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有八位夫人,吕雉为何只对戚夫人下手?


刘邦的老婆,若按照进入史书记载的,共有8人,分别是:曹氏、吕雉、戚夫人、石美人、管夫人、赵子儿、薄姬、赵姬。

这个顺序,基本是按照被刘邦纳为妻妾的时间先后排列的,其中,曹氏是刘邦任泗水亭长时在外包养的小三,并未正式成亲,因为与刘邦生下了庶长子刘肥,而进入了史册。

其他,吕雉是正妻,生子刘盈。

戚夫人是刘邦彭城吃了败仗后,在逃跑的路上发现的一个村姑,后来封为夫人,生子刘如意。

石美人是刘邦身边侍吏石奋的姐姐,后封美人。

管夫人、赵子儿是刘邦东征天下过程中,所纳的小妾。

薄姬是魏王魏豹的姬妾,魏豹被俘后,薄姬一同被俘,安排在织室做苦力。因从小与管夫人、赵子儿亲如姐妹,二人在刘邦面前推荐了薄姬,因此被纳为妾,与刘邦生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赵姬本是刘邦女婿张敖的小妾,张敖后来在刘邦巡视赵国时,献给刘邦。

在刘邦的妻妾中,吕后为刘邦打天下出力最大,功劳最多,后来封皇后,也得实权最大。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的儿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刘盈虽然继位当了皇帝,但性格软弱的他,不善于抓权,加上吕后强势,权力因此尽入吕后手中,无论治国用人,奖惩处罚,吕后一手独揽。

那么,刘邦其他7个老婆,吕后为何独对戚夫人下毒手呢?这是因为,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积怨太多,宿怨太深。而根源,就是争储。

刘邦8个老婆中,他最宠幸戚夫人,每次出外打仗,一般都是安排吕后守家,自己带着戚夫人外出,其对戚夫人的宠幸,可见一斑。

如果只有这么一点超乎其他老婆的爱恋,也许会产生嫉妒,但不会产生痛恨,引发痛恨的,是戚夫人多次向刘邦吹枕头风,希望刘邦废除刘盈的太子名位,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且,刘邦已被说动,正式进入了朝堂公议。

尽管此议最后没能通过,但已经把吕后吓坏了,因为如果刘如意当了太子,继承了皇位,那么刘邦百年之后,戚夫人就是比吕后地位更高的太后,那任人宰割的就不是戚夫人,而是吕后了,她因此对戚夫人恨之入骨。

于是,刘邦去世后,吕后大权在握,便开始疯狂报复,不但做掉了刘如意,而且把戚夫人剁手、砍脚、挖眼,把她活活折磨致死。


帝国的脸谱


刘邦明知吕后恨戚夫人,为何不给戚夫人留后路?其实留了两条

大家都知道,吕后在刘邦死后不仅大肆诛杀刘氏宗族,而且还对她曾经的情敌戚夫人进行了残酷的折磨。“人彘”这种恐怖的生物,就是在吕后手中诞生。汉惠帝刘盈在看过戚夫人的惨状后,竟吓出了心理阴影。从此不理朝政,荒废堕落,没几年就死了。很多人就感到奇怪,刘邦那么爱戚夫人,明知吕后恨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齿,为何不在死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呢?其实这还真的冤枉刘邦了。刘邦不仅给戚夫人留了后路,而且还是两条。

第一条,剪除吕后羽翼。对于吕后这个患难与共的妻子,刘邦还是非常熟悉的。她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但心狠起来也会让任何人为之胆寒。早在刘邦还统治汉朝时,就发现吕后为了扶持太子刘盈继位,刻意结交大臣,所以对她进行了打压。除了汉朝的功勋大臣外,就连与刘邦一起出生入死的樊哙,刘邦都差点让人除掉他。理由仅仅是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回来。屁股在椅子上还没坐热,就听说燕王卢绾叛变了,恰逢此时他的创伤还发作了。无奈之下,刘邦只好命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前去征讨卢绾。樊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跟刘邦告状:“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早就串通一气。如今又掌了兵权,恐怕陛下百年之后会对江山不利。”刘邦早就对吕后不满,也害怕他死后戚夫人受到吕后等人的迫害,所以立刻让陈平带着周勃去诛杀樊哙。

