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还在世,司马懿敢造反吗?为什么?

魔力侠曹操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司马懿造不造反不是看谁在不在世,谁当不当皇帝。而是司马懿手中何时能握有权力。曹操一代枭雄确实可以压制司马懿的野心。让司马懿不敢有丝毫迕逆的心思。但曹丕也不是个简单角色。曹丕性格刻薄寡恩阴险毒辣,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客。但他最不应该的就是让司马懿掌握了实际的权利从而遗祸子孙。司马懿在曹操麾下的时候属于光干活但就是防着你你给你实际权力。但曹丕不一样。他十分信任司马懿,所以对于司马懿也不像曹操那么警惕。并且逐渐放权给司马懿。这就导致了司马懿的势力开始急速膨胀。曹丕死后司马懿权倾朝野。继任的皇帝又没什么太出色的政治经验。“臣强主弱”也难怪曹魏会被司马氏侵蚀。


实际上司马懿入仕还是被曹操强逼着为其效力的。东汉时期实行的是“举孝廉”制度。而司马懿一方面出身大族司马氏。另一方面又十分有才能,所以州郡推荐司马懿入朝为官。而司马懿一方面不满曹操傀儡东汉政权。另一方又不耻曹操是宦官曹腾之后。所以司马懿装病就是不愿意入朝为官。曹操看破了司马懿的计谋之后强行命令司马懿入朝。司马懿无奈只能入朝为官。


司马懿入朝为官之后曹操看出司马懿本来心怀大志,但表面上却一副无所谓又不愿意从政的样子。所以曹操下意识的感觉司马懿很可能是个祸端。但当时的司马懿一方面是被曹操强行征召入仕的。另一方面又没有犯错。曹操想杀也杀不了他。毕竟曹操还需要其他人才投奔效力的。如果任意屠杀人才造成的后果会很严重。再加上司马家族也是世家大族并不是小鱼小虾。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曹操也不愿意贸然得罪司马家族。而司马懿呢也察觉到了曹操的杀意。所以司马懿就开始装孙子。司马懿的装怂也使得曹操暂时对他放下了必杀之心。但警惕之意一直没有松懈。


最重要的是在曹操时期,司马懿根本没用一点的实际权力。司马懿只不过就是出谋划策罢了。权力尤其是兵权曹操看的很严。即使在曹操临死之前都没有放松对司马懿的警惕。他督促曹丕杀掉司马懿。但曹丕不愿意。因为在曹操还没有立世子的时候司马懿多次暗中相助曹丕。曹丕之所以能当上世子司马懿也功不可没。而且曹丕认为司马懿很有才能想要重用他。曹操无奈也只能听之任之。

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开始重用司马懿。司马懿权势也日渐高涨。后来曹丕去世时司马懿还被曹丕封为辅国大臣。从此之后司马懿权势更是一时无两。同为辅国大臣的曹真和曹休完全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而司马懿也在攻灭蜀汉和东吴的时候掌控了大批的武将。随着司马懿不断在对蜀和东吴的胜利。司马懿的声望也如日中天。后来魏明帝曹睿也去世了。权势彪炳的司马懿再次成为托孤大臣。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觉得司马懿是个祸患想要除掉司马懿。结果其差一招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便彻底架空了曹魏。



此时的司马懿就好比曹操当年傀儡汉献帝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有人怀疑司马懿之所以想要篡魏是出于报复的目的。因为从最早司马懿不满曹操傀儡汉室拒绝入朝为官可以看出司马懿也是心向汉室的。所以司马懿才会在后来争权夺利傀儡了曹魏政权来达到报复的目的。但这种观点也仅是猜测罢了。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司马懿也就敢欺负曹爽这样的纨绔子弟,和曹芳这样的年幼君主,别说曹操在世,就算是曹丕、曹睿在世,司马懿都得老老实实的当孙子,别说造反,司马懿估计连正眼也不敢看曹操一眼。

曹操在世时,曹魏是战将如流、谋士如云,比如说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以及还有五子良将: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司马懿在当时算什么,最高官位也不过是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手下的丞相府的秘书,连秘书长都不是。



曹操在生前就觉得司马懿这个人狼子野心,有“鹰视狼顾之相”,司马懿天生就是一幅谨慎多疑,心怀不轨的性格,曹操时代,司马懿根本就不敢出头,只能夹起尾巴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没有半点不满意之心。

