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班主任經歷不能上職稱,這規定合理嗎?

秦文藝1


這個規定短期有效但長期看不完全合理,總的看這種規定和社會主義教育原則相牴觸。

社會主義的教育是中共領導下的人民教育,是民主的教育。學校教育責、權、利過度傾斜於少數群體,例如過度傾斜給班主任群體、中層幹部和校長,是不恰當的,是師生主體地位的旁落。

一、“片面校長負責制”和“片面班主任負責制”都容易淡化黨組織的集體領導、加重班主任壓力和負擔,也容易挫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使命感,使有些教師把自己定位為“打工者”、“教書匠”,不利於大多數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班主任在高壓、高名利誘惑下,容易過多包辦班集體教育管理,事無鉅細,以罰代教,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等教育扭曲現象難以避免。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容易出現“貓鼠關係”、“老闆和僱工關係”、“簡單利益共同體”關係,而難以形成師生民主、平等、互尊、互敬的良好人際關係,而且班主任過度包辦班務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實現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以少數人“承包”和規範化、量化、細化為特點的企業生產製度大規模全面“移植”到教育人、培養人的學校管理工作中,雖然有利於提高辦學效率,但是不應該突破學生為中心、全員育人等社會主義民主教育底線。學校管理根本的方法還是要加強與改善黨的領導,以過硬和細膩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引領,以制度完善為借力,全面優化教師隊伍和校風建設,形成全心全意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合力,才能促進人民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總之,以是否當過幾年班主任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首要基礎條件,這樣的規定並不十分合理。








戲曲紅歌


沒有班主任工作經歷不能申報評審職稱,是一項合理的制度,僅從班主任的尷尬現狀來看,也應該加上這一條。

看到有些人說,班主任名額少,不是所有老師都有機會的,很多人都笑了。這不從來都沒有學校工作經歷的人說的純粹的外行話嗎?在學校裡,老師最不想做的,最怕做的,就是班主任。

每年暑假要結束的時候,一些老師會找到領導,希望照顧照顧,其中一項就是不要安排班主任,有的甚至因為安排了班主任,跟領導鬧的不可開交。這種情況,導致不少性格好,做事踏實的老師,一干到底都是班主任,怎麼辭也辭不了。

而有些老師呢,因為有關係,因為有背景,因為有手段,一直都輕鬆地沒做班主任工作。後來,要評職稱了,才知道沒有班主任工作經歷白搭,就得了便宜還賣乖,說什麼沒有機會做班主任。這種說法,只有沒做過教師的外行會信,做過教師的沒人信!

班主任輪流著做,對於一所學校的老師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公平,而都把一些人強按在班主任位置上,另一些人從不做班主任,這是不公平的。

對一直做班主任的不公平,累活為何要總是固定到一些人身上!而對沒有做班主任的,也不公平,憑什麼不給人鍛鍊的機會,自己不願意也不行!

做過班主任和沒有做過班主任的老師,差距大了。班主任是級別最小的主任,也是最難做的主任,最能展現一個人的能力,評職稱,就應該看這種能力,就看那些假材料,有什麼用?

對於職稱評審要有班主任工作經歷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跟大家一起交流。


當代師說


沒有班主任經歷的不能評職稱,這樣簡單的規定是不科學的!

因為,班主任名額有限,學校並不能安排所有的老師都當班主任。我想當班主任,而學校無法安排我,但評職稱時又以我沒班主任經歷而一票否決,顯然是不合理的!

但班主任工作確實是一個要求教育管理綜合能力較強的藝術性活兒,既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高,同時也能快速有效的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班主任往往從早晨扒開眼睛起,一直到晚上學生下晚自習,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要操心。沒有一定的激勵政策,很多老師是不會自覺自願來幹班主任這個苦差事的!