但陈平也是人精,知道刘邦快不行了。万一刘邦死后真是吕后掌权,那自己杀了樊哙肯定也活不成。于是他和周勃商议,先将樊哙捆了,押回长安。要杀要剐,全凭刘邦决定。他们绝不做这个恶人。结果押送樊哙的囚车还在半路上,便听到了刘邦的死讯。所以樊哙没死,陈平等人也躲过杀身之祸,戚夫人就成了粘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第二条,将刘如意分封赵国,任命周昌为赵国丞相。刘邦在汉高祖九年将赵王张敖降为宣平侯,改立刘如意为赵王。原本刘邦差点用刘如意替换掉刘盈的太子,但因为汉朝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而作罢。为了防止吕后日后报复刘如意,刘邦将周昌派了过去。当初刘邦要废刘盈的太子之位时,周昌曾直言劝谏,所以吕后对他很感激。

刘邦将周昌派到赵国,就是希望能护得刘如意安全。而只要刘如意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吕后就不敢对戚夫人轻举妄动。但吕后的毒辣又岂是周昌所能匹敌的?她先是派人将周昌召到了京城,然后又把刘如意召进了宫。即使有惠帝刘盈护着刘如意,但刘如意还是被吕后毒死了。而失去了倚仗的戚夫人就更惨了。所以不是刘邦没给戚夫人留后路,而是全被吕后给堵死了。


送历史个救生圈


没有在别人的处境,就永远不知道别人当时到底遭遇了什么!

人们只当吕雉的性格是相当狠毒,所以才会对戚夫人下狠手。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戚夫人肯定做出了让吕雉深恶痛绝的事情。

吕雉原本就是刘邦的患难夫妻,在刘邦一穷二白的时候下嫁给他的,后来还被项羽抓住过,可以说吃尽了苦头。



好不容易熬到了头,刘邦打下了天下,她也如愿当上了皇后。

这时候却跑出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戚夫人,还给刘邦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刘如意。

这戚夫人平时也嚣张跋扈,枕边风吹得也厉害,一来二去,刘邦就动了换太子的念头。

而且这戚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她的野心那是相当大。她屡次陷害吕雉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为了让自己儿子刘如意当上太子,她也是不择手段。

这时的吕雉非常的惶恐,也对戚夫人充满了恨意。自己受了这么多苦才得到今天的地位,居然这么轻易就被戚夫人给夺走了,她哪里肯甘心。于是她想尽各种办法,走各种关系,但是任然没有改变刘邦换太子的决心。最后她求到了张良出马,把不问世事的商山四皓请来辅佐吕雉的儿子刘盈,这才阻止了刘邦换太子的想法。



直到刘邦去世,刘盈继位,吕雉才大松一口气。但她还是没有丝毫懈怠,她把一直以来让她如坐针毡的戚夫人给囚禁了起来。

如果戚夫人老老实实的认命也就罢了,谁知道戚夫人不安份,她在被囚禁的时候唱了一首《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首歌传到了吕雉的耳里,吕雉大发雷霆。这又勾起了她的担忧:刘如意性格得到了刘邦的真传,而自己刘盈生性懦弱,而且体弱多病,刘邦的很多旧臣也比较拥护刘邦之前的换太子想法。要是自己儿子哪天一不小心死了,大臣肯定让刘如意当皇帝,那还得了!要是自己还在世的话,那戚夫人指不定得怎么害自己!

此时此刻,吕雉对戚夫人的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于是吕雉设计杀死了刘如意,然后开始疯狂加害戚夫人,把她的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把喉咙灌哑药,关在猪圈里,作为为“人彘”。



吕雉是够狠!但是她的狠也建立在别人对她的狠之上,如果她不狠,受伤的只能是她自己。狠习惯了,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博古论今天


刘邦那么多夫人,为什么吕雉偏偏对戚夫人下狠手呢?