简单的说,就是司马懿会装孙子,会夹起尾巴做人,为人低调得要命,否则以曹操的疑心,宁可杀其有,不可杀其无,司马懿早就死了,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别说造反,在曹操面前打个喷嚏都是战战噤噤的,生怕一不小心,做错事,说错话,而被曹操所杀。



司马懿真正被提拔起来重用是在曹丕时代,曹操去世后,司马懿被曹丕任命为治丧委员会主任,负责处理曹操的丧事,在处理完了之后,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

曹丕之所以如此看重司马懿,一是因为司马懿原本就是曹丕的四大心腹之一,这四个人是吴质、陈群、朱铄、司马懿;二是因为司马懿一直是站在曹丕身后支持他继承曹操权力的人,三是因为司马懿有才能,又低调,看上去一幅老好人的样子。



曹丕时代,司马懿与曹操时代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是一样老老实实的当官做人,曹丕才能虽然不如曹操,可仍然是一代名主,仍然能够分辨得出忠奸善恶,司马懿虽然多次受到曹丕提拔,但是在曹丕时代,司马懿没有领兵机会。

从曹操朝代开始,曹魏的兵权都是在曹氏及夏侯氏宗亲手中,这一点曹操控制得相当严格,绝对不允许外人染指兵权,无论是谁,哪怕是五子良将,也是一样,有事带兵出征,无事交还兵权,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是国家机器的维护者,没有军队,哪怕掌握再大的权力也是水中花、镜中月。



这一情况到了曹丕时代,仍然延续了曹操的政策,对外出征主要还是曹真和曹休,这两人成为曹丕在军队中的代言人,而司马懿在曹丕时代虽然手下能够领导5000兵力,不过多是留守后方,负责治安方面用的,要知道姜维投降蜀汉的第二年,诸葛亮就分了五六千人给姜维统领,比较之下,司马懿这点人真算不上什么。

况且曹丕时代,还有一些前朝名将存在,比如说张郃、曹真、曹仁、曹休等人,这人也完全压制了司马懿,曹丕时代的司马懿,估计也野心也不敢有,更别说造反了。



曹丕在去世前,给自已的儿子曹睿留了辅政四大臣,分别是: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懿是抚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在当时就是负责后期的将军,与其它人比起来 ,司马懿算是地位最低的。

只可惜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到了曹睿时代,曹魏前朝名将相继去世,曹仁、曹真、曹休相继病死,连唯一的张郃也被司马懿强令追击诸葛亮而被除掉,不过曹睿再怎么说,也是一代名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亲自掌握政权,不再需要四大辅臣。



曹睿时代,由于名将相继去世,司马懿开始掌握军队,尤其是曹魏西部边境与蜀汉交界的地区,司马懿更是掌握兵权一直到皇帝曹睿去世,而且在曹魏的地位无人可及,只可惜曹睿寿命更短,只活了36年,比他父亲曹丕还短了4岁,比他爷爷曹操就短了30岁了。

司马懿的野心也就是在曹睿时代开始树立,由于长期在军队中掌兵,司马懿在军队中培养了很多亲信,这些人成为他日后夺权的基本。但是这些也不过是司马懿在暗中进行的,至少在表面,司马懿是不敢有任何反对曹睿的意思,表面上仍然是个老好人。



只可惜曹睿在临死前就托孤大臣的人选犯了天大的错误,让司马懿这个身经百战,能力卓越的四朝重臣,与一个富二代毫无工作经历,能力不强的纨绔子弟曹爽一起辅政,辅政大臣一定要相互制衡才能维持平衡,曹爽与司马懿能相互制衡吗?当然不能。

在成为辅政大臣后,司马懿就开始了处心积虑的夺取权力,为了扳倒曹爽,司马懿先是步步退让曹爽,司马懿的策略就是:上天要毁灭亡一个人,必先放纵他,让其疯狂。司马懿故意退让曹爽,就是放纵曹爽,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曹爽就开始排挤司马懿和朝中的老臣,这正是司马懿希望看到的,最后曹爽导致众叛亲离,为众之矢,最终让司马懿以计谋赚得了天下。