所以,科學的辦法是。選擇班主任,每年各年級分別實行公平公正公開競爭,摒棄學校指定的方式,讓有意願的老師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再者就是,在評職稱時,按班主任工作年限及優秀程度,予以加分。這樣,既讓班主任工作年限長及優秀班主任的工作成績、辛勤付出有科學的體現,也讓沒當上班主任的老師沒有話說,同時也沒有一棍子打死,讓雖然沒有班主任工作經歷但教學、教研等成績特別優秀的老師,也有晉級的機會!


樂水愛山


我覺得評職稱時向班主任傾斜是可以的,但是把班主任經歷當成必備條件就不太合理。


說一說我們這裡的情況吧。其實,之前在職稱評定時文件上也有要求“勝任班主任工作”,但是學校在初選時並沒有嚴格執行,尤其是在高級職稱評定時,因為在縣鄉級別的學校能評上高級職稱非常困難。可是,今年我們學校對這一點突然執行地非常嚴格,竟然採取了一票否決制,不管你打多高的分,如果不是班主任,或者在近三年內沒有班主任經歷,就一票否決初選資格。其實學校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鼓勵老師們去當班主任,因為在我們學校班主任太累,補助還很少,大家都不願意當班主任。這個決定一出,評中級和高級得分最高的兩位老師都被刷了下來。這下好了,大家都爭著去當班主任,竟然出現了種種怪象,比如兩口子都在學校的,班主任寫成某人的名字,而實際管理的卻是她愛人;某老師本來擔任5班6班的課,可是卻去7班當班主任;剛剛休完產檢的女老師也去當班主任;公認的管理能力不強的老師也去當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真的不是任何老師都適合當的,現在為了評職稱,大家爭著搶著去當班主任,也不管是否有能力、有精力去管理班級,這對學校長遠發展來說並不是好事情。


班主任工作的確非常辛苦,評職稱時予以照顧,我覺得也無可厚非,但是可以加權,但不應該一票否決或作為必備條件。


道道快談


規定就是這樣,但當過班主任的也不一定能評上,因為僧多粥少;沒有班主任經歷目前肯定不能上職稱,這是硬性條件之一。

大家都知道,現在班主任壓力大,沒人願當,或許只有採取這麼個辦法強制讓年輕的老師當班主任;同時我也覺得,沒班主任經歷的老師,多少也是不完美的,可能還算不得優秀——尤其要當畢業班的班主任,以後會明白的。

或許職稱的存在本身就不合理,再來問“沒有班主任經歷不能上職稱”這樣的規定合不合理,也基本沒意思了!

我們學校前年評職稱時還出現這樣的情況:兩個都有班主任經歷,就讓目前仍在當的優先、當班主任時間長的優先……而且這樣的優先,似乎大家都能接受:也是前年,有一老師為了職稱,特意申請當班主任,僅為這一優先。

現在學校的房間分配、評優評模也有類似的規定:班主任優先!


種金易


題主你這麼一問,搞得好像當上班主任的人很容易就評上職稱似的。我當了16年的班主任,至今還沒評上中級職稱,不是因為我的班主任經歷不夠豐富,而是我們學校沒有傳說中的“職數”,也就是沒有評上中級職稱的名額。

在我們地區,班主任年限和職稱評聘的條件是“綁定”在一起的。沒有班主任工作經歷,就無法參加職稱評聘,這規定合不合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很多外行人可能要說,當班主任得有“人脈資源”才行,否則想當還不讓你當……其實,班主任這個職務,是整個地球最小的“主任”。沒有當班主任,誰去管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怎麼樣?誰去為學生出的問題簽字背書?誰去不厭其煩和熊孩子熊家長打交道?……可以說,班主任是一個學校中最沒有“人脈資源”的一批存在。

其次,有沒有搶著當班主任呢?沒有!如果讓所有的老師投票選擇自己要不要當班主任,我覺得十有八九的老師不願意當班主任。故此,那些“人脈資源”比較豐富的老師就耗盡“洪荒之力”來拒絕當班主任,畢竟當這種“主任”瑣事太多、任務太重、壓力太大。