是因为刘邦专宠戚夫人?仅仅是因为女人间的争风吃醋吗?当然不是,相对那个年代的女人来说,吕雉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女人。



吕雉之所以狠毒的对待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是因为戚夫人曾经帮儿子刘如意竞争过太子之位。



刘邦宠幸戚夫人,又觉得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更像自己,爱屋及乌,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结果遭到群臣的反对,此事只好作罢,但这次政治危机对吕雉来说却是耿耿于怀。

对于吕雉来说,女人间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还可以容忍,但是政治上的威胁却不能原谅。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登基继位,吕雉对戚夫人下狠手,拔发,割舌,去四肢,把活生生的一个美人残忍的弄成了人彘。

赵国是当时最富足的诸侯国,吕雉同样视为威胁,而戚夫人

“子为王,母为虏”更进一步提醒了吕雉,赵王一旦得知他目前的情况,自然不会饶了他,于是趁着赵王刘如意来京,派人杀了赵王。



可见,在古代王室,一旦参加过皇位的竞争并最终失败者,很难得到善终。就是放在现在,谁又不会对曾经的竞争对手心有余悸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历史的关注“津城沐雨”哦,更多历史精彩,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津城沐雨


如果我说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的话,可能很多人会站在道德和人性的高度开对我进行批判了。吕后放过了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对戚夫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对于其他人正史里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刘邦的夫人不少,但是威胁到吕后的却只有戚夫人一个,为了戚夫人,刘邦一度产生了废长立幼的念头。吕后对于戚夫人的恨意不是狭隘的争宠那么简单,事实上,吕后独立且极有主见,用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说法,吕后为人坚韧刚毅,吕后是一个十分成熟和自信的政治家,这也是司马迁将吕后的生平记入《吕太后本纪》的原因。



记得刘邦去世之后,匈奴的冒顿单于曾经给吕后写过一封信,信中竟然说自己在匈奴偏远之地缺少人的陪伴,吕后也新近丧夫,想邀请吕后的匈奴陪伴自己。对于冒顿这样污蔑性的语言,吕后选择的隐忍。她回信说:“我年老色衰,无力侍奉冒顿单于,但为了两国秦晋之好,大汉可以选派年轻貌美的公主嫁给冒顿。

有人说吕后丧权辱国,可是在当时匈奴强大、汉朝衰微的情况下,吕后所此举是牺牲个人之荣辱,而全的国家之大义,且秉承了刘邦定下的与匈奴和亲的国策。

因此不是吕后气量狭窄、容不下戚夫人,而是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直接威胁到吕后和其子汉惠帝刘盈的统治地位。大汉的江山可以说一半是吕后及吕氏家族辅助刘邦夺得,吕氏家族在刘邦创业过程中出人、出钱、出力,吕后的兄长也因战事而死。

大汉的天下是刘邦和吕后创立的,而戚夫人却半道插了进来,凭借刘邦的宠爱,妄图谋夺大汉的天下,让儿子刘如意成为大汉天子,这是吕后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吕后还可以接受刘邦宠爱其他的妃嫔,可以接受刘邦对自己并无怜爱之心,但是绝不能容忍将大汉天下拱手交给毫无政治经验的戚夫人和乳臭未干的小孩刘如意。

刘邦在世时,戚夫人不断的向刘邦哭诉,意图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去世后,她自己在寒宫仍然不知收敛、抱怨连连,并声称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赵王,日后定可以救自己出苦海。这些话,怎么可能逃过吕后安插在她身边的耳目的耳朵呢?


从医学常识来讲,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这件事本身就存疑。在古代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人如果遭受此酷刑立刻死几乎是必然的,根本挺不到看到汉惠帝刘盈的那一刻。很多事情就算正史有载,也不能全信、不能妄听。

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吕后作为登上权力顶峰的女子,为人所诟病是可以理解的。这和后来的武则天如出一辙,可以说吕后是武则天的榜样,女子要登上权力的巅峰必然有非常的手段,从谋略、胆识、胸襟、气度等各个方面必然超出他的对手一筹。无非常之手段,难成非常之功业。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吕雉是一个雷厉风行、手段毒辣的女人,刘邦去世后,憋了十几年的怨恨终于可以发泄了,所以属于刘邦的女人她都没有放过,只不过是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而已。

吕雉把这些女人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受刘邦宠幸的;第二类主去争宠的;第三类,刘邦还没来得及临幸的。
(吕雉剧照)


第一、二类都没有好下场,基本上是被吕雉折磨致死,具体怎么个折磨法,史书一笔带过。第三类还算幸运,幸运的是没有真正成为刘邦的女人。所以即没对吕雉构成威胁,又没惹吕雉上火生气,所以被吕雉打包送给了刘邦的儿子们。