司马懿不仅骗了曹爽,还骗了满朝文武和天下人,司马懿出生世家大族,熟读儒家经典,可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一个不占,全靠阴谋诡计夺权,正因为如此,司马政权就是一个短命鬼政权,这是司马懿种下的因。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选择起兵的时机很重要,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对手平庸、自已兵权在握,这几点缺一不可。

曹操还在世,司马懿敢起兵吗

如果曹操还在世,兵权必须掌握在他手里。因为曹操就是靠武力起家的,正是因为他掌握了军队,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点他是非常清楚的。

此时,司马懿能做的就是尽量低调,努力工作。那怕是只露出一点点起兵的苗头,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父子处死的。当然,这点司马懿也非常清楚。

之前,司马懿就看出曹操对他多有疑虑,于是作出满足现状之态。曹操对其功高不赏,他也毫无怨言。虽然官位很低,他还是勤奋工作,好像对权势漠不关心。司马懿的装孙子之策,蒙混了老奸巨滑的曹操。曹操见他素无野心,才消除了对他的怀疑和警惕。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原因

1、魏主曹芳年幼(8岁),曹爽无才。

曹爽是个毫无政治军事才能的庸才,在军事上完全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有100%的把握可以打败他。

2、控制了京城禁卫军。

司马师当时任中护军,统领着一部分京师禁卫军,司马懿觉得力量还不够,就暗中结纳、畜养心腹死士三千人,分布在洛阳城中。

3、曹爽集团在朝中独断专权,引起一些大臣的不满,司马懿于是联合太尉蒋济等大臣一起造反。

正是具备了以上条件,特别是曹爽是个庸才这个条件,司马懿才放心地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结语

如果曹操还在世,司马懿将不敢起兵,因为不具备起兵的条件。


扬生解史


题主的问题问的非常好,我来班门弄斧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曹操如果当时在世的话,司马懿根本不会造反,规规矩矩的夹着尾巴做人做事,为什么?

第一点,曹操的个人能力,无论是年龄还是阅历,我觉得看过三国演义小说,或者分析过三国志正史的朋友,都可以推测出来,曹操的综合能力还是要高司马懿很多,当然了司马懿也很有才,但是相比曹操来说,攻心学方面,曹操还是很厉害的!

第二点,司马懿造反是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逐步垄断政权几乎是从曹魏的第4代君主曹芳开始;

第1代君主:魏武帝曹操

第2代君主:魏文帝曹丕

第3代君主:魏明帝曹叡

第4代君主:魏齐王曹芳

当然了,有人会说,曹操生前没有称帝,不能算做第一代,我在这里不反驳。司马懿是从第4代曹芳开始垄断朝政,并且曹芳也是曹魏帝国的第一个傀儡皇帝,当时,被司马懿和司马师家族架空了。

为什么曹操死后,他不敢直接代魏立晋呢?这就是根本原因,因为,曹操本人以及身边的厉害人物角色太多了,不论是谋士,还是武将,忠心耿耿,死心卖命的人太多了,司马懿是何等的聪明,如果此时造反,等同于鸡蛋碰石头,死的会很惨很惨,曹操如此厉害的人,会诛他九族!

明确点说,司马懿选择从曹芳开始入手,正是由于朝廷内外已无厉害能人,或者,没有太忠心曹芳的谋士和武将了。

第三点:曹操本来就对司马懿有所怀疑,这一点,深藏不露的司马懿在曹操面前,一举一动几乎都能被曹操GET到。所以,曹操在世时,对于司马懿这个人才很认可,但是对于司马懿重用方面,一直有所忌惮!

最后用司马懿的话来结束本次答题,司马懿说:“我挥剑只有一次,但我磨剑磨了几十年”,可想而知,司马懿一直在等着这个机会,等着曹魏无猛将,趁虚而入,一击致命!

所以说,司马懿不是曹操的对手,诺大的魏国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而成,不是一朝一夕,不是昙花一现。司马懿固然有能力,谋虑过人,但是啃曹操这样的“硬骨头”,怕他牙齿受不了!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不妥或者补充的地方,欢迎留言交流!

