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李朝很腐朽,为什么能延续五百多年,几乎相当于中国明清两朝总和?

于无声处34


趣谈史间奇事,晓悟历朝真理!

朝鲜王朝看起来很风光,李氏王朝也能够永保皇权。但这些有一个前提:朝鲜王朝的皇权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统治者之下。换句话来说,朝鲜王朝只是一个附庸罢了,只要中国封建王朝一日不倒,朝鲜李氏王朝也就一日不散。

事件回顾

朱元璋称帝之后,环顾整个大明王朝的东南西北各个角落,发掘出一丝不对劲来。

因为,朝鲜并没有朱元璋想的那么简单,在一系列快刀斩乱麻之后,朝鲜王朝也巩固下来。并且,朝鲜王朝的命名权也给了朱元璋。换句话来说,朝鲜之所以叫朝鲜,是因为朱元璋想让朝鲜叫朝鲜。

这对于一个王国来说极其可悲,毕竟连一个命名权都没有,心眼小的可能就给气死了。但这仅仅是开始,远没有达到结束状态。不久之后,朱元璋任命李氏王朝皇帝,并且在这一刻开始:所有的朝鲜皇帝确认,都需要明王朝皇帝点头确认。

这句话可能很难理解,我们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讲:李二想要当皇帝,不行,因为大明王朝皇帝觉得你不靠谱。这个时候李三出来了,因为马屁怕的好,明朝皇帝喜欢,所以就将李三任命为皇帝。那如果朝鲜非要让李二当皇帝呢?不好意思,打你!

等清王朝一统天下之后,也是如此,直接继承了明王朝对朝鲜的统治集权。只不过,因为最开始朝鲜反抗比较激烈,清王朝连正眼都不愁人家一眼。甭管你们怎么折腾,只要好好别闹,别惹事,我就懒得管你们。这是清王朝对朝鲜的看法,并且一直贯彻下来。

没错,这就是事实

好了,接下来我们要讲点不是哲理的哲理:拳头是一切真理的前提与条件

朝鲜王朝肯定是不开心的,毕竟好好的皇帝当的都不舒服,还得看别人的颜色。但实在是没办法,朝鲜王朝的军力不敢恭维,当初几个倭寇就能追的你们满大街跑,要不是万历三大征,恐怕朝鲜早就没了。

既然如此,折腾不起来,那就得好好听话。

而明王朝和清王朝发现,朝鲜李氏王朝很好掌控,而且不会出什么乱子,一来二去也就一直支持李氏王朝掌权了。毕竟,边疆和平点还是有好处的,要不太难控制了。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其寿命基本上没有超过三百年的,即便是把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也不过319年。甚至日本的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统治时间也都在这个范围内。但朝鲜却出现过一个寿命长达519年的封建王朝,它就是朝鲜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简称“李朝”。

李朝的建立,离不开明朝的帮助。当时李朝之前的高丽王朝素来亲近元朝,甚至其国王都是忽必烈外甥的后代,后来他们更是和逃到漠北的北元势力暗中勾结,所以备受朱元璋的仇恨,与此同时,高丽内部也因为高丽统治者实行亲元政策而民愤不断。

于是在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金吾上将军李成桂趁机发动兵变,结束了高丽王朝的统治,其后他派人向朱元璋表示归附,并请求赐国号。

朱元璋答复说:“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于是,“朝鲜”这一名称就正式成为新王朝的国号。



此后,朝鲜与明朝保持着十分亲密的藩属关系,其历代国王的继位,都要先得到明朝皇帝的许可和册封,否则就不具备合法性。后来清朝取代明朝后,朝鲜又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受到大清的庇护,其国王的继位也要受到清廷的认可。

在这种背景下,朝鲜王朝内部虽然也是斗争不断,其朝廷的腐败和昏庸丝毫不亚于明末和清末时期,但因为有宗主国的庇护,他们却始终能够屹立不倒。对此,我们可以来详细看下宗主国是如何帮助朝鲜王朝度过危机的。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覆灭,一般都有三种情况:权臣篡位、国内起义和外族入侵。

