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死,为什么不杀哥弟的女儿?

用户66599963632


在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除了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外,还将他们俩的儿子全部杀死。据史书上记载,李建成一共有六个儿子,除长子英年早逝外,其余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李世民所杀,最小的年龄才6岁。至于李元吉,也共有5个儿子,同样全部被李世民所杀,可谓是心狠手辣。

但是,这般心狠的李世民,却没有杀害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老婆、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在古代,在处死罪犯和打击政治对手时,除非是其家中的女眷也参与了这个犯罪或密谋,否则基本上是不会被杀的。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被发配给官家为奴为婢,很少出现把女眷也全部处死的现象。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李世民不杀他们的女儿,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更关键是,当初李世民之所以要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是因为他们不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残余势力就可以围绕在这些儿子身边,继续和李世民斗争。



甚至而言,李世民的政治对手也会借助他们的名义趁火打劫,这样会非常不利于李世民快速稳定局面。而且,男子在一个家族中本身就意味着战斗力,如果他们不死,也代表他们很有可能为父报仇。所以,李世民只能斩草除根。

但是,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和老婆,他们并没有实力和能力来威胁李世民的权力,别人也无法利用她们来掀起风浪,所以李世民杀他们,实在没有必要;相反如果放过他们,甚至把她们收为己用,不仅可以显示自己的仁德,同时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老婆的娘家,也算是一种政治拉拢。毕竟,李建成和李元吉老婆的娘家人,都不是普通人家,而是在全国能排的上前十的门阀望族。



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先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老婆郑氏、杨氏,全部纳入到自己的后宫,他的目的,自然是向天下人公开表示,他对郑氏家族和杨氏家族以前站队李建成的行为,不仅不会有任何嫌隙和清算行为,相反当年李建成能够给你们的,我李世民也会给你们,甚至会让你们的家族更上一层楼,现在就看你们这两个家族怎么选择?

于是,杨氏家族和郑氏家族很快聚集到李世民的旗下。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李世民把她们留下来,一方面可以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残余势力明白,他李世民并不会搞大面积清洗的事情,所以大家可以不用再担心报复,安心为新朝廷效力即可。

另一方面李世民留下她们,还可以把她们作为联姻的工具,用来笼络各大王公大臣和豪门贵族,比如李元吉的大女儿和静县主,嫁给了薛道衡的孙子薛元超,二女儿寿春县主,嫁给了长广公主和杨师道的儿子杨豫之等。

总的来说,李世民给李建成和李元吉女儿们挑选的女婿,那都是世家子弟和豪门大族,虽然李世民是用她们来搞政治联姻,但起码都让她们依然可以享受该有的尊荣和富贵,对她们来说,也算是一个好的归属。


我是赵帅锅


按当时一般的政治规矩,很少有处死妻子和女儿的。犯罪被灭族,一般的做法是诛杀男丁,妻女就没为奴婢。像上官婉儿就是这种情况,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被武则天所杀后,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沦为奴婢。

皇家血脉,自然不能进行没为奴婢这种方法处理。建成和元吉的女儿没有被杀,还享受一般宗室女的待遇,也被封为县主,嫁的也还不错。其他答案已经详细列出,就不细说了。

(李元吉的女儿和静县主所嫁的薛元超,公主找到这样的夫婿都不容易)

另外当时一般情况下,年幼男性也不会被杀。

隋末的长安城守将阴世师,和李家有深仇大恨。阴世师和骨仪抄没了李渊在河东城(今山西永济县)的老家,李建成李元吉逃走,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智云被捕杀。骨仪和阴世师还派人挖了李渊家的祖坟。李渊破长安后,阴世师和骨仪均被处死。阴世师的女儿被没为宫廷奴婢,有个年幼的儿子阴弘智也因年龄很小免死。阴世师这个女儿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妃子,生了齐王李祐。齐王李祐后来起兵造反,舅舅阴弘智起了很大作用。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这时候年龄都还很小。

李建成被诛杀的儿子有次子安陆王李承道、三子河东王李承德、四子武安王李承训、五子汝南王李承明、六子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被诛杀的儿子有长子梁郡王李承业,次子渔阳王李承鸾,三子普安王李承奖,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义阳王李承度。

这10人中,除了安陆王李承道,可以确定其它人都是武德三年以后出生的,当时最多不过6周岁。武德三年六月李渊将一批皇孙封王,包括当年李世民刚出生的儿子李泰,这次没被封王的建成元吉儿子,肯定是之后出生。安陆王李承道可能也就十来岁。

李世民以政变杀兄弟上台,当时的合法性不足,为了让反对势力不拿兄弟的儿子做旗帜,而将其全部诛杀。可能其中还有不会自己走路的婴儿。权力斗争的血腥以至于此。

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玄武门之变后,孀居五十年后,死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活了78岁,比李世民还多活了27年。

