分开的,生死有无变化无常的不是物质和意识本身而是觉知和感知。我没有了消失了对于我来说一切不复存在,但发生我的原始材料仍在而我却永远消失在时空中。所以唯心唯物都是偏执的,而是唯我唯觉,我及我之觉知消失了,一切不复存在。



阳光明正


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个物是什么?心又是什么?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宇宙观对世界的认识产生对立的两种观点。

为此,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物质认识论的基本概念,简述一下要点,以便更好理解。

唯物论的世界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现象,性质和规律与自然界的关系,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个不同程度上逐渐认识了人与人一定的相互关系。为此,客观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人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存在反应,也是对存在的客观物质加以认识,才会得出客观物质的内在变化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这就是唯物论的三大定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找到了有力证据。

当今社会辩证唯物论,对经济建设提供真理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通过对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关糸与生产力相适应,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此,唯物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当今社会人们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思想基础和重要保证。

唯心论世界观则相反,就是凭人的主观意识,孤立,静止,片面的认识世界所有物质,有了认识才会有物质的存在。也就是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从认识上认为人的思维意识来决定物质,把人的主体意识提升到了空前高度。突出人的主观意识思想,为物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这就是唯心论突出物质外部条件的优势因素。为此,从这一唯心论的意义上,对倡导人的心灵美德,心的呼唤自我道德修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唯心论从人的主体意识出发,形成主观和客观的意识形态,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外部条件,保证经济快速并和谐发展。有句很有心灵深处的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倡导“仁爱”思想意识,自我道德修养,带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此,唯心论就是唯心主义,主观和客观意识体现的外部条件,应该要充分利用和肯定并要其发挥应有的效果。

综上论述,唯物论这个物就是,人们认识所依赖物质生产活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糸,自然界与自然界关糸,人类与社会关糸,人与人的关系等),形成的“物”。

唯心论这个心就是,人们的认识,一切物质由主观意识层面来论定(意识真理,意识理论,意识形态,意识心灵,意识观念,潜在意识等),反应在于“心”。

总之,唯物论是认识上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内在变化,而唯心论是凭主观意识认才有了物质外在变化,这就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根本区别。


刘梦辉1445414400581


唯物论,唯心论都是哲学上的名词,都属哲学理论的范畴。唯物论就是存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意识,认识是第二性的。只能先有物质存在,才会产生思想,意识和认识,而唯心论则和唯物论恰恰相反。认为认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或者认为离开了物质也可以认知事物,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唯物论与唯心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其实只要随便拿来某个世界现象即可清楚明白。比如研究天文学的,首要条件是有天体的存在。没有天体的存在,天文学家或者天文爱好者,脑子里哪来的天,哪来的文,哪来的学。男女恋爱结婚是人类的普遍现象。但如果置身其中的双方当事人,没有接触,没有了解,没有切身的体验,就凭个人的主现意识决定和另一半走到一起,其最终的结局往往背道而驰,分道扬镳。说到此,我们可以直接点破主题。唯物伦的物就是物质世界,物质存在,唯心论的心就是离开物质世界的主观想象,主观意识。

唯物论和唯心论是根本对立,不可调和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坚决的毫不动摇的抵制和反对唯心论,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让唯物主义思想,真正成为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发展强大中国最锐利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流广深


"物"是自然,"心"是意识,其实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需要自己去读一些真正的典籍,不能听信别人的误导,在真理的探索中你如果只是付同别人的见解,那始终是茫然不知真谛的。

其实唯物与唯心是两个范筹的问题,一个是从自然出发而研究社会,一个是从人心理念解读社会,每一理论都有其独到之处,有真瑆亦有弊端。

其实提倡唯物主义的人大多更唯心,更重视思想的重要性。而提倡唯心主义者更重视物,宣扬的是金钱世界。

人类的世界就是物与心的共同创造,物与心都不可以缺失,但也不可以"唯",一旦只从某一方面论证必有偏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综合了唯心史观的一些正确观念而得出的理论,虽然没有标明唯心的名称,但其中肯定了思想意识的重要内容。

至于有一些书把简单的唯心与唯物,解释成复杂的人们看不懂的东西,这是一种愚弄人心的手段,不必参与其中的无聊争论,以免走火入魔,





泰山124453211


唯物论和唯心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唯物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而唯心论是一种想象,思想,和推理。

唯物论和唯心论长期以来就是在哲学上一个争论的焦点,它们互不相让。就是在人类是怎么生成的?也相互争论,达尔文学说,是人的进化论,是长期以来通过海里的水生细胞,发展到生物,再爬行动物,发到类人猿然后,一点点近代到人类,这个就是唯物论。

而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已经流传几千年了,说我们人类是上帝给的,上帝有个叫女娲的,给我们造了一男一女,这一男一女来到世上, 通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这种说法就是唯心论,就是通过想象假设推理得出来的理论。

