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缓存redis 高可用 (上)

什么是Redis?

Redis是由意大利人Salvatore Sanfilippo(网名:antirez)开发的一款内存高速缓存数据库。Redis全称为:Remote Dictionary Server(远程数据服务),该软件使用C语言编写,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它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如:string、list、set、zset(sorted set)、hash。

Redis采用的是基于内存的采用的是单进程单线程模型的KV数据库,由C语言编写。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可以达到100000+的qps

Redis单线程好处

代码更清晰,处理逻辑更简单

不用去考虑各种锁的问题,不存在加锁释放锁操作,没有因为可能出现死锁而导致的性能消耗

不存在多进程或者多线程导致的切换而消耗CPU

所以redis线程是安全的

单进程单线程弊端

无法发挥多核CPU性能,不过可以通过在单机开多个Redis实例来完善;

Redis应用场

1. 令牌(Token)生成

2. 短信验证码

3. 发布订阅

相当于消息系统,ActiveMQ,RocketMQ等工具类似,但是个人觉得简单用一下还行,如果对于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话还是用RocketMQ等专业系统。

由于redis把数据添加到队列是返回添加元素在队列的第几位,所以可以做判断用户是第几个访问这种业务

队列不仅可以把并发请求变成串行,并且还可以做队列或者栈使用

4. 分布式锁

验证前端的重复请求(可以自由扩展类似情况),可以通过redis进行过滤:每次请求将request Ip、参数、接口等hash作为key存储redis(幂等性请求),设置多长时间有效期,然后下次请求过来的时候先在redis中检索有没有这个key,进而验证是不是一定时间内过来的重复提交

秒杀系统,基于redis是单线程特征,防止出现数据库“爆破”

全局增量ID生成,类似“秒杀”

5. 计数器

诸如统计点击数等应用。由于单线程,可以避免并发问题,保证不会出错,而且100%毫秒级性能!

6. 缓存(热点数据)

热点数据(经常会被查询,但是不经常被修改或者删除的数据),首选是使用redis缓存,毕竟强大到冒泡的QPS和极强的稳定性不是所有类似工具都有的,而且相比于memcached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可以使用,另外,内存中的数据也提供了AOF和RDB等持久化机制可以选择,要冷、热的还是忽冷忽热的都可选。

结合具体应用需要注意一下:很多人用spring的AOP来构建redis缓存的自动生产和清除,过程可能如下:

Select 数据库前查询redis,有的话使用redis数据,放弃select 数据库,没有的话,select 数据库,然后将数据插入redis

update或者delete数据库钱,查询redis是否存在该数据,存在的话先删除redis中数据,然后再update或者delete数据库中的数据

上面这种操作,如果并发量很小的情况下基本没问题,但是高并发的情况请注意下面场景:

为了update先删掉了redis中的该数据,这时候另一个线程执行查询,发现redis中没有,瞬间执行了查询SQL,并且插入到redis中一条数据,回到刚才那个update语句,这个悲催的线程压根不知道刚才那个该死的select线程犯了一个弥天大错!于是这个redis中的错误数据就永远的存在了下去,直到下一个update或者delete。

Linux环境下安装Redis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a "123456"
PING 结果表示成功
 
关闭防火墙
//临时关闭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禁止开机启动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Removed symlink /etc/systemd/system/multi-user.target.wants/firewalld.service.
Removed symlink /etc/systemd/system/dbus-org.fedoraproject.FirewallD1.service.
停止Redis服务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a "123456" shutdown
修改redis.conf
注释掉
#bind 127.0.0.1 开启外网访问

redis基本数据类型

Redis目前支持5种数据类型,分别是:

String(字符串)

List(列表)

Hash(字典)

Set(集合)

Sorted Set(有序集合)

下面就分别介绍这五种数据类型及其相应的操作命令。

String(字符串)

String是简单的 key-value 键值对,value 不仅可以

是 String,也可以是数字。String在redis内部存储默认就是一个字符串,被redisObject所引用,当遇到incr,decr等操作时会转成数值型进行计算,此时redisObject的encoding字段为int。