最幸运的莫过于汉文帝的窦皇后了,也就是汉武帝都要看脸色的窦老太后,她就是刘邦的第三类女人。而戚夫人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并列,别外又加了一个争夺太子之位,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想不惨都不行。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因祸得福,一种却因福得祸,戚夫人便是后者。

戚夫人是刘邦起兵之初攻打定陶时得到的女人。人不但长的漂亮,而且能歌善舞,腰像水蛇一样柔软,每当她翩翩起舞的时候,刘邦看的是如痴如醉。当戚夫唱歌的时候,刘邦还会忘情的附合起来。所以尽管刘邦四处征战,但一直把戚夫人带在身边。戚夫人也算是陪着刘邦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女人。


刘邦受封汉王的第二年就立了刘盈为太子,当时戚夫人最多也就是刚怀上刘如意。刘邦称帝之后,册封了吕雉为皇后,当时的戚夫肯定也有当皇后的想法,但是比不过吕雉发妻的身份,何况儿子被立了太子,母以子贵显而易见,戚夫人只能默默承受。让戚夫人欣慰的是,吕雉虽是皇后,刘邦宠幸的女人还是自己,所以她觉得还有机会。

自从吕雉计擒了彭越、诱杀了韩信,刘邦就对她有了芥蒂。刘邦觉得这样的女人欲望太强,野心太大,等自己去世之后,不但戚夫人母子不能自保,就连儿子刘盈也会被排挤掉。于是刘邦萌生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一来刘如意聪明才智,强刘盈数倍,二来给戚夫人母子一个平稳的将来。

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戚夫高兴,吕雉愁。

吕雉不是好对付的,就连彭越和韩信这样的悍将她都敢收拾,还对付不了戚夫人吗!戚夫人唯一的本事就是在刘邦的怀里述苦、抹眼泪,而吕雉早就把朝中大臣拉拢近身。所以,最终戚夫人的梦想不仅无疾而终,还给自己树了一个大仇人。

刘邦去世后,戚夫人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但是吕雉没有马上杀戚夫人,女人对付女人,有的是办法,她想让戚夫人体验活着的痛苦。于是吕雉给戚夫人带上刑具,每天不停的干一些粗活。戚夫人养尊处优这么多年,自然也受不了这样的罪,所以一有机会就唱一些哀怨的歌曲,希望引起大臣的注意,或许能给她鸣冤叫屈。

戚夫人越是不“安分”,吕雉越是火冒三丈,索性给戚夫人来个更恶毒的,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彘”就被吕雉创意了出来。

如果戚夫人能做到忍辱负重,主动迎合顺从吕雉,也许没有那么惨的结局。相比较文帝的母亲薄姬就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从来就没有争过什么,到头来得到的却最多。
(戚夫人剧照)


从某种意义上讲,戚夫人是被刘邦宠坏了,恃宠而骄。刘邦给了她梦想,但没有给她变为现实,结果还把她推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这就是戚夫人的不幸,也是帝王身边女人的普遍命运。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吕后报复戚夫人很正常,也能得到理解,但是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便有些残忍了,不被人接受,吕后的儿子都说,这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吕后初嫁刘邦

吕后本是一个大家闺秀,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还仅仅是一个小混混,属于是下嫁。一下子从大家闺秀变成农村妇女,落差相当之大,但是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吕后并没有抱怨,反而抗起了家务活,并且为刘邦生下了一儿一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

操劳家务

吕后初嫁刘邦时,刘邦由于喜欢在外厮混,而总拿家里的东西,因此,在家里的地位并不高。吕后嫁过来后也受其影响,在家里比较受气,尤其是她的嫂子,经常欺负她。刘邦起事后,吕后更是几乎操劳起来全部的家务。



深陷敌营

在彭城之战后,刘太公、吕后、还有其哥哥、嫂子均被项羽所获。老刘家深陷敌营,顿时众人都没有了主心骨,只有吕后挺身而出,支起来了众人的信念,让他们有力量坚持下去,虽然项羽没有故意为难的他们,但是深陷敌营的日子想起来也不会好过。


新欢争宠

后来,吕后等人通过一些手段重回刘邦身边,吕后却发现刘邦已经另有新欢了,十分钟爱戚夫人,而有意冷落吕后。而戚夫人也十分的气人,仗着自己年轻漂亮得宠,便明着里暗着里打压吕后,后来因二人不和,吕后回到老家生活。