最后,再次谢谢题主的问题,给了我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


犀利又糊涂


曹操以狡诈著称,司马懿以隐忍闻名,曹操比司马懿大了整整24岁。

当年曹操23岁出仕,是司马懿父亲司马防推荐的,就跟刘备被刘焉、卢植推荐一样,所以,曹操与司马家有这么一段渊源。


(曹操一直防备着司马懿)

曹操迎汉献帝,原本想自己做大将军开府,后来袁绍不乐意。曹操只好把这个官位让给了他,自己做了个司空。司马家当时是温县的名门望族,有“司马八达”的说法,为了给自己增加名门望族的支持截力度,曹操征辟了司马懿做僚属。司马懿认为做曹操的僚属等于是做了曹操的家臣,就借口生病去不了。其实,是司马懿觉得曹操的司空位置不稳当,不想跟着曹操倒霉。另外,司马懿还想着通过拒绝这种方式养自己的名望。曹操小字阿瞒,关于使诈这些他都知道。

(阴谋诡计瞒不过阿瞒)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成了汉朝的丞相,可以开府治事了。这个开府,指的是丞相建立自己的官署机构并且独立任命官员,丞相的官署是独立于皇帝管理系统之外的,除了一些重大事物、例如祭祀、战争等,日常事物全部由丞相处理。曹操此时家大业大,给司马懿说:过来做我的文学秘书,这次如果还矫情,就收押了你!司马懿听了就乖乖地过来了。

曹操是创一代,亲冒矢石,冲锋在第一线,是全能型选手,阅人无数,司马懿的狼顾之相一直都为曹操所忌惮。如果司马懿如杨修希望锋芒毕露,估计曹操也不会太顾念世家大族的面子。其实,曹操本人就是特别讨厌世家大族,认为他们垄断公器,寒门子弟也应该有机会。曹操一手提拔了很多寒门子弟,就是为了跟世家势力平衡用的。如果曹丕后来不改弦更张,可能科举制在三国时都能被发明创造出来。

因此,司马懿虽然是世家,而且被传有惊世韬略,可是他深知曹操的秉性。曹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做事只看利弊。司马懿的世家身份不可能保他免死。所以,司马懿一开始没有太大的野心,而且他懂得把自己隐藏的很好,很懂得低调行事,再加上曹丕力保,曹操没什么理由杀他。要知道曹操想杀杨修好久了,最后还是搞了一个“假传军令”的罪名杀了。司马懿谨小慎微,就是不给曹操抓到把柄。

(曹操是创一代)

可是曹操去世的时候,还是不放心这个司马懿,就跟曹丕说:司马懿这个小子(司马懿比曹丕大8岁)有点阴,以后必然会干涉你的家事。可是已经杀了一个杨修,世家对曹操已经有意见了,再杀一个司马懿,曹操也下不去手了,不能把这些人都逼到刘备、孙权那里去。

新版《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个桥段,曹操下车撒尿,问起司马懿:为什么脚那么白?司马懿没敢接话。曹操自问自答:因为脚总是藏着。司马懿听了汗如雨下。曹操这是在试探司马懿,唬的司马懿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后来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终于把脚露出来了,还踩到了曹爽身上,算是翻身了。编剧通过这个戏剧化的动作,完美体现了司马懿阴鸷的性格。

(司马懿把脚踩到了曹爽身上)

以曹操的阅历、谋略,在曹操之世,司马懿尚且不敢表现,谈何造反?即使曹操去世了,如果曹操治下的那些之名武将们有一两个活到高平陵政变,也不会有司马懿的事儿。所以,很多事都很寸,曹丕、曹睿活的太短,曹氏武将们都凋零了,连黄须儿曹彰只活了34岁。到司马懿篡权那会,已经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了。


而知而行的历史


提到司马懿,就会使人想到高平陵政变的血腥屠杀,甚至还有拒诸葛、诛孟达、平公孙渊。然而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魏明帝曹睿即位以后。那么曹操如果还活着,司马懿是否有造反的想法呢?我来分析一下,欢迎大家指正。

首先,司马懿深深了解曹操为人,在曹操时期,谨小慎微,低调为官。对于曹操的残忍、多疑、嗜杀本性,作为其下属官员,司马懿有较深的认知,对曹操擅杀的特点极为忌惮,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司马懿在曹操身边只能是避免被杀,更不可能有其他的想法。司马懿经历和目睹了曹操杀董承、伏完、皇后、皇子以及诛杀马腾全家的过程,不可能飞蛾扑火。