String在redis内部存储默认就是一个字符串,被redisObject所引用,当遇到incr,decr等操作时会转成数值型进行计算,此时redisObject的encoding字段为int。

应用场景:

String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类型,普通的key/value存储都可以归为此类,这里就不所做解释了。

redis 127.0.0.1:6379> SET mykey "redis"
OK
redis 127.0.0.1:6379> GET mykey
"redis"

List(列表)

Redis列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可以类比到C++中的std::list,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链表或者说是一个队列。可以从头部或尾部向Redis列表添加元素。列表的最大长度为2^32 - 1,也即每个列表支持超过40亿个元素。

Redis list的实现为一个双向链表,即可以支持反向查找和遍历,更方便操作,不过带来了部分额外的内存开销,Redis内部的很多实现,包括发送缓冲队列等也都是用的这个数据结构。

应用场景

Redis list的应用场景非常多,也是Redis最重要的数据结构之一,比如twitter的关注列表、粉丝列表等都可以用Redis的list结构来实现,再比如有的应用使用Redis的list类型实现一个简单的轻量级消息队列,生产者push,消费者pop/bpop。

redis 127.0.0.1:6379> LPUSH runoobkey redis(integer) 1redis 127.0.0.1:6379> LPUSH runoobkey mongodb(integer) 2redis 127.0.0.1:6379> LPUSH runoobkey mysql(integer) 3redis 127.0.0.1:6379> LRANGE runoobkey 0 101) "mysql"2) "mongodb"3) "redis"

Hash(字典)

Redis Hash对应Value内部实际就是一个HashMap,实际这里会有2种不同实现,这个Hash的成员比较少时Redis为了节省内存会采用类似一维数组的方式来紧凑存储,而不会采用真正的HashMap结构,对应的value redisObject的encoding为zipmap,当成员数量增大时会自动转成真正的HashMap,此时encoding为

Set(集合)

Redis的Set是string类型的无序集合。集合成员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集合中不能出现重复的数据。

Redis 中 集合是通过哈希表实现的,所以添加,删除,查找的复杂度都是O(1)。

集合中最大的成员数为 232 - 1 (4294967295, 每个集合可存储40多亿个成员)。

redis 127.0.0.1:6379> SADD runoobkey redis(integer) 1redis 127.0.0.1:6379> SADD runoobkey mongodb(integer) 1redis 127.0.0.1:6379> SADD runoobkey mysql(integer) 1redis 127.0.0.1:6379> SADD runoobkey mysql(integer) 0redis 127.0.0.1:6379> SMEMBERS runoobkey1) "mysql"2) "mongodb"3) "redis"

Sorted Set(有序集合)

Redis 有序集合和集合一样也是string类型元素的集合,且不允许重复的成员。

不同的是每个元素都会关联一个double类型的分数。redis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的成员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有序集合的成员是唯一的,但分数(score)却可以重复。

集合是通过哈希表实现的,所以添加,删除,查找的复杂度都是O(1)。 集合中最大的成员数为 232 - 1 (4294967295, 每个集合可存储40多亿个成员)。

redis 127.0.0.1:6379> ZADD runoobkey 1 redis(integer) 1redis 127.0.0.1:6379> ZADD runoobkey 2 mongodb(integer) 1redis 127.0.0.1:6379> ZADD runoobkey 3 mysql(integer) 1redis 127.0.0.1:6379> ZADD runoobkey 3 mysql(integer) 0redis 127.0.0.1:6379> ZADD runoobkey 4 mysql(integer) 0redis 127.0.0.1:6379> ZRANGE runoobkey 0 10 WITHSCORES1) "redis"2) "1"3) "mongodb"4) "2"5) "mysql"6) "4"


Redis客户端连接工具

redisclient-win32.x86.1.5

SrpingBoot整合Redis

Maven依赖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parent
 2.0.0.RELEASE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web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
 
 
 