或許你要說,他們不當班主任不是就評不上職稱了呢?不好意思,你想多了,學校裡還有很多職務“相當於”於班主任,比如說“年段長”,比如“副校長”、“校長”,比如“教導處主任”……能夠用這些職務輕輕鬆鬆“相當於”班主任,何愁評不上職稱?反倒是那些“原汁原味”的班主任,對班級管理事無鉅細、兢兢業業的班主任因為一直“低頭趕路”卻忘了“抬頭看路”,反而不一定能順利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

第三,職稱評聘規定必須有班主任經歷,其實說白了就是鼓勵其他更多的人當任勞任怨的班主任,這種出發點是相當好的,但是是否每個老師都會“按圖索驥”,削尖腦袋排隊著準備去當班主任呢?按照我們這邊的班主任待遇,班主任每個月的績效工資收入比其他非班主任老師要高出40元,一年高出480元。而有的班主任用電話聯繫家長,疏通家校配合的渠道所花費的電話費都不止這個數目。你說當班主任真的那麼吃香嗎?

可以說,班主任是一個教師綜合素質是否強勁最集中的體現,一個學校中能力最強、耐力最牛、最為任勞任怨的老師,必定是班主任。沒有班主任經歷不能上職稱,我覺得這規定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不小的“短板”,讓很多人有漏洞可鑽。你覺得這一規定是否合理呢?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這個我嚴重反對!學校里科目特別多,現在國家均衡發展,各科目都是按要求,按專業工作的!那作為音體美老師是不是具備班主任資格,我就是美術老師,全校12個班帶的全校美術,還兼職其它一些工作,全校也就我一個美術老師,我之前還主動申請過班主任,可是不允許,因為沒有專業老師!那我們就不付出的嗎?為什麼就要設置這樣一個要求!為什麼就不能按部就班各司其職,自然而然跟著年限上呢?這樣一規定,所有老師為了職稱都得班主任一回,那是不是看大門的,燒鍋爐的,食堂的老師都得回來當班主任?這樣你們放心嗎?哪怕給一兩個富裕名額,特別優秀的老師提前上,那其他普通也在矜矜業業工作啊,否則這幾年不定期考核、檢查。。。。。都是某一個人完成嗎?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


美麗久久8166


不贊成這一觀點。

關於這點沒有班主任經歷的不能參評,又是某些地方政策制定者的偏激的做法。例如在有些福利較好的學校,班主任是由校長指派的,例如我小學從教10年,從沒有安排我當班主任,你能說我不夠資格參評嗎?

其次,這有害教師隊伍的團結,學校領導如果公正對待每位老師,可以制定一個合乎校情的評選方案,不是那種朝令夕改的制度,這樣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團結,穩定。


鄉村教育宣傳人


你好,我是馬慧老師,謝謝關注!

我想說。沒有班主任經歷,不能評上職稱,或者說不能晉級,這樣的規定是合理的。

第一,學校以教育教學工作為主。晉升職稱是對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的一種工作能力的肯定。

第二,在學校中做管理工作的領導,他們應該得到管理能力的認可,而不是職稱方面的認可。管理者應該有管理者的榮譽。

第三,從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師,他們是最有資格得到高級職稱的。這一點應該得到整個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這樣才能激發基層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我們國家的教育才能夠得到長足穩定發展。

不揣粗淺,謝謝關注!


一事一卦


我們單位就有這條規定,技工院校,座標煙臺。

對於這條規定普遍覺得不合理,但是單位也沒辦法。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中考落榜的,普遍淘氣,特別不好管理。因此學校採用24小時嚴防死守,軍事化管理才能鎮的住,早上跑操,吃飯排隊,內務真是一塵不染,而所有這一切都要班主任親自盯,特別累,考核非常細。還要和學生生氣,應對很多不講理的家長。

所以沒有人願意當班主任。

學校要運行下去又必須有大批班主任,所以就強行規定,女教師45週歲以下,男教師50週歲以下,必須當班主任,否則不讓評職稱。

只能說各有各的出發點,雖然不合理,儘量理解吧。

我就是個苦命的班主任,不是替學校開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