废长立幼

可以说幸运之神降临到了戚夫人身上,戚夫人身怀六甲,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并且起名刘如意,而这个刘如意也深受刘邦的喜爱,认为其很像自己,由此可见其有多如意。但是成也如意败也如意,戚夫人因为刘如意竟然渐渐的起了争夺太子之心。欲让刘邦废长立幼,吹起了枕边风,而且也很受用,刘邦竟然也起了这个心思。



多方争取

要说刘邦不在宠爱吕后,不理解吕后多年的辛苦,即便是宠爱新欢,这些吕后都能忍,唯独这个太子位是吕后的底线。刘邦起了废长立幼的心思时,吕后便担心不已,多方寻求帮助,力求保住刘盈的太子位。后来还是因为张良献上一计,找来四老来常伴随刘盈左右,刘邦见刘盈羽翼已成,便打消了废长立幼之心。而这时吕后可以说是对戚夫人恨之入骨了。


人彘事件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称为汉惠帝,而由于其性格懦弱,朝中大权渐渐的由吕后所掌握。于是吕后便对戚夫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人彘即是猪,断其四肢,挖其双眼,削去其鼻,剃其毛发,以铜水灌耳,使其不能动,失明、失聪、然后在仍入厕所之中,是不是很残忍。


个人观点吕后报复戚夫人很正常,也能被理解,可以囚禁她,甚至杀死她,但是没有必要将其做成人彘,这就有点过于残忍,有失人伦,是没有人性的行为。人彘事件可以说将吕后残虐落实了,这给其减了很多分,如果没有人彘事件,我认为吕后的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会这样不好。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老爹有话说:

吕后并不是只对戚夫人下手,而是对所有被刘邦宠爱的女人,都进行打击报复。薄姬因为跟刘邦,不常见面,没有那么受宠,所以逃过一劫。

为什么吕后会对戚夫人深恶痛绝?

原因有两个:

第一,吕后是刘邦明媒正娶的老婆,戚夫人则是后来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破坏吕后家庭的小三。

刘邦在跟项羽对峙的时候,吕后因为在项羽那边做人质,不在身边。先前的时候,在定陶又得到戚夫人,这样一来戚夫人就得宠了。

后来,刘邦称帝,因为吕后人老珠黄的缘故,疏远了吕后,而宠幸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吕后的心里,对于这个夺走自己丈夫的女人,肯定是恨之入骨。

第二,戚夫人多次哭闹,想要让刘邦废了刘盈,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做太子。

如果说戚夫人只是夺走吕后的丈夫,也就算了,现在还要夺走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这是吕后绝对不能容忍的。

经过吕后和多位朝臣的共同努力下,刘邦最终还是没有废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后来刘邦死后,就由刘盈继位,也就是汉惠帝。

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吕后在后宫,就开始对戚夫人和其他刘邦生前宠爱的女人,进行一系列的打击报复。

总之,戚夫人的下场那么惨,说到底,还是因为她自己想要的太多了。


老爹有话说


其实刘邦有记载的一共有九位夫人,曹氏、吕雉、戚夫人、薄氏、赵姬、

曹氏,曹氏是刘邦在做泗水亭亭长时相好的一个寡妇,生长子刘肥。曹氏,是刘邦在和吕雉结婚前的“外妇”,没有经过明媒正娶,也就是没有正当婚姻关系的同居女友,刘肥自然也就是庶出,没有继承的资格后来被封为齐王。史书中对曹氏的描写很少,在刘邦登基后已经是年老色衰,不再受宠更没有别的子嗣。对于吕后来说也够不成威胁。


薄姬,就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姬曾经是魏王魏豹的王妃,韩信打败魏豹后进入刘邦的后宫。薄姬并不是一个出众的人物,和她一起进入刘邦宫的官夫人和赵子儿曾经约定“先富贵的人不要忘记同伴。”有一次刘邦和两位美人聊天时谈起了当初的约定,刘邦才想起还有这样一个女人,顿时心声怜悯宠幸了薄姬。也该着薄姬争气,只一次就怀孕并生下了刘恒。但自此刘邦再也没有宠幸货薄姬,也几乎忘记了这个儿子,再加上是庶出,薄姬的娘家也没有什么人,当然对吕后构不成威胁。