首先是权臣篡位,因为李氏朝鲜尊儒立国,导致其国内儒家士大夫的地位非常高,相对于中原的宋朝、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此同时,李朝虽然也是君主制国家,但实际更像是门阀制度,国家大权实际掌握在各大门阀势力手中,比如开京姚氏、清州韩氏、坡平尹氏、青松沈氏、骊兴闵氏等,因为权力被分散开来,所以导致李朝五百年历史中,外戚、朋党、宗室之间的内讧不断。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斗,最后能够继承大统的人必须是李朝宗室之人。那些握着权力的门阀世家,都只敢在背后站台,没有一个胆敢明目张胆地夺走王位,原因就是朝鲜的国王必须得到宗主国的首肯才行,否则一旦宗主国出面干涉,那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比如,越南大臣胡季犛曾篡夺越南王位建立了胡朝,结果明朝立刻出兵灭亡了胡朝,朝鲜的贵族们自然不敢冒险,也因此朝鲜即使政治斗争激烈,王位也始终是在李氏内部交替。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朝鲜内部的农民起义。其实终李氏一朝,农民起义都很少且力量很弱,因为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其北部以山地、高原居多,南部则较为平坦,土地肥沃。所以朝鲜绝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南部地区,相对比较集中,这样政府就比较好管理和控制。

比如出现灾荒,政府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救济,避免事态扩大;或者出现叛乱,政府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平叛,防止叛乱越演愈烈;如果朝鲜自己无法平定叛乱,还可以请求宗主国协助平定。

比如,光绪二十年,朝鲜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在起义爆发之时,朝鲜王朝立马就向驻扎在汉城的袁世凯借兵平叛,结果起义军轻而易举被袁世凯的军队给剿灭。也正因为此,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农民起义成功的先例。

最后,说一说外敌入侵,在朝鲜历史上,受到最严重的一次外族入侵,就是壬辰倭乱。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征服战争,这一场战争险些灭亡朝鲜,朝鲜国王李昖都跑到大明来寻求避难,但最后在明朝的出兵支援下,终将日本人赶走。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宗主国的庇护,李氏朝鲜基才能躲过一次又一次的亡国危机。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清政府的衰落,李氏朝鲜的寿命也走到尽头,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久,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朝鲜王朝灭亡。再后来,大韩民国建立,又拜美国为新的宗主国。


我是赵帅锅


说到朝鲜王朝,真的很让人佩服。为什么呢?因为在统治阶级内部,其实它是非常腐朽的。按理来说,这样的王朝是短命的。甚至在其统治期间,而出现了几位鼎鼎有名的暴君 ,比如燕山君。这个人可是残暴极了,大家都普遍觉得他是千古暴君。我觉得在这样的人的统治下,江山应该早就玩完了吧。你看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秦王嬴政,他就是出了名的暴君,喜欢杀戮,人家到秦二世就洗白白了。这可真是让人奇怪,他还是个很长寿的王朝,延续了大概500多年,几乎相当于中国明清两朝的总和了。为什么?


㈠对明朝采取事大主义,从而得到明朝的鼎力相助

1392年,李成桂成功建立朝鲜王国。毕竟初上任的统治者,新建立的王朝江山,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李成桂深深明白,自己必须要找一棵大树好乘凉。于是他便找到了当时国力比较鼎盛的明王朝。据说国名还是明朝朱元璋娶的呢。看人家多会卖乖和讨巧,这是人家的生存法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朝鲜王朝与明朝建立了宗主关系后,就开始了它“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旅途。壬辰倭乱和多次王子作乱,都狠狠地动摇了朝鲜王朝的根基。幸好有明朝鼎力相助,朝鲜江山才没有崩塌。


㈡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根本,不过分压榨剥削农民

进一步缓和了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的矛盾纵观我国古代历史,不知有多少起农民起义爆发,有的甚至规模庞大,基本能够动摇国之根基。元末朱元璋起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有的未能推翻成功统治阶级,但基本上都是动摇了国之根基的。朝鲜王朝统治者非常聪明,他们不过分压榨百姓,做事都有分寸,因此纵观朝鲜王朝历史没怎么出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见人家统治者机灵着呢,懂得调和百姓与统治者的矛盾,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㈢生存法则:识时务者为俊杰