说唯物论的物是什么?物就是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就是物,比如说山河日月水土,包括我们吃的用的粮食等等。

唯心的心,是假设,推理,思想理论等等,他这种思想,理论,得通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如果达到了目标,那就是唯物的。所以说它们之间也是互相转化的。

唯物也好,唯心也好,两种理论并存,相互争论,才能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辽北老代


唯物论和唯心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唯物论,从宏观上讲,大公无私,无为无己,而唯心论,是狭义的,夜郎自大,为我是从,自私自利:


马金驹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例:你面前有张桌子.为什么你认为那是张桌子呢?因为它本来就是桌子.它是客观存在的.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例:你面前有张桌子.为什么会存在这张桌子呢?因为你认为它存在.你闭上眼睛它就不存在了.

唯物主义(materialism)

【解释】唯物论有两大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大规律: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物质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

1.肉体意识的起源:它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表现;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形成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投影,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型,--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则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用非马克思主义的话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绝对客观的,也是绝对物质的,都是绝对真实的,万事万物自我演化的,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唯心主义的核心是世界不是绝对客观的,世界依附于意识而存在,无客观实践论证坐标。



脑洞大开狂想曲


绝对的唯心主义就是绝对的唯物主义。

一切的真理,都是二唯的,或者说,都是唯二的,不可分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的意义是,在已经有了理论的基础上,用实践去论证一切真理的形成和发展。先有唯心后有唯物,才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用客体以证主体,是适应了世俗思维。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有这一说。比如王阳明,他的“格物致知”,就是典型的二唯论特点,用“物”来“格”那个内心的唯一。他的“知行合一”,就是用“行”来以证“知”的可靠与坚定。

天人合一,就是用“人”来证明“天”的可靠与坚定。

读万卷书,就是唯心主义。行万里路,就是唯物主义。

用彼岸以证此岸,方知道大江大河的宽广、深浅、平静、澎湃……

所以,真理是河,即非彼岸,更非此岸。

任何一种哲学,都是高于社会高于大众的。但,它又是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从没见哪一种哲学,不是为生产力服务。以人为本,才是哲学的奥义。

当然,种庄稼收庄稼,是和平方式的实践。而挖水渠起大堤,就是暴力方式的实践。

革命的实践,在人类历史上,无处不显。

宗教的异化,其表现就是,用虚构的实践代替真实的实践。

以证的实践,如果不是出于内心的渴望,就显得十分可笑。比如爱情和婚姻,就是世俗社会里最典型的先唯心后唯物的二唯标志。二唯的越平衡,幸福的越稳定。

致力于“唯心主义”的,发展最高的形式,就是宗教。

致力于“唯物主义”的,发展最高形式,就是丛林。

哲学,解释着这个世界,并改造着这个世界。

是谓文明!


四分之一月色


人类社会产生后,归根结底世界上就两大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作为整个人类思维和对整个世界根本观点和看法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哲学,就必须首先对世界的本体、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意识),以及物质和意识是什么进行探索思考回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论证世界的统一性(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由此出发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对物质和意识是什么,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进行了长期的不间断不懈探索和思考,而每一探索成果都是人类智慧之树上的灿烂花朵,并且作为人类思锥成果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人类思维只能以已有思维成果为思考资料,所以人类对物质和意识是什么的回答必然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成果的限制制约。唯物论对物质是什么的理解阐释,直到辩证唯物论产生前,都把物质看成哲学化了的物质具体形态,如古希腊唯物论哲学把水、气、火、原子(古代意义上的)等作为物质;近代以来的机械唯物论则把物质归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中国古代则把其归为金、木、水、火、土或气等等,由此产生了众多派别并不断爭论;唯心论把意识解释为数、善、理念、心、感觉、绝对精神等等,同样爭论不已。

上述对物质和意识是什么的解释局限性是明显的,一旦产生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整个理论大厦就有倾覆的危险,十九世纪物理学的重大发现,否认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而产生的物理学危机就是明证。

辨证唯物论吸收了人类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对物质和意识给予了科学阐释定义,列宁给物质下了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通俗说就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对意识论证定义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样,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论,明确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是可知的,克服了把物质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的根本缺陷,它的根本意义在于,无论客观世界怎样变化、科学如何发展,都在不断证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因此辨证唯物论的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理论基石;辨证唯物论的意识概念,则揭示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因此,辩证唯物论的物质意识观在人类思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集中体现人类思维成果的时代精神精华,必然反过来融于时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而产生重大影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以数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对当时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曾发挥重要作用;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哲学,无疑会对当时自然社会科学等产生重要影响;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来源的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辨证法思想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无疑会对当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格局和方向。因此,哲学思维对科学的影响是复杂的,简单的唯物唯心直接对号往往不能说明问题,但一点是必然的,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自然遵循规律,才能在科学领域获得重大发现和成就,哥白尼、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都是如此,否则就会走向反面。个人浅识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