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则被李世民纳入后宫,成为李世民妃子,后来生曹王李明。


仁勇校尉


三个字:没必要。满门抄斩一般不含女眷,而且女眷毫无威胁,无需除根。

玄武门之变的必然性

随着李渊册立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和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就已经较上劲,双方的明争暗斗就连李渊也洞若观火,只不过李渊认为自己这个老子在世时,两个儿子不至于撕破脸皮,自相残杀,但他实在低估了双方矛盾之深。

从太子李建成的角度讲,李世民的声望、军功和人脉是他最大的威胁,如果不早日下手除掉李世民,别说将来继承皇位,就连皇储位置都岌岌可危。

从李世民的角度讲,他对皇位极度渴望,但在李建成不犯错、不被李渊废掉的情况下,他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将李建成取而代之,只有动用武力,先下手为强。

所以说,太子党和秦王党的矛盾不可调和,积攒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只是看谁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事实证明,李世民的眼光和狠辣更胜一筹。

惨遭杀害的十个儿子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则被尉迟恭所杀。

但玄武门之变并未结束,东宫和齐王府的将领得到消息立刻组织数千兵马猛攻玄武门,还有一部分人马直接去攻打秦王府,秦王府的处境一度十分危险,后来李世民一方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示众,太子党一方见老板已经over,方才失去斗志。

木已成舟后,李渊也没办法了,只好册李世民为太子,把国家大事全部委托给李世民,而玄武门之变对外宣传的口径被统一为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造反作乱,秦王李世民起兵将之诛杀。这样一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名就被定为“谋逆大罪”

这种罪大恶极的罪名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三族、九族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当然也不能幸免。

据史料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各有5个儿子,最大的十来岁,最小的还是襁褓中的幼儿,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李世民一声令下,十个亲侄子全部被杀,从宗室中彻底除名——当然,此时李世民还不是皇帝,诏书是以父亲李渊的名义下发,罪名是“凶逆之罪”。

杀子不杀女的原因所在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下诏赦天下。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馀党与,一无所问。其僧、尼、道士、女冠并宜仍旧。

也就是说,除了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儿子,所有女眷、亲属、亲信都一概不予追究,因此李建成、李元吉的全部妻妾、李建成的5个女儿、李元吉的5个女儿等女眷都得以保全性命,其中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仍住在京城,抚养李建成的女儿;

李元吉的齐王妃杨氏则被李世民留在宫中据为己有,成了他的宠妃,还给了生了一个儿子——曹王李明。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全部健康长大,后来出嫁成家,相对父亲和兄弟的惨遭横祸,以及跟其他朝代谋逆大罪的女眷相比,她们算是十分幸运的了。

李世民为何不追究李建成、李元吉的妻妾、女儿等女眷?这其中既有历朝历代的惯例,也有李世民的个人考虑。

从刑法来看,古代满门抄斩、株连三族这类重刑的牵连范围越来越窄,到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不包括女性在内了,也就是说被斩杀的都是家族中的男性,女性一般是罚没入宫为奴,或者充作官妓,李建成、李元吉的女儿都健康长大,还被封为“县主”,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从影响来看,李世民杀了兄弟,又迫使父亲禅位,已经严重违反伦理道德。如果继续大开杀戒,把李建成、李世民的妻妾、女儿全部一网打尽,那就完全突破了人伦底线,而且这些弱者对自己毫无威胁,还不如放过他们,彰显李世民的明君形象。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权力的斗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精彩的历史画卷,排除其他含有杂质的东西,中国的整部历史好像皆是为了权力,为了支配。而在这样的斗争中,既有世仇之间的杀戮,也有兄弟骨肉间的啃食,这就使得当代人再看过去几千年的时候,只是总结出了“天下人皆为利而熙攘”的感叹。


李世民是唐朝皇帝,他的上位是依靠其有力的手段和胆识。凭借着对于权力的渴望,出于不想被支配的单纯愿望,他一手操办和密谋了一起有关对于自己兄弟手足的血腥政变;在这个时候,秦王李世民手中的剑指向的已不再是边关的塞外铁骑,而是和自己血浓于水的兄弟骨肉。

在玄武门事变爆发后,李世民成功登上了他所向往了很久的地位,得到了他曾经在梦中笑出声的权力,同时也得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可他却因为权力的诱惑,蒙蔽了双眼,蒙蔽了对于骨肉和亲情的概念,他只想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地位合法化,这样的过程是一个血腥杀戮的过程;他亲自下令将哥弟的儿子全部杀死。