崇祯九年,以皇太极为首的大军赶到朝鲜边境,准备与之一战。史称丙子胡乱。刚开始朝鲜还在拼死抵抗,不愿意臣服清朝。但后来打着打着,朝鲜王朝的统治阶级发现敌人太过强大,不能正面对抗。于是他们决定率领朝鲜王朝向清王朝臣服,并定期向其朝贡。看人家多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自己打败不了清王朝,便不做无谓的挣扎了。看来一个王朝想要延续许多年,难度挺大的,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葬送江山。


尚武菌


根据专家学者的苦思冥想,看似腐败的朝鲜李朝,一直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再腐不能腐众生,再穷不能穷国民。根据【李朝秘史】,李朝历代皇位的传承是以德传位。

李朝的开国皇帝李然,是唐朝李元霸的34代孙。当年李元霸没有死,受恩师黄花祖师指点,远离皇权争斗,去了朝鲜。李元霸也正是跟随师父在青瓦台黄花山学艺,所以对朝鲜情有独钟,定居朝鲜。

李然的受艺恩师是当时明教教主波斯王子,也就是后来的金毛狮王。李然与朱元璋的认识,朱元璋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与当年刘备卖草鞋也差不了多少。两个人一见如故,在葡萄园二结义,朱元璋大李然4岁为兄长。

两个人确实是人中龙凤,朱元璋提前8年打下江山,建立明朝。朱元璋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李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当时有六万李家军在关键时刻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洪武八年,李然在朝鲜建立李朝,时刻不忘二大爷李世民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心民生,发展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李氏重德,以德服人,整个李朝,人人以德为荣,吏治清廉。

李朝能延续五百多年,不是可以用腐败来评价的,这么久的王朝在历史中也算是一座丰碑了。李朝是一个得民心的王朝,以民为天的执政理念,是李朝得到国民拥戴,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白这个颜色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氏朝鲜坚持了正确的外交方针——“事大主义”!

李氏朝鲜从1392年李成桂建国,到1910年被日本屯并,国祚长达519年。这几乎横跨了我国明清两朝。而李氏朝鲜政权之所以能如此长寿,其实还得归功于它一直坚持的“事大主义”政策。

朝鲜半岛就那么点大的地方,所以李氏朝鲜的国力实在太微弱了,既不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对手,也不是日本的对手。也就是说,李氏朝鲜在东北亚地区基本上就是“谁都打不过”的存在。因此,李氏朝鲜自立国起,就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就是给大国当小弟的。

于是,李氏朝鲜便一直坚持对中国王朝的“事大主义”,处处以中华为尊,心安理得的做中国王朝的藩属国。而中国王朝对自己的藩属国一般都是比较照顾的,只要它们“不找死,一般就不会死”。所以,李氏朝鲜在明朝时期,他们就心安理得的作为大明的藩属;而等到满清崛起后,李氏朝鲜又心悦诚服的当起清朝的藩属。就这样,在明清两代中国王朝的保护下,李氏朝鲜得以享国500多年。

然而,长时间坚持“事大主义”,也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武备废弛。由于在中国王朝的保护下,李氏朝鲜没必要发展军备,也不敢发展军备,导致李氏朝鲜军事能力相当低下。所以,在壬辰倭乱时,朝鲜军队才会如此的不堪一击。

当时的朝鲜,在明朝的庇护下承平已久,正所谓“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因此,面对日本百战之军的突然入侵,朝鲜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就“三都守失,八方瓦解”,君主李昖甚至想要入境明朝避难。最终还是靠明军的帮助下,才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清朝衰落,饱受列强的侵略,并在甲午战争中还败给了新崛起的日本。如此一来,清朝就再也无法为李氏朝鲜提供保护。而近代的日本可不同于中国,他们极度崇尚扩张侵略。所以当日本代替中国,成为东亚霸主后,又一次把朝鲜半岛作为入侵中华的跳板。最后于1910年,直接把李氏朝鲜给吞灭了。



这些历史要读


李成桂是杀害我十一代爷爷郑梦周的刽子手!是郑家不共戴天的仇人,他是猎户出身,用武力争霸了500年,当今朝鲜开城市(板门店)名胜古迹,《善竹桥》依然留传至今,《善竹桥》上的被杀血迹每逢阴天石桥上血迹还会显出而得名,当今朝鲜仍然承认我十一代爷爷是忠臣,从此延日郑氏家族逃离是非之地到东北的不少,我家族谱上仍有记载,郑梦周父亲是(我第十代爷爷)郑雲權。我们延日郑氏家族最恨的是李成桂!!!