 
 
 org.apache.maven.plugins
 
maven-compiler-plugin
 
 1.8
 1.8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maven-plugin
  
 
 com.itmayiedu.controller.IndexController
 
 
 
 
 repackage
 
 
 
  
 
 

配置文件

spring:
 redis:
 database: 0
 host: 132.232.44.194
 port: 6379
 password: 123456
 jedis:
 pool:
 max-active: 8
 max-wait: -1
 max-idle: 8
 min-idle: 0
 timeout: 10000


@Component
public class Redis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StringRedisTemplate stringRedisTemplate;
 public void set(String key, Object object, Long time) {
 // 存放String 类型
 if (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
 setString(key, object); 
 }
 // 存放 set类型
 if (object instanceof Set) {
 setSet(key, object);
 }
 // 设置有效期 以秒为单位
 stringRedisTemplate.expire(key, time, TimeUnit.SECONDS);
 }
 public void setString(String key, Object object) {
 // 如果是String 类型
 String value = (String) object;
 string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key, value);
 }
 public void setSet(String key, Object object) {
 Set value = (Set) object;
 for (String oj : value) {
 stringRedisTemplate.opsForSet().add(key, oj);
 }
 }
 public String getString(String key) {
 return string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key);
 }
}

代码整合Redi

 @Autowired
 private RedisService redisService;
 @RequestMapping("/setString")
 public String setString(String key, String value) {
 redisService.set(key, value, 60l);
 return "success";
 }
 @RequestMapping("/getString")
 public String getString(String key) {
 return redisService.getString(key);
 }
 @RequestMapping("/setSet")
 public String setSet() { 
 Set set = new HashSet();
 set.add("yushengjun");
 set.add("lisi");
 redisService.setSet("setTest", set);
 return "success";
 }
}

Redis发布订阅

Redis 发布订阅(pub/sub)是一种消息通信模式:发送者(pub)发送消息,订阅者(sub)接收消息。

Redis 客户端可以订阅任意数量的频道。

下图展示了频道 channel1 , 以及订阅这个频道的三个客户端 —— client2 、 client5 和 client1 之间的关系:


分布式缓存redis 高可用 (上)


当有新消息通过 PUBLISH 命令发送给频道 channel1 时, 这个消息就会被发送给订阅它的三个客户端:

分布式缓存redis 高可用 (上)


在我们实例中我们创建了订阅频道名为 redisChat:

redis 127.0.0.1:6379> SUBSCRIBE redisChat

Reading messages... (press Ctrl-C to quit)

1) "subscribe"

2) "redisChat"

3) (integer) 1


现在,我们先重新开启个 redis 客户端,然后在同一个频道 redisChat 发布两次消息,订阅者就能接收到消息。

redis 127.0.0.1:6379> PUBLISH redisChat "Redis is a great caching technique"

(integer) 1

redis 127.0.0.1:6379> PUBLISH redisChat "Learn redis by runoob.com"

(integer) 1

# 订阅者的客户端会显示如下消息

1) "message"

2) "redisChat"

3) "Redis is a great caching technique"

1) "message"

2) "redisChat"

3) "Learn redis by runoob.com"


Redis主从复制

概述

1、redis的复制功能是支持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一类是主数据库(master)一类是从数据库(slave),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发生写操作的时候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而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的,并接收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一个主数据库可以有多个从数据库,而一个从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库。

2、通过redis的复制功能可以很好的实现数据库的读写分离,提高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主数据库主要进行写操作,而从数据库负责读操作。

主从复制过程:见下图

分布式缓存redis 高可用 (上)


过程:

1:当一个从数据库启动时,会向主数据库发送sync命令,

2:主数据库接收到sync命令后会开始在后台保存快照(执行rdb操作),并将保存期间接收到的命令缓存起来

3:当快照完成后,redis会将快照文件和所有缓存的命令发送给从数据库。

4:从数据库收到后,会载入快照文件并执行收到的缓存的命令。

什么是哨兵机制?