虽然世民下令杀死了哥弟的儿子,但却没有对其府中的女眷下手,所以他的嫂子、弟媳以及侄女都还尚存人间,很多人对于其的作法都会有一种看不懂的感觉,因为大家都说拔草的时候需要连根去除,怕的就是留下隐患,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

在历代处死罪臣和政治对手的时候,支配者大多只是屠杀其家中的男性,因为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男性就代表了一个家族的有生战斗力,也代表了他为其父辈报仇的可能,所以在处置上一定要从重处理,怕的就是其在长大后有报复的可能。

而在历史上,对于家中妻女的处死是很少发生的,除非是支配者的愤怒值达到了顶点,想要给其最为痛苦的惩罚。

一方面,李世民的位置不够合法,因为其不是嫡长子,被他手刃的哥哥李建成才是大唐帝国合法的继承人,但是他依靠自己的武力夺得了这一切,胜者自然为王,这也就给了世民解决政治地位隐患的手段,但为了能够让世人认为其的所述和所为具有“合法性”,他就只能够将自己哥弟的妻女留下,这样做的好处便是不落人口舌,极力的维持了自己弑兄杀弟的“合理”、“合法”,给天下人展现自己继位的合法,和做事的仁慈(没有杀罪臣的妻女)。

因此在我看来,杀掉兄长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的儿子,是为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是为了完全夺取皇位继承人这个身份,而没有杀掉他们的妻女,是为了展现他仁慈的一面,在古代女子完全需要依靠男子为生的男权社会里,几个柔弱女子也不翻不起来什么风浪,留他们性命要比斩尽杀绝要更好。


木剑温不胜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大哥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当时老大38岁,老四24岁,他兄弟俩各有5个儿子,就凭他俩的年龄,其儿子也不会有多大,最大的也就10来岁样子。但是,玄武门之变的惯性,必将注定他们在劫难逃。在之前的东汉末年,那个“孔融让梨”的孔融因得罪触怒曹操被杀时,求情放过他的两个幼子,其中一个比他老子更牛逼,当时随口对父亲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这随口一问,成为了至今仍震撼千古的名言。斩草必除根,以防“春风吹又生”。因为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以后就是不用别人调唆,只要有血性的男儿也会终身必报。刚烈的女儿也是,但毕竟甚少。因为在封建社会的世袭制中明文规定,只有儿子有继承权,女儿却没有;并不上家谱。而且女人的社会地位较低,不允许从军从政,几乎没有复仇的条件。所以,女人们的复仇之心也就相对地不是那么强烈。在封建社会,如果是满门抄斩,必杀全家;男女老幼都不会放过。而李世民要杀的人是有针对性的,是对他有危害有隐患的人;並不是满门抄斩。当时他最得力的干将尉迟恭就阻止了他的进一步行动——去杀太子、齐王的党羽。李世民还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英明之人,能听谏言,见好就收。以后他将大哥和老四的5、6个(史书记载不确切)幼女抚养在宫中,封县主。她们生活的都蛮好,后来嫁的也不错。


麟角1


众所周知,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位当上皇帝的。因此“玄武门之变”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名的宫廷政变,也是唐太宗李世民这块“美玉”上最刺眼的瑕疵。

“玄武门之变”的爆发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悲剧,后世妄人多以此指责唐太宗。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将哥哥弟弟的儿子全部杀死,而女儿则放过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说起玄武门之变,就不得不说说当时的背景了,由于各种原因,李世民的政治势力在太原起兵之后,逐渐脱离李渊的体系而独立发展。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内部形成了以李渊、李建成为首的朝廷和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两大集团。

因此与古代其他皇子夺嫡不同,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太子之争,本质上是皇权与军事功臣的权力斗争,属于古代朝廷在开国之初都会面临的军事功臣问题,只不过头号功臣恰巧是位皇子而已。


李世民的皇子身份本来为解决唐初皇权与军功的矛盾提供了很好方法:李渊传位于李世民,实现皇权与军功的统一。可是李渊偏偏选择从皇帝的立场出发,支持李建成,打压功臣李世民。

如果真要打压功臣李世民的话,李渊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果断地消灭李世民的政治影响力。可是李渊选择从父亲的立场出发,不肯彻底消灭儿子的政治影响力,甚至还想过分一半天下给李世民。

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忌惮李世民,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也不服太子,双方持续在朝堂上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集团打算放手一搏, 李世民上奏父皇,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而且说:“儿臣丝毫没有对不起皇兄和皇弟,现在他们却打算杀死儿臣,这简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


高祖望着李世民,惊讶不已,回答道:“明天朕就审问此事,你应该及早前来参见朕。”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在途中李世民尉迟恭分别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此时李渊也已经明白了——自己别无选择。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事后李世民给李元吉、李建成扣上不少罪名,并将其从宗族中除名,也借机将两人儿子都给杀掉。据《旧唐书》记载:

“建成死时年三十八,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

李元吉的5个儿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也都被诛。

男性被杀,而女性没杀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为了斩草除根,草是李建成李元吉,“根”只能是他们的男性后代。

这源自于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男性可以使家世延续,而女性则是为别人家延续后代。

很简单的一句话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古代所谓的灭门、诛九族等等,一般杀的是男性,女性为奴为娼,除非女子身怀有孕(那意味着一半几率是男性后代),否则是不会被杀的。

而至于二者的妻女,部分被补充进李世民自己后宫库,历史上民间对李世民杀兄霸嫂也是颇有微词。

而不杀她们的原因,自然就是没有必要,同时也能对外宣称自己有一颗宽容之心,弥补一点声誉,所以放过了自己的嫂子侄女。


历来现实


我们先交代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

玄武门事件,发生在公元626年7月2日。

西安城里刀光剑影,玄武门边兄弟残杀。

随着秦王李世民一箭中的,皇太子李建成当场毙命,史书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就此爆发。

在这场影响了唐朝历史进程的流血政变中,除了皇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恭射死外,李世民还以斩草除根的果决,处死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

“玄武门之变”结束后,李世民部将打算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100多名亲信。

在尉迟恭再三劝阻,李世民部将停止了追杀。后来,李世民还主动赦免了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冯立、谢叔方和薛万彻等人的罪行,继续让他们做官。

看到没,就连他的敌人,曾经要杀他的将军他都会赦免,难道他真的就忍心杀了侄女?


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下,女子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子是不会继承父亲旳衣钵的。


再说,经过政变,天下惶惶然,这时候更是施恩,显示宽大,收买人心的好时候,李世民怎么可能再杀了男丁的同时,再杀了女眷。

杀男丁是为了永除后患,如果再杀女眷,那就真是刽子手了。良心何安?


况且,李世民杀兄长弟弟,真的是情非得已,那个人真的会心肠硬的对自己的亲兄弟斩草除根呢?

杀了自己兄弟的男丁,就是断了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的念头,别在起祸乱。

最近热播的《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萧元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时间不管如何抚慰伤口,那刀疤总有印痕。


娱乐和倩倩


李世民要杀死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主要是要消灭自己的皇位竞争对手。因为李建成、李元吉势力庞大、支持者众多。虽然他们俩被杀了,但是如果有儿子活着,依然会被他们的旧部拥护,与李世民争夺皇位。

所以,李世民一定要杀死他们的儿子,以断绝其旧部的反抗念想。据史书记载,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李世民杀死。李元吉的妻子杨氏也被李世民纳入宫中。

在古代,女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对李世民并没有威胁。李世民留着他们,反而可以展现自己的“仁慈”。


国史拾遗


其实这题目里包含三个问题:1,李世民为嘛要杀李建成和李元吉。2,为嘛要把他们各自五个儿子全部杀掉?3,为嘛不杀他们女儿。

其中第一个最主要,后两个因他而来。玄武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是李世民的最后一搏。此前他的军权已经被李元吉全面接收,核心部下也被外放的外放,抽调的抽调,不要说市民李某能等着接班,生命都得不到保证。

李元吉掺乎到争储中来,是得到了李建成登基后封其为皇太弟的承诺,于是也变成了自己的事情,出死力。

这种情况下,市民政变成功,当然要把二人的儿子们斩草除根,不留下任何隐患。女孩不在承嗣的范畴,因此能保命。

贞观十三年,市民封李福为赵王,过继给李建成延续香火。三年后又恢复建成的皇太子尊号,也算天良未尽。

贞观元年玄奘大法师受敕西行,秦琼、尉迟恭守宫门,可能也是市民为驱心魔之举,他的良心还在痛啊!


司马砸光


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三人为了争夺最后的帝王大位明争暗斗,最后秦王李世民果断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斩杀了哥哥和弟弟并带兵入宫,逼迫老爹李渊让位给自己,这里有一个历史细节经常会引人思考,就是为什么李世民选择留下了兄弟家的女眷,反而还悉心照料视如己出呢?



李建成的二女儿李婉顺被李世民封为了闻喜公主,后来被指嫁给了重臣刘林甫的儿子。李元吉有一个女儿叫李令,她是李元吉的六闺女,玄武门事变后,李令不但没有被杀害,还被李世民领养了。



这些正值花季的妙龄女子不谙世事,也让李世民的心里为之一震,她们又不懂政治何必要做政治的牺牲品呢?李世民本人还是比较忠厚慈爱的,杀害兄弟夺权本来就有悖人伦,是不得已而为之,手下留情也是为了弥补对于死去兄弟的愧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