双魚游墨62832882769


李氏朝鲜五百多年,国祚绵延几乎历经中原明清两朝,这样的寿命在封建时代的确相当罕见。李朝之所以能够如此长寿,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李氏朝鲜拥有宗主国的保护,能够有效抵御外敌;第二,李氏朝鲜内部争斗不断,却终究处于一种巧妙的平衡之中;第三,李朝国小民少,起义势力难成气候


东亚地区的封建王朝,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建立的王朝,灭亡最大的隐患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然而,李朝的优势得天独厚——朝鲜半岛本身地形以山地为主,寻常骑兵难以入侵。明王朝建立以后,明朝将长白山南部的大片女真故地让给了李朝,建立了众多堡垒关隘

明朝时期,有明朝护着,加上李朝本身的军事力量也不弱(刚开始,之后就废弛了),女真根本不足以入侵。后期日本入侵李朝,也被宗主国明朝给打了出去。至于后来满洲入侵,那时候的日程已经元气大伤,而李朝也被迫尊奉满清为新主人,更加没有了外来之患


李氏朝鲜尊儒立国,儒家文人士大夫的地位非常高,相对于中原的宋朝、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何况,李朝虽然也是君主制国家,却始终没有形成君主高度集权专制

看过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朝五百年历史中,外戚、朋党、宗室之间争斗不断内讧不休。不过李朝有个特殊的地方——无论怎么斗,最后能够继承大统的人必须是李朝宗室之人,同时也必须宗主国首肯才可以


根据宗藩制度,继承朝鲜王位的人必须由中原王朝派人册封,才合乎法统。所以外戚之类再怎么争,也争不到大权,有中原宗主干预,李朝的大位终究在李氏宗族之中。

最后,农耕王朝覆灭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起义,不过对于李朝这种情况又相当特殊。李朝虽然国小且土地贫瘠,但所出物产也还能凑合,通过与中原的朝贡贸易,李朝的商业手工业等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起义很少。更何况即便发生,也很快就被扑灭,不足为患

正因如此,李朝能够延绵五百多年岁月,只是后来日本等入侵,而清朝又无法保护,李朝这才走向终结。


澹奕


说到朝鲜的李氏王朝为什么能延续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和中国的朝代对比。要是和另一个邻国的千年一系相比,似乎还是短一点。

李氏王朝能维持这么久,主要还是得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所谓动态,是因为随着形势的发展,所要平衡的势力是有变化的。所谓平衡,又分为内部的平衡、外部的平衡。

先说内部平衡——朝鲜地区是个内讧指数爆表的地区,处于各派纷争之上的就是国王。只要稍微智力在线,坐着看好戏就好了。


1、 王子之乱

刚建立政权之后,国家的内乱主要是李成桂儿子们之间的斗争,也可以看出背后有其他势力的支持,但主要是李成桂家里事。李成桂虽然晚年看到儿子们互相残杀,自己也在幽禁中死去,但政权还是牢固的掌握在其家族内部。


2、勋旧派与士林派

当王族内部稳定后,追随李成桂建国有功的勋旧官僚“勋旧派”,与后起之秀的科举入仕的新官僚 “士林派”,开始争斗不休。国王时而打击勋旧派,时而打击士林派。

2、 士林派内讧

士林派被打击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但勋旧派毕竟没有什么新鲜血液。而靠着科举上位的读书人是源源不断的。待最终由士林派掌权后,便又分为东西党人,东党又分裂成南、北党,西党又分成新、老论派。于是一个士林派分成了四派。

外部的平衡

1、 开国之基

开国之君李成桂以军功上位,趁着国家对抗明朝时,获得军权,随之倒戈一击,灭了自己的君主。朱元璋承认李成桂的政权合法,赐给封号“朝鲜”;李成桂承认朱元璋的政权为宗主国,保持朝贡。双方互相认证,相安无事。