赵姬,是刘长的母亲,原来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刘邦经过赵国时献给刘邦,赵姬受宠幸后怀下身孕。后来赵国丞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刘邦的事情被朝廷发觉,张敖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在狱中赵姬向狱吏说自己怀了汉王的骨肉,正在气头上的刘邦并没有机会,赵姬的弟弟又向审食其求助,吕后因为嫉妒也没有理会。赵姬在生下刘长后就自杀了,刘长由吕后抚养。

管道升、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只是在史书中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并没有谈到有子嗣,也威胁不到吕后。另外刘邦另外三个儿子刘恢、刘友、刘建的生母都没有历史记载。



戚夫人,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人彘。刘邦做汉王时娶了定陶戚姬,十分宠爱,并为刘邦生刘如意。刘邦认为刘盈仁爱懦弱,根本不像自己,而刘如意却很合他的心意,常常说刘如意最像他,还打算废掉太子改立如意。最要命的是戚姬恃宠而骄还常常在刘邦面前哭泣让他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无论如何都是吕后所不能容忍的。幸好重臣能极力反对,吕后又采用张良的计策,才没有更换太子。吕后早已恨死了戚姬,等到刘邦死后,戚姬也就没有了后台,吕后自然要收拾她了。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叶子写实


这是一个吊足读者胃口的话题,混含着一切商业剧情所必需的的元素---宫斗、悍妇、嫉妒、豪门(皇家),只是即成的结果不如观众所愿但更加狗血。

戚夫人的得宠及祸根

《史记.吕太后本纪》讲到,刘邦为汉王时得到戚夫人,自称汉室后裔的刘备都曾经感叹“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同样白手起家的先祖刘邦必定也有对征战生活的怨愤之言,但是刘邦幸运在于不必以仁义自居,可以寄托于妻室。刘邦起兵时至少已经将近40岁,及至为汉王而得到戚夫人则年龄更长,在身体日渐衰老时,可以想见戚夫人以及刘如意带给刘邦的不只是亲情的慰藉,还应该有某种新鲜生命的希望(戚夫人仅在世30岁,可推算服侍刘邦时必定年轻),因此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可想而知,而此种宠爱对吕雉的刺激也应更大,给戚夫人母子埋下祸根。在刘邦临终无力凭自己心意更换太子后,为了保护刘如意选择周昌作为相国以期免于吕雉的毒害。对比与刘邦为逃命多次把刘盈兄妹推下车,此时刘邦的父爱可算作难得一见。

吕雉的嫉妒与报复

女人就是如此,有人向她献媚,她就傲气冲天,若是有人夺取所爱,她就嫉恨无比。戚夫人对吕雉的威胁是全面而残酷的---吕雉年老色见衰,戚夫人青春正年少;吕雉难见君王面,戚夫人常伴高祖前;吕雉跟刘邦白手起家吃尽苦头,戚夫人坐享其成得荣华;另外,守卫皇城的北军由戚夫人的父亲率领也能作做戚夫人对吕雉的别一种威胁。最为关键的是,刘邦经常讲刘盈不类我,刘如意类我,并在戚夫人的哭诉时打算更换太子,以刘如意取代刘盈,

这对吕雉来说,不仅是要夺走她的丈夫更是要将她多年隐忍所期待的目标一并打破,任谁都不可能接受。由此来看,不论是出于嫉妒或是一吐心中集聚的怨恨,吕雉对戚夫人的报复都可以得到解释。但是其手段之残忍,连吕雉的儿子刘盈都难以接受,在被吕雉拉去参看成为“人彘”的戚夫人后,刘盈彻底的失望了,从此不理朝政,沉醉酒宴之中。吕雉对戚夫人的嫉恨也累及刘如意,几次要刘如意入朝并最终将其毒杀。以旁人的眼光来看,吕雉此举事出有因,但未必有情可原,唯其太过残忍!

相比之下,未得到刘邦如此宠爱的宫人受到吕雉的打击相对较轻,《史记.外戚世家》“高祖後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其中就有汉文帝母亲薄姬,母子被“流放”到代地,远离灾祸,成为了日后恢复刘氏天下的希望,而为了防止吕氏后裔报复,汉文帝刘恒为帝后对吕氏的清洗相对于吕雉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推测当初刘恒所娶吕氏妻子及其儿子都已在刘恒即位前后被秘密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