Redis的哨兵(sentinel) 系统用于管理多个 Redis 服务器,该系统执行以下三个任务:

· 监控(Monitoring): 哨兵(sentinel) 会不断地检查你的Master和Slave是否运作正常。

· 提醒(Notification):当被监控的某个 Redis出现问题时, 哨兵(sentinel) 可以通过 API 向管理员或者其他应用程序发送通知。

· 自动故障迁移(Automatic failover):当一个Master不能正常工作时,哨兵(sentinel) 会开始一次自动故障迁移操作,它会将失效Master的其中一个Slave升级为新的Master, 并让失效Master的其他Slave改为复制新的Master; 当客户端试图连接失效的Master时,集群也会向客户端返回新Master的地址,使得集群可以使用Master代替失效Master。

哨兵(sentinel) 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你可以在一个架构中运行多个哨兵(sentinel) 进程,这些进程使用流言协议(gossipprotocols)来接收关于Master是否下线的信息,并使用投票协议(agreement protocols)来决定是否执行自动故障迁移,以及选择哪个Slave作为新的Master.

每个哨兵(sentinel) 会向其它哨兵(sentinel)、master、slave定时发送消息,以确认对方是否”活”着,如果发现对方在指定时间(可配置)内未回应,则暂时认为对方已挂(所谓的”主观认为宕机” Subjective Down,简称sdown).

若“哨兵群”中的多数sentinel,都报告某一master没响应,系统才认为该master"彻底死亡"(即:客观上的真正down机,Objective Down,简称odown),通过一定的vote算法,从剩下的slave节点中,选一台提升为master,然后自动修改相关配置.

虽然哨兵(sentinel) 释出为一个单独的可执行文件 redis-sentinel ,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运行在特殊模式下的 Redis 服务器,你可以在启动一个普通 Redis 服务器时通过给定 --sentinel 选项来启动哨兵(sentinel).

哨兵(sentinel) 的一些设计思路和zookeeper非常类似

单个哨兵(sentinel)


分布式缓存redis 高可用 (上)

哨兵模式修改配置

实现步骤:

1.拷贝到etc目录

cp sentinel.conf /usr/local/redis/etc

2.修改sentinel.conf配置文件

sentinel monitor mymast 192.168.110.133 6379 1 #主节点 名称 IP 端口号 选举次数

sentinel auth-pass mymaster 123456

3. 修改心跳检测 30毫秒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

4.sentinel parallel-syncs mymaster 2 --- 做多多少合格节点

5. 启动哨兵模式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etc/sentinel.conf --sentinel &


什么是Redis持久化

什么是Redis持久化,就是将内存数据保存到硬盘。

Redis 持久化存储 (AOF 与 RDB 两种模式)

RDB持久化

RDB 是以二进制文件,是在某个时间 点将数据写入一个临时文件,持久化结束后,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的文件,达到数据恢复。


优点:使用单独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主进程不会进行任何 IO 操作,保证了 redis 的高性能


缺点:RDB 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持久化,如果持久化之间 redis 发生故障,会发生数据丢失。所以这种方式更适合数据要求不严谨的时候


这里说的这个执行数据写入到临时文件的时间点是可以通过配置来自己确定的,通过配置redis 在 n 秒内如果超过 m 个 key 被修改这执行一次 RDB 操作。这个操作就类似于在这个时间点来保存一次 Redis 的所有数据,一次快照数据。所有这个持久化方法也通常叫做 snapshots。

RDB 默认开启,redis.conf 中的具体配置参数如下;