2、壬辰倭乱

但外部不会一直平稳,壬辰倭乱来了。几个月内就占领南部朝鲜半岛。朝鲜几近灭国。明朝两次出兵,历经多次血战,把日军逼退。朝鲜的肃宗后来说:“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其实许多朝鲜正剧还是承认击败日本主要靠明朝的

3、甲午战争

作为清朝的藩属国,甲午战争因朝鲜而起。最终因为败于日本,朝鲜也从此转手。

所以,朝鲜的命运一直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的政权,没有了外部压力,朝鲜李氏王朝也早就结束了。

外部受到侵略,能够得到宗主国的保护。内部的权臣即使掌权,也不可能篡权。所以才延续了五百多年才灭亡。

此外,也不能否认朝鲜李氏王朝还有些能够维护统治的君主的,比如,李朝太宗就有点朱棣、李世民的作风。在制度上模仿明朝,实行“六曹直启制”。解除王子的军权。另外,世宗大王,世祖大王,也都有一定建树。

在地理位置上,对于中原王朝,攻占朝鲜半岛也得不偿失。即使是日本进攻朝鲜,也是把他作为跳板进攻中国。


参习处


历史上的李氏王朝(1392年—1910年)几乎和中国的明清处于同一时代,要不是因为19世纪欧美列强开启的远洋争夺战,李氏王朝现在也许还在继续维持。


首先朝鲜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西南三面环水,只有北面一直与中国接壤,所以这就避免了很多边界之争。历史上中国和北方众游牧民族打了上千年,却唯有这边风景独好,就算中国有几段时期曾占领一些朝鲜州郡,但大多都是以怀柔政策为上,等后来中央内乱,朝鲜自然就又轻松自治了。


明朝军队完全有实力消灭李氏朝鲜,但可惜没有天时地利,结果实际上明朝不得不一直保护李氏。

明朝中后期,朝廷内忧外患,这外患有四:鞑靼、日本、后金满清、还有就是欧洲的海上威胁,这四个势力都有摧毁明朝的实力。

首先鞑靼势力最弱,明朝一直笼络鞑靼,软硬兼施;日本侵略过朝鲜,但被朝明联军阻击,后来不断有海盗结合中国汉奸组成军队骚扰沿海地区;再说欧洲人当时主要把力量集中于美洲和印度以及南太平洋一带,其视线还来不及顾及中国(直到清鸦片战争才杀过来),但明朝政府一直小心翼翼;还有就是满清,最后果然是他们给予中原最致命一击。

所以说内忧外患的明朝根本没有时间去吞并李氏朝鲜,而且还必须帮助甚至笼络他们,这样才能少一个对手。


到了清朝,其局面更甚于明朝,从南明余党,灭三番,到蒙古西藏战争,后期又有鸦片战争,政府疲于应付欧洲列强的瓜分,边境问题一刻也没有停息,朝廷更没有时间和财力去关心李氏朝鲜了。


所以说李氏朝鲜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背靠中国这个牢固的大后盾,所以他可以偏安一隅五百多年!但后来西方列强的崛起以及清政府的衰退,导致朝鲜领土完全暴露在他国的战略视线中,列强完全可以在海上登陆,这一点就完全可以摧毁李氏王朝。


冬窗事发


李朝的开国皇帝李然,是唐朝李元霸的34代孙。当年李元霸没有死,受恩师黄花祖师指点,远离皇权争斗,去了朝鲜。李元霸也正是跟随师父在青瓦台黄花山学艺,所以对朝鲜情有独钟,定居朝鲜。

李然的受艺恩师是当时明教教主波斯王子,也就是后来的金毛狮王。李然与朱元璋的认识,朱元璋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与当年刘备卖草鞋也差不了多少。两个人一见如故,在葡萄园二结义,朱元璋大李然4岁为兄长。

两个人确实是人中龙凤,朱元璋提前8年打下江山,建立明朝。朱元璋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李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当时有六万李家军在关键时刻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

洪武八年,李然在朝鲜建立李朝,时刻不忘二大爷李世民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心民生,发展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李氏重德,以德服人,整个李朝,人人以德为荣,吏治清廉。

李朝能延续五百多年,不是可以用腐败来评价的,这么久的王朝在历史中也算是一座丰碑了。李朝是一个得民心的王朝,以民为天的执政理念,是李朝得到国民拥戴,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