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去那兒?首月“摸底”244股 中小創佔比逾七成

今年春節來得快,1月下旬便是。不過,這不防礙機構調研的的熱情。數據顯示,新年首月244家公司接受了機構的調研,較當中89家公司被 10家以上機構組團調研。從行業上看,被調研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行業、計算機。而中小創最受歡迎,有173家,佔到了機構調研的公司比例的逾七成。

新年首月機構調研244股

鼠年春節來得快,1月24日便是除夕。不過,這不防礙機構調研的的熱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2020年1月,244家公司接受機構調研;按期間16個工作日算,機構平一天調研超過15家公司。其中,89家公司被 10家以上(含)機構組團調研。

當中,嶺南股份(002717)、華東醫藥(000963)、世紀華通(002602)、宇信科技(300674)、巨人網絡(002558)、美亞柏科(300188)、銳明技術(002970)、超圖軟件(300036)、TCL集團(000100)、萬達信息(300168)、中順潔柔(002511)、大華股份(002236)、妙可藍多(600882)、恆逸石化(000703)這14家公司更是累計接受了超過50家機構的扎堆調研。

最受關注的是嶺南股份。數據顯示包括分析師會議、特定對象調研、路演在內,1月份嶺南股份共接待了151家機構調研。機構關注點均圍繞MCN業務以及分拆上市等方面。1月5日,嶺南股份公告,上海恆潤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將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上海恆潤數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公司子公司德馬吉也基本符合分拆上市的相關條件。調研中,嶺南股份表示,分拆上市還涉及到其他很多因素,公司將結合公司的發展戰略,積極籌備分拆上市事宜。

根據機構調研信息顯示,嶺南股份在2017年收購了微傳播23.30%股份,經過稀釋,前者目前持有微傳播21.86%股份。微傳播在2018年正式全面進入短視頻領域,現已擁有一支數十人的高水平內容製作團隊,微傳播主要負責製作內容、傳播內容、複製內容,並打造自己的網紅,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前期策劃,之後進行製作並投放到快手、抖音等相關短視頻平臺上,從而服務相應的客戶。公司表示,將在電商、教育等領域持續進行深度拓展,未來,在整個短視頻領域,公司將力爭進入前三行列。

此外,華東醫藥也接受了超過百家機構的調研。據披露,1月20日富國基金,長盛基金,大成基金,東吳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交銀施羅德,新華基金,興全基金,銀河基金,中歐基金,清水源,重陽投資等134家機構對華東醫藥進行調研。機構關心帶量採購背景下,公司未來的研發策略,華東醫藥稱,公司研發佈局不侷限於現有的四大產品線領域,還重點關注癌症、腫瘤用藥,生物藥、超抗、心腦血管,以及一些慢性病領域等。公司一方面加大創新藥研發力度;另一方面將加快現有產品國際化註冊和市場開拓進程。

而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嶺南股份被機構調研最為密集,多達12次;神州信息(000555)以被機構調研6次,列次之;而開立醫療(300633)、蘇寧易購(002024)、永太科技(002326)、德賽西威(002920)、鴻路鋼構(002541)、比亞迪(002594)這2家公司均以被機構調研5次,並排第三。此外,珠江啤酒(002461)、長陽科技(688299)、浩雲科技(300488)、超華科技(002288)、海鷗住工(002084)這等21家也接受了超過(含)3次機構的調研。

調研公司逾七成為中小創

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券商的調研最為廣泛,達到208家,即85.25%的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以調研153家,位列其後,參與了62.70%的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陽光私募108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保險公司和海外機構分別對72家和5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對於不同的調研機構,業內人士表示,其背後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信息並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對象;海外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佈局思路。

“能吸引到多少家機構前去調研,這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結合調研方式來看。比如,相比業績說明會、新聞發佈會等公開調研方式,特定對象調研、現場調研等更值得關注與推敲,背後往往釋放出一些有價值的信號:是不是存在業績企穩回暖等預期。”參與過調研的機構人士指出。

去年12月份以來,中小創逐漸成為了領跑的“選手”。而這背後,或與機構看好分不開。數據顯示, 1月機構調研的244家公司中,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有173只,佔比達70.90%,其中創業板57家,中小板116家。業內人士指出,在新經濟、新動能的政策和產業發展需要的雙重驅動之下,景氣能夠持續向上的新經濟概念特別是績優龍頭股或成未來A股市場的投資主線。

在市場人士看來,科技股很多的行業龍頭集中在中小創這邊,像新興製造業這一塊,主要集中在中小板裡面,然後還有一些高科技這方面的人工智能等等其他的一些新興科技類的,主要是在這個創業板裡面。所以隨著科技股成為市場的投資主線,接下來中小創會持續領先於權重股,這也是從7月中旬到現在,創業板指數走得比上證指數要更強一些的主要原因。

而從所屬行業(申萬一級)來看,1月份機構調研244家公司中,也主要集中在電子(41家)、計算機(30家)、化工(22家)這3個行業,其他行業中,獲調研最多的公司的行業是機械設備,但也僅有15家。由此來看,機構對電子、計算機兩行業情有獨鍾。

“機構對電子、計算機兩行業被海外機構調研頻率越高,調研的機構越多,說明市場主力對這兩行業越是關注,就越容易受資金的青睞。”業內人士對《投資快報》記者表示。2019年下半年以來科技板塊持續走強,本質反映的是一些確定性的產業趨勢正在進入加速兌現期。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逐漸增加,機構也紛紛展開調研工作。數據顯示,1月份,有16家科創板接待了機構的調研。當中,山石網科(688030)、聯瑞新材(688300)、傳音控股(688036)、晶豐明源(688368)、長陽科技(688299)、鴻泉物聯(688288)、

博瑞醫藥(688166)這7家公司接受超過10家機構的調研。

1月獲超過(含)10家機構調研的公司

机构去那儿?首月“摸底”244股 中小创占比逾七成
机构去那儿?首月“摸底”244股 中小创占比逾七成
机构去那儿?首月“摸底”244股 中小创占比逾七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