第二,司马懿长期处于文职地位,不具有产生野心的客观条件。在整个曹操时期,司马懿只担任功曹的位置,相当于秘书,并无接触兵权的有利条件,不可能想的那么远,在曹操身边工作,特别是在曹操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主子身边,自身安全是第一位,更不具备产生野心的时机和环境。在这期间,司马懿想必也听说过曹操杀吕伯奢全家的故事,那他心里更得掂量掂量。

第三,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并无名气,地位不高,没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司马懿在曹操时期,知名度并不高,也没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因此曹操也并没有把他列入必杀的名单当中。这也与司马懿低调、谨慎,并未受曹操猜忌有关。司马懿的地位和名气,远远不如郭嘉、荀彧、许攸、程煜、杨修等谋士界的大咖,无法与他们比肩。因此此时如果有非分之想只能是天方夜谭。

第四,司马懿历来有野心的说法是受野史和杜撰的影响。历史上说司马懿有野心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说司马懿在官渡之战期间装病不出来做官,企图去投袁绍,甚至与曹操派来的细作斗智斗勇,骗过了曹操。这个故事从时间上看,应是司马懿二十多岁时,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并无名气,也没有任何功绩,曹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这么重要的时刻费那么大的心思在一个小青年的身上呢?明显不合逻辑。第二个就是三马同槽的故事,曹操其人自幼足智多谋,依照曹操多疑嗜杀的本性,一旦他锁定了怀疑目标,司马家族被灭是肯定的了,不可能留下司马家族这么个隐患。曹操的为人,从其临死前残杀杨修和华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为消除心腹之患,势必斩草除根的狠角色。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三马同槽的故事呢,这实际上是司马懿夺权之后为了达到司马家族掌权顺德、符天得谶的政治目的。使大多数人产生司马懿得天下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巨大错觉。


优秀的米老鼠96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曹操在世,司马懿不要说造反了,恐怕连一个不字都不敢说。

事件回顾

三国演义有这样的一个镜头,我们单独拎出来看看。

曹操想给司马懿官职,司马懿不愿当官,于是曹操对司马懿说,今天要么你当这个官,要么你的人头落地。司马懿犹豫了三秒钟之后跪在地上,感谢曹操给自己官职当。

为什么司马懿会拒绝曹操给自己的官职呢?原因很简单,这个官职很小,而且还没有出路。

为什么曹操会给司马懿这样一个小的官儿,并且还没有出路的官职,原因更简单,因为曹操觉得司马懿不可靠。

这两位顶尖人才的第1次交锋曹操就胜了,而且胜得非常轻松非常容易。

没错,这就是事实

我们看一下曹操活着的时候,曹魏的最高统治者是谁?是汉献帝刘协吗?并不是,他连给曹操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真正的曹魏大家庭当中,唯一一位拥有话语权的人便是曹操,整个曹魏所控制的所有领土当中,理论上来说曹操想灭掉谁就灭掉谁,想杀掉谁就杀了谁,谁不服就敢踹你一脚。

司马懿尽管在曹操统治的曹魏政权附属范围内,拥有自己的大家族和大势力,只不过这些大家族和大势力在曹操眼里面连一粒沙子都不如。如果司马懿早期的时候直接和曹操开怼的话,恐怕也就没有司马大家族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司马懿不管曹操死不死都会造反,原因有几条,1,司马家族是士家,士家是以家族为利以准则。2,在三国时代人才凋零,但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不始司马家暗中聚集力量,如开始的袁家袁逢,刘家的蓟州的刘,扬州的刘,荊州的刘,川中的刘,公孙家以两公孙,度和瓒,杨家也不干落后,主要曹把修杀了,何家,董家,萷家,蔡家,张家等等士家。都有造反的心,但还要扛刘汉大旗,名正言顺才行。3,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司马家也不敢造反,原因家族力量不大。创业老臣还在,忠心曹家,曹家和夏候家族新生代强大。造反只有完蛋。4,也是最主要原因,魏强,吴,蜀弱。司马家陪养的新生代,己经强壮,地方官员,军事主官,在朝大员,己发展到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司马家才动手。也学会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到司马家第四代动手,司马家从司马防到司马懿,后司马昭,师。到司马炎动手。5,也正是司马家族,差点让华夏汉族灭亡。6,我个人认为,如诸葛家族造反。比司马家更快结束三国,因为魏有诸葛老三,吴国诸葛老大,蜀国老二,又和黄家,刘家等士家大财团结亲,菜家萷家又结亲又是大财团,造反水道渠成。是我个人吹牛啊,笑笑罢了。