#dbfilename:持久化数据存储在本地的文件

dbfilename dump.rdb

#dir:持久化数据存储在本地的路径,如果是在/redis/redis-3.0.6/src下启动的redis-cli,则数据会存储在当前src目录下

dir ./

##snapshot触发的时机,save

##如下为900秒后,至少有一个变更操作,才会snapshot

##对于此值的设置,需要谨慎,评估系统的变更操作密集程度

##可以通过“save “””来关闭snapshot功能

#save时间,以下分别表示更改了1个key时间隔900s进行持久化存储;更改了10个key300s进行存储;更改10000个key60s进行存储。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当snapshot时出现错误无法继续时,是否阻塞客户端“变更操作”,“错误”可能因为磁盘已满/磁盘故障/OS级别异常等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是否启用rdb文件压缩,默认为“yes”,压缩往往意味着“额外的cpu消耗”,同时也意味这较小的文件尺寸以及较短的网络传输时间

rdbcompression yes

AOF持久化

Append-only file,将“操作 + 数据”以格式化指令的方式追加到操作日志文件的尾部,在 append 操作返回后(已经写入到文件或者即将写入),才进行实际的数据变更,“日志文件”保存了历史所有的操作过程;当 server 需要数据恢复时,可以直接 replay 此日志文件,即可还原所有的操作过程。AOF 相对可靠,它和 mysql 中 bin.log、apache.log、zookeeper 中 txn-log 简直异曲同工。AOF 文件内容是字符串,非常容易阅读和解析。


优点:可以保持更高的数据完整性,如果设置追加 file 的时间是 1s,如果 redis 发生故障,最多会丢失 1s 的数据;且如果日志写入不完整支持 redis-check-aof 来进行日志修复;AOF 文件没被 rewrite 之前(文件过大时会对命令进行合并重写),可以删除其中的某些命令(比如误操作的 flushall)。


缺点:AOF 文件比 RDB 文件大,且恢复速度慢。


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 AOF 就是日志文件,此文件只会记录“变更操作”(例如:set/del 等),如果 server 中持续的大量变更操作,将会导致 AOF 文件非常的庞大,意味着 server 失效后,数据恢复的过程将会很长;事实上,一条数据经过多次变更,将会产生多条 AOF 记录,其实只要保存当前的状态,历史的操作记录是可以抛弃的;因为 AOF 持久化模式还伴生了“AOF rewrite”。


AOF 的特性决定了它相对比较安全,如果你期望数据更少的丢失,那么可以采用 AOF 模式。如果 AOF 文件正在被写入时突然 server 失效,有可能导致文件的最后一次记录是不完整,你可以通过手工或者程序的方式去检测并修正不完整的记录,以便通过 aof 文件恢复能够正常;同时需要提醒,如果你的 redis 持久化手段中有 aof,那么在 server 故障失效后再次启动前,需要检测 aof 文件的完整性。


AOF 默认关闭,开启方法,修改配置文件 reds.conf:appendonly yes

##此选项为aof功能的开关,默认为“no”,可以通过“yes”来开启aof功能

##只有在“yes”下,aof重写/文件同步等特性才会生效

appendonly yes

##指定aof文件名称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指定aof操作中文件同步策略,有三个合法值:always everysec no,默认为everysec

appendfsync everysec

##在aof-rewrite期间,appendfsync是否暂缓文件同步,"no"表示“不暂缓”,“yes”表示“暂缓”,默认为“no”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aof文件rewrite触发的最小文件尺寸(mb,gb),只有大于此aof文件大于此尺寸是才会触发rewrite,默认“64mb”,建议“512mb”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相对于“上一次”rewrite,本次rewrite触发时aof文件应该增长的百分比。

##每一次rewrite之后,redis都会记录下此时“新aof”文件的大小(例如A),那么当aof文件增长到A*(1 + p)之后

##触发下一次rewrite,每一次aof记录的添加,都会检测当前aof文件的尺寸。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OF 是文件操作,对于变更操作比较密集的 server,那么必将造成磁盘 IO 的负荷加重;此外 linux 对文件操作采取了“延迟写入”手段,即并非每次 write 操作都会触发实际磁盘操作,而是进入了 buffer 中,当 buffer 数据达到阀值时触发实际写入(也有其他时机),这是 linux 对文件系统的优化,但是这却有可能带来隐患,如果 buffer 没有刷新到磁盘,此时物理机器失效(比如断电),那么有可能导致最后一条或者多条 aof 记录的丢失。通过上述配置文件,可以得知 redis 提供了 3 中 aof 记录同步选项:

always:每一条 aof 记录都立即同步到文件,这是最安全的方式,也以为更多的磁盘操作和阻塞延迟,是 IO 开支较大。

everysec:每秒同步一次,性能和安全都比较中庸的方式,也是 redis 推荐的方式。如果遇到物理服务器故障,有可能导致最近一秒内 aof 记录丢失(可能为部分丢失)。

no:redis 并不直接调用文件同步,而是交给操作系统来处理,操作系统可以根据 buffer 填充情况 / 通道空闲时间等择机触发同步;这是一种普通的文件操作方式。性能较好,在物理服务器故障时,数据丢失量会因 OS 配置有关。

其实,我们可以选择的太少,everysec 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你非常在意每个数据都极其可靠,建议你选择一款“关系性数据库”吧。


AOF 文件会不断增大,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故障恢复”的时间, 而且 AOF 文件中历史操作是可以丢弃的。AOF rewrite 操作就是“压缩”AOF 文件的过程,当然 redis 并没有采用“基于原 aof 文件”来重写的方式,而是采取了类似 snapshot 的方式:基于 copy-on-write,全量遍历内存中数据,然后逐个序列到 aof 文件中。因此 AOF rewrite 能够正确反应当前内存数据的状态,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rewrite 过程中,对于新的变更操作将仍然被写入到原 AOF 文件中,同时这些新的变更操作也会被 redis 收集起来(buffer,copy-on-write 方式下,最极端的可能是所有的 key 都在此期间被修改,将会耗费 2 倍内存),当内存数据被全部写入到新的 aof 文件之后,收集的新的变更操作也将会一并追加到新的 aof 文件中,此后将会重命名新的 aof 文件为 appendonly.aof, 此后所有的操作都将被写入新的 aof 文件。如果在 rewrite 过程中,出现故障,将不会影响原 AOF 文件的正常工作,只有当 rewrite 完成之后才会切换文件,因为 rewrite 过程是比较可靠的。*


触发 rewrite 的时机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声明,同时 redis 中可以通过 bgrewriteaof 指令人工干预。

redis-cli -h ip -p port bgrewriteaof

因为 rewrite 操作 /aof 记录同步 /snapshot 都消耗磁盘 IO,redis 采取了“schedule”策略:无论是“人工干预”还是系统触发,snapshot 和 rewrite 需要逐个被执行。

AOF rewrite 过程并不阻塞客户端请求。系统会开启一个子进程来完成。

AOF与RDB区别

AOF 和 RDB 各有优缺点,这是有它们各自的特点所决定:

RDB

RDB是在某个时间点将数据写入一个临时文件,持久化结束后,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的文件,达到数据恢复。


优点:使用单独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主进程不会进行任何IO操作,保证了redis的高性能


缺点:RDB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持久化,如果持久化之间redis发生故障,会发生数据丢失。所以这种方式更适合数据要求不严谨的时候


AOF

Append-only file,将“操作 + 数据”以格式化指令的方式追加到操作日志文件的尾部,在append操作返回后(已经写入到文件或者即将写入),才进行实际的数据变更,“日志文件”保存了历史所有的操作过程;当server需要数据恢复时,可以直接replay此日志文件,即可还原所有的操作过程。AOF相对可靠,它和mysql中bin.log、apache.log、zookeeper中txn-log简直异曲同工。AOF文件内容是字符串,非常容易阅读和解析。


优点:可以保持更高的数据完整性,如果设置追加file的时间是1s,如果redis发生故障,最多会丢失1s的数据;且如果日志写入不完整支持redis-check-aof来进行日志修复;AOF文件没被rewrite之前(文件过大时会对命令进行合并重写),可以删除其中的某些命令(比如误操作的flushall)。


缺点:AOF文件比RDB文件大,且恢复速度慢。


由于字数图片限制,请参考我下面的文章创作不易谢谢大家支持,喜欢点赞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