吹牛88


只要曹操在,给他司马懿一万个胆他都不敢造反!曹操是什么人,在他面前,司马懿就是孙子辈的,司马懿想什么都逃不过曹操那双眼睛。所以,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司马懿无限装傻,曹操也不会把实权给司马懿这种厉害角色。



所以,问曹操还在世的话,司马懿永远不敢反,也没机会反。因为曹操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不可能有机会发展势力,也不可能有机会手握大权,他永远只能是曹操手中的一颗棋子,所以这样没权没势的司马懿哪里反得动?想都不敢想好吗。



其实司马懿一开始也没有想到要反,只是他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还有在诸葛亮的“神助攻”下,他一步一步掌握了大权,朝中没有谁比他更有资历。加上小皇帝曹芳不懂事的情况下,乳臭未干的曹爽在他头上作威作福,还屡次不听劝攻蜀造成劳民伤财、损失惨重,甚至想剥夺他的权力,所以司马懿是可忍孰不可忍,发动政变把曹爽给办了。此时此刻司马懿才算真正的谋反,曹魏的权力已经被他架空了。


博古论今天


曹操,被后世称为一代“枭雄”,也有说是一代“奸雄”。曾经一个叱咤三国末年的风云人物,司马懿当年在曹操在世时,仅仅是曹操一阶谋士。曹操在世,别说司马懿敢造反,性命能保住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即使是曹丕、曹叡两代君主在世,也对司马懿一直在提防,更不要说曹操在世,司马懿敢造反了。

本期贝勒给大家阐述下,如果曹操在世,何为司马懿不敢造反。

首先,兵权。

在封建时代,无论是大一统开国君主,或者乱世割据一方的英雄,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权,必然需要有兵权,这是建立政权的最基本的保障,没有兵权,何来的实力说话。

对于国人,提及曹操,都知道被后世称为“奸雄”的曹操,在东汉末年,凭借自己雄才大略,从一介默默无名之辈,到最终一统北方的一代雄主。曹操花费了一生时间。对于曹操来说,凡是对于自己有威胁的人物,都直接被除去,曹操一生牢牢控制这朝政兵权。司马懿在曹操在世时期,曹操仅仅让司马懿做出一个谋士,偶尔出谋划策采用,司马懿根本没有接触兵权的时候。更不要提造反了。

其次,曹操生性多疑,奸诈无比。

曹操为何被后世称为“一代奸雄”,这跟曹操一生的性格有关。曹操一生生性多疑,奸诈无比,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生性多疑,奸诈无比,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官渡之战中,为了达到后背突袭袁绍战术,曹操在与袁绍谈判中,采取诈术,开始对袁绍低头下气去乞求袁绍,当自己的兵马完成背后迂回大包围战术时期,曹操立刻显露自己的本性。最终一战击败袁绍七十万兵马,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

在曹操借口进献宝刀给董卓时期,本想以献刀名义杀掉董卓,不料被董卓发现,立刻跪拜改成进献宝刀,在从董卓府上出来之后,曹操骑上马立刻出逃,在逃跑途中,在一户人家休息,忽然听到户主磨刀声音,立刻不分青红皂白拔剑杀掉户主一家。事后才知道户主是宰杀牲口。曹操笑着发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话语,被流传千年。

通过曹操这两件事实,典型的反映曹操生性多疑,奸诈无比。

对比司马懿虽然也是老谋深算,深藏不露,可是在曹操在世时期,司马懿面对生性多疑,奸诈无比的曹操,司马懿也只能韬光养晦,唯恐遭到曹操疑虑。

再次,曹操去世之前,遗言留给曹丕,对于司马懿要有防备。

曹操去世之前,曾经对儿子曹丕遗言:“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生前就已经对司马懿有所防备。即使在曹操去世后,继位者曹丕、曹叡两代君主也坚持曹操遗言,一直对司马懿提防,只要司马懿平定了诸葛亮的北伐,就会被立刻撤掉兵权。

所以,如果曹操在世,借司马懿再多的胆,司马懿也不敢造反。

贝勒说:正是由于司马懿的老谋深算,深藏不露,在性多疑,奸诈无比曹操以及曹丕、曹叡三代君主下,得以保全性命,为高平陵事变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